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深其實就是照片上圖像前后的清晰范圍。比如我們用相機拍攝一張人像相片時,對焦點是在人物身上,那所拍出的效果是人物清晰,而人物前后的景物比較模糊。因此,人物處于前后的景物之間的清晰范圍內,也就是在景深范圍內。景深就是景物的清晰深淺程度。這里的前后景物比較模糊,是因為對焦點在人物身上,人物在相片的效果上才顯得很清晰。
景深能表現(xiàn)出這么美的效果,那么如何去控制相片景深呢?在攝影創(chuàng)作中,影響景深的主要有幾個因素:
1、拍攝時控制鏡頭光圈的大小
2、鏡頭焦距的長短
3、與被拍攝對象距離的遠近
4、相機感光元件的大小
除了第4項相機感光元件大小無法調節(jié)外,我們可以調節(jié)前3項的參數(shù)來改變景深效果。影響景深效果三個要素的具體關系如下:
1、鏡頭光圈大小與景深的關系
鏡頭光圈大小在景深的控制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基本原則是: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光圈越小,景深越深。在拍攝距離固定不變的情況下,使用大光圈拍攝時,被攝體的前景清晰,后景模糊。而使用小光圈時,被攝體的前景和后景都是較清晰。
2、鏡頭焦距的長短與景深的關系
基本原則是:鏡頭的焦距越長、景深越淺,鏡頭的焦距越短、景深越深。在光圈、快門都不變的情況下,拍攝同一個場景,使用長焦鏡頭會讓景深變淺。而使用廣角鏡時,景深就會變深。
焦距長,景深淺
焦距短,深景深
3、被拍攝對象距離的遠近與景深的關系
基本原則是:相機與拍攝對象距離越近,景深越淺;相機與拍攝對象景深越遠,景深越深。在光圈、快門、鏡頭焦距都不變的情況下,拍攝同一場景,離被攝體越近時,景深就會越淺。離被攝體越遠時,景深就會越深。
拍攝越近,景深越淺
拍攝越遠,景深越深
在拍攝風光的場景時,通常利用深景深來表現(xiàn)整個畫面都清晰,把光圈調小來拍攝。光圈變小,快門速度就要相應的變低,這就需要使用三角腳架來穩(wěn)定機身,這也是我們常??吹脚娘L光相片時會用到三角腳架的原因。
當我們在拍攝人像或要突出物體主題的作品時,一般利用淺景深的方式來拍攝,這樣就能使被攝體前后的景物變模糊,以突出主體。想要突出主體,就要使用淺景深的手法來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