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形地貌照片
西北高,東南低,西北側(cè)為燕山山脈,東南為華北平原。根據(jù)地貌成因及形態(tài)特征,分為壩上高原、山地(包括山間盆地)和平原三大類型,分別占全省總面積的9.3%、51.7%和39%.壩上高原分布在張家口、承德兩市北部,地勢較高.山地位于河北省的西部與北部,西部為太行山山地,北部為燕山山地,呈弧狀分布,山前有不明顯的丘陵地帶.山地海拔一般在2000m以下,山間盆地大部分是構(gòu)造盆地,尤以斷陷盆地居多.平原地勢平坦,自西南向東北緩慢傾斜,按成因和形態(tài)特征分為山前沖積洪積傾斜平原、中部沖積湖積平原和濱海沖積海積平原。
2. 地理地形圖片
七年級地理上冊的地形與地勢背誦:
抓住要點背:地形是地表的形態(tài),地勢是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
不同的有:地形類型有五種,地勢是哪里高哪里低。
3. 地貌地形圖
按用途可分為通用地圖與專用地圖,專用地圖包括航空圖、宇航圖,航海圖、交通圖、旅游圖、教學(xué)圖等。
地圖分類是根據(jù)地圖某些特點與指標(biāo)對其進行歸并與區(qū)分。可按多種標(biāo)準(zhǔn)與方法分類,如地圖比例尺、制圖范圍、地圖內(nèi)容、地圖用途、地圖形式等。不同分類的地圖對應(yīng)著不同的功能,可以按照需求選擇適合的地圖類型。
4. 地形地貌圖片
“天行健”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 意謂: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yīng)于此,君子應(yīng)剛毅堅卓,發(fā)憤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yīng)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譯為:君子應(yīng)該像天宇一樣運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不屈不撓;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疤煨薪 背鲎浴吨芤住罚骸疤煨薪。右宰詮姴幌ⅰ保ㄇ裕?、“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 意謂: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yīng)于此,君子應(yīng)剛毅堅卓,發(fā)憤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yīng)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譯為:君子應(yīng)該像天宇一樣運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不屈不撓;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
5. 地形的照片
【含義】
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
【地形特點】
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溝谷幽深,一般多呈脈狀分布。
【與高原區(qū)別】
高原的總高度有時比山地大,有時相比較小,但高原上的高度差異較小,但一般高原上也可能會有山地,比如青藏高原。
【類型】
1. 斷層山,又稱斷塊山,指由于斷裂構(gòu)造而造成的塊狀山岳地形,例如廬山。
2. 侵蝕山,指由于地殼上升區(qū),地面遭長期外力剝蝕和侵蝕作用而成的山地,例如泰山。
3. 褶皺山,指由褶皺巖層構(gòu)成的山岳地形,例如武夷山。
4. 火山,是一個由固體碎屑、熔巖流或穹狀噴出物圍繞著其噴出口堆積而成的隆起的丘或山。
【分布】
山地是大陸的基本地形,分布十分廣泛。尤其是亞歐大陸和南北美洲大陸分布最多。中國的山地大多分布在西部,喜馬拉雅山、昆侖山、唐古拉山、天山、阿爾泰山都是著名的大山。
世界著名山脈
【亞洲——喜馬拉雅山】
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偉
的山脈。它聳立在青藏高原南緣,分布在我國西藏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和不丹等國境內(nèi),其主要部分在我國和尼泊爾交接處。珠穆朗瑪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位于中國與尼泊爾邊界上,它的北坡在中國青藏高原境內(nèi),南坡在尼泊爾境內(nèi),而頂峰位于中國境內(nèi)。藏語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按2005年中國國家測繪局測量的巖面高為8844.43米。喜馬拉雅山脈包括世界上多座最高的山,有110多座山峰高達或超過海拔7,300米。
【歐洲——阿爾卑斯山與高加索山】
阿爾卑斯山是歐洲最高大的山脈
,沿法國、意大利邊境北上,經(jīng)瑞士進入奧地利境內(nèi),綿延1200公里,平均海拔約3000米。主峰是勃朗峰
,海拔4810米,山峰終年積雪不化,銀白如玉。阿爾卑斯山脈是由非洲板塊向北邊的亞歐板塊移動擠壓隆升而形成的。
高加索山脈又稱大高加索山脈,在黑海與里海之間,是亞洲和歐洲的地理分界線
。海拔3,000米以上,山頂終年積雪,主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33米,是歐洲第一高峰。
【非洲——乞力馬扎羅山】
乞力馬扎羅山是非洲最高的山脈
,是一個火山丘,它位于坦桑尼亞東北部,坐落于南緯3度,距離赤道僅300多公里。乞力馬扎羅山素有“非洲屋脊
”之稱,而許多地理學(xué)家則喜歡稱它為“非洲之王
”。遠遠望去,乞力馬扎羅山是一座孤單聳立的高山,在遼闊的東非大草原上拔地而起,高聳入云,氣勢磅礴。
【大洋洲——大分水嶺】
大分水嶺是澳大利亞東部新南威爾七州以北山脈和高原的總稱,位于新南威爾士州以北與海岸線大致平行,自約克角半島至維多利亞州,由北向南綿延約 3000公里,寬約160公里至320公里,海拔一般約800至1000米。山脈東坡較陡,降水豐富,氣候濕潤;西坡較緩,處于背風(fēng)位置,氣候干旱。
【美洲——安第斯山】
安第斯山脈從北到南全長8900余千米,縱貫?zāi)厦来箨懳鞑?/p>
,素有“南美洲脊梁
”之稱,世界上最長的山脈
,幾乎是喜瑪拉雅山脈三倍半,是科迪勒拉山系主干??v貫?zāi)厦来箨懳鞑?,大體上與太平洋平行。其中漢科烏馬山海拔7,010米,為西半球的最高峰。
【含義】
高原是指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
,面積廣大,地形開闊,周邊以明顯的陡坡為界,比較完整的大面積隆起地區(qū)?!颈举|(zhì)特征】地勢相對高差低而海拔相當(dāng)高【分類】1.頂面較平坦的高原:如中國的內(nèi)蒙古高原2.地面起伏較大,頂面仍相當(dāng)寬廣的高原:如中國青藏高原3.分割高原:如中國的云貴高原【形成原因】長期連續(xù)的大面積的地殼抬升運動,使地殼呈現(xiàn)大面積的隆起我國四大高原【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
,被稱為“世界屋脊”、“第三極”
。青藏高原氣候嚴(yán)寒,輻射強烈,日照多,太陽能資源豐富,冬季干冷漫長,大風(fēng)多;夏季溫涼多雨,冰雹多。青藏高原受多種因素共同影響,形成了全世界最高、最年輕而水平地帶性和垂直地帶性緊密結(jié)合的自然地理單元。
青藏高原是中國眾多河流的發(fā)源地,較大的外流河有屬于印度洋水系的雅魯藏布江、怒江及屬于太平洋水系的長江、黃河與瀾滄江等大河的上游段。該區(qū)湖泊以咸水湖和鹽湖為主,較著名的湖泊有納木錯、青海湖、察爾汗鹽湖、鄂陵湖等?!緝?nèi)蒙古高原】
內(nèi)蒙古高原是中國第二大高原
,氣候以溫帶大陸性季風(fēng)氣候為主,春季氣溫驟升,多大風(fēng)天氣,夏季短促而炎熱,降水集中,秋季氣溫劇降,霜凍往往早來,冬季漫長嚴(yán)寒,多寒潮天氣。內(nèi)蒙古高原是中國重要的牧場,草原面積約占高原面積的80%。白云鄂博稀土礦
占全國重要地位,是世界其他各國總儲量的5倍。【云貴高原】
云貴高原屬亞熱帶濕潤區(qū),為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西雙版納地區(qū)為熱帶季風(fēng)氣候
),冬季溫暖,夏無酷暑。受西南季風(fēng)的影響,形成冬干夏濕、干濕季節(jié)分明的水分資源特征。冬半年經(jīng)常受到北方冷空氣影響,勢力相當(dāng)?shù)睦淇諝馀c暖空氣相接觸,形成氣候上有名的“昆明準(zhǔn)靜止鋒”
。云貴高原植物的種類極其豐富,被稱為“植物王國”
,是中國森林植被類型最為豐富的區(qū)域。云貴高原水能資源豐富,是西電東送的南通道和重要輸出地。
【黃土高原】
黃土高原位于青海省日月山以東,秦嶺以北,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qū),在中國第二級階梯之上,氣溫冬季嚴(yán)寒,夏季炎熱,降水時空變化大,由東向西逐漸減少,7、8月多暴雨,9月多連陰雨,蒸發(fā)旺盛。黃土高原區(qū)域水系以黃河為骨干,發(fā)源于黃土高原的河流較多,受暴雨影響,大多數(shù)河流汛期洪峰急漲猛落,汛期水量占全年水量的70%以上,河流含沙量很高。
【世界著名的高原】
亞洲:黃土高原、云貴高原、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歐洲:巴伐利亞高原、法國中央高原非洲:埃塞俄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大洋洲:金伯利高原、澳大利亞西部高原北美洲:拉布拉多高原、科羅拉多高原、墨西哥高原南美洲:玻利維亞高原、巴西高原南極洲:南極冰雪高原(面積最大)
6. 地形地貌照片圖片
1、概念不同地形:陸地表面各種各樣的形態(tài),總稱地形。地貌:又稱地形。但是實際比地形的范圍更廣泛一些。是地表外貌各種形態(tài)的總稱。
2、形成原因不同地勢:不同地勢往往由不同條件下內(nèi)、外動力組合作用形成。
3、實際應(yīng)用不同地形:平原一般好種植,所以農(nóng)業(yè)社會重視平原。中國農(nóng)業(yè)種植重視華北平原和東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功能及小型的山間平原。油氣在盆地,能源時代的地質(zhì)學(xué)重視盆地研究。地勢:人類對地勢的利用表現(xiàn)在工程水利、建筑和軍事等許多方面。地貌:海拔高度影響到農(nóng)業(yè)的生產(chǎn)方式,不同海拔高度對工程建設(shè)的影響不同,地貌對城市的布局和景觀有直接的影響,地貌構(gòu)成了景觀的骨架,形成風(fēng)格各異的自然景觀。參考資料:
7. 地貌的照片
1、寫景法:也稱“透視法”,是以繪畫寫景的形式表示地貌起伏和分布位置的地貌表示方法。有一定的立體效果,一目了然,易會易懂,便于復(fù)制,但畫法具有隨意性,缺乏一定的數(shù)學(xué)基礎(chǔ)?,F(xiàn)代地貌寫景法–根據(jù)等高線素描的地貌寫景圖–根據(jù)等高線作密集而平行的地形剖面,然后按一定的方法疊加,獲得由剖面線構(gòu)成的寫景圖骨架,經(jīng)藝術(shù)加工也可制成地貌寫景圖–電子計算機應(yīng)用于制圖為繪制立體寫景圖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
2、地貌暈滃法:是沿地面斜坡方向布置暈線(粗細(xì),長短不同的短線的排列)以反映地貌起伏和分布范圍的一種方法。?優(yōu)于寫景法,在于能較好的反映山地范圍,但依據(jù)暈線不能準(zhǔn)確確定地面的高程,測量坡度;圖面遮蓋太大,干擾其他要素;繪制困難,工作量大。
3、地貌暈渲法:地貌暈渲法是把光影在地面上的分布規(guī)律進行歸納總結(jié),在地圖平面上用不同色調(diào)的濃淡表示全部光影變化,可獲得圖上地貌的起伏立體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