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的七要素為:亮度、照度、光比、光位、光質、光效、光控。
2、亮度即指被攝物體的表面受到光照后所呈現的明暗程度,多為反射光。
3、照度指被照射物體在單位面積上接受到的光量。
4、光比即指表現在被攝體上受光的照射后所形成的陰陽兩個面的明暗對比度。
5、光位是指光源所處的位置。
6、光質是指光線的基本性質、強弱程度及其他特性運用在攝影畫面中所表現出來的特定效果。
7、光效是指攝影創(chuàng)作中運用各種照明光線在畫面中再現現實生活中的特定環(huán)境所表現出來的藝術效果,它是攝影藝術造型的重要表現手段之一。
8、光控是指在攝影創(chuàng)作中正確的利用光的強弱、遠近、角度等,控制和運用各種光線效果,恰當的表現生活,從而達到或符合某種審美形態(tài)的用光方法。
建筑攝影八要素:一、角度
拍攝建筑物時,作為攝影者必須自覺養(yǎng)成從各種角度和方位觀察景物的習慣,這樣才可能發(fā)現被攝體新的、有趣的一面。有時看上去很平淡無奇的建筑物,在改變角度和方位拍攝后,建筑物就會以新的面貌展現出來。實拍時如果只是為了顯示建筑物的高大、雄偉與壯觀,可采用低角度仰拍;反之,如果主要是為了顯示建筑物的場面規(guī)模,可采用高角度拍攝。
二、光線
在拍攝大場景的建筑物群體時,最好采用夏季清晨和傍晚低色溫進行拍攝。因為這樣便于很好地表現建筑物整體的面貌和局部細節(jié),可使拍出的建筑物在初升或落日的陽光照耀下,畫面呈暖紅色基調。除此之外,在其它時間段要采用側光拍攝建筑物,避免在中午陽光直射的情況下拍攝,畫面會顯得平淡。因此,攝影者在創(chuàng)作時應根據需要來靈活運用。
三、線條
拍攝建筑物,為了避免建筑物出現變形和傾斜的現象,在構圖取景時一定要精心細致,盡量讓建筑物的線條做到垂直。否則,拍出的建筑物就會出現傾斜不穩(wěn)定的感覺。若使用廣角鏡頭拍攝時,如果出現所拍建筑物傾斜和變形,就應更換標準鏡頭或中長焦距鏡頭,以此來糾正所拍建筑物出現的線條傾斜。當受到場地限制,無法移動機位時,只能使用廣角鏡頭拍攝的情況下,也一定要注意盡量讓相機的角度與地平線保持垂直,這樣拍出的建筑物就可以減小畸變。如果使用移軸鏡頭,能調整焦平面與建筑物的透視關系,效果會更佳.
四、云彩
拍攝大場景建筑群體時,云彩是不可缺少的陪體,為了突出白云,使藍天變得更藍把建筑群體的色調表現的更加鮮明,同時又不改變原始建筑景物的色別,攝影者實拍時應使用偏振鏡來壓暗天空,突出天上的朵朵白云,這樣拍攝的建筑群體,才會給人以氣象萬千,寬闊舒展,整體協調之美。
五、框架的運用
攝影者要靈活采用新穎的視角,將完整建筑物結構的一部分從與之相連的其它部分中分離出來,使其自然形成框架作為前景合理加以運用,以創(chuàng)造出一種抽象、簡潔的畫面,讓原本平淡的建筑物,通過精確的取舍之后,讓畫面螢新注入新的活力。
六、影子
作為攝影者還要多觀察,勤思考,當所拍建筑物的一些外型結構,在光線照射的情況下,往往會落下很有趣的影子,如果能充分利用因光影變化而產生的投影,捕捉影子與主體之間的關系,這類照片就會留給觀者更豐富的回味和想象。
七、景觀
如果在拍攝建筑物時覺得單調,可以將優(yōu)美的景觀環(huán)境放在建筑物前的顯要位置加以運用,那么,拍出的畫面將會美感倍增。特別是建筑物前的水池,如果在拍攝時將水池里的倒影和實景一同納人畫面,將會使畫面達到一種別具一格的美。如果建筑物前有花園,也應選擇那些造型優(yōu)美和綠色植物生長最茂盛的區(qū)域進行拍攝,這樣拍出的建筑物圖片才會更協調和完美。
八、人物
拍攝建筑物,攝影者如果能結合社區(qū)的特點,將群眾組織的文娛活動拍下來,將會使畫面耳目一新。通常,在城市建筑群中都會有空曠的廣場,社區(qū)街道和民間組織經常會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在拍攝時可采用豎幅畫面構圖形式,重點突出表演中的人物和圍觀的群眾,同時還應盡量將高樓大廈拍完整,使畫面中的人物與現代建筑物融為一體’,更好地表現當代社區(qū)的和諧和建筑事業(yè)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