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拍人像用長鏡頭還是短鏡頭
1、拉鏡頭:它的功能是讓觀眾在點對面的基礎上看清一個關鍵點,了解人與環(huán)境、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拉動鏡頭,讓人感到寬闊和舒展。比如,一個人的手慢慢地拉出來,使人物形象盡收眼底,這種拍攝方法叫做拉鏡頭。
2、跟隨鏡頭:顧名思義,即鏡頭在拍攝的動作中總是跟隨著一個表演對象,以持續(xù)且詳細的表現他的活動,或是在進行中的動作和感覺。
3、搖動鏡頭:這意味著相機處于固定位置,左右觀看,平移全景,或平移物體的運動。它經常用來介紹環(huán)境的含義和目的,或突出一個人的行動。
4、推壓透鏡:指對象者的位置不動,只移動以推動相機近景或特寫。隨著拍攝的內容,慢慢地將他們推近,給人以沉穩(wěn),舒展和微妙的感情。推快速產生緊張,呼吸急促,恐慌效應。推鏡頭,可以引導觀眾更深切地感受到人物的內心活動,以提高烘托氣氛。
5、主觀鏡頭:影片的鏡頭被視為劇中人物觀察和表達客觀事物的眼睛。它可以模擬這種感覺,渲染氣氛。主觀鏡頭更常用于表達人物在特殊情況下的心理狀態(tài),也常用于反映人物的幻覺、想象,這在電影中屢見不鮮。同時,它在刻畫人物性格方面也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6、空鏡頭:這種鏡頭,帶有特定的視覺圖像(即畫面),顯示一定的時間、地點,沒有人物、沒有語言,只有具有一定自然風景和氣氛意義的場景。如山、水、海、松、花、白云、月、鳥等。它是電影富有詩意意義的重要手段,從而創(chuàng)造了一個廣泛而深刻的意境。
7、瀝青透鏡:瀝青透鏡可分為瀝青透鏡和瀝青透鏡。除了鳥眼的全景外,俯視鏡頭也能表現出憂郁和壓抑的感覺,這通常起到貶損的作用。為了看到場景,鏡頭在贊美中扮演著情感角色。
8、解除透鏡:一般用于拍攝大場面起重透鏡,它可以改變攝像機角度和屏幕空間,大氣,并有助于使巨大的影響。
9、綜合鏡頭:綜合鏡頭,是指鏡頭的運動方式多種多樣。有時,為了使影片更充分、更突出地表現某一情節(jié),它常被用在電影鏡頭中,集推、拉、提、落、搖、移等功能于一體。它為圖片創(chuàng)建不同的前、側、上、下和相等的鏡頭角度。它不僅可以展現環(huán)境的整體畫面,還可以展現特定人物的近景,以及人物與人物的關系,使影片更具表現力。因此,膠片鏡頭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組合、交織在一起。這種鏡頭也叫長鏡頭。
2. 拍人像用長焦還是短焦
遠景要用長焦
長焦視角小但起到了對拍攝對象放大的作用,可以拍攝較遠物體,如月亮。此外長焦可以獲得淺景深的圖片,達到類似于大光圈的效果。但缺點是體積更大,更沉重,一般需要借助三腳架才能得到穩(wěn)定圖像。
標準鏡頭及廣角鏡頭更易于操作,手持拍攝也能得到清晰成像,而且視角大,可以拍到更大范圍景物,適合拍全景,掃街什么的最合適不過了。
3. 單反的長鏡頭和短鏡頭拍人物的區(qū)別
佳能
1、首先讓相機處于打開狀態(tài),同時將相機的模式轉盤旋轉到短片拍攝模式。
2、開啟IS影像穩(wěn)定器進行手持拍攝時,如果鏡頭使用了IS影像穩(wěn)定器,需要將開關設置成ON(開)的狀態(tài)。
3、下一步就需要設置短片記錄尺寸。按下MENU(菜單)按鈕,從短片菜單2中找到“短片記錄尺寸”,在其尺寸的規(guī)則中選擇1920×1080的全高清尺寸,幀頻為25fps。
4、選擇視頻快照的拍攝時間,按下MENU(菜單)按鈕,從短片菜單2中的“視頻快照”中的明細功能欄中選擇每一個片段的持續(xù)時間。
5、根據短片時長,最后按下快門按鈕,佳能相機就能完成相關時長的視頻錄制
4. 長焦鏡頭適合拍人像嗎
夠,佳能70-200F4 IS是佳能L級別(紅圈)遠提變焦鏡頭,且?guī)в蟹蓝秳庸δ?,愛稱小小白,其成像素質可以比美小白(70-200F2.8)。由于長焦鏡頭具有淺景深及空間壓縮特性,拍人像時可以凈化周圍環(huán)境、虛化背景以突出主體。該鏡頭比較適合較遠距離拍攝全身人像和拉近拍攝人物局部特寫,但圖片層次感立體感略遜。
5. 拍人像用長鏡頭還是短鏡頭好
紀實跟蹤法
真實性是專題片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但專題片創(chuàng)作者總會自覺不自覺地在拍攝過程中融入一些個人的態(tài)度和觀點,這樣就很容易破壞片子的真實感。因此,在人物專題片中多采用新聞紀實性的跟蹤拍攝手法就顯得非常必要。
紀實性跟拍能夠更好地從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塑造真實感。首先是從主觀上展現真實。只有創(chuàng)作者先被內容打動,他才能將真情實感帶到創(chuàng)作中去,這種發(fā)自肺腑的表達也能完整地體現出創(chuàng)作者對人物的理解,以及對主人公人生的思考和觀察。其次是從客觀上展現真實。拍攝前,創(chuàng)作者如能事先確定專題片人物表現的主線,就可以選取一些與主題密切相關的事件,進行有目的的全程跟蹤拍攝,從而“真實地”再現真人真事正在發(fā)生的過程。
但須注意的是,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一定要準確無誤,否則就可能適得其反。如在拍攝專題片《好人老萬》時,為了表現黨員“老萬”十幾年如一日幫助孤寡老人王淑芬的事跡,我們便采用了這種跟拍法,及時捕捉到了王淑芬老人誤將自己反鎖在屋子里向老萬求助的全過程。我們攝錄了兩個人在門里門外完整的對話,不僅場景自然生動,而且強烈的現場感也使主題顯得更為突出,人物更加真實可信。
紀實跟蹤要求拍攝者必須對所要拍攝的人物及其事跡十分熟悉,這樣才能明確要拍什么、怎么去拍。另外,事先熟悉人物也有助于把握最佳拍攝時機,在某些能夠展現主題的事件發(fā)生前即進入到拍攝狀態(tài)。
細節(jié)刻畫法
細節(jié)在專題片中出現的比率相對較少,但卻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專題片主題的烘托和深化,往往要通過富有生命力的細節(jié)刻畫來實現。細節(jié)在專題片中起著渲染情緒、以小見大、畫龍點睛及引發(fā)共鳴的作用。在專題片的拍攝過程中,創(chuàng)作者應事先對拍攝方案或文字腳本進行詳細分析,制定好分鏡頭腳本,對所需要的細節(jié)鏡頭分類編碼,確定鏡頭的層次和時長,對哪里需要加入細節(jié)、如何拍攝這些細節(jié)鏡頭做到心中有數。
首先要注意捕捉那些有普遍性、代表性,并且最能說明問題的典型細節(jié),比如表情細節(jié)、動作細節(jié)、環(huán)境細節(jié)、聲音細節(jié)等。這些細節(jié)要細致入微、角度豐富、邏輯清晰,能使作品的內容更準確突出、鮮明深刻。典型細節(jié)最容易抓住觀眾、打動人心,能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從而強化專題片感染力。
其次要善于使用長鏡頭來表現細節(jié),即在同一個時空里不斷地展現一個完整的動作或事件,以使人物的行為、動作形成連貫且有內在邏輯的環(huán)境氛圍,表現人物的內心狀態(tài)。如在拍攝專題片《草根書記的百姓情懷》時,我們采訪了一位失去女兒的老人,攝像師用一個長鏡頭記錄了老人翻看女兒影集的場景,從她翻動相冊時顫抖的手到看照片時哀傷的臉,再到面頰上無聲的淚水,這些細膩的情緒變化組合到一起,就給這組鏡頭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這種“原生態(tài)”的細節(jié)刻畫不僅能給觀眾帶來親近感和參與感,而且平實質樸的鏡頭更能打動人心。
此外,拍攝者還要時刻保持對細節(jié)的敏感度。有些細節(jié)的出現是無法預料的,這種偶發(fā)細節(jié)很難捕捉,但往往又會成為一部專題片最珍貴的影像。拍攝者要想抓住這類細節(jié),不僅要時刻集中注意力,對拍攝進程有一定預見,還要具備豐富的臨場經驗及隨機應變的能力。其實這類細節(jié)的出現也有一定的規(guī)律,通常主人公脫離鏡頭情緒最放松時,或拍攝過程中主人公情緒產生劇烈波動時,最容易出現偶發(fā)細節(jié)。作為人物專題片的創(chuàng)作者,必須時刻保持拍攝狀態(tài),才有機會捕捉到更多偶發(fā)細節(jié)。
情景再現法
事件是真實的,但畫面是虛構的。當手頭現有的資料素材無法講好故事,就需要運用情景再現法來補救。應該說,情景再現是一種很討巧的拍攝手法。通常情況下,有兩種情形需要采用情景再現,一種是有資料,但資料不完整;另一種是根本就沒有資料。
情景再現需要根據真實故事進行畫面設計,實際上就是擺拍。再現的段落要盡可能貼近事實,如果有條件,應首選本人出演;如果不能本人來,那最好使用比較平實的鏡頭,將表演者置身于片中當事人的現實環(huán)境中,并做些模糊處理。這樣可能會不好看,但與使用大量的解說詞相比,還是更具可視性。情景再現時,一定要注意所有物品必須100%還原??梢园旬斒氯耸褂眠@些物品的鏡頭拍下來,或找些同時期的同類物件。如果做不到,也可以用攝影調焦或打光方法來掩蓋。比如我們拍攝《啊,戰(zhàn)友》一片時,需要再現主人公王文啟年輕時在精神病院里耐心看護病人的畫面,我們采用了兩種辦法:一種是用長焦頭,將焦點設定在物品上,這樣人物全都在虛焦段;另一種是將光集中在人身上,把其他地方做成暗部或陰影,這樣畫面就呈現出了朦朧感,將人們帶回到往昔歲月。
當然,除非必要,專題片還是盡可能不使用情景再現,因為“再現”畢竟是“演”,“演”多了,專題片的真實性就難免大打折扣。
同期聲整合法
同期聲在專題片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期聲與畫面交替使用,可以拓寬畫面的空間結構,渲染畫面的熱烈氛圍,人物塑造也會更加鮮活立體。
一種同期聲是對現場聲音做真實記錄和表現,是為了建立片子的聲音形象。在時間上,讓人感受到是現在進行時態(tài);在時空上,起到一種畫外空間的效果,產生意境美,音有盡而意無窮。就像我們熟悉的戰(zhàn)爭片,真實的戰(zhàn)爭場面混合真切的大炮聲、飛機聲,馬上就可以把我們帶到戰(zhàn)爭年代。我們在拍攝《大叔大媽服務隊》一片時,為了表現大叔們在自建的小車間里為小區(qū)居民做“防風門閂”的過程,采用了門閂從設計到制作的場景長鏡頭,畫外則一直以叮叮當當的制造聲做烘托,這樣處理表現力很強。
另一種同期聲是對主人公及其密切相關的人的采訪談話,這類同期聲有具體的指向性,會使畫面內容進一步具體化和確定化,從而較好地實現預先設計的創(chuàng)作意圖。對人物原型采訪的同期聲,可以縮短畫面內人物與畫面外觀眾的心理距離,增進兩者之間的情感交流。
以上兩種同期聲必須整合起來運用,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不同層次來詮釋現場畫面??梢愿鶕嬅?zhèn)戎攸c的不同進行各種不同的配置,增加畫面的逼真程度,用聲音或音響的連貫性來彌補畫面的斷續(xù)感,要給觀眾設置多元化的感受情境。只有通過同期聲合理配置,專題片才能營造出真實感和現場感。
6. 什么叫長鏡頭拍攝
長鏡頭沒有具體時間劃分。
在一個統(tǒng)一的時空里不間斷地展現一個完整的動作或事件。形成完整的鏡頭段落,以保持被 攝體時空的連續(xù)性、完整性和真實性。 固定長鏡頭:機位固定不動、連續(xù)拍攝一個場面所形成的鏡頭,稱固定長鏡頭。 景深長鏡頭:用拍攝大景深的技術手段拍攝,使處在縱深處不同位置上的景物(從前景到后 景)都能看清,這樣的鏡頭稱景深長鏡頭。 運動長鏡頭:用攝影機的推、拉、搖、移、跟等運動拍攝的方法形成多景別、多拍攝角度(方 位、高度)變化長鏡頭,稱為運動長鏡頭。
7. 拍人像用長鏡頭還是短鏡頭好看
這個主要由用途決定,然后就是你的預算。首先是你有鏡頭沒,沒鏡頭的話可以考慮套頭。有套頭的話可以考慮定焦,有代表性的是50mm F1.8,性價比高,成像好,適合追求畫質但不愿意投入很多的發(fā)燒友。
想感受寬闊的視野可以考慮超廣角比如10-24.想拍遠處可以考慮小鋼炮或者小竹炮,不然55-200 VR也不錯。
8. 相機長鏡頭和短鏡頭
電影中的長鏡頭和短鏡頭是兩種發(fā)揮著截然不同左右的鏡頭,二者之間的區(qū)別主要在與持續(xù)時間的長短。
攝影機從開機到關機之間的時間長短決定了鏡頭的長短,即長鏡頭經常是持續(xù)時間比較長,而短鏡頭反之。
長鏡頭大多應用在紀實的電影作品當中,因為長鏡頭不間斷的記錄一件事情,是觀眾感受到真實的過程,而短鏡頭由于持續(xù)時間短,編創(chuàng)人員有可能把沒有關系的鏡頭接在一起從而產生新的意義,因此短鏡頭適合于故事片敘事蒙太奇的創(chuàng)作。
照相機的短鏡頭應該是焦距小于70毫米的鏡頭,而焦距大于70毫米的鏡頭稱為長鏡頭。
9. 長鏡頭可以拍什么
1300毫米鏡頭拍月球環(huán)形山。有關信息:
器材:佳能 450D [佳能數碼相機]
時間:2011-05-06 19:50:56.31 快門:1/25 光圈:F/8-16 感光度:200 閃光燈:Off 焦距650——1300mm
是初八拍的,十五再拍就圓了。感覺越是接近十五,亮的面積越大,鏡頭的光圈是恒定的,曝光時間可以縮短,曝光時間越短,拍照越清晰。月亮本身也在移動,從長鏡頭里看月亮,一會就從視野里滑出去了。自己拍月亮與看別人的照片心情就是不一樣啊。
10. 長鏡頭的3種拍攝方式
長鏡頭是一種拍攝手法,它相對于蒙太奇拍攝方法。 這里的“長鏡頭”,指的不是實體鏡頭外觀的長短或是焦距,也不是攝影鏡頭距離拍攝物的遠近,而是拍攝之開機點與關機點的時間距,也就是影片的片段的長短。長鏡頭并沒有絕對的標準,是相對而言較長的單一鏡頭。通常用來表達導演的特定構想和審美情趣,例如文場戲的演員內心描寫、武打場面的真功夫等。
長鏡頭是指用比較長的時間(有的長達10分鐘),對一個場景、一場戲進行連續(xù)地拍攝,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鏡頭段落。顧名思義,就是在一段持續(xù)時間內連續(xù)攝取的、占用膠片較長的鏡頭。這樣命名主要是相對短鏡頭來對稱的。攝影機從一次開機到這次關機拍攝的內容為一個鏡頭,一般一個時間超過10秒的鏡頭稱為長鏡頭。長鏡頭能包容較多所需內容或成為一個蒙太奇句子(而不同于由若干短鏡頭切換組接而成的蒙太奇句子)。其長度并無明確的、統(tǒng)一的規(guī)定。是相對于‘短鏡頭’的講法。
搜詞條
一分鐘了解長鏡頭00:45
長鏡頭
拍攝手法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長鏡頭是一種拍攝手法,它相對于蒙太奇拍攝方法。 這里的“長鏡頭”,指的不是實體鏡頭外觀的長短或是焦距,也不是攝影鏡頭距離拍攝物的遠近,而是拍攝之開機點與關機點的時間距,也就是影片的片段的長短。長鏡頭并沒有絕對的標準,是相對而言較長的單一鏡頭。通常用來表達導演的特定構想和審美情趣,例如文場戲的演員內心描寫、武打場面的真功夫等。
長鏡頭是指用比較長的時間(有的長達10分鐘),對一個場景、一場戲進行連續(xù)地拍攝,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鏡頭段落。顧名思義,就是在一段持續(xù)時間內連續(xù)攝取的、占用膠片較長的鏡頭。這樣命名主要是相對短鏡頭來對稱的。攝影機從一次開機到這次關機拍攝的內容為一個鏡頭,一般一個時間超過10秒的鏡頭稱為長鏡頭。長鏡頭能包容較多所需內容或成為一個蒙太奇句子(而不同于由若干短鏡頭切換組接而成的蒙太奇句子)。其長度并無明確的、統(tǒng)一的規(guī)定。是相對于‘短鏡頭’的講法。
種類
1.固定長鏡頭:機位固定不動、連續(xù)拍攝一個場面所形成的鏡頭,稱固定長鏡頭。最早的電影拍攝的方法就是用固定長鏡頭來記錄現實或舞臺演出過程的。盧米埃爾1897年初發(fā)行的358部影片,幾乎都是一個鏡頭拍完的。
2.景深長鏡頭:用拍攝大景深的技術手段拍攝,使處在縱深處不同位置上的景物(從前景到后景)都能看清,這樣的鏡頭稱景深長鏡頭。例拍火車呼嘯而來,用大景深鏡頭,可以使火車出現在遠處(相當于遠景)、逐漸駛近(相當于全景、中景、近景、特寫)都能看清。一個景深長鏡頭實際上相當于一組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鏡頭組合起來所表現的內容。
3.運動長鏡頭:用攝影機的推、拉、搖、移、跟等運動拍攝的方法形成多景別、多拍攝角度(方位、高度)變化長鏡頭,稱為運動長鏡頭。一個運動長鏡頭可以起到一組由不同景別、不同角度鏡頭構成的蒙太奇鏡頭的表現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