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彩粉畫圖片
1、顏料材質(zhì)不同
彩粉畫顏料由粉質(zhì)的材料組成,用膠固定,覆蓋性比較強。所以畫彩粉的時候經(jīng)常會從最深的顏色下筆,可以一層層蓋上去。
水彩畫顏料的群青、赭石、土紅等色屬礦物性顏料,單獨使用或與別的色相混都易出現(xiàn)沉淀現(xiàn)象,水彩顏料多數(shù)較透明。
2、表現(xiàn)形式不同
水彩畫依靠水的稀釋來減弱其色度 ,畫面越亮的地方,用水越多,用色越少,空出的白紙的顏色是畫面的最亮處。而彩粉畫則不完全一樣,甚至相反。
彩粉畫有兩種表現(xiàn)形式,一種是接近水彩的表現(xiàn)形式,一種是接近油畫的表現(xiàn)形式。這兩種表現(xiàn)形式中高光和亮色都不是空出來的,而是用白顏色與其他顏色相調(diào)后進行非透明覆蓋來進行表現(xiàn)。
3、繪畫技巧不同
彩粉畫用的羊毫的特點是含水量較大,醮色較多,優(yōu)點是一筆顏色涂出的面積較大,缺點是由于含水量太大,畫出的筆觸容易渾濁,不太適合于細節(jié)刻畫。狼毫的特點是含水量較少,比羊毫的彈性要好,適合于局部細節(jié)的刻畫。
水彩畫一般分為透明水彩畫法和不透明水彩畫法兩種。透明水彩畫法就是用水調(diào)和顏料,薄薄的涂畫一層,使畫面上的色彩清晰明快,具有透明的感覺,不透明畫法除清水之外,還可用樹膠,使畫面色彩更微妙,更柔和。
2. 彩粉的圖片
一般打印機打印出來的照片都是黑色的。要想打印彩色的,打印機都有特殊設(shè)置→彩粉
3. 兒童粉彩畫圖片
目前投資同治粉彩瓷器,特別是粉彩陳色瓷器具有升值潛力,收藏投資兩相宜。其理由是:第一,這個時期民窯粉彩瓷器真品較多,對工薪族古瓷收藏者來講相對容易,特別是對年歲比較大的收藏者,這些收藏品可能似曾相識,多少還有兒時的記憶,甚至祖輩留下的傳承有序的一兩件傳家寶,自己有絕對的把握,也容易上手,不會有贗品之憂。
第二,同治粉彩器比同時期民窯青花器價格高,現(xiàn)有“一粉彩器頂三青花”之說。特別是陳設(shè)器最具升值潛力。
同治粉彩
第三,同治粉彩器最好能收集器型完整,造形獨特,畫工精細者。廣東藏家呂公志強幾年前收集到的清同治粉彩繪八仙人物六方形帶梅花孔帽筒,是清帽筒典型器。據(jù)考,帽筒最早出現(xiàn)于清嘉慶,是官員在上朝之前休息時置花翎頂戴用的,六方形居多,身部留孔。便于散去帽里的汗氣,也可用于熏香除臭。隨清朝的沒落,光緒后期到民國,逐步演變?yōu)榧覒羧思业年愒O(shè)器,以園型不帶孔居多,已不具置花翎頂戴的功能。故這種式樣的帽筒,特別是畫工精巧的粉彩群仙人物紋帽筒,比同是粉彩的山水紋、花鳥紋價格高,比同類青花紋式的價格也高出許多。
4. 用彩粉畫畫
1、咸豐到宣統(tǒng)這幾朝瓷器的胎骨,基本上相差不多,在胎質(zhì)方面比不上嘉、道時期 。這時胎質(zhì)越來越變得粗松,胎骨也相應(yīng)變厚了。
2、由咸豐時開始,瓷釉逐漸變粗,瓷釉與胎骨結(jié)合不夠緊密,因而出現(xiàn)的“波浪釉”和“桔皮釉”現(xiàn)象比嘉、道時期更為嚴重。
3、在瓷器的釉面上,甚至經(jīng)常還出現(xiàn)有氣泡及脫釉現(xiàn)象。白釉不如嘉、道時潔白,而逐漸變成了白中微閃灰顏色。
4、窯變紅釉,這時又有了較大的變化。釉面上蘭紫色彩斑,越變越少,而紅顏色的面積越來越多,有的甚至基本上變?yōu)槿t色,幾乎看不到蘭紫色斑了。 到光緒、宣統(tǒng)時,還出現(xiàn)了另一種由紅與黑兩種顏色組成的窯變紅釉。窯變紅釉的演變過程是:雍正是蘭色多于紅色:乾隆時是蘭色少于紅色;嘉、道是紅色多于蘭色;咸豐以后是基本上變?yōu)槿t色;到光緒、宣統(tǒng)時是紅與黑兩種顏色組成的。
5、青花的顏色,只有1一2個層次,在同治末期環(huán)出現(xiàn)了一種蘭紫色的青花。同治以后堆粉青花比較少了,這時青花下面的堆粉極薄,顏色淡淺。
6、由咸豐到宣統(tǒng)這一時期,粉彩發(fā)生了顯著變化。粉彩的料質(zhì)由精細變?yōu)榇植?,粉彩的顏色由濃艷變?yōu)榈瓬\。①咸豐、同治時,粉彩的含量比較多,彩粉比較濃厚,而且在精細粉彩器物上,往往還描繪金彩,所以此時粉彩表現(xiàn)得十分艷麗:②光緒、宣統(tǒng)時,粉彩含粉量減少,粉料非常淡淺。
7、軟彩,是同治晚期出現(xiàn)的。到光緒、宣統(tǒng)時比較盛行。軟彩器物,只有民窯有,宮窯軟彩尚未見到。
8、水彩,是光緒末期出現(xiàn)的,此種色彩不含粉質(zhì),具有彩料薄,顏色淡之特征。它是光緒末期,宣統(tǒng)瓷器上所使用的一種色彩。
9、紋飾以繪畫為主,但繪畫日趨草率,缺乏章法,表現(xiàn)得極不形象,也不精美。繪畫人物,比較呆板無生氣。繪畫花鳥,禽獸沒有生氣活潑之感。
10、官窯紋飾絕大多數(shù)是工筆畫和規(guī)矩的圖案畫;民窯多數(shù)是寫意畫。同治晚期和光緒時期盛行軟彩寫意畫,畫稿則出自明、清兩代的沈石田、唐六如、新羅山人、八大山人等著名畫家,但畫的很不像。
11、這時紋飾還有五倫圖、二十四孝圖、司馬光擊缸、朱子治家格言、五子登科、狀元及弟、馬上封候、三星人、福祿壽等。
12、繪畫題材有:人物、山水、花鳥、蝴蝶、獅子、禽獸、云蝠、龍云、龍鳳、白菜、三果、八寶、八卦、博古、鐘鼎、九桃、纏枝蓮花、纏枝牡丹、技子花、喜字、壽字等。
13、紋飾中的喜字,在威豐、同治和光緒時期都極為盛行.此種青花雙喜字特點,在幾個時期的表現(xiàn)手法有些不同。①在咸豐時,雙喜字的字體,書寫的比較工整,筆道也較細②同治時期,雙喜字的字體書寫的就不大工整,筆道漸寬起來了;③在光緒時期,雙喜字書寫的極不工整,不但筆道較寬,同時字體也變得模糊了。
14、這時期的耳飾主要有:獅耳、獸耳、象耳、蠕虎耳等。
15、彩地繪畫、彩地開光、彩地軋道及綠里、綠底等紋飾的品種不大時興了。
16、咸豐、同治時期,哥瓷器物上,特別盛行鐵花裝飾,光緒時較少。
17、光緒、同治時期,小雞、小博古的花紋裝飾較為盛行。
18、金字的喜字和雙喜字,在同治時比較盛行。
19、光緒、宣統(tǒng)時期,大博古、鐘鼎插花、校子花、富貴白頭、天女散花比較普遍。
20、由咸豐開始直到宣統(tǒng),除小部分瓷器制作較精細外,而大多數(shù)器物都較以前幾朝變粗,更不如雍正、乾隆時的資器那樣細致。這時期的器物造型和以前也有所不同。屬于瓶、尊等各種類型的陳設(shè)減少,而多數(shù)器物都是日常生活實用品,如膽瓶、天球瓶、串帶瓶、將軍罐、粥罐、鳥食罐、香爐、魚缸、花盆、水仙盆、臉盆、一品鍋、捧合、節(jié)合、油合、扎斗、水壺、印合、筆洗、筆筒、帽筒、茶壺、茶碗、茶葉罐、酒溫、酒蠱、盤、碟、扣碗、羹匙、煙壺、瓷枕、繡墩、掛屏、以及三星人、八仙人、觀音人等。到同治、光緒、宣統(tǒng)時期,膽瓶、茶葉罐、帽筒、茶壺、茶碗和成套的盤、碗等器物比較盛行。膽瓶不僅有150 件、300件、500件,還有1000件的大地瓶。
清咸豐 斗彩描金纏枝花紋碗:高5.8cm,口徑10.5cm,足徑4.8cm。碗撇口,深弧腹,圈足。碗內(nèi)外及圈足內(nèi)均施白釉。碗內(nèi)光素?zé)o紋飾,外壁以斗彩描金裝飾。近口沿處繪變形回紋,腹部繪纏枝花紋,近足處繪如意頭紋,圈足外墻畫青花雙弦線。外底署礬紅彩楷書體“大清咸豐年制”雙行六字款。此碗在施彩技法方面獨具特色,即外壁六朵花均循青花輪廓線再勾描金彩,金彩的使用協(xié)調(diào)了各種彩料之間的關(guān)系,避免了不同色彩之間的對比過于強烈,使畫面顯得柔和悅目。
清咸豐 粉彩八仙人物圖雙蝠耳瓶:圓口短頸,豐肩,肩飾雙蝙蝠銜環(huán)耳,腹下漸收,圈足,器形新穎別致。瓶內(nèi)及底部施松石綠釉,口沿施金彩一周,頸部及肩部以胭脂紫釉為地,上繪粉彩纏枝花卉紋,間以綠彩連珠紋相隔,與腹部紋飾以變形回紋相隔,肩部以墨彩描金飾蝙蝠耳,腹部主題紋飾一面為福祿壽三星圖,福星手持如意,面露微笑在侍女的陪伴下悠然自得,祿星手持書卷,壽星一手扶杖,一手捧壽桃,三星笑逐顏開,一小童雙手持靈芝盡情玩耍。另一面繪八仙各自手持法器,齊聚一堂,空中仙鶴飛翔。整體寓意吉祥,色彩柔和典雅。底部松石綠地上書紅彩“大清咸豐年制”楷書款。咸豐一朝在位短暫,所燒官窯器更為稀少,粉彩瓷的燒造工藝,色彩運用雖已不及雍、干粉彩,但此件粉彩瓶繪工精湛,保存完好,尤顯彌足珍貴。
清咸豐 仿官釉八卦瓶:咸豐朝為清代官窯瓷器史上,生產(chǎn)數(shù)量和品種最為稀少的時期。據(jù)《清文件》記載,咸豐帝即位后削減官窯瓷器生產(chǎn)數(shù)量和品種,前期僅生產(chǎn)了五千余件瓷器,其中品種最多的才有二百余件,最少的更僅有十二件,故咸豐官窯器物歷來即被視為珍品。琮式瓶,清代又稱“四方八卦瓶”,是從宋代起,仿照商、周玉琮加以變化而燒成的一種特殊器型。拍品器身通施仿官釉,釉質(zhì)肥厚,開片自然交錯,形如冰裂。器底書青花“大清咸豐年制”楷書款,款字清秀工整。
咸豐 青花竹石芭蕉紋玉壺春瓶:瓶撇口,長頸,垂腹,圈足。主題紋飾以青花繪芭蕉洞石、翠竹欄桿,輔以蕉葉、忍冬、變形如意云頭、變形蓮瓣、朵花紋等邊飾。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咸豐年制” 雙行六字款。此瓶造型優(yōu)美,線條流暢。頸變粗短,腹部加大,是清代晚期玉壺春瓶的標準式樣。繪竹石芭蕉園景圖的玉壺春瓶始見于明代洪武官窯,清代自康熙朝始成為傳統(tǒng)品種,沿襲至宣統(tǒng)。咸豐官窯瓷器存世較少,此瓶造型優(yōu)美,青花淡雅,紋飾疏朗秀麗,工藝不遜于前朝。
綠地粉彩開光花鳥紋方瓶:高29cm,口邊長9cm,足邊長8.8cm,瓶呈四方形,撇口,折肩,腹部漸收,方足。瓶內(nèi)壁施松石綠釉。外壁淡綠地粉彩纏枝花卉紋,瓶頸與瓶腹均四面開光,頸部圓形開光內(nèi)繪四季花卉紋,腹部長方形開光內(nèi)繪花卉鳥獸等吉祥寓意紋樣。外底松石綠釉地上署礬紅彩楷書“大清咸豐年制”雙行六字款。這樣的方瓶成對制作,應(yīng)當為宮廷中的陳設(shè)用瓷。
青花八寶紋花盆:高17cm,口徑22.3cm,足徑13.3cm,盆口菱花狀,微撇,短頸,圓腹,底有4個如意形足。頸、腹分繪八寶紋,八寶間均繪折枝蓮花數(shù)朵,足外壁繪卷枝及朵花紋。足內(nèi)白釉無款識。此器是晚清花盆的標準式樣,胎體厚重,造型飽滿古樸,青花艷麗泛紫色,紋飾排列井然有序,是咸豐朝青花瓷器中的精品。
厚德堂藏品鑒賞:清咸豐款錦地開光粉彩仙女圖長頸瓶,高48cm。
5. 粉彩是怎么畫的
在以前用普通顏料或金色或銀色粉繪到陶瓷器制品上,因為顏料熔融溫度的不同,難以一次性烤花,一般都會需要進行二次烤花,最終才能制成施金或者施銀等彩飾的粉彩制品。
用以上的方法的出的制品都是要經(jīng)過兩次烤花的,提高了燃料費增多,同時也增多了廢品,使制品成本上升,這樣是很不利的。如果使用普通材料金、銀彩料中,進行描繪復(fù)雜的花紋時,是在技術(shù)上很難表現(xiàn)出的。如果再用以前的彩繪方法,想在金和銀的彩色中,浮現(xiàn)出優(yōu)雅大方的、用普通顏料描繪的圖樣花紋,即使重疊的材料,那也是屬于至難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