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賓得卡口長焦鏡頭推薦
賓得太白金星長焦星頭中的經典,無論外觀、成像都是賓得獨一無二的,很小很輕巧的鏡頭,可手持使用,成像沒話說,焦內銳利,焦外、色彩漂亮迷人。
鏡身有使用痕跡,鏡片完美,鏡內干凈-,避免爭議--標微微灰。自帶遮光罩為外拉、旋擰式。原廠前、后蓋,無腳架環(huán),可使用佳能腳架環(huán)替代,功能正常。
2. 賓得變焦頭
不知道你說的是不是這個。
我在賓得K-3 II上搭配的第一支鏡頭就是18-50 RE的餅干頭,這枚鏡頭集中代表了賓得的設計哲學,小型化、輕量化、能夠應付惡劣天氣。一個標準變焦鏡頭,卻做到了一個小定焦頭的體積。當然是要有一些犧牲,長焦端縮減了5mm,廣角端最大光圈縮減到了f4,另外為了控制成本采用了塑料卡口。開機后不能馬上拍攝,需要手動把鏡頭旋轉出來。如果對重量和體積敏感,又沒有太多的對于長焦端的需求,可以選擇它。
在拍攝過程中頻繁換鏡頭也是個很麻煩的事,比如在旅行途中,上一秒你想拍風景,下一秒你想拍人像或者打鳥。18-135是個天涯鏡,推薦第一支鏡頭選擇它,使用中長焦,也能得到一定的虛化效果。DC對焦馬達能夠實現(xiàn)快速輕柔的對焦,內對焦結構也讓鏡頭上了一個檔次。我在賓得K70上搭配了這一支鏡頭,平時方便好用,但是比18-50重太多了。
50 1.8只要幾百塊錢,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賓得的小痰盂,可以輕松體驗大光圈的魅力。對焦聲音很吵,在安靜的場合拍攝可能有點尷尬。這幾乎是初級用戶必備的一枚鏡頭。
新手在沒有多少拍攝經驗,不明確主要拍攝題材的情況下,不要盲目“湊焦段”,因為預算往往有限,就攢了一堆狗頭。那些你勉強湊夠的焦段,可能平時很少用到,徒增金錢、重量負擔。所以從18-135開始練手是合適的,它比較中庸,可以滿足大部分需求,如果今后有了更高的追求,出掉也不困難。很多不可換定焦鏡頭相機都有很大市場,而且賣得并不便宜,比如索尼RX1、富士X100、理光GR,他們要的不是大而全,而是小而精。
3. 賓得變焦鏡頭
這兩只鏡頭都是變焦頭,都是從廣角到中長焦,從理論上來說前者要好于后者,前者變焦倍數(shù)是五倍多,后者是七倍多,變焦倍數(shù)越小成像效果越好。當然還要具體鏡頭清況。
4. 賓得 跑焦
賓得aps標準變焦+恒定2.8光圈這個級別的鏡頭,只有賓得da星16-50、騰龍A16 17-50 2.8、適馬17-50 2.8二代這三只。
賓得原廠16-50,更廣的視角、大光圈可用、畸變控制很好。但是價錢比另外兩只加一起還貴,如果有原廠情節(jié),而且不差錢直接買這只吧?! ◎v龍a16 17-50 2.8,這是這三只中最便宜的一只,推出的比較早,而且后續(xù)更新二代的時候沒有賓得口。這只鏡頭性價比很高,最大光圈畫質不是很好,但是收到F4改善明顯,主要缺點是這只鏡頭不帶超聲波馬達,對焦有電鉆聲音,而且鏡頭做工不好,易松垮。如果預算有限,而且注重實用的話,可以考慮這只,但是基本放棄2.8光圈的畫質吧?! ∵m馬17-50 2.8HSM屬于后起的黑馬,這只鏡頭一代時由于售價比騰龍a16貴不少,還有偏色的詬病,所以買的人并不多。適馬17-50二代改善不少,而且海外購買的價錢也就在2000出頭,而且鏡頭帶有超聲波馬達,做工不錯。雖然大光圈成像依然不如賓得16-50,但是重在性價比最高。不過適馬鏡頭依然存在跑焦的可能性,如果想購買最好能投親身測試一下。適馬的個體差異確實很大。
5. 賓得廣角定焦鏡頭
星空的話三腳架是必須的了,買個幾百塊的入入門,然后還得有個快門遙控器,一般可以讓賣相機的店家送一個,買也十幾元,鏡頭的話一般鏡頭都行,看你想拍什么焦段的,我目前用的55-300mm的鏡頭,主要是天氣好拍月亮的,如果你想拍廣角星空就直接用套頭18-55也不是不行,可以先慢慢用套頭拍試試,慢慢學習然后你就自然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鏡頭什么效果了,55-300拍鳥也不錯,拍月亮的話最大這么大,但是放大了還是很清楚可以看到月球上的坑,我是華中地區(qū)的。下面都是我用k50拍的,我現(xiàn)在買了k3ii,機身的話看你預算了,k3ii有個超解析模式拍靜物能更多細節(jié)更清楚,k3不知道有沒有祝你拍照愉快
6. 賓得膠片鏡頭
賓得數(shù)碼全畫幅就是K1,其鏡頭有配套的全畫幅鏡頭,著名的三公主31/1.8,43/1.9,77/1.8數(shù)碼優(yōu)化版多好的,殘幅鏡頭就是賓得半幅單反鏡頭,三餅干15/4,21/3.2,70/2.4就是殘幅鏡頭。
7. 賓得 長焦鏡頭
各位大神,小仙這廂有禮了:
賓得家在產的長焦應該沒有多少選擇,手指頭就數(shù)清了。
變焦就60-250,定焦就300,底下有個55-300,不過是綠圈頭。
8. 賓得長焦鏡頭有哪些
賓得鏡頭一直都是兩條路線: Limited 和 * (星頭)。
Limited走的是小巧精致風格,比如公主餅干等等,光圈與友商同焦距鏡頭比確實要小一些,但是為了小巧只能犧牲大光圈,該系列一般都是金屬鏡身,適合把玩。
星頭系列就是賓得專業(yè)鏡頭線,對應紅圈/金圈/GM等,該系列鏡頭在設計時是以最優(yōu)的光學素質為訴求的,所以星頭光圈相對較大,外形一般也傻大粗;
我覺得上上代FA*頭還是有些代表性的,在那個膠片時代賓得還不像現(xiàn)在這么式微,當時的星頭有 FA*24/2, FA*28-70/2.8, FA*80-200/2.8, FA*85/1.4, FA*200/4 Marco, FA*200/2.8, FA*300/4.5, FA*300/2.8, FA*400/5.6, 更有FA*600/4和FA*250-600/4的這種怪物:
后來數(shù)碼時代轉型,被柯達的那塊底搞得很慘,上代賓得也只是專注與APSC領域,該代的大光圈有DA*55/1.4, DA*16-50/2.8, DA*50-135/2.8, DA*200/2.8, DA*300/4, 再加上最近剛發(fā)布的DA*11-18/2.8。
回到問題來,現(xiàn)階段賓得全畫幅有哪些可用的鏡頭,我們先看看賓得上個月更新的路線圖:
可以看到,在產鏡頭(變焦方面)覆蓋了超廣到長焦的日常使用范圍,定焦方面大部分還在吃老本,目前新鏡頭只有一枚去年發(fā)布的DFA*50/1.4和今年預計發(fā)布的DFA*85/1.4。
相較NCS,賓得FF鏡頭線確實有太多的鏡頭需要補充了,而且賓得體量小,現(xiàn)在騰龍適馬也不怎么出K口的新頭了;所以如果要問“賓得全畫幅單反用什么鏡頭好”,可選的也就是路線圖上那幾只(如果只考慮在產),如果想要更優(yōu)秀的素質就上星頭(貼牌騰龍的15-30和24-70也很不錯),考慮便攜就上28-105和未來的70-200/4以及一眾小定焦。
最后再說一下我個人的使用經驗,我入手K1也有兩年了,現(xiàn)在配鏡基本穩(wěn)定,Irix 15/2.4 + DFA24-70/2.8 + DFA*70-200/2.8。 我一般拍風光居多,出去玩的時候包里就帶這三個再加上架子。24-70的話,本來騰龍這個頭評價就不錯,貼牌之后我用著也感覺挺好的;星期二素質沒得說,就是有點沉;Irix 15也是因為賓得沒有超廣可選,只能考慮副廠。未來的打算是: DFA*50/1.4必入,這個頭看用戶反饋是真的棒,然后就是靜靜等待未來的廣角定焦。
先說這么多,希望能幫到題主,有問題可以再交流。
9. 賓得 fa35 焦外
非常好,是一款不錯的長焦頭。色彩和焦外都略勝da50-200。最近由于出了新款DAL55-300,相信DA55-300大幅減價是不遠的事情。
10. 賓得 老鏡頭
單反鏡頭的很多年前上市的可用性分幾種情況:
1、膠片時代的手動鏡頭,如果是當時的”銘鏡“,是許多影友追捧的對象,出片效果一流。我就有一支尼康早年AIS105mmF/2.5手動鏡頭,出片通透無比,銳度極佳,特別是”有德味“,至今愛不釋手。
2、早年的副廠自動對焦鏡頭,這類鏡頭往往與現(xiàn)代數(shù)碼單反有兼容性問題,如一支膠片時代的適馬AF28-105佳能EOS口鏡頭,裝在佳能6D上就會報光圈錯誤,無法使用。因此購買時要帶機身試驗。據(jù)說適馬小黑一代也有這個問題。
3、早年原廠鏡頭,新款單反已經改口,無法使用。典型的是佳能膠片時代的FD卡口改為EOS的EF卡口,老鏡頭就徹底無法匹配新機身了。美能達早期MD卡口已經改為支持自動對焦的a卡口,也無法匹配衍生的索尼a卡口單反。
4、尼康鏡頭的F卡口一直沒有改變,新型數(shù)碼單反仍可使用老鏡頭,只是老式非CPU鏡頭曝光模式或許只能用手動M檔了。對焦也只能手動。賓得老式PK口鏡頭情況也類似??傊R頭的故障率極低,多年前的”牛頭“仍有利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