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攝影之路美篇
答:文件改成美篇形式前,要檢查美篇一次能輸入的最高文字節(jié)數(shù)。美篇所能容納文件的形式有多少。了解這些,就能將文件中的文字、圖片、影音等形式分段復制到美篇中,然后編輯潤色,即完成。
若有其他不能互轉的文件型式,則通過拍照或其他型式轉成能兼容的型式擾可以了。
2. 我的攝影之路美篇圖片
藝術的眼光看生活,生活就充滿了藝術,這就是生活的藝術和藝術的生活。羅丹說:“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碑斘覀儼焉畛恋哪抗馔断蛏?,投向自然,投向歷史的時候,我們就會感悟到生命的靈動和天籟的和諧。
攝影是一種發(fā)現(xiàn)美的藝術,也是一種運用光影敘事的能力。我們平時不經(jīng)意的、“一瞥即過”的情景,透過攝影家的鏡頭,往往可以解讀它的廣袤,它的微妙。在此次王惠寧攝影作品展覽中,從“利刃丹心”所反映的“真”,到“禪武少林”所蘊涵的“善”,再到“影海拾貝”所呈現(xiàn)的“美”,作者用相機為光影鋪設出一條私人的軌道,創(chuàng)設出屬于自己的觀看語法。他通過自己的鏡頭語言,向大家敘述其內(nèi)心對“至真至善至美”的理解和追求。
3. 我的攝影之路美篇文案
最是人問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我是檐上三寸雪,你是人間驚鴻客
我想帶一人回云深不知處,帶回去,藏起來
百日焰火,我總算沒有失約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看客散去唯你我不忘,與君在身旁,別來無羔
你本無意穿堂風偏偏孤倔引山洪
折了枝花,過來送你,又怕你睡著了。所以在樹上等你醒來
4. 我的攝影感悟
相得益彰
.............
5. 回顧我的攝影之路
第一階段,表現(xiàn)和描繪 --這個階段跟攝影的技術關系比較大,無論什么題材,運用合適器材,判斷光線條件,掌握曝光技術,達成準確構圖,把握拍攝時機,理解題材背景,完善后期處理,形成攝影觀念,這個基礎培養(yǎng)沒有捷徑可走,是每個攝影愛好者的必經(jīng)之路,需要多練多觀察多思考。
第二階段,情緒性體察 --對題材的選擇和判斷開始和自己的個人修養(yǎng),審美情趣結合起來,不再過多的考慮能拍什么而更加重視自己想拍什么,經(jīng)過第一階段的技術準備和完善,一旦對某個畫面動心就能夠及時捕捉到,對畫面的考慮不再過多地在意形式上的完美和精確,而更重視通過視角和構圖要素的重新組織表達當時的內(nèi)心情緒和直覺感受。
第三階段,思想性攝影 --攝影開始真正成為一種思考和思維的習慣,前期的情緒轉化為思想深度,聰明變成智慧,對于人生和社會的本質產(chǎn)生敏感,開始追求通過攝影語言重新解釋周圍世界,哲學的,美學的,形式的,內(nèi)在的,喜劇的,悲劇的,都能夠針對性明顯,思辯性強烈,利用偶然表現(xiàn)必然,通過特殊揭露普遍,決定瞬間定格歷史.
6. 我的攝影之悟
單拍:1200萬像素和4800萬像素
連拍:1200萬像素,3/5/7張
自動包圍曝光(AEB):1200萬像素,3/5張@0.7EV
定時拍:1200萬像素,2/3/5/7/10/15/20/30/60秒
智能拍照:場景識別、純凈夜拍和HDR
HDR全景:
豎拍(3×1):寬3328×高8000
廣角(3×3):寬8000×高6144
180°全景(3×7):寬8192×高3500
球形全景(3×8+1):寬8192×高4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