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宇航員攝影師推薦
神舟十號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
神舟十號飛船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它是中國第五艘搭載宇航員的飛船。飛船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和附加段組成。升空后再和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對接,并對其進行短暫的有人照管試驗。對接完成之后的任務將是打造太空實驗室。神舟十號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921工位”,于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由長征二號F改進型運載火箭(遙十)“神箭”成功發(fā)射。在軌飛行15天,并首次開展中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2013年6月26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返回地面。
在承擔的使命上,神九主要是進行載人空間交會對接試驗,實現(xiàn)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突破。而神十雖然還要繼續(xù)進行與天宮一號的自動和手動空間交會對接,但是其重點轉向對這些技術的驗證和應用。相當于載人飛船天地往返運輸系統(tǒng)要進一步定型階段,為以后進一步開展空間實驗室的研究和空間站的建設奠定一個天地往返的運輸系統(tǒng)。在具體實驗內容上,神十增加了繞飛,也就是神十飛船計劃繞著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進行繞飛。這一實驗的成功對建造空間站同樣非常重要,因為空間站上可能有多個對接口,飛行器要從多個方向與它對接,這就需要對飛行器繞飛進行進一步考核。
2. 宇航員攝影師推薦電影
太空救援,1965年蘇聯(lián)宇航員獲救電影太空救援。
3. 宇航員攝影師推薦理由
關于你提出的“三個字表示職業(yè)的詞語比如工程師等的有哪些?”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我知道的有:教職工、建筑商、清潔工、農民工、打字員、機械師、收銀員、會計師,審記員、陪審員、公務員、駕駛員,統(tǒng)記員、調酒師、服務員、歌唱家、環(huán)評師、科學家、搬運工……這一類型的詞語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4. 宇航員攝影大作
1、保證航天飛機的正常運行
航天員在太空的首要任務是要保證航天飛機的正常運行,這樣才能執(zhí)行其它的任務。例如,要進行航天器控制的常規(guī)操作,維修航天飛機生活艙或工作艙內的儀器、儀表系統(tǒng),定期向地面通報航天器運行狀況和自身的身體狀況等;
2、釋放衛(wèi)星和回收衛(wèi)星
航天員在太空可以釋放衛(wèi)星或利用航天器上的機械臂將有故障的衛(wèi)星“抓”回來,進行維修。也許航天飛機有史以來發(fā)射的最有名的衛(wèi)星要算是“哈勃”太空望遠鏡。航天飛機后來曾經(jīng)三次回到太空為“哈勃”更換部件。在更換部件前,一名航天員必須用航天飛機上的機械手將它捕獲,運送到有效載荷艙內。航天員進入有效載荷艙,爬上哈勃太空望遠鏡,安裝新部件。當?shù)孛婵刂迫藛T確信哈勃望遠鏡運行狀態(tài)良好后,再由機械臂將它釋放回太空
3、進行科學試驗
航天員在太空,可以利用空間的特殊環(huán)境,進行很多科學實驗,具體地說,包括以下三部分內容:
(1)空間生命科學試驗-觀察航天員在失重環(huán)境下機體出現(xiàn)的生理、生化變化,探討其機理和驗證防護措施的有效性;研究動物和植物在太空環(huán)境中的生長、發(fā)育和變異等。
(2)空間科學的研究-航天員在航天器上可以操作各種觀察和測量設備,對地球環(huán)境、太陽、月球面、地球磁場、電離層、大氣層等進行深層次的觀察與研究,通過載人航天器上的天文望遠鏡,進一步揭示天體的真實面貌。
(3)對地球進行觀察-航天員利用遠離地球的有利條件,可對地球表面進行全面的觀察、攝影和光譜測定。通過這些工作,收集有關地球自然資源、地質地貌、大氣層狀態(tài)、耕地季節(jié)變化、世界海洋變化、水生生物狀態(tài)、沙漠植被作物覆蓋、森林的覆蓋與儲量等信息。
4、太空生產(chǎn)
可以利用太空獨特的失重環(huán)境,研究、加工和生產(chǎn)在地球上不能生產(chǎn)的、性能優(yōu)良的新材料和新產(chǎn)品。航天員在天上操縱“合金”和“結晶”的電加熱爐,制取非常純的半導體材料砷化錮和砷化鎵,它們的經(jīng)濟價值很高,估計每千克價值可達100萬美元??臻g制藥和生物制品可以大大提高藥品的純度和產(chǎn)量。推測目前能在天上生產(chǎn)的藥品多達三四十種。在天上生產(chǎn)藥物一個月的產(chǎn)量可相當于地球上同樣設備20年的產(chǎn)量。
5、組裝太空站
國際空間站是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龐大、設施最先進的“人造天宮”。國際空間站總質量可達400多噸,大致相當于兩個足球場大小。這個龐然大物是不可能在地面組裝好發(fā)射到太空的,它采用的是桁架掛艙式結構,即以桁架為基本結構,增壓艙和其它各種服務設施掛靠在桁架上,形成桁架掛艙式空間站。組裝國際空間站的任務落到美國航天飛機和俄羅斯聯(lián)盟號航天員身上。他們必須將組裝的部件送上太空,并進行艙外活動,將它們組裝起來。
5. 推薦宇航員攝影大師
載人航天是為了探索宇宙空間,開發(fā)和利用宇宙空間獨有的資源為人類服務。航天員上天當然也離不開這些目的,航天員在太空飛行期間要按照預先在地面上編好的工作程序一步步去工作。如果一件事沒完成,就會影響到下一件工作。所以,航天員在天上的工作是相當緊張的。
航天員在天上到底有哪些工作要做呢?由于航天員在太空中的任務很多,不可能在一次飛行中完成所有的任務,所以每一次飛行都有自己的側重點。每次飛行的任務量與航天員在太空中的停留的時間有很大關系,飛行時間少的,工作內容就少。下面以航天飛機和國際空間站的航天員為例,來說明航天員在太空中的工作。
在設計航天飛機時,已經(jīng)確定它在太空中一次飛行時間不超過兩個半星期。航天飛機航天員在這時期的主要工作是:
1. 保證航天飛機的正常運行
航天員在太空的首要任務是要保證航天飛機的正常運行,這樣才能執(zhí)行其它的任務。例如,要進行航天器控制的常規(guī)操作,維修航天飛機生活艙或工作艙內的儀器、儀表系統(tǒng),定期向地面通報航天器運行狀況和自身的身體狀況等;
2.釋放衛(wèi)星和回收衛(wèi)星
航天員在太空可以釋放衛(wèi)星或利用航天器上的機械臂將有故障的衛(wèi)星“抓”回來,進行維修。也許航天飛機有史以來發(fā)射的最有名的衛(wèi)星要算是“哈勃”太空望遠鏡。航天飛機后來曾經(jīng)三次回到太空為“哈勃”更換部件。在更換部件前,一名航天員必須用航天飛機上的機械手將它捕獲,運送到有效載荷艙內。航天員進入有效載荷艙,爬上哈勃太空望遠鏡,安裝新部件。當?shù)孛婵刂迫藛T確信哈勃望遠鏡運行狀態(tài)良好后,再由機械臂將它釋放回太空。
3. 進行科學試驗
航天員在太空,可以利用空間的特殊環(huán)境,進行很多科學實驗,具體地說,包括以下三部分內容:1、空間生命科學試驗-觀察航天員在失重環(huán)境下機體出現(xiàn)的生理、生化變化,探討其機理和驗證防護措施的有效性;研究動物和植物在太空環(huán)境中的生長、發(fā)育和變異等。2、空間科學的研究-航天員在航天器上可以操作各種觀察和測量設備,對地球環(huán)境、太陽、月球面、地球磁場、電離層、大氣層等進行深層次的觀察與研究,通過載人航天器上的天文望遠鏡,進一步揭示天體的真實面貌。3、對地球進行觀察-航天員利用遠離地球的有利條件,可對地球表面進行全面的觀察、攝影和光譜測定。通過這些工作,收集有關地球自然資源、地質地貌、大氣層狀態(tài)、耕地季節(jié)變化、世界海洋變化、水生生物狀態(tài)、沙漠植被作物覆蓋、森林的覆蓋與儲量等信息。
4.太空生產(chǎn)
可以利用太空獨特的失重環(huán)境,研究、加工和生產(chǎn)在地球上不能生產(chǎn)的、性能優(yōu)良的新材料和新產(chǎn)品。航天員在天上操縱“合金”和“結晶”的電加熱爐,制取非常純的半導體材料砷化錮和砷化鎵,它們的經(jīng)濟價值很高,估計每千克價值可達100萬美元。空間制藥和生物制品可以大大提高藥品的純度和產(chǎn)量。推測目前能在天上生產(chǎn)的藥品多達三四十種。在天上生產(chǎn)藥物一個月的產(chǎn)量可相當于地球上同樣設備20年的產(chǎn)量。
5. 組裝太空站
國際空間站是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龐大、設施最先進的“人造天宮”。國際空間站總質量可達400多噸,大致相當于兩個足球場大小。這個龐然大物是不可能在地面組裝好發(fā)射到太空的,它采用的是桁架掛艙式結構,即以桁架為基本結構,增壓艙和其它各種服務設施掛靠在桁架上,形成桁架掛艙式空間站。組裝國際空間站的任務落到美國航天飛機和俄羅斯聯(lián)盟號航天員身上。他們必須將組裝的部件送上太空,并進行艙外活動,將它們組裝起來。目前,通過航天員的工作,國際空間站已建成“曙光”、“星辰”等6個艙以及機械臂和太陽能電池等外部設施。在2000年11月2日,首批3名宇航員已進駐了空間站,現(xiàn)在在國際空間站的是第9批長期考察組。
國際空間站與航天飛機的最大不同點是它可以長時間地環(huán)繞著地球運行,按照設計,國際空間站的壽命是15年。在國際空間站上的航天員可以長時間地生活在太空,地面將不斷地派遣長期考察組進入國際空間站,并停留較長時間。他們在太空的工作內容基本上類似于航天飛機上的航天員,不同考察組的工作有其側重面,例如,國際空間站第一長期考察組的任務是:
1.安裝和調試空間站上的現(xiàn)有設備和陸續(xù)到達的新設備,將目前對接在一起的“恒星”號服務艙、“曙光”號功能貨艙和“團結”號節(jié)點艙的電腦連成統(tǒng)一的電腦系統(tǒng),并對這些設備和系統(tǒng)進行測試;負責搬運“進步”號貨運飛船和航天飛機運來的儀器等貨物,并將它們安置在相關艙室的相應位置。
2.完成涉及醫(yī)學、生物學和工藝技術等方面的23項科研項目。
3. 進行出艙活動,完成一些組裝工作及國際空間站各部分之間電力和通信線路的連接工作等。
由于航天員在國際空間站停留的時間長,他們可以進行更長時間、更深入的科學研究。例如,在進行失重對人體影響的研究時,在航天飛機中,只能觀察短期失重對人體的影響,而在國際空間站上可以觀察長期失重對人體的影響,并且由于空間站上實驗設備齊全,航天員們可以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6. 宇航員攝影師人物
楊利偉: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特級航天員。1965年6月21日出生于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
聶海勝:航天員大隊大隊長、少將。1964年9月出生于湖北省襄陽市。
費俊龍:曾任航天員大隊大隊長、特級航天員,少將軍銜。1965年5月出生于江蘇昆山。
翟志剛:飛行員、航天員,中國太空漫步第一人。1966年10月出生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龍江縣。
景海鵬: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少將軍銜。1966年10月24日出生,山西運城人。
劉伯明: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正師職,少將軍銜。1966年9月出生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依安縣。
劉洋(女): 中國首位升空女航天員。女,漢族,1978年10月生,河南林州人。
劉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第一個駕駛神舟飛船的中國人。1969年3月出生,山西省平遙縣人。
張曉光:神十乘組02號航天員,太空攝像師,少將軍銜,二級航天員。男,滿族,遼寧省錦州市黑山縣人。
王亞平(女):一級航天員,上校軍銜,全國青聯(lián)副主席。女,漢族,1980年1月出生于山東省煙臺市。
陳冬: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三級航天員,上校軍銜。漢族,1978年12月出生于河南洛陽。
湯洪波: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大校軍銜,漢族,籍貫湖南。
7. 宇航員攝影最新
有些地質公園有類似月球地面的地貌,非常適合模擬月球拍照,男人大都喜歡探險,獵奇,拍宇航員照片滿足了自己登月的探險精神,在朋友圈還能炫耀一下自己的于眾不同,點贊量會嗖嗖的上漲,多么開心的一件事?。∪绻掌皇撬救说?,也可能突發(fā)奇想,感覺照片有意思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也有可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