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單反進光量
單反相機相對于手機來說,特點明顯,有人說單反拍出來的效果好,是因為拍攝者通過單反相機的設置,根據拍攝情況具體做了調整。
一、光圈可調
1、相機光圈的大小,控制著進光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到照片的亮度。感光度相同的情況下,光圈越大,照片越亮;光圈越小,照片越暗。
2、光圈從攝影藝術角度來說,還有另外一個作用,那就是用來控制照片的景深。
如下圖所示
那什么是景深呢?景深,可以簡單理解為一張照片中清晰的部分。照片中,清晰的部分越多,表示景深越深,清晰的部分越少,表示景深越淺。
而景深表現(xiàn)在照片上的明顯特征就是虛實對比,進而通過虛實對比讓照片更加簡潔,主體突出。
二、快門可調
1.影響照片的亮度
快門時間長短直接影響進光量的多少。在光圈和感光度不變的情況下,快門時間越長,照片越亮,
2、可以根據時間長短拍出軌跡如燈帶等。
三、感光度可調
感光度又稱為ISO,是指相機對光線的敏感程度。如果相機屏幕上顯示的ISO數(shù)字越大,表明設置的感光度越大,相機對光線越敏感;數(shù)字越小,表明設置的感光度越低,相機對光線越不敏感。
具體表現(xiàn)在照片上就是照片的明暗,如果光線不足,可提高感光度來達到效果,而且遵循白加黑減的原則。
2. 相機進光量
一般拍攝時常用到的基本參數(shù)有:快門、曝光、光圈、焦距等。
1、快門是照相機用來控制感光片有效曝光時間的機構,是相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扉T速度單位是“秒”,常見快門速度有:1、1/2、1/4、1/8、1/15、1/30 、1/60 等,最高快猛速度可達到:1/16000秒,相鄰兩級的快門速度曝光量相差一倍,如“1/30秒”比“1/60秒”的曝光量多一倍,即“1/30秒”比“1/60秒”速度慢一級或稱低一級。
2、曝光的物理含義是指使光感層面產生潛影。照片的好壞與曝光有一定的關系,通俗解釋為:通過一定的光線可使感光元件能夠得到清晰的圖像。通常分為手動曝光和自動曝光等模式。曝光量是由通光時間(快門速度)、通光面積(光圈大?。﹣頉Q定的。
3、光圈是照相機控制進光量的參數(shù)之一,是鏡頭曝光那一剎那孔徑的大小。光圈的大小通常用“f/數(shù)字”來表示,其中f值越大,光圈就開得越小,反之亦然。數(shù)字=鏡頭長度/鏡頭直徑,光圈值越小,光孔直徑即光圈就越大。
4、鏡頭焦距是指鏡頭光學后主要點到焦點的距離。鏡頭焦距的長短決定著拍攝的成像大小,視場角大小,景深大小和畫面的透視強弱,相當于是物和象的比例尺。當光圈大,焦距長時,景深小,比較適合拍攝微距、特寫等;當光圈小,焦距短時,景深大,適用于拍攝風景、建筑物等。
3. 單反進光量怎么看幾倍
基本參數(shù)
1、光圈:控制鏡頭的進光亮,字母“F”后面的數(shù)字就是光圈值。其中數(shù)字越小,光圈越大,鏡頭進光量越多,畫面越亮,景深越淺,背景越模糊。
2、快門:相機打開到關閉所有的時間??扉T速度越快,曝光時間越短,進光亮越少,畫面越暗。為防止抖動,快門速度最好低于焦距的倒數(shù)。如焦距50mm時,使用快門要高于1/50秒。
3、感光度:就是ISO。ISO越高,可以捕捉到的光亮就越多。同時,ISO越高,拍出的照片噪點越多(其他條件不變)。一般ISO控制在800以下,畫質都不錯,白天最好使用100的ISO。
4、焦距:如鏡頭上18-55mm,就是指此鏡頭的焦距為18-55mm,其中f3.6-5.6是指焦距為18mm時,此時光圈最大為f3.6;焦距為55mm時,最大光圈會變?yōu)?.6.焦距越長,相機和被拍物體之間的距離越近。
5、景深:就是能夠清晰成像的距離范圍。景深小,前景清晰,背景模糊;景深越大,前景背景同樣清晰。
6、曝光度:在取景器中,曝光表一般調整至0,向右調增加曝光,向左調,減少曝光。
4. 控制鏡頭進光量
一、基本參數(shù)
1、光圈:控制鏡頭的進光亮,字母“F”后面的數(shù)字就是光圈值。其中數(shù)字越小,光圈越大,鏡頭進光量越多,畫面越亮,景深越淺,背景越模糊。
2、快門:相機打開到關閉所有的時間??扉T速度越快,曝光時間越短,進光亮越少,畫面越暗。為防止抖動,快門速度最好低于焦距的倒數(shù)。如焦距50mm時,使用快門要高于1/50秒。
3、感光度:就是ISO。ISO越高,可以捕捉到的光亮就越多。同時,ISO越高,拍出的照片噪點越多(其他條件不變)。一般ISO控制在800以下,畫質都不錯,白天最好使用100的ISO。
4、焦距:如鏡頭上18-55mm,就是指此鏡頭的焦距為18-55mm,其中f3.6-5.6是指焦距為18mm時,此時光圈最大為f3.6;焦距為55mm時,最大光圈會變?yōu)?.6.焦距越長,相機和被拍物體之間的距離越近。
5、景深:就是能夠清晰成像的距離范圍。景深小,前景清晰,背景模糊;景深越大,前景背景同樣清晰。
6、曝光度:在取景器中,曝光表一般調整至0,向右調增加曝光,向左調,減少曝光。
二、拍照模式
1、P檔:程序自動曝光,全自動傻瓜模式。不知道該怎么設置參數(shù)時,可以使用。
2、AV檔:光圈優(yōu)先自動曝光模式。自己設定光圈大小和ISO,程序自動設定快門。一般大多使用光圈優(yōu)先模式,控制景深。
3、TV檔:快門優(yōu)先程序自動曝光模式。自己設置快門和ISO,由程序自動測定光圈值。一般用于長時間曝光,如瀑布拍攝、夜景拍攝、星空拍攝等。
4、M檔:完全手動模式,各種參數(shù)自己調試。
5、微距模式:拍花鳥魚蟲可用。
6、運動模式:拍運動的人和物體。
7、人像模式:拍靜止的人。
5. 單反拍強光
單反相機拍攝日落的時候是不會傷害相機的,要判斷強光是否損害相機的標準,是看眼睛是否能接受,如果是大白天的太陽,或者是某些激光的話。本來眼睛就不能直視,這種光源如果直接用相機拍,也會損害里面的傳感器到處壞點。很多題材的照片都是拍日落,所以可以放心大膽的用相機來拍
6. 單反的曝光和感光度是什么
曝光補償是增加圖片的亮度,ISO感光度增加也是增加圖片的亮度。 介紹:
一、在拍攝照片時,可能會感覺拍攝目標不夠明亮,這時進行曝光補償(EV值)或提高感光度(ISO)似乎是同樣效果。
二、 但是兩者是有區(qū)別的,應用的方向也有所不同。 曝光補償主要應對測光偏差,當環(huán)境整體明亮,主體局部較暗,丟失細節(jié),可以采用曝光補償?shù)姆绞?,相反,如果整體深暗,拍攝主體明亮,就要減少曝光。 相機的處理器會根據你的拍攝模式自動增加或減少曝光量,以達到主體曝光正確,或某些特殊效果。曝光量的調整可能是光圈,也可能是快門或者組合調整,視拍攝模式而定。比如光圈優(yōu)先,就會主要調整快門,快門優(yōu)先就會主要調整光圈。 感光度是膠片相機時代遺留下來的概念,代表著膠片的反應速度。而數(shù)碼相機的感光度ISO是通過調整感光器件的靈敏度或者合并感光點來實現(xiàn)的,也就是說是通過提升感光器件的光線敏感度或者合并幾個相鄰的感光點來達到提升ISO的目的。 感光度調整以犧牲像素畫質為代價,增強整個畫面的亮度。
7. 單反怎么調整進光
很多攝影新手朋友在拍照時都會遇到對不上焦的問題,覺得這么高級的單反相機怎么就對不上焦,是不是相機有問題?其實我們最先要搞清楚這不是相機的問題,而是因為我們對鏡頭和相機功能不了解。對于攝影新手來說,一切越簡單越好,總體上照片拍的不清晰對焦不準確會有五個原因,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一、鏡頭離拍攝物太近
有時候我們會拍一些近距離的小物件,卻發(fā)現(xiàn)怎么拍都對不上焦, 這是因為每只鏡頭都有“最近對焦距離”,但是每款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是不一樣的,廣角鏡頭和微距鏡頭最近對焦距可以很近,而長焦鏡頭則比較遠。
如果相機與物體距離太近,已經小于該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因此無法正常對焦,需要我們拉遠拍攝距離。當相機被拉遠后,我們就可以正常對焦了。
要知道每部相機的鏡頭都有它們的最近距離,比如某款佳能的鏡頭它的最近距離為0.7m。而像微單相機鏡頭以及其他的相機,可以在官網上了解它們的最近距離范圍。
二、遇到純白色物體、暗光環(huán)境怎么拍?
我們在拍攝純白色物體時,一定發(fā)現(xiàn)怎么拍都無法對焦,這是因為物體過于光滑,且沒有任何圖案或紋理,相機的對焦功能便無法正常工作,畫面會始終處于模糊狀態(tài)。所以在拍照時,我要盡量找物體表面有一定圖案或紋理的地方,這樣相機才能有參照點進行對焦拍照。
三、暗光環(huán)境怎么拍
很多時候,我們會帶著相機晚上壓馬路,但是在暗光環(huán)境下總是對不上焦,這時候我們應該開啟相機的“對焦輔助燈”,有助于我們對焦拍攝。
8. 攝影進光量是什么意思
攝像頭f1.8代表光圈。是用于控制進入鏡頭的光量的組件。
光圈越大,通過鏡頭進入傳感器的光線就越多。簡單來說,在快門速度不變的情況下,光圈越大,進入的光線越多,畫面越亮,而光圈越小,畫面越暗。
2、在弱光下,由于傳感器得到的光線較少,而手機為了得到畫面的正確曝光,會減慢快門速度,提高iso值,所以在黑暗中拍照時,我們更容易因為手抖而模糊畫面,而且由于iso較高,畫面上的毛躁點也比較多。大光圈F1.8的鏡頭光線比較多,所以在弱光下拍攝時,快門速度會相對快一些,iso值也可以相對低一些,這樣手機才能獲得更好的畫質。
9. 全畫幅進光量
先了解這個東西的原理,它和增倍鏡的技術相反。增倍鏡里邊是一組凹透鏡,作用是將畫面的局部放大覆蓋CMOS等感光器。因為放大了焦點,投射在CMOS感光元件上單位面積的光強(進光量)就減弱,會使光圈的讀數(shù)增大。以光圈F2.8的鏡頭為例,加上1.4倍增倍鏡,鏡頭最大光圈會降到F4。加上2倍增倍鏡最大光圈會降到F5.6。
減焦環(huán)原理與之相反,就是一組凹透鏡。目的是把大面積的畫面聚焦在小面積的CMOS感光元件上,有點像太陽光用放大鏡聚焦點火柴(所以用減焦鏡,就一定要用更大畫幅的鏡頭,APS-C用全畫幅鏡頭,全畫幅CMOS就要用120中畫幅鏡頭。)。
因為單位面積的光強增加,所以光圈讀數(shù)也會減小。因為只是畫面聚焦了,所以景深是不會有任何改變的全畫幅鏡頭景深,僅僅是增加了進光量。
10. 快門進光量
單反相機(微單相機)設定感光度iso,定好光圈值后,進光量是不變的,而是快門速度的變化而保證進光量的不變。在所有相機里,iso感光度它是影響相機曝光量的主要因素(主控數(shù)據),它的決定(定調)遇到不光線條件就有不同的光圈和快門速度組合(ev)。
11. 單反進光量少怎么調
1、首先,將相機的拍攝檔調整到A檔 ,A檔代表光圈優(yōu)先檔位,就可以對光圈進行調整了。
2、找到相機的肩屏,一般撥動肩屏可以調整光圈大小,控制進光量,調節(jié)明暗。
3、較小的f值表示較大的光圈,f/1是進光量最大的光圈號數(shù),光圈值的分母越大,進光量就越小。
如果把光圈調的太大,那么圖片拍出來會比較亮。光圈太小,會影響快門速度。
【擴展資料】
光圈是一個用來控制光線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感光面的光量的裝置,它通常是在鏡頭內。表達光圈大小我們是用f值。對于已經制造好的鏡頭,我們不可能隨意改變鏡頭的直徑,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在鏡頭內部加入多邊形或者圓型,并且面積可變的孔狀光柵來達到控制鏡頭通光量,這個裝置就叫做光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