談?wù)劜刈宓墓に嚸佬g(shù)民俗
你好,關(guān)于各民族風俗習(xí)慣
漢族——大年初一,人們不掃地,不向外潑水,不走后門,不打罵孩子、互相祝賀新年吉祥富貴,萬事如意。 滿族——年節(jié)將近時,家家打掃庭院,貼窗花、對聯(lián)和福字。臘月三十,家家豎起六米多高的燈籠桿,從初一到十六,天天紅燈高掛。年三十包餃子,考究褶子多為好,子時煮餃子,有的里邊包上銅錢,吃到者有好運。春節(jié)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為辭舊歲;年初一再拜一次,為迎新春。春節(jié)前還要舉辦跳馬跳駱駝等競賽。正月十五還有鬧燈會。 朝鮮族——家家戶戶貼春聯(lián),做各式豐盛飯菜,吃“八寶飯”,除夕全家守歲通宵達旦,彈伽倻琴,吹洞簫。初一天亮人們穿上節(jié)日的盛裝給長輩拜年。節(jié)日期間,男女老少縱情歌舞,壓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舉辦傳統(tǒng)的慶祝集會,由被推選出來的幾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著長鼓,筒簫、嗩吶載歌載舞。 鄂倫春族——除夕,全家圍坐,共進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飯。青年人給家族及近親長者敬禮,叩頭請安。午夜,人們捧著樺樹皮盒或鐵盒繞馬廄數(shù)圈,祈祝六畜旺盛。初一,著新裝互相拜年請安。青年男女聚在一齊跳轉(zhuǎn)圈集體舞。有打獵舞,“紅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著做年飯,剪窗花,糊燈籠。初一,姑娘、婦女和孩子們穿上繡有云邊的新裝,去親朋家拜年,用“魚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風味生魚、用味香酥脆的“炒魚毛”和大馬哈魚籽。民間詩人向人們獻詩、講故事。婦女們玩“摸瞎糊”、“擲骨頭”。青少年則進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競賽。 蒙古族——五更吃餃子、放鞭炮與漢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團圓。初一凌晨晚輩向長輩敬“辭歲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馬,騎串蒙古包,先給長輩們叩頭祝福,接著喝酒跳舞,隨后串包男女還利用這一機會廷行賽馬競賽。
藏族風俗
過去西藏貴族家庭的子女,男孩到了16歲,女孩14歲至15歲時,父母們便開始考慮他們的婚姻,選定配婚對象。首先要為子女暗地選好幾家與自己家族地位相當?shù)墓媚锘蚰凶雍?,一般是先委派家族里的強佐(即管家)作為主人的代表,帶上緞綢、藏銀、食物及哈達等禮品前去已擇定的某個家族提親,并請求告知家府子女的屬相和元素,如果其家族同意作候選親事,便會很樂意地告知子女的屬相和元素。如果不同意,他們就會以子女已經(jīng)定好親事或不愿過早讓子女結(jié)婚等為理由來婉言謝絕。當強佐(管家)獲得對方的屬相和元素后,家族要請高僧占卜,看與誰結(jié)緣合適。 求婚和定婚 經(jīng)高僧擇定與誰結(jié)緣后,便由家族內(nèi)品位最高的兄弟或舅舅帶上豐盛的彩禮和清單,前往擇定的家族求親。送禮談妥后,再請高僧占卜,擇出訂婚吉日。 訂婚這天,男方要送給女方家中老少尊卑每人一條哈達和豐厚的禮物,女方要準備好茶酒飯等,盛情款待。雙方代表進入正廳依次入座后,主人家端上切瑪敬茶酒。求婚之家獻上禮物,特別向家母送上一塊幫典,用來作為母親養(yǎng)育女兒之奶錢。之后,便把一式兩份婚約放在高腳盤內(nèi),由證人高聲朗讀,另一證人認真核對。念畢,證人把兩家的家印當眾蓋在婚書上,然后鄭重地由女方與男方代表分別交給對方父親,接著兩家父母向證人獻哈達,表示謝意。舉行訂婚儀式時,青年男女都不參加,只是家人出席。儀式結(jié)束后,女方家宴請賓客,歡聚一天;傍晚男方家人離開時,女方家庭向每個來客獻一條哈達。 舉行婚禮 男方家請星相師卜算黃道吉日以確定婚期(藏語念孜)。舉行結(jié)婚儀式的頭一天,男方派人把一套漂亮的服裝和眼飾用綢緞包好,送到女方家中,讓新娘穿戴。迎親這天,男方家要找一位有身份的人,帶上一隊人馬和彩箭,彩箭上有明鏡、璁玉、珠飾等,并牽上一匹顏色與女方屬相吻合且是懷孕的、打扮考究的母馬以供新娘乘騎,前往女方家迎接新娘。女方在馬隊到達之前,要舉行敬切瑪茶酒等告別儀式。當男方迎親隊伍進門之后,先把彩箭插在新娘背上,接著又將璁玉放在新娘頭頂,表示新娘已屬于男方家人。女方送新娘出嫁,一般帶去一位陪人,當姑娘出門時,女方家人一手拿彩箭、一手拿羊腿,站在樓上高喊:不要把我家的福氣帶走呀!反復(fù)多次,直到姑娘走遠。 馬隊起程,領(lǐng)隊的應(yīng)是屬相最好的(一般都請星相師),他穿著白袍,騎著白馬,手中拿著九宮八卦圖,接著便是迎親代表,然后是娘家隨侍新娘出嫁的隨從。一路上,男方家人要侍候在路旁,向馬隊敬3次酒如果路上遇到抬病人、倒垃圾、背空筐子的人,便認為是不吉利,婚后要請僧人念經(jīng)消災(zāi)。馬隊行進期間,隨行人員高唱諧青(大歌),新娘則要邊行邊哭。 男方在新娘到達之前,必須裝扮大門,專為新娘下馬準備墊子。墊子是裝著青稞、麥子的口袋,鋪上五彩錦緞,面上用麥粒畫成卐符號。家人手捧切瑪和青稞酒在門口迎候。新娘到夫家門前,先喝3口酥油茶再下馬,腳要踩在撒有青稞和茶葉的地上。新郎母親提著一桶牛奶歡迎新娘。新娘用左手中指浸奶水,向天彈灑幾點,表示感謝神靈后,由新郎給新娘獻上哈達,方能迎新娘進門。 傳統(tǒng)的進門儀式十分繁瑣,從下馬、進門、上樓到入廳,每次都得喝一次頌歌、獻一條哈達. 新娘進入男方家門后,首先要給家族護法神祈拜。爾后新娘要坐在新郎身旁和雙方親屬圍坐一起會餐、互送禮物。參加婚禮的親友們也獻哈達、送禮品,以表示祝福。然后把一對新人引上房屋頂層,由喇嘛誦經(jīng),祈求家神庇護新娘。當屋頂豎立起一桿經(jīng)幡時,新娘家的代表即莊嚴地宣布:從此,新娘同新郎家族的其他成員一樣享有平等的權(quán)利。 婚禮一般都要舉行5至15天,這要根據(jù)家族經(jīng)濟狀況來決定。在舉行婚禮的幾天里,也有特別親近的親戚或朋友包下婚禮中某一天的全部支出?;槎Y的幾天里都請有專人跳藏戲唱歌助興。 婚后 婚后的第1天,新娘與新郎要很早起床,在守護家神前拜神祈禱。婚后第1月,新娘不得入公婆的住房,1個月后,公婆正式召見新婚夫婦,從此新娘就隨便出入公婆住房了。 新婚滿3個月或6個月后,新娘(或新郎)得偕同配偶返回自己家族小住一段時間,時間必須經(jīng)高僧擇定吉日,并通知女方(或男方)家族作迎接準備?;亻T的當天,新婚夫婦與父母一同帶上隨仆及豐盛的禮品前往,女方(或男方)家族要在宅院門前也要畫好永仲擺設(shè)各種谷物、茶葉等生活用品迎接。一般父母在家等候,派強佐在宅院外迎接入室內(nèi),兩家父母互獻哈達,敬酥油茶和切瑪,并相互祝賀。新娘和新郎要在家族護法神前祈拜禱告。至此,婚配的全部過程即告結(jié)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