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實拍長江三峽風光
當然是可以的,夏天正是三峽旅游的好時機。長江三峽是一條壯觀秀麗的峽谷,峽谷兩邊都是高聳險峻的崖壁,江面水流湍急,險灘眾多,是長江上最為奇特壯美的風景勝地。另外,沿岸名勝古跡眾多,歷史文化深厚,同時巍峨壯觀的三峽工程也是一處非常值得一看的景觀。夏天的長江三峽氣候涼爽,是避暑游玩的佳地,許多游客都趁暑假到三峽旅游,欣賞三峽美景。
2. 實拍長江三峽風光圖片
《三峽》,美在那宏觀勾勒的一筆。全文僅150余字,可謂精致小巧,然而作者竟在這極短的篇幅之內,用高超的具有音樂美感的語言,濃縮了萬千氣象,展現(xiàn)了無限風光,頗有“尺幅千里”的意味。文章的第一段只有33個字,卻是全景式的宏觀勾勒,可謂筆力雄健,內容雄奇,寫得異常的美。就那么一筆,總寫了磅礴的山勢,勾勒出700里三峽的雄險,描寫了群峰連綿、隔江對峙、山高峽長的壯麗。就那么一筆,視點變化多姿,“三峽七百里”寫三峽之長,似乎只有俯視才可能盡收眼底;“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群山的高峻,是縱向的極目遠望;“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寫峽谷的幽深,分明有從下向上仰望的感覺。就那么一筆,表達手法也令人稱奇,除了大筆勾勒、進行正面描寫之外,還巧妙地進行了側面烘托,“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寫得多好——抬頭看天,不到“亭午夜分”,連世界上最有光彩的事物都難以看到,這山還不高嗎?這峽還不深嗎?
《三峽》,美在那層層鋪展的手法。如果說上面所說的那雄奇的一筆還有一個作用的話,那就是為下一段寫水勢埋下了伏筆——險峻的山峽造就了江水的湍急。從內容來看,第二段寫的是夏季的江水,從寫法來看,作者運用了“層層鋪展”的手法美美地將水寫了一番。第一層,用“沿訴阻絕”寫出水漲路絕的壯觀景象;然而這還不夠,又寫第二層,用一個“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的特例來極寫水速之巨大;然而這還不夠,再來一筆,假設“乘奔御風”來與飛快的流速進行比較,從側面再次進行有力的襯托。在這幾筆之中,寫得最美的就是“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那幾句,它不僅僅只從時間之短、距離之長寫了水之流速,它可讓我們想象三峽江流的洶涌向前、奔騰咆哮,它可讓我們感受到我們坐在小小木船上飛流直下、一瀉千里、蕩魂攝魄的快感,它還讓我們聯(lián)想到,李白那極具美感的《早發(fā)白帝城》,是不是對此的創(chuàng)造性改寫呢?
《三峽》,美在那錯落有致的點染。第三段寫的是春冬江景,此時時令不同,水退潭清,山水秀美,與夏日相比又是一番景象。這一段好像是用取景框選取的極為美麗的一角,然后用神工妙筆生動地描畫,精心地點染。作者好像是在用這種特寫式的精心描繪“以點帶面”,來表現(xiàn)三峽與江流的處處美景。這美麗的一角是立體的、錯落有致的。低有深潭,然而寫深潭還嫌單調,還要寫潭中的倒影;高有絕巘,然而寫絕巘還覺單一,還要寫巘上的怪柏;再添幾道“懸泉瀑布”,讓它們“飛漱其間”,又是壯美的一景。這美麗的一角又是色調潤澤的、動靜有致的。你看“素湍綠潭”,雪白的是急流,碧綠的是深潭;你再看“回清倒影”,回旋的是粼粼的清波,晃動的是模糊的物影;更不用說那跌宕多姿、水花飛濺的“懸泉瀑布”了,它們甚至讓我們聽到了那嘩嘩的水聲,甚至讓我們感覺到了隨風飄灑到我們臉頰上細微的飛沫。在這水清、樹榮、山峻、草茂的地方,在這生機盎然的山水之間,誰說不是“良多趣味”呢?
《三峽》,美在那一聲悠長的漁歌。第四段寫得特別有情調,特別有意境,它寫的是秋景的凄涼。從全文來講,作者在寫了夏、春、冬之后必定要描寫秋景,而寫秋景必.定要注意精選不同的角度。于是,在寫了高山深峽、急流碧水之后,他調動筆鋒為寒林高猿敷設上一筆,在寫了雄壯、險峻、秀美之后,他著力地表現(xiàn)肅殺,在寫了形、寫了色之后并沒有忽略寫聲,到此作者已多角度、全方位地把三峽的神奇美麗表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所以不論從哪一個角度講;這一段中的描寫均是妙筆,都能讓人進行回味悠長的咀嚼。然而更妙的、更美的就是那一聲漁歌,就是那一句似乎順手拈來同時又是巧妙點綴的漁者之歌。本來,“林寒澗肅”已經是夠凄清的了,“空谷傳響”的“高猿長嘯”已經夠凄異了,啼聲的“哀轉久絕”已經能夠讓聞者倍感寒意了。然而一句“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頓然將這凄寒之境進行升華,它唱出了哀婉的猿聲中旅人的悲涼心境,更加烘托出秋景的凄涼,給人余音繚繞之感。這時的描寫,就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如果說在此之前所寫的是“風景”的話,到這里已經表現(xiàn)出“風情”;如果說在此之前是寫“景”的話,到這里已帶著寫“意”之味。在盡寫了山光水色之后將筆觸轉向“猿”與“人”,從而深化文章意境,這就是作者的妙筆所在。
《三峽》,美在那獨特優(yōu)美的表達。這一個美點,應該是《水經注》最重要的美點之一,《三峽》雖然只是一個很小很小的片斷,但整本《水經注》的美的基因卻依然貫注在這里。就“水經注”三字而言,“注”就是“注釋”,“注釋”就是一般的解說性的文字。然而酈道元是用文學的語言、用大量的資料及自己游歷各地、跋涉山川的見聞為別人的書作注釋,將注釋寫成游記般美的文字,而且對后代游記文學產生了很大影響,這就是在文體寫作上極具匠心的創(chuàng)造,這就是獨特優(yōu)美的視角。在對“三峽”的描述上,作者的視角同樣是優(yōu)美獨特的。一千五百年前的三峽,是狂暴的不能馴服的怪獸,是人們心中的恐懼,人們“書記及口傳悉以臨懼相戒”,但酈道元筆下流淌出來的,都是對三峽的探幽攬勝,是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觀,是讓人留連忘返的山水之美。再從文字表達來看,《三峽》精當凝練優(yōu)美的語言同樣令人贊嘆?!端涀?江水》中還有引自《宜都記》的文字,如“自黃牛灘東人西陵界峽口百余里,山水紆曲,而兩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猿鳴至清,山谷傳響,泠泠不絕”,將它們分別與“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敝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相比,在煉字選詞、音調節(jié)奏、句法運用、情景韻味方面,酈道元的表達“色味”都“要好得遠”。所以余秋雨曾在自己的《三峽》中有這樣的評價:他還用最省儉的字句刻畫過三峽春冬之時的“清榮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澗肅”,使后人再難調動描述的詞章。
3. 長江三峽最美
從重慶出發(fā)去三峽,是非常熱門的一條旅游路線,很多人都會選擇這一旅游路線,人們之所以會選擇這一旅游路線,主要是三峽確實是一個值得人們一去的旅游景點
4. 長江三峽風光視頻
我個人最喜歡《三峽》的第三段。在第二段中,主要寫了夏天的江水一瀉千里的氣勢,在這里則是描寫三峽的春冬之景。因為春冬之景非常的相似,所以作者把它合起來寫了。
此時的風景和夏天是截然不同的?!八赝木G潭,回清倒影”寫江水仍然湍急流動,但飛濺著白色的浪花,氣勢已然不同。譚深水碧,倒映著各種景物,又多了一份沉靜和優(yōu)美。
我們在從江上看向兩岸:“絕巖(這是個生僻字,不好打)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寫了高峻的山峰上生長著一些怪柏,懸泉瀑布飛瀉而下,在期間迅疾的沖蕩著。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則是說水清樹茂,山高草盛,趣味良多。這是作者對三峽春冬景色的綜合描述和贊美。我們讀起來也感覺和緩從容,宛如欣賞一幅優(yōu)美雅致的山水畫。
5. 實拍長江三峽風光圖
長江三峽,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40佳旅游景觀之首。長江三峽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它西起四川奉節(jié)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長二百零四公里。這里兩岸高峰夾峙,江面狹窄曲折,江中灘礁棋布,水流洶涌湍急。"萬山磅礴水泱漭,山環(huán)水抱爭縈紆。
時則岸山壁立如著斧,相間似欲兩相扶。時則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無。"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詩中,把峽區(qū)風光的雄奇秀逸,描繪得淋漓盡致。我國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經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時酈道元寫的,書中有一段關于三峽的生動敘述:"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元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 瞿塘峽為長江三峽之一,西起奉節(jié)縣白帝山,東迄巫山縣大溪鎮(zhèn),總長八公里,是三峽中最短的一個,但最為雄偉險峻。難怪古代詩人發(fā)出"縱將萬管玲瓏筆,難寫瞿塘兩岸山"的贊嘆。
湍急的江流,闖入夔門,在緊逼的峽谷中奔騰咆哮。
船駛峽中,真有"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之感。
6. 長江三峽風景照片
三峽的每一景色,美在風光,花兒美在景致
7. 實拍長江三峽風光照片
長江三峽,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40佳旅游景觀之首。長江三峽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它西起四川奉節(jié)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長二百零四公里。這里兩岸高峰夾峙,江面狹窄曲折,江中灘礁棋布,水流洶涌湍急。 瞿塘峽為長江三峽之一,西起奉節(jié)縣白帝山,東迄巫山縣大溪鎮(zhèn),總長八公里,是三峽中最短的一個,但最為雄偉險峻 巫峽西起巫山縣城東面的大寧河口,東迄巴東縣官渡口,綿延四十公里余,包括金盔銀甲峽和巫山十二峰,峽谷特別幽深曲折,是長江橫切巫山主脈背斜而形成的。巫峽又名大峽,以幽深秀麗著稱。整個峽區(qū)奇峰突兀,怪石磷峋,峭壁屏列,綿延不斷,是三峽中最可觀的一段 西陵峽東起香溪口,西至南津關,約長七十公里,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一個,以灘多水急聞名。
8. 航拍長江三峽山水風景視頻
航拍中國湖北封面是:黃鶴樓,長江大橋,武當山等
如果說,長江是一條巨龍,湖北則居“龍腰”。長江與漢江在此交匯,孕育了璀璨的長江文明。
五千年前,炎帝神農開創(chuàng)了華夏農耕文明。
兩千年前,湖北先民用青銅冶鑄、竹木漆器和絲織刺繡、老莊哲學、文學樂舞,創(chuàng)造了浪漫瑰麗的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