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相機對焦虛化
1.打開iPhone上的相機應(yīng)用。
2.將iPhone放到需要虛化的背景前7~20厘米,長按屏幕然后放開,這時會看到AE/AF Lock字樣出現(xiàn)在屏幕下面(如果對7-10cm的距離沒概念的話,大約是半個手掌那么長就行了)。
3.將iPhone放到真正要拍照的目標前7~20厘米,這時你在屏幕上就會看到,目標分外清楚,而需要虛化的背景則已經(jīng)虛化了。
4.保持iPhone穩(wěn)定,按音量鍵或屏幕上的拍照按鈕進行拍照,就已經(jīng)拍好了一張背景虛化的照片了。
2. 相機對焦虛化怎么調(diào)
有攝像機景深虛化背景三要素;
一、光圈越大越虛化
二、焦距越大越虛化
三、對焦點越近越虛化,這個條件也可以說成是:對焦點和背景的距離越遠,背景就越虛化。
景深是指在攝影機鏡頭或其他成像器前沿能夠取得清晰圖像的成像所測定的被攝物體前后距離范圍。而光圈、鏡頭、及拍攝物的距離是影響景深的重要因素。
景深鏡頭就是說有前景、中景和后景,景深大看的清晰,景深小就會虛化。有些鏡頭就2個前景和后景。需要用的是廣角鏡頭。廣角鏡頭焦距要小于標準鏡頭。
攝像機拍的片子,想要拍出電影的感覺,首先要有鏡頭語言,比如特寫、色彩等。
而減少景深,你除了要拉遠攝影機和物體的距離以外,得到攝遠鏡頭,則景深會變小,而防止曝光一是調(diào)整或調(diào)度好被拍攝物、攝像機(照相機)、光源之間的相互位置。二是帶有燈具,以照度高的被攝物為正常曝光,給照度低的被攝物補光。
3. 對焦后背景虛化
用鏡頭的最大光圈和最長焦距拍片,并且注意對焦點的控制,就能拍出背景虛化的照片的。注意一點:要想得到更好的背景虛化效果,必須配備恒定大光圈變焦鏡頭或者大光圈定焦鏡頭才行!便宜的鏡頭效果差。
4. 相機對焦虛化怎么辦
1、
攝影主體不要太大。
背景虛化這個效果,通常是用來拍攝花朵、昆蟲、人像,以及其他靜物的。
很少有人會用“背景虛化”的效果來拍攝高樓大廈、河流山川的。
也就是說,攝影主體的畫面占比,要小于攝影背景,背景虛化才有意義。
如果主體的畫面占比很大,也就不需要背景虛化的效果來襯托了。
2、
手機和攝影主體之間的拍攝距離,要近一些;
攝影主體和攝影背景之間的拍攝距離,要遠一些。
背景虛化的原理,是讓攝影主體和攝影背景,處在兩個焦平面上。
一個清楚,另一個必然會模糊。
讓攝影主體離手機近一點,讓攝影主體和攝影,背景離得遠一點,就是要把攝影主體和攝影背景分成兩個焦平面。
手機距離攝影主體之間的距離,可以控制在10-20cm左右,低于這個數(shù)值,有可能會對焦不實。
然后把對焦點放在攝影主體上面,攝影背景就會虛化。
3、
手機設(shè)置“大光圈”。
大光圈這個功能,以前是相機的專利?,F(xiàn)在,大光圈成為了很多智能手機的“基礎(chǔ)功能”。
開啟大光圈的目的,就是縮小景深范圍。
景深范圍,也可以理解為是照片“清晰度范圍”。景深范圍越小,照片“看上去清楚”的區(qū)域就越小。
手機開啟大光圈功能,與關(guān)閉大光圈拍攝的最直觀區(qū)別,就是背景虛化的程度。
當然,智能手機的背景虛化效果,是不能和單反相機相提并論的。畢竟,智能手機的拍照效果除了包含“真拍”,還要依靠“算法”補充。有時候,受拍攝條件限制,智能手機“算得多+拍得少”,看上去就不那么真實。
4、
用攝影App軟件拍照。
用智能手機拍照的另一個優(yōu)勢,是智能手機可以裝很多攝影類的App軟件。
攝影小白可以直接打開App拍照,修圖和拍照一次成型,想要什么效果,在拍照的時候可以直接套用濾鏡。
有了各種攝影類的App加持,背景虛化效果那都是小意思。給模特換頭,給風景換天空,那都是分分鐘的事兒。
不過,用攝影App直接拍攝的照片,基本沒什么細節(jié)可看。玩?zhèn)€新鮮還是可以的,如果真的當成攝影作品,那就貽笑大方了。
5. 對焦 虛化
方法如下:
1、通過焦距調(diào)節(jié)構(gòu)圖,手動調(diào)節(jié)焦距在完成構(gòu)圖之后,選擇你所想要突出的照片主體A,和需要虛化的部分(除A以外的部分),保證他們倆不在同一平面的基礎(chǔ)上,多次通過手動點擊A來視線對焦。調(diào)至滿意的效果之后,保持手機穩(wěn)定,按下快門,點擊拍照即可出現(xiàn)背景虛化的效果。
2、通過自動對焦鎖定確定,好多人對iPhone6自帶的這一拍攝技巧并不清楚,我們可以通過這一方式鎖定拍攝主體A,這樣,即便手抖也不會影響照片的背景虛化效果。具體方式也很簡單:先找到照片主體A(推薦選擇離我們距離較近的物體)進行對焦,對焦成功后,長按屏幕出現(xiàn)對焦框,即完成鎖焦。點擊拍照。
3、通過后期處理這一點自然不用多說,喜歡手機拍照但是礙于技術(shù)不佳的用戶可以考慮。
6. 佳能相機虛化
佳能怎樣調(diào)膠后背景虛化?
首先需要調(diào)整最大光圈。一些小光圈鏡頭是無法調(diào)出背景虛化的。所以最好使用一些人像大光圈定鏡頭。使用長焦鏡頭也更容易拍攝出背景虛化的效果。還有被拍攝物體必須距離背景比較遠,否則的話背部靠墻是無法排除背景虛化效果的。
7. 相機調(diào)虛化
大光圈會使景深變近,也就是焦點對著近景物,這時候近景就清晰,而遠景模糊,這就達到背景虛化的目的了,一般拍攝人物時,為了表現(xiàn)人物主體不受周圍景物的影響,讓觀看者著重關(guān)注人物,就要虛化周圍景物?;蛘吲臄z一朵花,為了不受周圍景物影響。也會虛化周圍。
8. 定焦鏡頭怎么拍虛化
完全可以虛化背景。
虛化背景,有幾個條件:
1、在焦距一定的情況下,光圈越大,景深就越小,那么背景虛化也就越好。舉個例子,用85MM焦距,1.4的光圈那么背景可以虛化的和水一樣。
2、焦距越大,景深就越小,虛化也就越好。你的18-200的鏡頭,如果在100以后的焦段來拍,一般都能得到很好的虛化效果。
3、在拍的時候盡量讓拍攝主體離背景有一定的距離,這樣虛化的好。
如果要完美的虛化,有漂亮的焦外的話,大光圈,定焦,是最佳的選擇。不過18-200也是完全可以勝任。
9. 點按對焦拍虛化
小米11 Ultra的主攝采用了智能手機中迄今為止最大的CMOS:三星GN2,尺寸達到1/1.12英寸。
那么如此之大的CMOS,小米11 Ultra的主攝是不是就能像單反那樣,拍出淺景深的背景虛化效果?如果論照片底噪和動態(tài)范圍,三星GN2的確是一次跨越,但就背景虛化來說,1/1.12英寸還是太小
首先了解相機是如何拍出淺景深虛化效果的:
透鏡的光學原理造就了鏡頭兩側(cè)的共軛平面。即理想條件下,在物方,鏡頭前特定距離的平面上的所有物體會在鏡頭像方另一特定距離上的平面上成像。而拍照是將在三維空間里的場景,映射到二維平面上,從三維空間中取景就必然要面臨“距離”問題。不同距離的物點會在鏡頭另一側(cè)的不同平面成像,這就導致處在像方特定距離的二維平面CMOS會承接到很多無法匯聚的點——彌散斑
彌散圓的直徑越大,CMOS成像清晰的對焦范圍越短,當焦點匯聚在近處景物上時,遠處景物在CMOS上的成像會形成由無數(shù)彌散斑混疊產(chǎn)生的虛化背景。
為了拍攝景深更深的照片,讓一定距離之間的景物都能在CMOS上清晰成像,一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縮小光圈。
首先要明確“清晰”的概念,并不是讓所有光線都匯聚成為無窮小的像點,而是當彌散斑小到一定尺寸——超出人眼分辨能力后,即可將圖像定義為“清晰”
光圈的作用是遮擋光線,縮小光圈后,CMOS上的彌散斑會顯著變小,相同的拍攝條件中,小光圈能提供更長的焦深,拉長對焦范圍,容納更寬廣的景深,削減虛化效果。
智能手機上的鏡頭就是天然的光圈,因為空間有限,智能手機中采用的都是配合小底的小孔徑鏡頭,孔徑光闌非常小,通常主攝的入瞳直徑只有2~4mm左右,小米11Ultra入瞳直徑就僅有3.9mm。另外,小米11 Ultra的主攝孔徑相對較小,因為超廣角鏡頭孔徑比主攝更大。
手機鏡頭雖然拍不出虛化,但能算出虛化。這就要依賴AI(軟件)、tof鏡頭(硬件)分別或者共同完成。如今的攝影算法可以用單攝實現(xiàn)虛化,背后是AI和ISP的支撐,而安卓陣營也有廠商在手機上加裝tof鏡頭,用以獲得3D深感數(shù)據(jù),通過后期融合,對圖片進行虛化處理。
總之,手機鏡頭本身難以出淺景深的照片,遠遠無法企及單反相機的背景虛化能力。硬件尺度上的差異,是手機與相機“拐點之戰(zhàn)”中最難跨越的鴻溝。
10. 對焦虛化拍出來不虛化
拍視頻模糊,建議按下列方法進行排查:
1.確認手機是否貼有鏡頭膜,保護套是否遮擋激光傳感器;
2.確認手機的對焦功能是否正常;
3.如果手機對焦功能正常,說明手機硬件是正常的,可能是拍照方法或技巧問題。
4.如果非以上狀況,建議提前備份好重要數(shù)據(jù),攜帶購機憑證到附近的華為客戶服務(wù)中心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