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邀請:
以前再給大家分享后期調色知識時經常會用到“曲線”工具,很多人覺得曲線工具太難了,希望能詳細介紹一下。今天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曲線工具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三原色
三原色也就是“紅(Red)、綠(Green)、藍(Blue)”這三種顏色,取這三種顏色的首字母就是“RGB”了。
把紅、綠、藍這三種顏色中的兩種顏色分別相加會得到“青、黃、洋紅”這三種顏色。
紅色+藍色會得到“洋紅色”;
綠色+紅色會得到“黃色”;
藍色+綠色會得到“青色”。
然后我們把這些顏色繼續(xù)進行混合就會得到各種各樣的顏色,我們平常說的色環(huán)就是這樣來的。
我們把一種顏色相鄰的兩種顏色稱之為“相鄰色”,說簡單點就是挨著的兩種顏色我們稱之為相鄰色,比如:上面的色環(huán)中青色的相鄰色就是綠色和藍色。
我們把一種顏色對面的顏色稱之為“互補色”,比如:上面的色環(huán)中紅色的互補色是青色、綠色的互補色是洋紅色(品紅色)。
那么我們要給照片調色怎么做,兩種方法:一是增加它的相鄰色、二是減少它的互補色。
舉個例子:我要給照片加入紅色色調,首先我可以增加紅色的相鄰色,黃色和洋紅色(品紅),這樣就能給畫面加入紅色色調;其次我可以減少紅色的互補色青色,這樣也能給畫面加入紅色色調。
二、曲線
前面我盡量把色彩的知識往簡單了講,不然大家會被繞暈,下面就進入曲線的運用了。
很多修圖軟件都有曲線工具,像電腦修圖軟件LR、PS,手機修圖軟件Snapseed、潑辣修圖等等都有曲線工具。這里我選擇用Snapseed來做演示,因為大家對這個修圖軟件最熟悉。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去弄了一張黑白漸變圖片來做演示,并且在圖片中做了標注。
在曲線工具中有四個選項,分別是“RGB曲線、紅色曲線、綠色曲線、藍色曲線、亮度曲線”。而曲線的左邊代表畫面的暗部,中間代表畫面的中間調,右邊代表畫面的高光部分。
①RGB曲線
RGB也就是紅(Red)、綠(Green)、藍(Blue)這三種顏色開頭的字母,所以調RGB曲線相當于把紅、綠、藍這三個顏色一起調了。
拉高RGB曲線畫面會變亮,因為你同時提高了紅、綠、藍所以畫面會變亮,拉低RGB曲線畫面變暗也是同樣的道理。
因為RGB曲線是同時操作紅、綠、藍三種顏色,所以很少直接用RGB曲線來調色,基本上都是用紅、綠、藍三條曲線來調。但是也有用RGB曲線來調整的時候,比如調成S型曲線增強畫面對比度。
如果拉高亮部曲線、拉低暗部曲線,那么畫面的對比度就會增強,因為亮的越亮、暗的越暗了。這就是大家常見的“S”型曲線,常用來增強畫面對比度。
反之拉高暗部曲線,拉低亮部曲線,那么畫面的對比度就會下降,畫面會變得灰茫茫的,也就是大家常見的倒“S”型曲線。一些小清新照片經常這樣拉曲線,讓畫面變得灰茫茫的。
②紅色曲線
拉高紅色曲線即為畫面加入紅色調,拉低紅色曲線即為畫面加入青色調。大家看前面的色環(huán)就能明白了,紅色的互補色是青色,所以拉低紅色曲線就是減少紅色,那么紅色的互補色青色就會增多,也就是給畫面加入青色調。
如果我只拉高高光部分的紅色曲線,那么只會給畫面的高光部分加入紅色調;只拉低暗部部分的紅色曲線,那么只會給畫面暗部加入青色調。
反之我只拉高暗部部分的紅色曲線,那么只會給畫面的暗部加入紅色;只拉低高光部分的紅色曲線,那么只會給畫面高光部分加入青色調。
這就是曲線的魅力,可以對畫面的暗部、中間調、亮部分別進行調色,而且不影響到其它部分。剩下的綠色曲線、藍色曲線的原理是一樣的,所以下面我就講簡單點,直接用圖來展示。
③綠色曲線
綠色曲線這里也是一樣的,綠色的互補色是洋紅(品紅)色,所以減少綠色即為畫面加入洋紅色。其它的和紅色曲線的原理是一樣的,大家看圖就能明白。
④藍色曲線
藍色曲線這里也是一樣的,藍色的互補色是黃色,所以拉低藍色曲線即為畫面加入黃色。其它的也是一樣的。
亮度曲線就不講了,就是調整畫面曝光的,你拉兩下就知道怎么用了。
總結:曲線的功能給常強大,學懂了對大家很有幫助。本來想給大家用實例展示一下的,但是時間來不及了,下一篇文章給大家用實例展示一下怎么用曲線調色吧。
6分鐘教你徹底理解三原色的色彩原理,輕松模仿各路大神作品色調相信大家和我一樣,在學習后期部分枯燥內容的時候心情十分低落,一點興趣都沒有。但是呢,雖然工具原理枯燥無味,但是仍然要咬牙堅持去學習,直到弄懂就好了。由于是過來人,所以我就比較人性化一點。
本次講解的是后期調色教程,會用到幾個調色工具,為了不那么缺乏興趣,所以本篇在講解原理的時候會借助幾個美女調色案例來進行示范,讓大家輕松愉悅的學習PS后期調色技巧。
一、顏色是怎么來的?在我們平時所接觸到的一共有3種顏色狀態(tài),他們分別是:
大自然(大自然里各種元素自身的色彩)繪畫(人工通過顏料的混合得到的色彩)數字成像(電子設備通過原色混合運算得到的色彩)這里就直接來討論與我們相關的數字成像,它的色彩是怎么得到的?我們通過電腦和手機顯示屏看到的色彩,全部都是由處理器用三原色通過不同混合比例的到的。而三原色分別是R(紅色)G(綠色)B(藍色),電腦、手機、數碼相機所的到的色彩都是通過RGB發(fā)出不同亮度來進行混合得到的顏色。
RGB 分別發(fā)光亮度從0——255,三種顏色的不同亮度混合疊加可形成1670萬種顏色,RGB是一種色光混合模式。三個原色+三個原色的不同亮度級別進行混合得到的色彩,于PS中的濾色混合模式雷同。
二、RGB三原色的幾種混合原理如上圖,三原色的濾色模式:(文字與圖片相結合,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
綠色與紅色混合得到黃色、綠色與藍色混合得到青色、綠色的互補色是品紅
藍色與紅色混合得到品紅、藍色與綠色混合得到青色、藍色的互補色是黃色
紅色與綠色混合得到黃色、紅色與藍色混合得到品紅、紅色的互補色是青色
紅綠藍RGB都發(fā)光最亮得到白色,都不發(fā)光最暗得到黑色,除0與255以外,得到不同級別的灰度
互補色原理:你強我弱,你弱我強
來吧,案例走起,不然也太無聊了。現在我們來分別將三原色的濾色模式以及互補色的原理運用起來吧!
1、如下圖,用PS打卡一張圖片進行復制一層圖層,然后用鼠標去拾取黃色的區(qū)域,得到的信息為R230、G185、B48,而上面提到的是紅色與綠色混合得到黃色,現在雖然參雜了少許的45藍色,但由于藍色與黃色和綠色數值相差較大,所以主色調由綠色與紅色混合得到的黃色所占據。(所以第一點:紅加綠=黃成立)
2、點擊圖層調整菜單,選擇可選顏色工具對圖片進行調色演示??蛇x顏色工具是一個單通道顏色精準調色,它可以只對圖片中的其中一樣顏色進行調整而不影響其他顏色。
3、如下圖,選擇黃色通道進行調色,在第一個青色調節(jié)滑塊上進行加參數,加到最大。圖片瞬間從黃色轉變成了綠色,這是為什么呢???再來仔細看信息面板RGB的值,調整前后的值分別是:R230/107、G184/184、B48/48,結果是紅色數值變小了,其他的綠色與藍色無變化。那么為什么加青色就得到了綠色了呢?其實這里運用到的是三顏色的互補色原理。
如下圖,與上圖可選顏色調整面板結合,其實可選顏色中的青色、洋紅、黃色分別對應的是三原色里的互補色,黃色、青色、品紅(品紅=洋紅)。所以剛才我們加青色其實就等于在減紅色,RGB參數值也可以非常明顯的看出來了。而黃色又是由綠色與紅色混合得到的,(綠色+紅色=黃色)現在我們加青得到減紅的效果,(黃色-紅色=綠色)所以在黃色里加青得到了加綠的效果。
4、如下圖,這是一張很明顯的高光加青、暗部加藍效果的作品。處理的方式也非常清新漂亮,那么我們用三原色原理如何來改回去呢?就是高光的青色剝離出來?如下圖紅色圈的區(qū)域,用鼠標拾取得到的RGB數據是R190、G209、B226,綠色與藍色更亮,他們兩個混合得到青色,(綠色+藍色=青色)所以這就是高光處青色的效果。所以,我們調節(jié)的思路就是將藍色與綠色盡量降低,或者也可以加紅,因為純白色是RGB三個值相差不多的數值。
三、曲線調色工具1、如下圖,在之前的曲線文章教程中談過的局部調整色彩與光影,這里正是再次借助曲線的局部調色工具進行調整。曲線紅通道對應的的互補色為青色,與互補色同理。這里只針對墻壁上的青色進行處理,對應信息面板R的參數,從191提升到了210,非常接近綠色了。
2、如下圖,當紅色與綠色差不多的時候,現在就只需要將藍色降低一點,讓RGB值都接近就無限等于白色了。這里選擇藍色通道,然后降低藍色曲線,不斷觀察調整過程中信息面板的RGB值即可。
3、如下圖,在調整前后對比效果的時候,紅色圈的區(qū)域已經變成了深青色。這個問題是怎么來的呢?這是在調整曲線工具時,曲線兩端的自由變化幅度得到造成的。所以,這就是我們在選擇調色工具上的弊端,用曲線也是提醒大家,沒有好用的工具,只有最合適的工具。
4、如下圖,再回到曲線的RGB通道,對圖片的亮度進行提亮調整。去青還原白色的效果達到了。至于其他有點偏青的紫青的區(qū)域完全可以用蒙版用畫筆進行涂抹還原,最好是使員50%的畫筆濃度,涂抹過度更加自然。
四、可選顏色調色工具1、無論是做后期調色還是選區(qū),一直都沒有那個工具是最好的工具這個說法。例如曲線工具,它能做很多方面的調整,被稱為調色之王,但是,并不是很多地方曲線工具都好用的。根據需要達到的效果來選擇適合的工具,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下圖,本次我們只是降低青色,那么最佳的方式是選擇可選顏色工具,然后選擇青色通道即可精準調整。
2、如下圖,直接將青色降低到最小。根據青色的互補色原理,青色的互補色是紅色,所以減青加紅得到降低青色的效果。
3、然后分別將洋紅、黃色進行提高,得到加紅減青的效果。因為紅色是由黃色與品紅混合得到的,所以我們同時添加黃色與品紅,就間接得到了加紅的效果。而紅色的互補色又是青色,所以就得到了加紅減青的效果?,F在看信息面板,藍色B的值還比較高,這里還需要簡單在藍色通道里進行調整即可。
4、如下圖,在藍色通道里,這里我們選擇黃色調整滑塊進行加大數值。為什么呢?因為藍色的互補色是黃色,所以我們加大黃色也就得到了減藍的效果。
5、如下圖,前后效果對比圖。利用可選顏色來對單色彩進行調節(jié)比曲線就會更加精準,快速、方便。請忽略圖片效果,這只是利用三原色與調色工具為了達到某個效果的案例。反之我們在正常調色的情況下,是不是也可以對著三原色的混合原理圖進行參考,就可以得到各種自己想要的調整效果了呢?舉一反三。
五、實踐操作(Camera raw)1、首先用Br打開一張圖片,進入Camera raw里進行調整光影與色彩。如果沒有Br的朋友可以從PS的濾鏡中進入。
2、首先點擊鏡頭校正,然后勾選刪除色差與自動校正。
3、接下來分析圖片。如下圖,藍色的背景與連衣裙是鄰近色,黃白色的強與帽子也是鄰近色,而白色與青色都偏像與小清新的風格,所以后期風格就可以走小清新風格了。
4、小清新的特點大都為:低飽和、低對比、高調。如下圖調整參數;提亮黑色將暗部徹底解放出來,然后提亮白色、陰影、曝光,讓影調成為一個高調效果。降低高光,對白色無細節(jié)的區(qū)域進行適當拉回,其次就是減小對比度,呈現出一種朦朧感,但有點不通透。
5、覺得灰度太大,這里用去除薄霧工具對效果較重的霧氣進行降低。最后在降低自然飽和度與飽和度,小清新風格的大體走向就定性了。
6、選擇曲線工具,降低白色區(qū)域的信息,也就是下圖曲線右上方的紅色圈的區(qū)域,讓最亮的地方呈現更多的細節(jié)。然后提亮黑色區(qū)域,提亮暗部,讓全圖都沒有死黑的像素區(qū)域。
7、點擊細節(jié)工具,放大圖片,為人物做一些細節(jié)銳化處理。只要不是特寫,其實人物是可以不做銳化的,只針對女性朋友,因為柔嫩效果也許會更好。細節(jié)工具分為銳化與降噪,因為銳化會帶來噪點,所以可以根據銳化程度來進行降噪,避免更多的噪點產生。
8、放大圖片,然后按住ALT鍵用鼠標分別去滑動調節(jié)數量(銳化程度)、半徑(銳化半徑)、細節(jié)(增強細節(jié))、蒙版(銳化區(qū)域),直接將圖片放到合適大小,在調節(jié)參數時能看到變化即可,然后根據效果來確定銳化參數即可。(這也是最近才發(fā)現的方法,不像以前要去背參數,例如人像銳化的參數在什么范圍、風光在什么范圍等,非常麻煩,放大按ALT鍵在觀察場里看銳化效果,這個方法非常實際可行。
9、如下圖,除了減少雜色顏色調整工具外,其他都可以在ALT鍵的幫助下做到最合適的銳化效果。點擊下方調整對比效果鍵,可以看到在銳化前與銳化后的對比效果。
10、接下來就是我們今天的主題了,調色。在Camera raw中調色其實并不是最完美的,只能調整個大體的方向,它不能像PS中的可選顏色工具那樣精確調整。不過,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調色也要循環(huán)漸進的來學習。
色相:色相的調整原理是鄰近色,根據色環(huán)的鄰近色來對色彩進行更換的。(不了解色環(huán)的可以搜一下色環(huán)圖片,也就是常用色彩組成的一個回路圓圈)
飽和度:增加色彩的濃度,類似加染料。
明亮度:提亮色彩,對色彩的亮度進行提亮或者壓暗。
色相調整:這里對橙色(人的皮膚色)進行適當調整,為模特增加了一些紅潤健康膚色。其次是對黃色(帽子)進行了適當加強效果。最后是適當加強藍色(裙子與天空背景)
11、同樣飽和度調整也是從衣服、膚色、帽子入手,膚色的飽和度有點重,做了適當減弱。帽子也有點過飽,有點搶眼,適當降低飽和度。連衣裙的色彩適當加了點,這些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感覺來調整,個人喜歡的色彩效果而定。
12、如下圖,同樣的思路對帽子、膚色、衣服進行調整。注意:色彩的飽和度會與色彩的亮度變化而變化,所以如果在調整后覺得色彩不夠了,或者色彩有點過飽和了,那么一定要切換到色相與飽和度的調整面板進行微調整,保證圖片的整體效果。
調色,并不是一次就可以成功了,而是憑感覺對各個參數的把控。
點擊下方的當前面板調整對比效果,以及與原圖的對比效果。注意看在調色后與調色前的圖片,調色前的圖片帶點灰蒙蒙的,但調色后的圖片更加通透了。而圖片的光影并沒有多大的改變,但通過色彩的處理,圖片就會通透許多。
13、如下圖,分析圖片。天空的青色不夠突出,青色里夾雜著黃色,白色的墻壁也不夠通透,略微偏黃。這里我們就可以利用分離色調工具來進行調整,利用互補色原理來對雜色進行清除及加強。
14、如下圖,對高光進行加青藍,(青色偏多一點)加強天空。對陰影加藍,因為黃色的互補色是藍色,加藍=減黃。讓后對平衡滑塊進行適當調整,起到色彩過度的效果。
15、最后再在HSL里調整整體效果,不斷微調至自己喜歡的效果即可。調整完成后點擊打開圖片進入PS進行處理。
六、實踐操作(PS)1、進入PS后首先復制一層圖層,保護調整后的初始效果。
2、點擊圖層菜單找到曲線工具,如下圖,拖動一個這樣上下起伏的曲線觀察場,然后在圖片上去找瑕疵。如紅色箭頭指的黑點,這就是鏡頭沒有擦干凈,或者感光元件上面的灰塵造成的。注意藍色圈區(qū)域的斷層,這就是圖片不是RAW原格式的后果,在調整過程中出現了斷層的效果,這也是再次強調需要手動處理后期的朋友們建議保存成RAW原格式圖片。
3、然后用修補工具圈住這些瑕疵,加選區(qū)快捷鍵:shift。選中了所有瑕疵后shift+F5快捷鍵進入內容識別,自動識別選區(qū)瑕疵進行填充修補。
4、然后點擊濾鏡,選擇人像磨皮插件(Portraiture)對皮膚進行磨皮。如果大家安裝了DR4.5的也可以用DR4.5人像專用插件。
5、進入后在磨皮預設里有多種磨皮預設,可以放大圖片用鼠標按住圖片松按看前后對比效果,如果預設不滿意,還可以手動調整磨皮效果。確定好后點擊確定進行保存磨皮效果,并回到PS。
6、由于磨皮是針對全圖進行磨皮的,所以我們要建立一個蒙版,然后用畫筆進行涂抹人物的皮膚區(qū)域。7、shift+ctrl+ALT+E進行蓋印圖層,將圖層蒙版的效果運用起來。然后選擇可選顏色工具,對藍色的連衣裙進行微調整。對于可選顏色之前也介紹過了,減黃得到加青的效果。
8、然后分別是加青、減紅、減黃,都是為了加強藍色的純度。然后提亮藍色,讓衣服的整體效果更偏向于小清新風格。
9、然后再切換到紅色通道,對模特的口紅進行加強效果。至于需要什么樣的口紅色……就自己來調整吧,反正一個可選顏色工具能抵得上所有口紅的顏色了。慢慢調整,總會有喜歡的口紅色哦!
10、然后出圖保存。原圖:
效果圖:
總結:對于后期調色,首先弄懂三原色的混合原理,(濾色模式、互補色、鄰近色、)在了解清楚三原色的關系之后再去使用那些調色工具,簡直不要太爽,只要根據三原色的混合原理就可以輕松得到各種自己想要的色彩,這才是我們的目標。建議在前期容易忘記三原色混合原理的時候,將原理圖片設置為桌面,想要什么色彩,只需彈回桌面就知道怎么調整參數了。
后期調色需要大家大量積累,多看優(yōu)秀作品,多一些調色思路,多一些方向。在我們能隨心所欲的得到各種色彩時,再去分析別人的作品色彩是如何調整的,可以進行模仿學習。注意,是模仿,并不是抄襲。因為每個人的圖片光線與環(huán)境,色彩都不一樣,所以如果是照搬參數的話,那么別人的作品效果一定會比你的效果好,為什么?因為別人就是根據他的作品的各種情況設置的相對應的參數,即使是套用參數,那么一定都要進行微調整。微調整就要根據自己的色感來了,這個個人喜歡,沒有什么好與壞之分。所以,對色彩的感覺很重要,多看作品,多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