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混合對焦和相位對焦
電池型號 NP-FZ100
電池類型 鋰離子電池
外接電源 支持外接電源
基本參數
產地 中國
品牌 索尼(SONY)
型號 索尼(SONY)Alpha 7 IV
上市時間 2021年10月
產品凈重(g) 537(僅機身)
產品尺寸 長131mm;寬96mm;高80mm
傳感器類型 CMOS
對焦系統(tǒng) 快速型混合自動對焦(相位檢測自動對焦+對比度檢測自動對焦)
高清攝像 4K超高清視頻
有效像素 3300萬
接口 HDMI;NFC;Wi-Fi
焦點數量 759個
取景器像素數 103萬
屏幕參數
液晶屏尺寸 3英寸
液晶屏類型 旋轉屏
液晶屏像素 103萬
取景器類型 電子取景器
曝光控制
標準ISO感光度 ISO 50-204800
拍攝性能
連拍速度 10張/秒
存儲參數
存儲介質 SDXC卡;CFexpress存儲卡;SDHC卡
2. 相位對焦和自動對焦
dfd對焦優(yōu)點:DFD單次對焦很快,選好對焦點直接按快門,暗光環(huán)境也很少拉風箱。
dfd對焦缺點:DFD需要影像處理芯片的運算能力支撐,并且對配套的鏡頭有要求,初期的DFD系統(tǒng)只支持松下原廠鏡頭。
相位對焦優(yōu)點:只需要計算一次就完成對焦,對焦速度極快,并且降低處理器計算負擔。
相位對焦缺點:在弱光環(huán)境下容易對不上焦。
3. 相位對焦 對比度對焦
相位對焦,是通過尋找像差最小的點來進行對焦。物體的某一個點會從各個方向發(fā)出光線通過鏡片成像到sensor上面去,當不同方向的光線成像落到sensor的同一個位置的時候,像差最小?! D像的清晰度最好的時候是對比度最大的時候同時也是像差最小的時候,反差對焦就是通過找對焦區(qū)域對比度最大的點作為對焦準確的點,而相位對焦則是找對焦區(qū)域相差最小的點作為對焦準確的點。
4. 對焦點和對焦模式的關系
有對焦功能的相機,拍照時把焦點對在所攝物體上,加上前后景深,可以把物體拍得很清晰(當然如果運動物體或相機抖動除外)。
無對焦功能的相機就不同了,它省了對焦機構,用超焦距的原理來拍照,采用短焦(廣角),小光圈的方式來獲得在一定范圍內的物體看起來都清晰,也就是用長景深的辦法來實現不用對焦。這樣照出來的照片,除非碰巧了,焦點一般不會落在被拍物體上。放大了就更看得出來了。所以無對焦方式只能用在非專業(yè)機上。
5. 對比對焦和相位對焦
目前主流是相位對焦,相位對焦有更快的對焦速度 。相位檢測對焦比反差對焦多出一些硬件部分。包括兩個位置不同的分離透鏡,將通過鏡頭的光一分為二,在傳感器上形成2個圖像。然后通過線性傳感器檢測出兩個圖像之間的距離。那么得到兩個波形,如果兩個波形的距離是 L,說明合焦;如果距離大于 L,那么就在焦前,小于 L,就是焦后。
這種方法可以直接計算出鏡片需要移動的距離,和鏡片需要朝哪個方向移動,所以相位檢測對焦的對焦速度十分迅速。 反差對焦為什么更容易對焦成功 反差對焦會將目標像素截取出來,計算其中的色彩值。根據一定的算法計算焦點部分的畫面的平均色彩值。
隨著對焦鏡片開始移動,畫面逐漸清晰,對比度開始上升;當畫面最清晰,對比度最高時,其實已經處于合焦狀態(tài),但相機并不知道,所以會繼續(xù)移動鏡頭,當發(fā)現對比度開始下降。
進一步移動鏡片,發(fā)現對比度進一步下降,相機知道已經錯過焦點;鏡片回退至對比度最高的位置,完成對焦。
6. 相位反差混合對焦
1) 對比度檢測:
由感光元件直接完成對焦。不需要額外部件,不影響成像質量,不存在跑焦風險,并且能在整個畫面任意位置對焦。 該方法是通過檢測圖像的輪廓邊緣實現自動對焦的。圖像的輪廓邊緣越清晰,則它的亮度梯度就越大,或者說邊緣處景物和背景之間的對比度就越大。反之,失焦的圖像,輪廓邊緣模糊不清,亮度梯度或對比度下降;失焦越遠,對比度越低。
對焦過程中,相機會驅動鏡頭,通過感光元件實時獲取影像,并傳遞給圖像處理器,然后計算反差量,對比篩選出反差最大的,并根據反差量最大的值確定是否合焦。這種判斷能獲得非常高的對焦精度。
但反差式對焦普遍存在速度慢的缺點,因為對焦過程中非常依賴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傳回圖像的速度,對對焦速度的影響很大。
2) 相位檢測:
相位檢測自動對焦是單反數碼相機以觀景器拍攝時所用的自動對焦系統(tǒng),原理是把進入鏡頭的光線一分為二,因此形成兩幅影像。根據兩幅影像的對焦位置之間的差異,計算鏡頭需要移動的方向(移向相機或移離相機)及份量(距離),以完成對焦及相應地移動鏡頭。
與對比度檢測相比,相位檢測可以更快獲知相機到被攝對象的距離,從而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對焦。不過,這種自動對焦需要有專用的自動對焦感應器,和能夠分開自動對焦感應器和影像感應器之間的光線的機構,將進入鏡頭的光線轉換成影像,這令相機很難擁有輕便的機身。
而且由于實際測量的并不是到達感光元件的光線,因此有跑焦風險;獨立AF模塊只能提供有限數量的對焦點,對全畫幅相機來說,覆蓋面積難以擴大。
3) 混合檢測:混合檢測全稱相位/對比度混合檢測,也就是兼具兩種檢測模式。它的基礎同樣是感光元件,只不過負責相位檢測的部件從獨立AF模塊變成了感光元件上的專用像素?,F在的無反相機基本上使用的是混合檢測,如A7R4、A6400等。
與前兩種檢測模式相比,混合檢測既解決了高速連拍、短片拍攝時的連續(xù)對焦問題,也不存在跑焦風險或對焦范圍限制。
7. 對焦模式和對焦區(qū)域組合
1.小范圍對焦模式(在對焦點方框內再加一個更小的方框,對這個小方框的點對焦)
2.正常范圍精準對焦模式(對對焦點的方框范圍內進行對焦)
3.以中心對焦點為基點,附加上下左右4個輔助對焦點的5點范圍對焦模式
4.以中心對焦點為基點,附加外圍一圈8個輔助對焦點的9點范圍對焦模式
5.全部61個對焦點分為9個范圍的,區(qū)域對焦模式
6.61點對焦全開,自動對焦模式(隨機性強,哪個點能對焦就對那個點)通常模式1、5我會關閉,只開2、3、4、6這四種
8. 混合對焦模式是什么意思
混合變焦就是指相位對焦和反差對焦一起工作的對焦的手法。這種變焦的手法可以使得人在拍攝照片的時候,從位置到像素的面積都在控制范圍當中,使得整個照片拍攝起來更加容易,效果也會更好。攝影攝像是很多人都喜歡的一項愛好。就算不是那種專門的攝影的,在外出旅游,和朋友一起出游玩耍,在玩的過程當中總是會出現一些好吃好玩的東西,或者是一些難以讓人忘記的事情,這個時候就很希望可以把它記錄下來,拍照就成了一個最好的方式。拍照既能夠留下自己的身影,又可以以后懷念。
9. 混合對焦什么意思
1、徠卡無反相機就是徠卡微單相機;
2、所謂“無反”,是相對于單反、雙反而言的;
3、單反、雙反具有反光板結構,對焦由反光板、副反光板、光速分離器、獨立對焦模塊等組成的相位差對焦系統(tǒng)完成,取景由副反光板將光線和畫面反射至五棱鏡(含五面鏡)進行, 單鏡頭的稱為單反,雙鏡頭的稱為雙反;
4、無反去除了反光板系統(tǒng),對焦由集成在傳感器上的集成相位差檢測點+反差檢測點的混合對焦系統(tǒng)完成,取景由液晶屏(含電子眼)進行,去除反光板系統(tǒng)的可換鏡頭的數碼相機稱為無反,俗稱微單;
5、徠卡無反相機包括徠卡徠卡SL、徠卡CL、徠卡TL等型號。
10. 相位式對焦
對比檢測自動對焦系統(tǒng)的原理是根據焦點處畫面的對比度變化,尋找對比度最大時的鏡頭位置,也就是準確對焦的位置。
對焦過程:隨著對焦鏡片開始移動,畫面逐漸清晰,對比度開始上升;當畫面最清晰,對比度最高時,其實已經處于合焦狀態(tài),但相機并不知道,所以會繼續(xù)移動鏡頭,當發(fā)現對比度開始下降。進一步移動鏡片,發(fā)現對比度進一步下降,相機知道已經錯過焦點;鏡片回退至對比度最高的位置,完成對焦。
相位檢測自動對焦:
相位檢測對焦比反差對焦多出一些硬件部分。包括一個分離鏡頭(和線性傳感器圖像通過分離鏡頭分離出2個圖像,然后通過線性傳感器檢測出兩個圖像之間的距離。
現代相位檢測對焦系統(tǒng)中的傳感器部分比上面的要復雜很多,一般是組合多個不同方向的線性傳感器,形成多方向的反差檢測。這些多出硬件部分無疑增加成本,結構也更復雜。
鏡頭進來的光線,大部份向上反射到五菱鏡,再送到觀景窗,一部份穿過反光鏡,再向下反射送給對焦模塊可以看到反光鏡后,向下分光反射給對焦模塊的鏡片
由于對焦過程是在拍攝之前,而且會將原光束進行分離。所以最終到達線性傳感器上的光線會變得很弱。所以這種對焦方式對原始光線的要求會比較高。光線不足會很大程度的減弱對焦的成功率和速度。這也是對焦系統(tǒng)有光圈要求以及一些單反相機具備對焦輔助燈的原因。
相比反差式的需要來回多次“錯過”準確焦點的位置來對焦的方式,相位式對焦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可以通過相位檢測的信號來判斷當前的焦點位置是靠前還是靠后。并且準確的告訴鏡頭驅動模塊,應該將鏡片向哪個方向移動。而且在準確焦點位置的時候,相位檢測系統(tǒng)可以準確的知道當前已經處于合焦狀態(tài)。不需要再重復來回移動對焦鏡片組。所以在速度上會比反差式對焦快很多。
簡單來說相位偵測對焦更快但是對光線要求較高,對比偵測對焦結構簡單、硬件少、光線要求低但會“猶豫”對焦慢。兩者各有其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