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拍攝星軌的鏡頭
拍星軌一般用16到35的廣角鏡頭,可以廣角變焦頭,也可以是定焦的廣角頭,光圈最好比較大,最高也最好不超過3.5,若是恒定光圈的最好是2.0上下的。在拍攝時,用B門或30秒的快門速度以長時間曝光,感光度ISO可以用200到800的,再高就容易出現(xiàn)噪點,就可以拍出星軌。
2. 拍攝 星軌
要看你個人對最終效果的喜好而定,比如需要連續(xù)線無斷點的星軌,就不需要間隔時間的連續(xù)拍攝或者間隔時間短一些,比如5秒、10秒,不要太長,喜歡斷續(xù)線的就間隔時間長一點,比如20秒、40秒、一分鐘等,可以試試,就知道了
3. 相機拍攝星軌
這個組合拍攝星空,光圈有點小,焦距有點窄,但不是不能拍。
手動對焦、手動曝光是關(guān)鍵。
在西藏等光害少的地方拍星空有點吃力,但是也可以拍,光圈f/3.5,快門速度30秒,感光度3200
拍攝星空星野銀河流星雨星軌,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參數(shù)和要點參看,就不搬運過來了:
平老虎:星空拍攝指南1905版本
有關(guān)數(shù)據(jù)等:
Canon 80D配合24mm定焦拍攝的流星,無剪裁無合成:
80D拍攝的星軌:
星軌的基礎(chǔ)和素材就是星空。
4. 拍攝星軌的鏡頭有哪些
1、器材的選擇:使用B門拍攝星軌對于拍攝器材的要求并不高,只要一部數(shù)碼單反照相機和一支廣角鏡頭就可以實現(xiàn)。
2、最佳地點:需要找遠離市區(qū)的地方,避開光污染。找一個合適的前景,最好可以稍微仰拍,這樣可以避免地平線附近較強的光污染,拍到天頂更明顯的星星。
3、最佳時間:拍攝星軌一般建議選擇在沒有月亮的時間,農(nóng)歷二十三開始月亮一般在午夜零點升起,一直到農(nóng)歷三十才會推遲到黎明才升起。
4、拍攝方向的選擇;拍攝方向決定了星軌在畫面中的不同形態(tài),表達自己心中的影像要事先確定拍攝方向。對著正北方拍攝可以得到以北極星為圓心的星星運動軌跡、而對著正東正西方向拍攝同樣可以得到扇形的運動軌跡。
5、對焦方式的選擇:采用全手動對焦,如果想表現(xiàn)前景的精確對焦,可以使用手電筒照亮前景來進行對焦;而在景深范圍許可的條件下可以直接對著無限遠來對焦。
6、曝光量的控制;因為星光很暗,曝光時間會很長,曝光時間一般在20分鐘,也就是快門速度設(shè)置為20分鐘或者15分鐘一次,如果時間段的話星星的軌跡不會很長,亮度也不夠,如果時間太長的話,星星的軌跡會太長而且會比較雜亂,最好的曝光時間控制在一小時為最佳。
7、使用大光圈:使用1.8或者2.0大光圈曝光,或者1.2光圈。
5. 拍攝星軌用什么快門
快門光圈感光度口訣
一、光圈越大越明亮,快門越慢越明亮,感光度越高越明亮。環(huán)境光越強越明亮,閃光燈功率越大越明亮。閃光距離越近越明亮。
二、光圈用F表示,后面跟的數(shù)字越小,光圈越大(反比)。大光圈(如f/1.4、f/1.8、f/2.8等等)進光量多,在暗處能使照片變亮,也可以配合快快門將飛快移動的物體“凝固”下來(比如鳥、飛機、運動員)。
三、小光圈配合慢快門,可以拍攝流水、星軌、車軌等,也可以拍攝光芒。
四、快門速度,分母越大越清晰,分母小點的運動軌跡會連成線。
五、感光度,用ISO表示,后面跟的數(shù)字越小,感光度越低,反之越高(正比)。感光度低拍的畫面清晰,感光度高拍的畫面有很多噪點。
6. 拍攝星軌的鏡頭叫什么
星軌拍攝一張要半個小時左右。 拍攝星軌對于拍攝器材的要求并不高,只要一部數(shù)碼單反照相機和一支廣角鏡頭就可以實現(xiàn)。
當然還有一些必不可缺的附件:三腳架、快門線、手電筒、指南針等。
7. 拍攝星軌朝向
地點選擇:需要找遠離市區(qū)的地方,避開光污染。找一個合適的前景,最好可以稍微仰拍,這樣可以避免地平線附近較強的光污染,拍到天頂更明顯的星星。
時間選擇:要避開日光,差不多日落后兩個小時開始拍,拍到日出前兩個小時。還要避開月光,月光的照射下,月明星稀,星軌會很稀疏,但是地面景物會被照亮,也別具一格。傳統(tǒng)的單次長曝法面對月光下的天空基本沒什么辦法,最多也只能曝光幾分鐘,而疊加法不受曝光時間限制,可以拍攝很長時間,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景色。地面景物被月光照亮:如果天氣條件更好,光污染小,曝光上更容易控制,地面還可以更亮,理論上可以得到和白天差不多的效果。
天氣選擇:必須是非常通透,萬里無云的好天。注意晚上郊外天氣非常冷,做好防寒措施。
器材選擇:最好有超廣角,最好有大一點的光圈,機器的高感不要太差。還有一點很重要,定時快門線,用來設(shè)定間隔拍攝。最好是有線的,有遙控的也要用那根有線的連線,因為長時間曝光,用遙控容易出現(xiàn)信號中斷。
尋找北極星:如果想拍攝星星轉(zhuǎn)圈的效果,需要把北極星拍攝到構(gòu)圖范圍內(nèi)。北極星在正北方,通過北斗七星和仙后座都能夠找到,如果無法找到北極星,那么就用廣角對著北方拍,就沒問題。南半球的朋友們就正相反了,需要往正南方拍攝,而南半球也沒有一顆北極星類似的可以指引位置的亮星,只要對準方向就好了。
拍攝小貼士
a、對焦:漆黑夜空想獲得星空的準確對焦不容易。而單純的手動擰到無窮遠的方法也未必就管用。中高端機身的中央對焦點是比較強大的,可以對著金星、天狼星等最亮的星星完成自動對焦。這個我用70D都嘗試過成功了。一旦對上焦之后,就要在對焦標尺上記住位置,下次就可以手動擰到此處了。對于低端機身無法對星星完成聚焦的,在有月亮的時候?qū)χ铝镣瓿删劢?,然后記住位置?;蛘邔χ苓h處的燈光完成一次聚焦,然后拍一張星空看看焦點準不準。實在不行的情況下,就只能手動擰到無窮遠,然后稍微往回一點,然后試拍校正焦點。
b、測光、構(gòu)圖:可以先用最大光圈最高感光度短時間曝光(10秒)試拍一張,根據(jù)回放直方圖確定需要的曝光量,再根據(jù)倒易率計算出實際需要的曝光參數(shù)。這樣同樣可以在漆黑的夜晚試驗一下構(gòu)圖。且對單次長曝法和疊加法都適用。
c、露水:潮濕的夜晚容易結(jié)露水,摘掉uv,安上遮光罩都可以有效防止鏡片結(jié)露水,不同的鏡頭,結(jié)露水的難易程度也不同,可以適當選用。如果天氣比較潮濕,就要小心定期檢查一下鏡頭是否結(jié)了露水。如果實在太潮濕,就不要拍攝,以免損傷相機和鏡頭。
8. 相機拍星軌用什么鏡頭
調(diào)試的拍攝參數(shù)如下,鏡頭:14mm-24mm. 光圈:F2.8 曝光:1.5小時。
3、光圈最好恒定F2.8或者大于2.8,尼康的14MM-24MM,佳能的16MM-35MM,11MM-24MM都是不錯的選擇。
4、星空拍攝一般建議使用手動對焦,由于星星距離較遠,看仔細了焦距選擇無窮遠,也就是鏡頭的(∞)處,再往回調(diào)2毫米處,當然每個鏡頭都有點小差異,建議在平時多做實驗來熟悉了解手上的鏡頭。由于夜晚光線較暗,為了保證進光量,建議把光圈放到鏡頭的最大光圈,比如14-24/2.8的光圈2.8處。
5、快門速度一般建議選擇在25秒-30秒之間,具體也要看情況,根據(jù)實踐得出一個訣竅,我們把500除以你使用的焦距,得出的數(shù)值就是你的安全快門曝光。數(shù)值,這就是是說在這個速度下拍攝,能夠讓拍好的畫面星星沒有移動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