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膠卷相機去哪里買
有買的,135黑白膠卷品牌有,柯達,富士牌,不夠現在是互聯網逐步普及的時代,年輕人對數碼相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數碼相機最大的好處就是即拍即現,省卻了沖、洗過程,其實數碼相機還有個最大的吸引人地方就是能把自己拍攝的照片通過互聯網讓大家一起分享。
2. 膠卷相機去哪里買便宜
彩負選柯達,反轉選富士,黑白選伊爾福和祿來,這么買肯定不會出大的問題。
先曬曬暗盒,基本上都是我用過的卷,但有些用過的沒留下暗盒,也有些暗盒是收藏來的實際上自己沒使用過。然后分品牌來談談哪些膠卷值得買。
1.柯達
柯達是除富士外唯一擁有所有膠卷類型的品牌,而且在彩色負片方面比富士產品線更加齊全,在此將柯達作為比較的標桿。
CP200
市面上最便宜的膠卷,但實際上我沒拍過。評價基本上是穩(wěn)定可靠,色彩還不錯,但是這個價格就不要追求顆粒和寬容度了。
Proimage100
柯達給婚慶攝影師設計的卷,實際使用上啥都能拍,人像膚色表現挺不錯。這個卷耐儲存,對色溫不敏感,其實相當適合新手入門。顆粒比CP200好些,畢竟感光度低一檔。
推薦
。Ektar100
號稱最細的負片,實際表現確實很不錯。極細的顆粒,艷麗的色彩,非常適合風光,但如果用來拍人像你需要一個好的掃描儀和顯示器來做色彩管理。此外寬容度也不如其他負片,需要準確曝光。這個卷在歐美市場被拿來和RVP對標,可見性能之高。
推薦
。Portra160/400/800
沒Ektar那么細,但是有更高的感光度,色彩表現也比較收斂,寬容度表現更好,定位是專業(yè)人像卷,當然拿來拍啥都有很好的表現。唯一的缺點就是貴,但對得起整體的性能。
推薦
。E100
去年復產的反轉片,初期品控似乎不太好,顆粒不如RDP,色彩表現還不錯。但是考慮到這個卷比RDP貴,不太推薦。
400TX
柯達的傳統(tǒng)顆粒黑白負片,影調好顆粒細,用Xtol沖出來的片子很舒服。然而誰叫海對岸有個伊爾福呢…性價比稍低但還是
推薦
。電影卷
柯達是唯一還有在產電影卷的廠商,但電影卷是針對電影設計的,某些特性并不一定適用于靜態(tài)攝影,而且分裝過程存在不可控因素,沖洗也較為麻煩。喜歡電影卷這個調調的可以買,想要獲得廉價但較為優(yōu)秀畫質的也可以買,但我個人覺得還是不如其他卷好用。
其他,沒用過不了解不做評價,啥時候用過想起來或許會補上。
2.富士
伴隨著新一輪富士膠片漲價,富士的片子性價比是越來越低了,在此只談自己用過的,沒用過的一律視為不推薦。
Pro400H
富士對標柯達Portra的膠片,然而價格更貴性能不如,160和800的版本也相繼停產(120的pro160還在產)。顆粒表現不如Protra,色彩有自己的風格,綠色表現不錯,迫沖性能不錯。但考慮到價格如果不是特別喜歡富士味就不推薦。
Provia100F
著名的RDP3,反轉片的王者。顏色很準確,顆粒很細膩,咋一看可能有些數碼味但越看越會深陷其中。迫沖性能也不錯,可以迫沖到400,并且倒易律偏移很小非常適合用于長時間曝光。這卷相比一年前價格漲了快30%,但依舊具有性價比,值得
推薦
。Velvia50/100
這兩個放在一起講,因為除了感光度以外其他性能都差不多。艷麗,顆粒依然很細,但倒易律性能不太行,也不太適合迫沖,寬容度也不咋地。此外這兩個卷的參考感光度偏向于曝光不足,我都是加1/3EV按照40/80拍的。但推薦RVP只需要一個理由就行了,那就是色彩。
推薦
。Acros100
富士唯一的黑白膠卷,去年還停產了。好在很快就要迎來Acros II,所以還是談一談好了。極其細膩的黑白膠卷,寬容度好,但是整體影調偏灰。我比較喜歡迫沖到200這樣影調會好些,同時依舊保持極細的顆粒。鑒于這個卷的特殊性能,即使?jié)q價我覺得也值得買。
推薦
。富士其他膠卷就不推薦了,入門卷價格快趕上柯達專業(yè)卷,業(yè)務卷這種灰色渠道流入的能賣到炮塔的價格,富士你可真會圈錢。
3.伊爾福
只做黑白膠片的膠片大廠,目前已有140年歷史,比柯達還大兩歲。前陣子發(fā)了個宣傳片詳細講解了膠卷生產的全流程,建議大家去看看。幾乎每一款膠卷都是良心之作,推出的DDX顯影液也近乎是黑白膠片迫沖的標準。
Delta100/400/3200
使用片狀顆粒乳劑的黑白膠卷,可以達到更細膩銳利的成像效果或者更高的感光度。這個系列是和柯達Tmax對標的,但我沒用過Tmax所以上文中沒有提及,伊爾福價格也略便宜一些。特點都是銳利,100和400的顆粒相對于感光度比較細。影調屬于中規(guī)中矩的,后期空間蠻大。但也有很多攝影師覺得這樣的膠片沒有膠片味,更加喜歡傳統(tǒng)乳劑膠卷。其中Delta3200可以迫沖到上萬iso,和柯達P3200Tmax是超高感攝影的唯二選擇。
推薦
。HP5+ 400
伊爾福的傳統(tǒng)乳劑高感卷,和柯達400TX對標,顆粒表現不錯,迫沖性能比Delta好,但銳利度不及Delta系列。另外這個卷至少迫沖到3200是比Delta3200同感光度要表現更好的,Delta3200在更高感光度下才能發(fā)揮出優(yōu)勢。這么一款經典傳統(tǒng)乳劑膠卷,
推薦
。FP4+ 125
伊爾福的傳統(tǒng)顆粒中速膠卷,125的感光度,伊爾福一貫的影調表現,細膩的顆粒。對于喜歡傳統(tǒng)乳劑的朋友是個很好的選擇。此卷已有正沖方案,不妨一試。
推薦
。PANF50+
一個命名略顯奇怪的膠卷,似乎說明了地位介于低端PAN系列和高端FP/HP系列之間。50感光度,顆粒似乎沒比FP4+細多少。使用場合單一而且不好買到,就暫不推薦了。
XP2S 400
使用標準C-41工藝沖洗的黑白膠卷,可在50-800的感光度正常曝光。我覺得這個膠卷簡直是為一次性相機設計的…但是它確實很好用。按照400曝光時顆粒表現中規(guī)中矩,寬容度中規(guī)中矩,銳度中規(guī)中矩。沒啥缺點的膠片,但它能規(guī)避測光誤差導致的廢片并節(jié)約沖洗費用。
推薦
。伊爾福自家的膠卷差不多就這些,還有個紅外卷適用面太窄就不談了。另外伊爾福還有個子品牌叫凱瑞,生產100和400兩種負片,基本可以認為就是以前伊爾福的PAN100/400。性能自然比不上FP4+/HP5+,不過勝在穩(wěn)定可靠,性價比高,具體就不談了。
4.祿來
經過一輪又一輪破產重組,祿來成功成為了一個黑白膠片廠商,繼承了原先愛克發(fā)的黑白膠片業(yè)務。如果說伊爾福的特點是穩(wěn),那么祿來的特點就是妖。超薄片基,紅外感光,分色片,還有標志性的高反差。
Retro80s/400s
祿來的近紅外感光膠卷,在可見光范圍外額外增加了近紅外感光性能,據說拿來拍人可以是肌膚平滑掩蓋瑕疵,可惜我還沒這么拍過。顆粒一般,寬容度好,反差大,其中80s有正沖方案。
推薦
。RPX25/100/400
RPX25是少有的25感光度膠卷,極其細膩,高反差高寬容度,非常適合長曝光(但需要計算倒易律)。RPX100和400可以作為伊爾福FP4+/HP5+的廉價替代,當然影調不一樣,具體選擇還需要考慮。但我個人是很喜歡祿來這個高反差的調子,
推薦
。除此之外祿來還有比Retro感受更多紅外線的SuperPan、適合遠紅外攝影的Infrared和不感紅光的正色卷Ortho,有興趣都可以試試看,這類膠卷幾乎是祿來獨有的了。
3. 膠卷相機去哪里買好
買不到,十多年前,國內最好的樂凱膠卷,世界上最好的柯達和富士膠卷都先后停產,原因很明白,數碼相機、手機已經把膠卷市場沖垮,數碼照相方便、價格低、不滿意的照片立即刪除,打印機省去了沖洗,等等程序,膠卷沒人買,自然就沒人賣了。
4. 相機膠卷怎么買
現在賣膠卷的地兒不多了,在一些旅游點兒的小賣部還有賣,或者在攝影城買, 8-15元是柯達和富士的普通卷; 20元就能買到比較專業(yè)的,比如富士瑞拉,愛克發(fā)Ultra等,20多塊到30之間能買到專業(yè)的黑白膠片的分裝片,30塊錢以上就能買到反轉片,也可以從淘寶上買,挺方便的,差不多也是這個價兒。
5. 膠卷相機好在哪里
可以,但是這樣接的鏡頭不僅只能手動對焦,曝光也是全手動的(很多賣轉接環(huán)的店鋪不會提及這一點),不過好在佳能鏡頭都有手動光圈,在鏡頭上設置光圈,在機身上設置快門,其實沒什么實用價值。
尼康鏡頭轉佳能機身的轉接環(huán)就更復雜一點,因為尼康有不帶手動光圈的G型鏡頭,需要在轉接環(huán)上調光圈,這樣的接環(huán)價格比很多入門鏡頭都貴,實際一樣需要手動操作。6. 相機膠卷哪里有賣的
膠卷的種類:照相用的膠卷有黑白膠卷和彩色膠卷,按不同尺寸分為120膠卷、135膠卷兩種。
120膠卷根據不同的120照相機可拍攝出大小不同的畫面,其中有拍攝16張底片的(畫幅為4.5×6厘米);拍攝12張底片的(6×6厘米);還有拍攝10張底片的(6×7厘米)與8張底片的(6×9厘米)。120膠卷的長度一般為81-82.5厘米,寬度為6.1-6.5厘米。120膠卷拍攝幾張底片,取決于相機的型號而各不相同。
135膠卷適應于各種型號的135照相機。一卷135膠卷能拍攝36張畫面為24×36毫米的底片。135膠卷的長度一般為160-170厘米,寬度為3.5厘米。這種膠卷兩邊有按規(guī)則排列的片孔。
黑白膠卷:按感色性能還分類成全色片、分色片、色盲片、紅外線片、X光片等。我們常用的是全色膠片,它對自然界各種色彩,紅、橙、黃、綠、青、藍、紫色都能以不同深淺的黑色調子顯示出來。也就是說它對所有可見光都感光。分色片除了感受可見光中的藍、紫色外,還能感受黃、綠色,對于紅色它不能感受。這種膠片常用于印刷制版,有時也用于風光攝影。色盲片,它對可見光中的藍紫光比較敏感,對綠光和紅光很不敏感。這種膠片適宜于黑的圖案、圖表和文字翻拍。紅外線片,專門感受比紅光波長的光線,一般為航空、軍事攝影所用。
膠片的感光度:感光度是膠片對光的敏感程度,也是膠片所具有感光能力和標志。膠片在光線很弱的情況下就能感光,稱高速感光度(快速)膠片;相反感光度低的膠片,則須在光線較強的場合下拍攝,如果在同一光線的條件下,使用不同感光度的膠卷拍攝,其照相機的光圈或快門速度就應該有所變化,也就是說,高光感光度的膠卷,光圈要小些快門速度要快些;低感光度的膠卷則相反,光圈要大些或快門速度要慢些。
根據感光度的高低可分為快片(GB24°以上),中速片(GB21°),慢片(GB18°)以下。
感光度有多種名稱,常見的有美國ASA制和德國的DIN制("定"制)。我國采用GB(即國家標準)制,與DIN制相當。
我國的GB國家標準制,每增加GB3°,其感光度就增加一倍。如GB24°膠卷就比GB21°膠卷的感光度快一倍。各種感光度標準,可以互相換算。ASA100相當于GB21°或21DIN。
黑白膠片的選擇:如何選用低速、中速或高速膠卷,要根據拍攝對象、拍攝條件、以及最后照片放大倍率等不同要求去決定。
一般情況下,在室外拍攝,光線條件較好,景色亮度大,反差也大時選用21DIN中速膠卷為宜。如果景物反差平淡,可選用反差略大的低速膠卷。
在室內拍攝,若被攝物體有動感,無論是用自然光或燈光,則應選擇感光度高的膠卷,可避免因曝光不足而影響影像的層次,或因曝光時間太長而使有動感的物體形成影像模糊不清。利用閃光燈拍攝時,一般選用21DIN或感光更高的膠卷,這樣不僅感光指數可以大些,而且由于感光度高其寬容度也大,不致使底片反差過大。
體育拍攝,一般不宜使用閃光燈,體育拍攝動感強烈,要選用高速感光度(如24DIN、27DIN)的膠卷。
舞臺攝影,一般也不宜使用閃光燈,它須選用感光度更高的膠卷。
拍攝人像、靜物、風光照片,要求具有豐富的層次,銀粒細膩、質感強、悅目和諧的影調,應盡量選用低速和中速膠卷。
彩色膠卷:攝影用的彩色膠卷有彩色負片和彩色反轉片。
彩色負片,它經過沖洗后,負片(底片)上的顏色是原物體顏色的補色負像。彩色負片主要用于制作彩色照片;并能直接印、放黑白照片,但照片的層次、反差受到一定影響。彩色負片拍攝的感光寬容度比黑白膠片要小得多。在拍攝時受色溫和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造成底片偏色,但可以在照片制作中用不同濾色片子以校正。彩色負片是用途最為廣泛的一種彩色膠卷。
彩色反轉片,它經過反轉沖洗工藝后,就能獲得和被攝物一樣的彩色正像。彩色反轉片的彩色圖像、色彩還原和影像的清晰度都優(yōu)于彩色照片,用彩色反轉片制版印刷要比彩色照片好。彩色反轉片,其色彩真實、鮮艷、飽滿。拍攝時要求嚴格,感光寬容度甚小,要求曝光準確,如果曝光相差1/2倍,各種色彩與密度、層次都會受到明顯的影響。
7. 哪里賣膠卷
上個世紀80年代后期,國產樂凱彩色135膠卷不足10元,進口的柯達、富士、櫻花(柯尼卡)彩色膠卷不足20元。
相比之下,柯達與富士的專業(yè)彩色膠卷品種繁多,從負片到反轉片,從燈光片到日光片,從感光度64至800,不下幾十種。價格相差甚遠。
黑白135膠卷,當年有公元、樂凱、上海、友誼等多種國產品牌,價格不過5元。
至于進口柯達、富士等品牌普通135膠卷,很少見,我印象中沒見過。120進口專業(yè)黑白膠卷價格不菲,與專業(yè)彩卷價格等量齊觀,幾十元一卷。
8. 膠卷相機能賣多少錢
好的機械的還是得幾千,比如尼康的fm2,f3,佳能f1之類的。反倒是后來的電子的便宜得多,比如尼康f4,f5佳能eos1,eos3等大概一千多就可以。一般的膠片機現在也就幾百元,喜歡膠片可以買一個玩玩。
9. 膠卷相機去哪里買比較好
秋濤北路有個照相器材城,有些賣老相機的,不過店里賣的一般偏貴,也不知道是否翻新機
10. 相機要買膠卷嗎
使用數碼攝像的成本較低,導演及攝影會下意識地增加長鏡頭和空鏡頭的數量,從而降低了影片的觀賞效果。同時,數碼攝像也會由于重排成本低而使演員忽視臺詞及表演的準確性的培養(yǎng)。而且膠卷是物理感光的,色彩還原度是100%的,而像手機或DV都是數碼的,色彩還原度是無法達到100%的。當然,數碼攝象機最終還是會取代膠片的,電影歸根結底還是屬于娛樂業(yè)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容易儲藏和剪輯是數碼攝象機的明顯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