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鏡頭通光量與鏡頭口徑的關(guān)系
光圈=通光孔徑,那個被很多日本光學廠商標記為F值的東西叫焦比F=鏡頭焦距f/通光孔徑,所以光圈=通光孔徑=焦距f/焦比F.以前的標記方式都是焦距/焦比,比如f=50mm / 1.8,或者50mm f/1.8.F值是光圈的分母,所以F越小光圈越大.
2. 鏡頭口徑越大通光量越
普通光學顯微鏡的物鏡鏡頭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大,所以鏡頭距玻片標本的距離越小,上面反射的散射光就減少,所以視野變暗,如果顯微鏡的自帶的光源,就不會出現(xiàn):原因有以下二個:
1、放大倍數(shù)越高,鏡頭透光直徑越小,造成通光量變小,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2、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越大,照在細胞單位面積上的光能就越少,感覺就是視野變暗
3. 體現(xiàn)鏡頭的最大通光能力,一般用
這個是尼康家族的G頭,1.4指的是這支鏡頭的最大光圈是1.4,現(xiàn)如今的尼康G鏡頭改用超聲波馬達作為鏡頭的驅(qū)動系統(tǒng),鏡頭的對焦也不再依賴于機身馬達(使用鏡頭內(nèi)的超聲波馬達),鏡頭對焦更加安靜而快速。另外,原先鏡身上的光圈環(huán)也被機身上的前撥輪所取代。鏡頭外觀更加簡潔,鏡頭本身的密封性也更好。
4. 鏡頭通光孔徑
檔 拍照時說檔,指曝光值的大小。曝光值每增加或減少1EV稱增加或減少一檔曝光。 三、光圈值 光圈值等于鏡頭通光孔徑與鏡頭焦距之比。當兩者相等時光圈值為1,一般地說,這是任何鏡頭能達到的最大光圈,如CANON EF50/1.0,CANON全部EF鏡頭中僅此一個。不過也有特例,少數(shù)喪心病狂的廠家偶爾做過個把最大光圈0.9或0.95的鏡頭。
5. 鏡頭口徑大小跟進光量有沒有關(guān)系
F值就是光圈值
光圈是一個用來控制光線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nèi)感光面的光量的裝置,它通常是在鏡頭內(nèi)。表達光圈大小我們是用f值。
光圈f值=鏡頭的焦距/鏡頭口徑的直徑
從以上的公式可知要達到相同的光圈f值,長焦距鏡頭的口徑要比短焦距鏡頭的口徑大。
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
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
這里值得一題的是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單位時間內(nèi)的進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級的進光量剛是下一級的一倍,例如光圈從f8調(diào)整到f5.6,進光量便多一倍,我們也說光圈開大了一級。對于消費型數(shù)碼相機而言,光圈f值常常介于f2.8 - f16。,此外許多數(shù)碼相機在調(diào)整光圈時,可以做1/3級的調(diào)整。
6. 鏡頭的最大光圈代表著鏡頭的最大通光能力
最大光圈'是鏡頭的參數(shù),機身沒有限制的。700D是機身的型號,要知道最大光圈要看鏡頭型號。機身搭配的鏡頭標示(比如EF-S 18-55mm F3.5-5.6)的F值就是最大光圈,3.5是18mm的最大光圈,5.6是55mm的最大光圈,這是一個非恒定光圈變焦鏡頭。恒定光圈(比如EF 24-70mm F2.8 L)的F值表示在鏡頭整個焦段都可以達到F2.8的最大光圈值。
7. 照相鏡頭的焦距影響它的通光能力
光圈值,是鏡頭的焦距/鏡頭通光直徑得出的相對值(相對孔徑的倒數(shù))。 一、相機的量詞單位是:一臺、一部、一款。一臺相機,一般用于是以前沿襲下來的叫法,因為相機剛開始出現(xiàn)的時候體積較大,用“一臺”作為量詞單位較為合適?,F(xiàn)在的相機小巧精致,美觀時尚,一般用“一部”來稱呼比較妥當。 二、相機簡介:相機也成照相機,是一種利用光學成像原理形成影像并使用底片記錄影像的設(shè)備,是用于攝影的光學器械。
在現(xiàn)代社會生活中有很多可以記錄影像的設(shè)備,它們都具備照相機的特征,比如醫(yī)學成像設(shè)備、天文觀測設(shè)備等。 三、針對50mm的標準鏡頭而言,最大的通光直徑為29.5mm,其最大光圈的計算值為50mm÷29.5mm=F1.7,這樣就能夠理解同一變焦鏡頭在不同的焦距下,雖然最大的通光直徑相同,但是換算之后其最大光圈是不同的。
F值越大,光圈越小,反之,F(xiàn)值越小,光圈越大。
8. 鏡頭通光量與鏡頭口徑的關(guān)系圖
光圈數(shù)字越小光圈就越大。你說的“實際尺寸”是不對的,應(yīng)該是光圈越大。
光圈數(shù)值越小光圈越大。成像的亮度,取決于輸入光線的鏡頭口徑。鏡頭口徑(鏡頭通光的直徑大小)大的,通過光量大,成像明亮。
光圈是一個用來控制光線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nèi)感光面的光量的裝置,它通常是在鏡頭內(nèi)。表達光圈大小我們是用f值。對于已經(jīng)制造好的鏡頭,我們不可能隨意改變鏡頭的直徑,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在鏡頭內(nèi)部加入多邊形或者圓型,并且面積可變的孔狀光柵來達到控制鏡頭通光量,這個裝置就叫做光圈。簡單來說,我們把相機鏡頭前由多片金屬葉片互疊組成的可變孔徑的光柵叫做光圈。
9. 通光口徑與焦距關(guān)系
公式:
1.反射定律α=i {α;反射角,i:入射角}
2.絕對折射率(光從真空中到介質(zhì))n=c/v=sin /sin {光的色散,可見光中紅光折射率小,n:折射率,c:真空中的光速,v:介質(zhì)中的光速,:入射角,:折射角}
3.全反射:1)光從介質(zhì)中進入真空或空氣中時發(fā)生全反射的臨界角C:sinC=1/n
鏡頭的相對口徑用F表示,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為:
F=f/D
f為焦距,D為鏡頭的有效口徑
有了相對口徑的概念,可知:任何相機相對口徑F相等,焦平面的亮度也相等(也就是說通光的能力是相等的)。
10. 鏡頭直徑大小與通光量有關(guān)嗎?
光圈值的1.4倍稱為一檔,如F1.4收一檔為F2.0(1.96),F(xiàn)2.0的進光量也就比F1.4少一倍。 光圈系數(shù) = [鏡頭焦距] / [入射瞳直徑] 完整的光圈系數(shù)值序列為: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 按此標準的光圈值序列設(shè)置的話,相鄰的兩級光圈系數(shù)光通量相差一倍(不是兩倍),如f8與f5.6,f5.6與f4,…… 從上面的計算公式可知,光圈系數(shù)是相對口徑(入射瞳直徑 / 鏡頭焦距)的倒數(shù),也就是說,光圈值越大,相對口徑越小。
入射瞳直徑是與面積成平方比的關(guān)系,通光量與入射瞳面積成正比,因此直徑與通光量是成平方的關(guān)系。
具體計算:如f8的光圈,相對口徑為1/8 (通俗一點說光圈的直徑大小是鏡頭焦距的1/8),而f5.6的光圈,相對口徑為1/5.6 (光圈的直徑大小是鏡頭焦距的1/5.6),兩者的通光面積是相差一倍,所以通光量自然也是差一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