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移軸鏡頭原理
雙OIS光學防抖就是兩個攝像頭都支持OIS光學防抖,但不是簡單的疊加,OIS基本常用的有兩種技術(shù),一種是SHIFT(平移式),另一種是TITLE(移軸式)。
不論是平移式還是移軸式,其基本原理都是一樣的,即控制鏡頭相對于圖像傳感器平移而將手抖造成的圖像偏移抵消補償?shù)?。但是兩者的具體實現(xiàn)方式有所差異
2. 移軸鏡頭效果圖
不帶移軸模式,移軸功能是由移軸鏡頭來完成的,與相機設置無關!
佳能EOS R6是佳能(Canon)于2020年7月9日發(fā)布的一款全畫幅無反相機產(chǎn)品。[1]
佳能EOS R6的外形尺寸約為138.4×97.5×88.4毫米,重量約598克(僅機身),680克(包含電池和存儲卡),有黑色一種顏色。[1]
佳能EOS R6配備約2010萬有效像素CMOS圖像感應器和DIGIC X數(shù)字影像處理器,支持5.1K超采樣4K UHD 60P、Full HD 120P視頻錄制及10位4:2:2 Canon Log、HDR PQ(H.265/HEVC)記錄采用雙SD卡槽設計,并支持高容量的電池LP-E6NH以及電池盒兼手柄BG-R10,還支持Wi-Fi及藍牙低能耗技術(shù),以及佳能影像上傳,可分享拍攝作品。
3. 移軸鏡頭原理圖解
1:光學矯正,就是移軸。和相機的移軸鏡頭一樣。對物理像素沒有影響,畫質(zhì)基本不變。
2:數(shù)字矯正,其原理是針對投影儀投影光路將要產(chǎn)生的梯形失真由插值算法對原圖像進行幾何變換, 產(chǎn)生一個反向的補償梯形圖像, 以抵償投影光路產(chǎn)生的圖像梯形失真, 使得投影后的圖像呈現(xiàn)規(guī)整的矩形。
在日常使用中,投影機的位置盡可能要與投影屏幕成直角才能保證投影效果,如果無法保證二者的垂直,畫面就會產(chǎn)生梯形。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使用“梯形校正”功能來調(diào)整,保證畫面成標準的矩形。
4. 移軸鏡頭作用
相機移軸就是將真實世界拍成像假的一樣,使照片能夠充分表現(xiàn)「人造都市」的感覺。
移軸攝影:即移軸鏡攝影,泛指利用移軸鏡頭創(chuàng)作的作品,所拍攝的照片效果就像是縮微模型一樣,非常特別。移軸鏡頭的作用,本來主要是用來修正以普通廣角鏡拍照時所產(chǎn)生出的透視問題,但后來卻被廣泛利用來創(chuàng)作變化景深聚焦點位置的攝影作品。
5. 移軸鏡頭工作原理
這個msc是專用于老蛙12mm廣角鏡,佳能或尼康口,接上msc后,后端接入索尼全幅微單。用了msc后,12廣角可以變成17移軸。不考慮移軸功能的話,就是個增距轉(zhuǎn)接環(huán)。剛開始發(fā)售,還沒用過呢。當然,也許其他的佳能口尼康口鏡頭也可以同樣使用。移軸原理圖:所以,原理很簡單。就是個增距鏡+移軸機構(gòu)。增距鏡把片幅35*24變?yōu)?4*16.5,然后移軸機構(gòu)實現(xiàn)移軸成像。很巧妙的設計。
6. 移軸鏡頭原理通俗易懂
移軸鏡頭
移軸鏡頭是指拍攝建筑物時站在地上,為了拍到全貌,相機要稍微向上仰。由于建筑物下部較近上部較遠,會拍出“下大上小”的匯聚效果。鏡頭本身是沒有變形的,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因為透視關系。
糾正辦法:相機正對著建筑物拍攝。這時可能鏡頭視角不足,需要換更廣角的鏡頭。對于35毫米相機,等效方法是用同樣焦距但視角更大的鏡頭,正對目標拍攝,將膠片移到剪取時要保留的位置(實際是將鏡頭向相反方向平移)。這種鏡頭就是“移軸鏡頭”,原理如上所述。
7. 移軸鏡頭原理圖
攝影中的景深,是指在焦平面前后成像彌散圓直徑小于臨界值時(焦深)所對應的軸向景物距離。通俗來講,可以理解為相機在光軸方向上保持人眼清晰觀感的景物距離。景深控制是攝影的基礎操作手法之一,景深越小,畫面中保持清晰的距離范圍越?。\景深),反之保持清晰的距離范圍越大(大景深):
要獲得大景深的效果,我們通常有以下幾個方法:
一、使用小光圈拍攝
光圈是影響景深的主要因素,也是實際拍攝中控制景深的主要手段。在其它條件相同(相近)的前提下,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提示】:光圈太小,會產(chǎn)生比較明顯的光學衍射,導致畫質(zhì)下降。從經(jīng)驗出發(fā),一般f16左右衍射現(xiàn)象開始明顯,成像層次和分辨率也會隨之受到影響。
二、使用小底設備拍攝
景深的第二個影響因素是設備感光器尺寸,在其它條件相同(相近)的前提下,感光器尺寸越大,景深越淺;尺寸越小,景深越大,主要原理是小尺寸感光器對畫面的裁切作用:
與大尺寸單反或微單相比,手機或小底卡片機更容易獲得大景深,這就是為什么手機鏡頭光圈雖然很大(大部分都在2.0以上,甚至達到1.4),但所拍照片景深仍然較大的原因:
三、使用移軸鏡頭拍攝
第三個方法是使用移軸鏡頭拍攝。移軸鏡頭可以通過改變鏡頭光軸與感光器的角度,使不同距離上的景物焦點均投射在感光器上,從而得到大景深的圖片:
四、通過軟件后期合成
最后一種方法是軟件后期合成,以ps為例,首先拍攝多副同一機位不同焦平面的多副圖像,通過文件堆棧~自動混合圖層~拼合圖像即可實現(xiàn)景深合成,得到全景深的圖片。篇幅所限,具體操作步驟可以參照小k之前回答的相關問題:
【提示】:涉及多片合成,一般建議配合腳架拍攝,以確保機位穩(wěn)定。此方法僅適用于靜態(tài)題材拍攝,畫面中有動態(tài)移動的物體會導致合成后的圖像出現(xiàn)重影或模糊。
五、總結(jié)與建議
1、光圈與感光器尺寸都會影響觀感上的景深,對于大尺寸感光器設備,一些情況下即使采用較小光圈也難以獲得較大景深。對于無特殊拍攝要求的場景,使用手機等小尺寸感光器設備是獲得大景深圖片最簡便有效的方法。
2、合理控制相機、主體與背景三者的距離,有利于景深的進一步控制。相機離主體越遠,主體離背景越近,則視覺上的景深越大。反之,如果需要通過虛化效果突出主體時,則主體要盡量靠近相機、遠離背景。
個人經(jīng)驗,僅供參考。關于攝影的相關問題,朋友們可以關注小k后發(fā)送下圖各類關鍵詞,獲取小k為您整理的獨家攝影技巧,祝您攝影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