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長焦鏡頭拍星空
1.選取清晰的天空:選擇晴朗的天氣,空氣清新,有利于晚上拍攝星星。2.使用更好的相機:請盡量使用數(shù)碼單反攝像機或微單拍攝,讓每像素數(shù)量更多,拍攝出來的細節(jié)更豐富。3.減少光污染:拍攝星星時盡量遠離燈光污染區(qū),如果不得不離開,請將攝像機向反方向拍攝,不要鏡頭朝向光源,以減少可能造成的干擾。4.盡量使用長焦鏡:當拍攝星空時,長焦鏡可以使星星更清晰,最好使用300毫米左右的長焦鏡頭,這樣的長焦鏡頭有助于提高星星的質量。5.遠離城市:如果可能,盡量在半荒涼的地方拍攝星星,遠離城市的光源和干擾。6.減少ISO:最好盡量將ISO設置為較低值,這樣可以減少膠片曝光時噪點的可能性。
2. 長焦鏡頭拍星空參數(shù)
當然能拍,但是月亮拍出來很小,肉眼也看得到,只是相對于整個畫面來說,是在太小了,放大了也不清楚,基本沒有意義。
對于星星,可以嘗試拍星跡,不用長焦,因為星星太遠,太小,就是晚上對著北極星使用長時間曝光,通常要半個小時以上,這是個技術活,對環(huán)境要求也高,基本上要在野外,遠離城市燈光的地方,有興趣可以多了解一下相關的資料。
3. 長焦鏡頭拍星空怎么調
無論什么手機,拍星星都不可能拍特寫,需要配備長焦鏡頭。 只拍一下星空,需要采用角架固定手機,在設置中點擊專業(yè)模式,設置光圈、暴光時間(幾秒至一分鐘不等)。
若是拍星軌,方法按上述,只是曝光時間要大幅延長到兩小時到四小時,光圈可以調小點(數(shù)字越大,光圈越?。?。
4. 長焦鏡頭拍星空延時
拍攝方法
(1)機身設置:
M檔,ISO手動。注:除特殊情況,如地鐵因為場景單一(不影響測光系統(tǒng)),光線變化較大,所以我使用自動ISO200—ISO1600。白平衡手動,可以用預設,也可以手動調節(jié)K值。JPG直出,彩色,1000W像素以上機型,選擇圖片質量最高,圖片尺寸為中等。關閉機身高感降噪、關閉機身自動暗部補償(尼康的D-lighting,佳能的高光優(yōu)先模式、索尼和賓得的自動HDR)。注意點:在傍晚和日出的時候,光線變化較大。根據(jù)經(jīng)驗,冬季30分鐘內,光線變化最高可達2~3EV,請適當調整曝光。
(2)快門線設置:只需要設置INTVL選項(永諾MC-36b),這一項是每次拍攝的間隔時間。1)在拍攝城市白天的車流和行人時,間隔時間設置為1秒,機身設置快門速度在1秒以內。2)在拍攝城市夜晚的車流時,間隔時間設置為2秒到5秒之間,機身設置快門速度為間隔時間減1。(例:間隔時間為3秒,機身設置快門速度為2秒)3)在拍攝天空云層運動時,依云層運動速度,設置間隔時間為3秒到10秒不等,云層運動速度越慢,間隔時間最越長。
(3)拍攝過程:三腳架固定相機、取景:預判位置(由于后期視頻編輯的長寬比是16:9,務必注意圖片的上下部分需要裁減)。注意點:不要升起三腳架的中軸,以保證穩(wěn)定;使用中長焦(50mm以上)鏡頭務必保證三腳架穩(wěn)定;拍攝時要加上目鏡蓋,防止后部光線入射影響照片的曝光(沒有的話可以用深色的衣服或布蒙住取景器,固定好)。
(4)確定拍攝時長拍攝時長(分鐘)=間隔拍攝的時間(秒)×24×最終想要片段的時長(秒)÷60;拍攝張數(shù)=24×最終想要片段的時長(秒);例:我最終想要一段20秒的延時攝影片段,間隔拍攝時間為3秒,那么拍攝時長為:3×24×20÷60=24(分鐘),拍攝張數(shù)為:20×24=480張;
注意點:一般盡量多拍,假如需要一個10秒的片段,那么最好原始片段在15秒到20秒,為視頻后期的轉場留下空間。
5. 拍星空用長焦還是短焦
1.打開相機的專業(yè)模式
2.上面紅圈那里選擇打開4800萬像素攝像頭
3.下面左邊紅圈ISO選擇手動調到3200 (這個開越高噪點就越多,照片細節(jié)也會越模糊,但是拍星星就不用擔心這些,只是ISO調越高天空會越亮)
4.下面中間紅圈 曝光時間 選擇手動,調到最大30秒 (曝光時間越高進光量就會越大,能拍到的星星就越多,當然前提是要ISO配合才行) 其他都不用動,如果是老司機懂得拍攝,那可以自行調下其他的。
調好這些之后,拍攝的時候手機不能晃動,一點點的輕微晃動都會造成照片模糊,我是把手機斜靠在磚頭邊上,靠穩(wěn)了才按下拍照鍵的,沒有固定三腳架也只能這樣子了,然后等30秒后照片生成。
如果拍出來的照片偏紅或者偏藍,那可以手動調下WB,4000為分界點吧,4000以下會偏藍,4000以上會偏紅,如果想要在攝像頭旁邊放一個東西做參照物,那就調一下焦距,調到右邊是長焦,調到左邊是短焦,就是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