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反,是5D3好,還是尼康D800好
本來不想回答的,不過看到誤人子弟的回答,實在是忍不住了。
首先我一個個糾正樓上朋友的錯誤:
第一、閃光燈問題
5D3跟 D800 這個水平的相機,就不應該配閃光燈!
你問問所有D800 D700的用戶,罵的最多的一條就是“相機帶一個根本用不上的垃圾內(nèi)閃”
內(nèi)置閃光燈的照明效果,對于用到這個等級相機的攝影師來說,簡直就是噩夢。
5D3 沒有閃光燈并不是缺點,而D800有內(nèi)置閃光燈也不是優(yōu)點,你問問身邊搞攝影的朋友,誰在用D800,他肯定會告訴你“那垃圾燈,我從來沒打開用過”。
第二、像素問題
D800像素高是人為后期刷高的,靠的是軟件虛高,CMOS的成像能力與解像力指標并沒有提升。而且像素被刷高直接影響到兩個問題:1、圖像處理器受拖累造成解像力下降;2、圖像處理器受拖累造成連拍速度跟寫入速度下降。
所以佳能頂級1DX像素只有1800W,而尼康頂級D4像素只有1600W。因為這個像素才是最理想的最平衡的。尼康現(xiàn)在一味提高像素只不過是“尋求賣點”而已。說白了就是哄騙新手。
5D3 跟5D2 幾乎持平的 2200W像素要厚道一些,只不過厚道不討好罷了。
第三、對焦點問題
5D3 是61點對焦,但是實際上可靠地十字對焦點只有41個,而且做不到電測聯(lián)動,測光也是分區(qū)測光而已。
D800 51點對焦雖然總數(shù)看似少,但是有電測聯(lián)動,而且測光系統(tǒng)是跟佳能1DX一樣的RGB測光模式。
其實單獨看這個性能,反而是D800要高出更多。
只不過對于專業(yè)攝影師來說,“測光”只是參考,更多的測光還是用自己的眼鏡跟大腦來運算,不依賴相機,所以這個差距實際上并沒多大。
而5D3對焦點的優(yōu)勢不再“虛報的點多”而在于對焦速度快,并且對焦點設置跟切換方式人性化,極大的提升了對焦過程的效率。
其他方面綜合來說5D3 跟 D800 都是很好的機器。
但是在佳能圈子里普遍認為5D3是5D2的升級版,在需要提升的地方提升了(對焦點,對焦模式,視頻拍攝過程的靜音操作……等等)
但是尼康圈子里的老攝影師們卻普遍認為D800沒有D700好,因為D800的高像素給拍攝過程和后期修圖還有存儲過程帶來了極大不便。而且快門的結(jié)構(gòu)跟聲音,也沒有D700時候干脆。
到底選哪一個,我建議你從實際角度去考慮。
首先你先問問你身邊所有玩兒單反的朋友,用什么品牌的多。
身邊都是佳能黨,你就買5D3 ,身邊都是尼康用戶,你就買D800.
鏡頭群這個東西一個人是不可能買全的,我們到現(xiàn)在也是每個人有5、6個頭,然后彼此比較熟悉的攝影同好之間錯開鏡頭群彼此互補。同門師兄弟多在玩兒攝影的過程中是有很多方便的。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身邊都是 索尼的單反用戶,我也同樣推薦你放棄佳能跟尼康,買一款索尼的全畫幅單反。
只有跟身邊人可以很流暢的溝通跟交流,拍攝過程才是最愉快,并且進步最迅速的,自己玩兒會很無趣,而且水平也不會有多大提高。
當然,如果你已經(jīng)是大師了,沒有任何需要咨詢他人的問題,可以不考了我后面的這個建議
二、佳能入門機單反和中端單反的大小比較,是不是入門的機比較小的,中端的就大點?高端的就更大,是嗎
佳能定位XXXD XXXXD 是入門級 XXD中端 XD是高端
入門級別機器配備的是半幅機器的感光原件 相對尺寸小 加上取消了肩屏 只有一些單反最基本的功能設置 所以相對機身小
XXD比如60D 70D 在入門級的情況下增加了專業(yè)單反所擁有的大部分功能 同時增加了右側(cè)肩屏,所以機身體積不得不增加
XD屬于全畫幅機器 感光原件COMS比XXD XXXD XXXXD更大 配備的是最全的單反功能 包括肩屏,所以 全畫幅的機器體積進一步增加 7D(雖然也算半幅高檔機器 不過COMS還是半幅的所以相對全畫幅的 體積也略微?。?/p>
判斷機器是否高端不是看體積的 首先看的畫幅的 其次看功能 比如高感ISO等等
6D是全畫幅 但是大小比7D略小 跟60D差不多
三、幾萬塊的單反和幾千塊的單反比好在哪
其實目前的數(shù)碼單反從畫質(zhì)上來說,我們可以理解為就兩種,C畫幅和全畫幅。C畫幅普遍在一萬塊錢以內(nèi),同時代的C畫幅所差的無非就是機械性能和機身配置,但畫質(zhì)本質(zhì)上差異極小。而全畫幅則從一萬多到五六萬不等,全畫幅內(nèi)戰(zhàn)的話,便宜的和貴的,畫質(zhì)差異也并不太大,差異依然在機身性能以及一些專業(yè)操作配置上。
估計你所不理解的是,那些畫質(zhì)只比C畫幅(哪怕是低端的C畫幅)好一點點的高端全畫幅機(比如1DX之類的),何以能賣到四五萬。它比那些一兩萬的全畫幅又何以高出一倍以上的價格,而大家依然趨之若鶩。其實攝影這東西就是這樣??赡苄阅苓_標只要幾千塊的機器就能做到,但在過了均衡性能的等級后,再進行提升的時候,性價比就會逐漸線性降低。到了發(fā)燒級別以后,只要是能把手里的設備進行一點點提升,付出自己能接受的代價都是愿意的。這就是發(fā)燒友、專業(yè)用戶VS普通玩家、業(yè)余使用者之間的區(qū)別。
至于你說的“焦段合適的DC”幾乎可以喝幾萬塊的單反一樣,這還是不現(xiàn)實的,目前絕大部分DC的感光元件很小(有很多只有C畫幅的N分之一)。即使是理想的環(huán)境,它們之間的色彩還原能力、銳度等差距還是顯而易見的。
而一些所謂的“極端環(huán)境”并不需要太極e78988e69d端,對于不會鍛煉出鐵臂的普通攝影玩家,在傍晚或不是太亮的室內(nèi)經(jīng)常遇到,用普通DC拍攝要么因為感光去自動的比較高而噪點明顯,要么因為快門變慢而拍糊片,而開閃光燈普通卡片的感光元件對瞬間強光的分析力比較差,閃光效果很不好看,意境全無。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換做一部C畫幅單反,就能很好的改善這個問題。而如果換成一部一兩萬的全畫幅單反,幾乎iso1600甚至iso3200都隨便用,再配合大光圈鏡頭,可以很輕松的出漂亮的片,這也是全副比之C副除了分辨率和解放視角外,最要緊最實用的提升。
但那些幾萬塊的單反,相較于入門級全副,畫質(zhì)差異很小了。價錢主要高在連拍、高感抑噪系統(tǒng)、對焦系統(tǒng)、測光系統(tǒng)、更大的機身和電池等等。至于這么高的代價得到這些東西,就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對于你說的拍模特”的,有錢買了沒錯,沒錢確實沒必要上這么高。而你所說的“拍新聞”的,確實還是機身性能越可靠越好,很可能多成一張照片,多捕捉到一張照片,就直接影響到他所采寫新聞的質(zhì)量。
就是就你的論題趕著說了這么多,貌似有點長了。小總結(jié)一下,無論什么環(huán)境,小DC還是小DC,單反的大感光元件+優(yōu)質(zhì)的鏡頭(即使是狗頭,依然不是DC那結(jié)構(gòu)簡單的小鏡頭比得了的,就更不用談恒變牛頭和那些人見人愛的定焦頭了)所呈現(xiàn)的效果不在一個檔次上。(大底DC能效果無限接近,但那價格也是不菲的)。而幾千塊的C畫幅單反已經(jīng)很不錯了,但全畫幅顯然更好,僅僅夠用顯然不是最終目標,用的更好,用的更爽,也很重要。
根據(jù)你題目里的新疑惑補充的一些新回答:
有一句話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是說小畫幅拍不出好東西,只是用大畫幅高性能在色彩、準確等方面會有更好的保障,如果有足夠錢愿意投入,并且有足夠的收益保障投入,并且更好的器材在增益拍攝的同時提高身價,那么何樂而不為呢?這個問題根本無需探討,你覺得幾千塊的DC也能拍出好東西,但還有人會覺得幾百塊收的二手老膠片機色彩秒殺萬元單反,但你卻追求了幾千塊的高端DC,為何?意愿不同,需要的方便程度不同,經(jīng)濟承受能力也不同。這很好理解吧。
其次,你說畫畫的人不好好練技法,卻追求好顏料什么的,這事更好理解,因為我大學就是美術(shù)系的。我們以水彩畫舉例(因為水彩需要通透,對顏料要求較高)同樣手法、同樣耐心、同樣構(gòu)思能力、同樣繪畫速度的兩個人,用同樣的時間畫同樣的內(nèi)容(假設的理想狀態(tài))。那么一個用瑪麗顏料配最便宜的畫紙(甚至可能畫質(zhì)都沒裱過),另一個用溫莎牛頓的顏料、特性質(zhì)地最好的紙,出來的東西如何呢?答案是會有巨大的差距,如果是出作品,可能一個因為不通透、色彩昏暗、紙張粗糙而埋沒了好的創(chuàng)意,而另一個在有創(chuàng)意的同時兼顧了通透的色彩、良好的藝術(shù)性以及優(yōu)異的圖畫質(zhì)感,顯然買畫的人更愿意買賬。哪怕他們并沒有那些大師用一根鉛筆畫的東西有感染力,但選擇的人只能在他倆中間選的時候,優(yōu)劣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