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明確一點,無論全畫幅相機用半畫幅(apsc)鏡頭,還是半畫幅相機用全畫幅鏡頭,其鏡頭焦距都不會因為機身cmos規(guī)格的不同而產生變化,也就是說焦距是固定不變的。
那么很多朋友納悶,為什么畫幅不同,用相同的鏡頭,看到的取景畫面會有不同呢?這是因為半畫幅相機cmos的尺寸較小,用不到全畫幅鏡頭的所有像場,只截取了中央區(qū)域一部分,所以看到的取景畫面比全畫幅要有所折損。用相同的鏡頭焦距,保持相同的拍攝距離,使用相同的拍攝參數,拍出來的畫面全畫幅會更廣一點,半畫幅會更窄一點:但僅僅是視角上的差異,如果是這個拍攝方法對比,焦距、景深、曝光都沒有任何差異,僅僅是視角的折損。因此產生了一個非全畫幅的“等效焦距”概念,其核心是等效視角,并非真正的焦距,真正的實際焦距并不因為畫幅變化而會有什么不同。
全畫幅相機用半畫幅鏡頭,這種用法并不怎么常見,通常情況下是半畫幅相機用全畫幅鏡頭。但是,不排除有時候確實可以使用全畫幅相機加半畫幅鏡頭。有些品牌單反相機的半畫幅鏡頭不能在全畫幅相機上使用,因為在鏡頭尾部有一個墊圈,這個東西會阻礙全畫幅單反反光板的抬起,嚴重的情況會導致反光板被擊碎。有些品牌單反相機鏡頭沒有這樣的設計,半畫幅鏡頭可以用在全畫幅機身上,無反相機也沒有這樣的問題,因為沒有反光板。而半畫幅鏡頭用在全畫幅鏡頭最大的問題是像場覆蓋問題。全畫幅cmos尺寸大,大于apsc鏡頭所能提供的像場,也就是說apsc畫幅鏡頭的像場無法覆蓋全畫幅cmos所有面積。這樣會導致拍攝出來的畫面效果,輕微的出現比較嚴重的四周暗角,嚴重的出現一個黑圈。所以,可以明確對題主說,全畫幅機身使用半畫幅鏡頭,如果沒有“打板”的問題,會存在暗角嚴重或黑圈的問題,鏡頭的焦距不會發(fā)生變化,也不存在“等效焦距”問題,視角也沒有變化,與實際這個焦距看到的視野是一樣的,只不過可能暗角太重導致照片無法使用。
現在很多全畫幅相機具備機內畫幅轉換功能,可以把機身設定成apsc畫幅模式,再使用apsc畫幅鏡頭,這樣就可以當做一臺apsc相機來用了。當然,在這種模式下,用不到全畫幅所有cmos面積,像素會有一定損失,如果是高像素機這樣用還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本身就是兩千萬像素級別的全畫幅相機,再進行裁切,像素確實比較低了。
我們來總結一下,全畫幅相機用apsc畫幅鏡頭:
1、可能存在無法使用的打板問題,導致無法使用;
2、可能由于鏡頭像場過小導致大暗角或者黑圈出現在畫面上;
3、鏡頭焦距就是實際焦距,不會發(fā)生變化,即使是視野也沒有與實際焦距應有視野的差別;
4、建議采用全畫幅相機的畫幅轉換功能使用apsc鏡頭。
全幅相機怎么可以使用半畫幅鏡頭呢?
絕對不可以的!
1. 鏡頭的焦距是一個物理參數,是不會改變的。
2.某個焦距,某個結構的鏡頭具有固定的視角Field of view以及固定的像場大小。
3 針對APS畫幅設計的鏡頭,通常像場不足以覆蓋全幅(24X36mm)的范圍,也即是會在四周產生黑角。
4. 如果反過來,將全幅鏡頭用于APS相機,是可以的。但是全幅鏡頭的大像場發(fā)揮不出來,也就是會產生視角Field of view上的縮小。(相當于你在底片的位置,用一張小底片取代了原來的大底片) 因為視角縮小,所以你可以獲得一個“等效的焦距”的概念。這個等效焦距只是告訴你現在的視角對應大家習慣的全幅機焦距對應的視角。只是方便大家記憶和操作。
因為大家不會記住鏡頭視角38度還是46度,大家容易記住85mm的鏡頭50mm的鏡頭大概對應多少角度視角。所以“等效焦距”與焦距無關,其實只是方便大家從全幅機轉到APS相機的一個記憶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