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畫幅廣角定焦鏡頭推薦
松下的LX-5 F2.0的光圈,24mm的廣角 奧林巴斯的XZ-1 F 1.8的光圈,24mm廣角 富士x100 F 2.0的光圈,35mm廣角(定焦鏡頭,尚未上市,采用APS-C畫幅,目前最大的)
2. 全畫幅廣角定焦鏡頭推薦哪款
一、入門型,適合新手和居家旅行:
?。?)佳能EF-S18-135mmf/3.5-5.6IS,價格為2250元。
優(yōu)點:焦段使用,防抖效果好,攜帶方便。
缺點:外變焦易進灰塵,變焦環(huán)松,銳度稍差。
二、中端型,適合進階,提升攝影技術:
?。?)佳能EF-S15-85mmf/3.5-5.6ISUSM,價格為5360元。
優(yōu)點:焦段足,銳度夠,防抖實用,對焦精準。
缺點:廣角端畸變,不防水防塵。
三、高端發(fā)燒型:
?。?)佳能EF24-105mmF4.0LISUSM,價格為6350元。
優(yōu)點:畫質(zhì)、色彩及銳度極優(yōu),對焦速度快,防抖功能強大。
缺點:光圈不夠大,變焦鏡頭會特出,較易入塵。
3. 全幅廣角變焦鏡頭
標準鏡頭是指的和人眼視角接近的焦距的鏡頭,通常是指的50mm左右焦距。對于550D這種APS-C畫幅的相機,這個50mm是指的等效焦距,也就是物理焦距30mm左右。標準變焦鏡頭,就是在標準焦距范圍內(nèi)照顧了廣角和中長焦的鏡頭。比如全畫幅下的2470,24105;APS-C畫幅下的1855,1750等。廣角鏡頭就是視角大于人眼視角的焦距的鏡頭。通常全畫幅下的35mm以下稱為廣角鏡頭。小于24mm又稱為超廣角鏡頭。廣角變焦鏡頭就是焦距主要集中在35mm以下的鏡頭,比如全畫幅下的1635,1740;APS-C畫幅下的1022等
4. 佳能最大廣角定焦鏡頭
看焦距選擇鏡頭。魚眼或超廣角鏡鏡頭(10mm-17mm),廣角鏡頭(17mm-35mm)。本人用的是索尼的相機,使用的蔡司1680的鏡頭,覆蓋了廣角和中焦兩個焦段,對于家用相機來說,非常適合,可以拍攝大型景觀,也可以拍攝人物寫真。由于是蔡司的產(chǎn)品,出片質(zhì)量相當好。如果考慮價格的話,也可以選擇索尼尼克爾鏡頭。如16105或者魚眼16mm定焦廣角鏡。如果要追求好的,就選擇蔡司1635變焦廣角鏡。相當優(yōu)秀的品質(zhì)!?。?/p>
5. 超廣角定焦鏡頭推薦
這個問題沒有辦法給出標準答案,不同的人、不同的用途,“最好”的定義也是不同的。
佳能的廣角定焦鏡頭,而且題主問道是最好,那么非紅圈就不說了,紅圈廣角定焦鏡頭可以考慮至少有這么些(這里特別指出,下面每個鏡頭都會說到“視角”,或者所謂的“有多廣”,我說的前提都是在全幅相機上使用,也就是佳能1D系列、5D系列、6D系列,非全幅相機的視角不同,需要另考慮):
1、24mm f/1.4L II,也就是常說的24L。應該是最常規(guī)意義的廣角視角的定焦鏡頭,有足夠的寬闊視野,又不會因為視角過于寬闊帶來的構(gòu)圖難度、以及超廣角的畸變控制等問題,導致過于難控制(盡管如此,24mm也需要注意構(gòu)圖和畸變控制了,但相對算舒服的)。畫質(zhì)上24L二代很過硬,適合風景,也適合街景,用慣了拍環(huán)境人像也是很好的選擇,是個比較全面的廣角鏡頭。但是如果追求更廣闊宏大的視野、以及畫面沖擊感,24L是不太容易做到的(當然,這是相對于更廣的視角而言,本身24mm用好的話,是有很好的廣角沖擊力的,如果你用過16-35或者17-40,會很好理解);另外,虛化方面自然是比不上35,更不要說50了,焦外成像也算不上漂亮,但是有人喜歡(比如說我)。
這里我順便補充一下,我個人也選擇過蔡司的21mm ZE鏡頭,蔡司很經(jīng)典的鏡頭,畫質(zhì)簡直沒話說了。但是用了沒多久就出手掉了,原因是用的比較少。因為2470二代和1635三代的畫質(zhì)提升很明顯,以至于21定在畫質(zhì)上的優(yōu)勢不太明顯了,而21定的光圈也是2.8,就很雞肋了。24L會有類似的尷尬,但好在光圈是1.4,這個還是變焦做不到的。
2、14mm f/2.8L II,也就是常說的14L。算是佳能的傳奇神鏡之一,14mm的超宏大廣角,畫面沖擊力絕對足夠,畫質(zhì)也是杠杠的。不過必須要說,這么廣的視角,邊角畫質(zhì)的控制肯定是很困難的,14L應該說是做到了相當好,但拿來和24L比邊角肯定有差距,而且是不公平的。再說缺點,這個鏡頭會非常難控制,不要覺得視角寬闊拍的大而全就可以隨便拍,必須要仔細斟酌畸變和透視關系,挪一步、高一點、低一點,拍出來的感覺都會差很多,算是不容易上手的鏡頭;再者14L是燈泡頭了,上不了常規(guī)的濾鏡,套不上UV,時間久了難免前鏡片有污點,其他濾鏡比如中灰、漸變等(有些風光攝影師喜歡用濾鏡)要用的話自然也是很麻煩,介意的話慎選。
3、35mm f/1.4L II,也就是常說的35L。算是佳能的經(jīng)典神鏡之一,有多神,90年代發(fā)布的35L一代,在201X年的時候,畫質(zhì)各種被其他廠牌35鏡頭碾壓,依然擁有大量擁簇,說是佳能最具有德味的鏡頭。我個人也是一代的擁簇,在二代發(fā)布了以后也換了二代。首先說視角,35mm是一個比較平淡的視角,勉強算廣角(廣角的最邊緣了吧),沖擊力神馬的不要想了,而虛化,也不要指望能和50去比,所以是一個夾在24和50之間的尷尬視角(其實經(jīng)典的焦段還有個28,但是佳能就是不出28mm紅圈)。但是35mm的視角優(yōu)勢也是在于這種平淡和接近真實,好像說50mm接近人的單眼視角,35mm接近人的雙眼視角,所以非常適合拍一些紀實、人文、環(huán)境人像、小風景、小特寫。再說畫質(zhì),35L一代勝在色彩濃郁,但是成像解析力已經(jīng)無法跟上時代,也存在很明顯的缺點(比如紫邊非常嚴重);二代算是保持了優(yōu)點(不過個人感覺色彩沒有一代那么濃了,特別是紅色,不過這是玄學,而且數(shù)碼時代都是小case),同時成像水平進步了一大步,已經(jīng)不輸給其他廠牌了。另外,35L和50L有類似的屬性,就是弱光環(huán)境下的色彩氛圍非常好,這個比較玄學??偟膩碚f算是個很好的鏡頭。再總結(jié)下缺點:視角平淡,虛化一般(但是在廣角焦段肯定是最好的了)。
4、TS-E 17mm f/4L和TS-E 24mm f/3.5L II,也就是17移和24移。這倆鏡頭不多說了,我也沒用過。移軸鏡頭的作用可以百科一下,主要是用來拍攝建筑之類的,為了避免廣角畸變和過度夸張的透視關系,很專用的鏡頭。也可以偶爾拿來玩兒一玩兒移軸拍出來的玩具世界效果??傊浅?,而且使用的時候基本必須配合三腳架,但是畫質(zhì)據(jù)說是沒話說。雖然很專,但如果你就是要天天拍大樓拍建筑,又為啥不選呢。
總的來說,如果你認定了佳能這一門,廣角定焦在售的這幾個紅圈都是很好的,不像以前還要糾結(jié)35L一代的畫質(zhì)什么的,所以怎么選擇還是看你要怎么用。對于一般用戶來說(比如我自己這種),其實我覺得更好用的是廣角變焦,這里安利下16-35mm f/2.8L III,注意一定是三代,畫質(zhì)改善實在是太明顯了,尤其是邊角畫質(zhì)的提升,已經(jīng)不輸給一些定焦鏡頭了。焦距可變帶來的便利性是無可替代的,想要沖擊力就調(diào)到16,想好好拍個嚴謹?shù)膹V角風景,就調(diào)到24,偶爾拍個小人文或者人像,就調(diào)到35,基本上只有虛化能力和弱光拍攝能力上,比起24L和35L是肯定有功能缺陷的,但是整體的全面性上是超出所有廣角定焦的。用久了也更能了解自己適合用什么焦段,有必要的話可以再添置一枚定焦足以(比如我的選擇是35)。
最后,怎么選定焦其實也需要考慮你自己手里保有的其他鏡頭,比如如果手里有了50定,那35定就明顯雞肋了,不如選24定;等等吧。
哦對,最最后,補充一句,如果不是全幅機身,視角方面以上都請往數(shù)字大一檔參考,比如24mm參考35mm視角,14mm參考21mm視角,35mm就算不上廣角了。如果不是全幅機身,強烈建議不要玩兒廣角定焦。
就這些了,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