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佳能單反機子跟鏡頭不一樣
微單鏡頭和單反鏡頭不能通用。
微單是索尼對單電相機的特定稱呼,指機身特別輕薄的可更換鏡頭數(shù)碼相機。單反相機雖然也是可更換鏡頭的,但機身較厚,內(nèi)部配置有反光鏡、五棱鏡等光學取景器。不同品牌可更換鏡頭的機器鏡頭卡口互不通用,自己有自己的規(guī)格。
由于微單設計要求輕薄便攜,其鏡頭的法蘭距(鏡頭卡口到焦平面間的距離)設計的非常短,僅為18mm。而單反由于光學取景器的設計要求,鏡頭法蘭距普遍較長,約43-45mm上下。
索尼單反鏡頭卡口為來自美能達的a卡口,微單鏡頭卡口是E卡口,兩者并不一致。由于單反鏡頭與微單鏡頭法蘭距的不同,不能直接安裝在微單機身上,而要通過較厚的接圈(又稱轉接環(huán))駁接。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562c11dfa9ec8a1387295817fb03918fa0ecc012
拓展資料:
技術原理
"在專業(yè)機中最時尚,在時尚機中最專業(yè)",成為了"微單"相機區(qū)別于單反相機及卡片式數(shù)碼相機的潛臺詞。
"微單"相機采用與單反 相機相同規(guī)格的傳感器,取消單反相機上的光學取景器構成元件,沒有了棱鏡與反光鏡結構,大大縮小了鏡頭卡口到感光元件的距離,因此,可以獲得比單反更小巧的機身,也保證了成像畫質與單反相同。
2. 佳能單反相機區(qū)別
萊卡主要是手動對焦。攝影狂熱愛好者常用。
佳能單反相機更只能,它可以自動的對焦。
具體對比:
使用上,如果是新手,佳能比徠卡好,功能多、預設多、方便、傻瓜式操作,徠卡功能很簡單,功能菜單不多、反而更適合攝影基礎深厚的人,越簡單的機身就越考驗拍攝者的經(jīng)驗。
拍攝習慣來說,徠卡是1-10米內(nèi)的皇者,尤其1-5米內(nèi)的人文攝影,基本由徠卡統(tǒng)治,徠卡最高技術結晶的35焦段鏡頭,在距離內(nèi)統(tǒng)治了全球攝影圈60多年直到今天;另外徠卡屬于慢攝理念,用徠卡M型相機為例,鏡頭都是手動,除非是老玩家一般人基本不可能完成抓拍,拍孩子拍新聞拍體育這些不斷移動的場景不適合,另外也沒有任何防抖功能。佳能(僅對比徠卡,對比尼康就沒啥優(yōu)勢了)在中、長焦上擁有無與倫比的優(yōu)勢,尤其是超過90MM之后的焦距,另外佳能基本全電子,電子對焦準確、快速,適合各種抓拍,防抖功能強大。徠卡M最近對焦是70厘米,佳能可以上微距頭拍幾厘米。
色彩,色彩很私人,佳能典型的日系色彩,比較清淡;徠卡則是典型的德國世界審美,色彩厚重,基本上徠卡味可以等同于德味
3. 佳能相機各種鏡頭的區(qū)別
1,鏡頭尾部有白色方形小點的是殘幅。這個方法最直觀。
1.從價格上比較,半畫幅鏡頭相對來說更加便宜.
2.從尺寸重量上比較,半畫幅更輕便.
3.從鏡頭群上比較,半畫幅略有優(yōu)勢,因為半畫幅的機身上半畫幅鏡頭全畫鏡頭都可以用,而全畫幅的機身只能用全畫幅的鏡頭
單反相機區(qū)分全幅半幅方法:
1、從外觀和重量上判斷:一般全畫幅相機要比半畫幅相機略大。由于全畫幅相機需要更大尺寸的圖像傳感器,所以全畫幅相機外形一般比半畫幅相機要更大,也更笨重些。
2、從價格上判斷:佳能全畫幅相機在價格上要比半畫幅昂貴。全畫幅一般要8千以上,低于八千的大多是半畫幅相機。由于需要更大的圖像傳感器,大大的增加了制造成本,有時全畫幅相機價格要達到半畫幅相機的兩倍以上。
4. 佳能單反機子跟鏡頭不一樣怎么辦
佳能相機拍照邊緣不清楚,這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所有鏡頭都是中心的力度是最高,到邊緣就會變差,特別是在光圈全開的時候要改善這個情況,只能縮小光圈,一般在縮小光圈三檔之后就可以得到最佳光圈,所以光圈越大的鏡頭越有優(yōu)勢,絕大部分鏡頭到F8之后效果都已經(jīng)很好了。
5. 佳能相機鏡頭區(qū)別
佳能基本上都是EF卡口的,所以說基本上所有的鏡頭和機身都是通用的。佳能的鏡頭群太多了,推薦你使用17-40,最便宜的紅圈,大概在5000塊錢左右 還有光圈4的70-200不帶防抖的小小白,大概四千多,再往上鏡頭可就跪了,比如24-70 24-105,往下狗頭有18-200 18-135 15-85 17-85 55-250 70-300 等 還有50MM的定焦頭 1.8光圈的是800塊錢 1.4光圈的的要2800 總之,佳能的鏡頭群還是很強大的
6. 單反和相機有什么不一樣
一、單反鏡頭和電影鏡頭的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電影鏡頭沒有呼吸,單反鏡頭往往會有很大的呼吸效應。
什么是呼吸效應,呼吸效應,就是鏡頭在對焦時候,因為焦點變化引起的焦距的變化。使得圖像產(chǎn)生變大或變小的效應。在固定圖像拍攝的時候,沒有人去注意這種效應,只求在焦點的圖像清晰即可。而電影是一個動態(tài)的畫面,畫面不僅有平面的兩個維度,還有一個時間的第三個維度。因此,當拍攝一個人從遠處走向近處的時候,焦點需要連續(xù)的跟著這個人進行變化,當這個變化引起了構圖的變化??粗筒荒敲戳钊耸娣?。
二、電影鏡頭一般要求像場更加均勻。暗角更小。電影最后投射到的屏幕是非常巨大的,當邊緣暗角過于明顯,會影響觀影效果。
三、邊緣分辨率和中心分辨率更加一致。攝影鏡頭因為成本的問題,對這些考慮相對有所舍棄。很多攝影鏡頭中心的分辨率很高,邊緣的分辨率則很低。畢竟在一個照片上,我們關心的,視覺焦點絕大部分在中間點。而電影因為需要表達故事的內(nèi)容和故事需要,有時候重心點不在中間,而在邊緣,慢慢移動到中間,如果,這時候邊緣的人影模模糊糊,而移動到中間時候又變的無比銳利,這種效果會讓電影感覺很不舒服。
四、電影鏡頭的光圈一般用無極光圈,這樣可以通過光圈的變化,讓光影產(chǎn)生一種流暢的漸變明暗的效果。而攝影鏡頭以前為了控制準確的曝光,往往,使用定位嗑蹦,鎖定一定大小的光圈,使得拍照的光圈與攝影速度進行等效的匹配。而這往往影響電影效果的處理。
五、電影鏡頭的光圈往往采用T值,T值代表的實際通光量大小。比如同樣的光圈,不同的焦段的鏡頭,最后曝光的速度不一樣,而電影鏡頭的T值,基本上可以保證,不同焦段的鏡頭同T值曝光速度基本相同
六、攝影鏡頭里有自動光圈功能,而電影鏡頭里沒有自動光圈功能。也就是,電影鏡頭光圈值在那里,鏡頭的通光就在那里。而攝影鏡頭平時光圈一般都停留在最大光圈的狀態(tài)下,只是在一按下快門,或者按下景深預測妞后,才將光圈縮小到設定的大小。
七、其他的還有些小的并不明顯的功能,比如電影鏡頭有后焦校準鏡片。即調整后焦校準鏡片,來校準鏡頭焦距。
由于以上的幾個因素,所以形成了電影和攝影對鏡頭的不同的要求。所以在設計電影鏡頭的時候,需要根據(jù)這些要求,對攝影鏡頭進行電影標準的改造。
謝謝關注我的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