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膠片機多少像素
現(xiàn)在大部分的電影都是用膠片拍攝的,雖然有高清的數(shù)碼攝影機,但是數(shù)碼機無法達到膠片機的清晰度,畫面通透度,淺景深效果等,差別還是很大的,找兩部對比一下就知道了,膠片機的像素上億,最貴的數(shù)碼機才多少,效果能與膠片機差不多的數(shù)碼機,機身快4000萬,帶上各種鏡頭就快上億了。
2. 膠片相機尺寸
膠【卷】的話,量產(chǎn)的有
54型膠卷,用于Graflex 3A 5x7相機。
畫幅面積7x5英寸(橫幅)
3. 膠片機選擇135還是120
135相機和120相機從功能上講沒有區(qū)別,135和120都是光學相機的概念,有些內(nèi)容被延用到了數(shù)碼相機上。135和120光學相機的區(qū)別在于135相機使用的膠片所有效拍攝寬度為24mm,而120相機的膠片有效拍攝寬度為60mm。現(xiàn)在數(shù)碼單反中的全幅機就是延用了135光學相機的概念,所謂全幅是指這種“全幅”數(shù)碼相機使用的數(shù)字圖像傳感器的尺寸等同或非常接近135光學相機使用所尺寸為36x24mm膠片。這個概念被延用下來是,現(xiàn)在數(shù)碼單反相機所使用的鏡頭有一大部分還是為當年光學單反相機設計的,這樣做就既方便了眾多老攝影人使用,不用再去學習一些新的知識,而更重要的是廠家也節(jié)省了巨額的新品研發(fā)費用。但沒有“半畫幅”的概念,除“全幅”以外常見于數(shù)碼單反的數(shù)字圖像傳感器的尺寸還有,28.1×18.7mm俗稱APS-H;22.3×14.9mm俗稱APS-C,及松下、奧林巴斯開發(fā)的4/3系統(tǒng),數(shù)字圖像傳感器的尺寸為17.8×14.3mm。
4. 膠片機多少像素夠用
膠片相機不存在像素,鏡頭成像以分辨率表示。膠片成像質(zhì)量一般以顆粒是否細膩為區(qū)別。
膠片相機以光學鏡頭加機械快門及光圈形成曝光組合,將影像投射到膠片平面,形成潛影。
再通過化學沖洗擴印的方式,將感光部位的銀鹽留存固定在膠片或相紙上,沒有感光部位的銀鹽則被沖洗掉。
5. 膠片機多少像素好
傳感器簡稱 CCD CCD 的尺寸,
其實是說感光器件的面積大小,這里就包括了 CCD 和 CMOS 。
感光器件的面積大小,CCD/CMOS 面積越大,
捕獲的光子越多,感光性能越好,信噪比越低 。
CCD/CMOS 是數(shù)碼相機用來感光成像的部件,
相當于光學傳統(tǒng)相機中的膠卷 。
CCD上感光組件的表面具有儲存電荷的能力,并以矩陣的方式排列 。
當其表面感受到光線時,會將電荷反應在組件上,
整個CCD上的所有感光組件所產(chǎn)生的信號,
就構(gòu)成了一個完整的畫面。
如果分解CCD,
你會發(fā)現(xiàn)CCD的結(jié)構(gòu)為三層,
第一層是“微型鏡頭”,
第二層是“分色濾色片”
以及第三層“感光層”。
第一層“微型鏡頭” 我們知道,數(shù)碼相機成像的關鍵是在于其感光層,
為了擴展CCD的采光率,
必須擴展單一像素的受光面積。
但是提高采光率的辦法也容易使畫質(zhì)下降。
這一層“微型鏡頭”
就等于在感光層前面加上一副眼鏡。
因此感光面積不再因為傳感器的開口面積而決定,
而改由微型鏡片的表面積來決定。 第二層是“分色濾色片”
CCD的第二層是“分色濾色片”,目前有兩種分色方式,
一是RGB原色分色法,另一個則是CMYK補色分色法這兩種方法各有優(yōu)缺點。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兩種分色法的概念,
RGB即三原色分色法,
幾乎所有人類眼鏡可以識別的顏色,都可以通過紅、
綠 和 藍來組成,而 RGB 三個字母分別就是 Red, Green 和Blue,
這說明RGB分色法是通過這三個通道的顏色調(diào)節(jié)而成。
再說 CMYK,這是由四個通道的顏色配合而成,
他們分別是青(C)、洋紅(M)、黃(Y)、黑(K)。
在印刷業(yè)中,CMYK更為適用,但其調(diào)節(jié)出來的顏色不及 RGB 的多。
原色CCD的優(yōu)勢在于畫質(zhì)銳利,色彩真實,但缺點則是噪聲問題。
因此,大家可以注意,一般采用原色CCD的數(shù)碼相機,
在ISO感光度上多半不會超過400。
相對的,補色CCD多了一個Y黃色濾色器,在色彩的分辨上比較仔細,
但卻犧牲了部分影像的分辨率,而在 ISO 值上,補色 CCD 可以容忍較高的感光度,
一般都可設定在800以上 第三層:感光層 CCD的第三層是“感光片”,
這層主要是負責將穿過濾色層的光源轉(zhuǎn)換成電子信號,
并將信號傳送到影像處理芯片,將影像還原 。
傳統(tǒng)的照相機膠卷尺寸為 35mm,35mm為對角長度,
35mm膠卷的感光面積為36 x 24mm。換算到數(shù)碼相機,對角長度約接近
35mm的,CCD/CMOS尺寸越大。在單反數(shù)碼相機中,
很多都擁有接近35mm的CCD/CMOS尺寸,
例如尼康德D100,CCD/CMOS尺寸面積達到23.7 x 15.6,比起消費級數(shù)碼相機要大很多,
而佳能的EOS-1Ds的CMOS尺寸為36 x 24mm,達到了35mm的面積,
所以成像也相對較好。 現(xiàn)在市面上的消費級數(shù)碼相機主要有
(感光面積從大到小排列)2/3英寸、1/1.8英寸、1/2.7英寸、1/3.2英寸四種。
CCD/CMOS尺寸越大,感光面積越大,
成像效果越好。1/1.8英寸的300萬像素相機效果通常好于1/2.7英寸的400萬像素相機
(后者的感光面積只有前者的55%)。而相同尺寸的CCD/CMOS像素增加固然是件好事,
但這也會導致單個像素的感光面積縮小,有曝光不足的可能。
但如果在增加CCD/CMOS像素的同時想維持現(xiàn)有的圖像質(zhì)量,
就必須在至少維持單個像素面積不減小的基礎上增大CCD/CMOS的總面積。
目前更大尺寸CCD/CMOS加工制造比較困難,成本也非常高。
因此,CCD/CMOS尺寸較大的數(shù)碼相機,價格也較高。
感光器件的大小直接影響數(shù)碼相機的體積重量。
超薄、超輕的數(shù)碼相機一般 CCD/CMOS 尺寸也小,
而越專業(yè)的數(shù)碼相機, CCD/CMOS 尺寸也越大。
6. 膠片機相當于多少像素
1億像素是一個非??植赖臄?shù)字,因為在當前主流的攝影界里,即便是頂級的相機也不過如此,可以做一個類比,在主流的相機中,像素最高的是索尼相機,索尼相機的像素可以達到6300萬像素,價格大約在幾萬元左右,那么一部手機可以達到1億像素,說實在話我覺得大部分可能只是一個噱頭。
實際上,一個相機真正的技術(shù)并不在于像素,或者說不僅僅在于像素的大小,還有相機的畫幅。簡單來說,畫幅就可以理解為是拍攝畫面的大小,但這不是我們看到的照片大小,而是指攝影孔的大小。
擴展資料:
相機所說的像素,其實是最大像素的意思,像素是分辨率的單位,這個像素值僅僅是相機所支持的有效最大分辨率。
在計算機編程中,像素組成的圖像叫位圖或者光柵圖像。光柵一詞源于模擬電視技術(shù),位圖化圖像可用于編碼數(shù)字影像和某些類型的計算機生成藝術(shù)。
簡單說起來,像素就是圖像的點的數(shù)值,點畫成線,線畫成面。當然,圖片的清晰度不僅僅是由像素決定的。
7. 膠片機多少像素比較好
攝像機分幾種: 家用級 廣播級 電影級 其中廣播級是給電視臺用的,一般售價在10萬元以上 電影級,電影目前主要還是用膠片的,如果非說像素,那么差不多在3000萬像素-5千萬像素左右,imax電影則大約1億像素; 電影機售價極高,一套下來就得幾百萬到幾千萬了,比如一些ARRI的高端,機身就要4千萬人民幣,好的鏡頭也是超貴,有的甚至比機身還貴,所以一般都是租用,一般小制作,中低端機 租金一天4千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