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柯達攝影指南
這是“柯達”的通病,別的型號也是一樣,特別是在連拍了幾張后更漫,這個是電路設(shè)計上的問題。(我的柯達Z950也是一樣的存儲漫,但是還可以忍受) 也沒啥好的方法解決,注意以下的方法可以試試。 1:在拍完一張后的存儲畫面時可按再次半按快門,這時它就可回到可拍攝狀態(tài)。 2:盡量使用高速SD卡,10倍速以上的,卡的容量最好不要超過8GB,同時卡里以前相處片及時傳電腦清空SD卡。 3:盡量不要連拍。
2. 柯達數(shù)碼攝影
柯達成立于1888年9月4日,作為昔日的科技巨頭,巔峰時期的柯達為全球各地的企業(yè)提供包裝、印刷、圖形通信和相關(guān)專業(yè)服務(wù)??逻_的主要業(yè)務(wù)部門是打印系統(tǒng)、噴墨系統(tǒng)、微型3D打印和包裝、軟件和解決方案以及膠片。1930年,柯達占全球攝影器材市場75%的份額,利潤占這一市場的90%。
柯達1983年在全球擁有超過12萬名員工,并于1975年發(fā)明了數(shù)碼相機。1997年,柯達的市值就接近300億美元。1930年~2004年,柯達一直是道瓊斯指數(shù)的成分股,還一度成為基金經(jīng)理被動持有的個股。然而,發(fā)明數(shù)碼相機的柯達未能抵抗住手機帶來的沖擊,公司于2012年宣布破產(chǎn)。
3. 柯達膠片相機
柯達一次性相機自己帶27張膠卷,所以拿到手先可以按一下拍攝鍵,然后順著卷軸的箭頭旋轉(zhuǎn),當聽到“噠”的一聲就可以再拍第二張了,得拍完一張就轉(zhuǎn)一次,直到轉(zhuǎn)不動了,證明膠卷完了,然后送到?jīng)_洗店由專業(yè)人員打開來沖洗才不至于膠卷的曝光。
4. 柯達攝影指南pdf
一般情況下,光圈要盡量小一點以得到較大的清晰范圍(大景深);
2.ISO
要盡量低以防止噪點太多(高ISO和長時間曝光都容易產(chǎn)生噪點)而確保畫面的細膩;快門此時擔當曝光的重要角色,至于曝光多長時間要試驗幾次,最后找到最佳時間。
拍人物的時候,可以使用閃光燈,其他情況下最好不要使用閃光燈,一是閃光燈會破壞夜景氣氛;二是閃光燈本身指數(shù)有限,所照亮的范圍也就很有限(幾米之內(nèi)才有效),對于遠處的景物根本是毫無作用。
單反相機調(diào)參:1.模式,最常用的就是光圈優(yōu)先和手動模式,其他快門優(yōu)先等比較少用,人像模式,運動模式等此類,這些都是傻瓜模式,參數(shù)不用調(diào)的。2.快門,手持相機有個底線,就是鏡頭的倒數(shù),不能低于這個數(shù)值,否則相片可能會虛掉。焦距為200時,快門最慢也得1/200秒。3.光圈,一般最大光圈再調(diào)小2-3檔,為這個鏡頭的最佳光圈。
4.ISO
,數(shù)值越小,畫質(zhì)越細膩。當在暗光環(huán)境下,可以調(diào)高ISO,一般400以下,對相片影響不大。5,白平衡,非專業(yè)攝影的,一直用自動就好了。6.相片大小一般選大,格式選JPG7,其他具體調(diào)整相片的參數(shù),可以試不同情況調(diào)高對比度,調(diào)高銳度,色相也可以稍微偏轉(zhuǎn)等!其他的基本不用動了,默認設(shè)置就很好。5. 柯達攝影指南叢書 12冊
上個世紀80年代后期,國產(chǎn)樂凱彩色135膠卷不足10元,進口的柯達、富士、櫻花(柯尼卡)彩色膠卷不足20元。
相比之下,柯達與富士的專業(yè)彩色膠卷品種繁多,從負片到反轉(zhuǎn)片,從燈光片到日光片,從感光度64至800,不下幾十種。價格相差甚遠。
黑白135膠卷,當年有公元、樂凱、上海、友誼等多種國產(chǎn)品牌,價格不過5元。
至于進口柯達、富士等品牌普通135膠卷,很少見,我印象中沒見過。120進口專業(yè)黑白膠卷價格不菲,與專業(yè)彩卷價格等量齊觀,幾十元一卷。
6. 柯達攝影機
所謂8毫米 16毫米 35毫米 是指拍攝電影用的膠片的寬度
差別:
1,膠片寬度問題
35毫米膠片分為有聲片膠片與無聲片膠片,無聲片35毫米膠片投影畫面寬高比是1.33:1,膠片實際寬高為24毫米×18毫米。有聲片35毫米膠片投影畫面寬高比是1.375:1,膠片實際寬高為22毫米×16毫米。其差別在于紀錄聲音的齒孔,即聲帶位置。
16毫米膠片實際寬高為9.65毫米×7.21毫米,國外有一種超16毫米的膠片,專門為拍攝1.65:1的35毫米非變形寬銀幕設(shè)計的。
8毫米膠片實際寬高為4.39毫米×3。33毫米。8毫米膠片又分為單8和雙8, 雙8即并列2條8毫米膠片。
35毫米,8毫米和16毫米膠片都可以用攝影機直接拍攝,也可以互相轉(zhuǎn)換??s制或者放大印制。
2,拍攝清晰度問題
顧名思義,膠片的大小決定了放映時的清晰度問題,35毫米的膠片當然比8毫米,16毫米的膠片放映時要清晰多了。《阿凡達》imax版采用70毫米數(shù)字膠片,當然清晰度就更高了,由于利用3D攝影機采用70毫米膠片拍攝,所以被稱為視覺極限。
3,放映規(guī)模的差別
一般35毫米標準膠片的放映場地為幕寬為觀眾廳長度的1/5,最遠觀眾視角為12°。
16毫米和8毫米膠片拍攝的由于清晰度的關(guān)系,放映場地就更小了,很多時候多做內(nèi)部放映,不能進入觀眾廳。
4,使用人群差別
35毫米膠片是標準的電影攝影膠片,基本上大部分的影片都用此種膠片拍攝,適用人群自然是電影工作者了。16毫米膠片大多是用在中國的農(nóng)村放映隊,8毫米膠片則是家庭電影發(fā)燒友使用。當然某些時候,由于對于影片攝影拍攝手法多重實驗,有些電影工作者也會在自己的電影里利用8毫米或者16毫米膠片拍攝影片,由于清晰度和顆粒的問題,反而制造了影片的真實感。
5,價格問題
越大的膠片肯定越貴唄!
使用歷史:
所有的膠片都分為有聲膠片和無聲膠片。
35毫米標準銀幕電影膠片,最早是來自愛迪生的發(fā)明,1893年他發(fā)明了只能供一人觀看的電影活動視鏡,1895年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發(fā)明了可供多人觀看的放映電影,1925年巴黎的國際電影與攝影工作大會將愛迪生和盧米埃爾發(fā)明的這種實際寬高為24毫米×18毫米的膠片定為標準無聲片的膠片比例。20世紀20年代末期,有聲電影發(fā)明后,對35毫米膠片的實際寬高進行了改變,加入了記錄聲音的位置。
16毫米電影膠片由1923年伊斯曼柯達公司引入市場,當時供電影愛好者拍攝家庭娛樂影片使用。
8毫米膠片由1932年問世,當時的目的與16毫米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