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使用單反新手教程
正確的拿單反的姿勢。右手握住相機,左手托住鏡頭,拇指和食指用于變焦和對焦。取景時臉部要貼近相機背部,夾緊雙臂于身體兩側,保持均勻呼吸,輕按快門。 設置參數的時候,選擇這個模式: Tv檔:快門優(yōu)先曝光自動曝光,一般用于長時間曝光,比如夜景、星空拍攝等; Av:檔光圈優(yōu)先自動曝光,可以自己設定光圈大小; 微距模式:拍花草魚蟲可用; 運動模式:拍運動中的物體或人可用; 人像模式:拍靜止的人物; M檔:完全手動,初學者可以不考慮啦.
1、如花、鳥、蟲: 用Av檔,光圈最在f5.6或以下,焦距在50以上,盡 量在1m以內拍攝,使 背景虛化!光線好的話iso100,光線不好的話iso400以內。
2、拍人: 基本都是使用f5.6以內光圈、50mm以上的焦距,拍攝距離視全身、半身、大頭照而定,使背景虛化,使用Av檔。
3、拍景: Av檔,使用適當的光圈f8以上,焦距隨便,但是一般廣角端都有畸變,酌情使用。 上三腳架,Av檔,自定義白平衡或白熾燈,f8以上的光圈,小光圈可以使燈光出星光的效果,使用反光板預升功能,減少按快門后,反光板抬起引起的機震;并用背帶上的那個方蓋子,蓋住取景器,以免雜光從后面進入影響畫質;iso200以內,盡量使曝光時間加長,這樣可以使一些無意走過的人從畫面消失,不留下痕跡,凈化場景。 光線好的情況:Av檔,光圈大小酌情處理;使用f8以上的光圈得到大景深效果,使用小光圈得到淺景深的效果;想拍很有動感的效果,可以使用Tv檔,快門1/30左右,對焦按快門的同時,鏡頭以合適的速度追著對象移動,會出很動感的效果。光線不好的情況:只能酌情處理了,再加上使用追拍。
2. 怎樣使用單反
1.
拍攝前將攝像機固定在三腳架上.
2.
三個環(huán)從左到右依次是對焦環(huán)、焦距環(huán)、光圈,三個環(huán)用于調整畫面.
3.
拍攝時注視畫面,可用攝像機上的“MENU”按鈕調整畫面.
3. 單反使用教學
01剛拿到手的單反相機首先要做的就是——充電。一般來說買來時會有兩塊鋰電池,一塊是備用電池。電池在插槽中充電的過程中,指示燈會閃動,當充電完成后,指示燈不再閃爍。打開后面的電池板,將充好電的電池按照提示的方向插入。
02調節(jié)單反相機的參數:
打開電源后,相機的顯示屏上會顯示相機的各個狀態(tài)信息,電量、光圈、存儲量......按屏幕右下方的INFO按鈕,這時就會在屏幕上顯示單反相機的基本參數,自己可以手動調節(jié)這些參數,調節(jié)完會自動在屏幕上面顯示。
03接下來就是拍攝了,拍攝時不用刻意絞盡腦汁地想取什么樣的景色好看,練習拍攝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人物、昆蟲、夜空、汽車的尾燈拉絲都可以嘗試著拍攝,不過要注意各種景物的拍攝方式都有所不同,總之練習就是熟能生巧。
04拍攝完畢點擊左上角的播放按鈕,你就可以查看自己的拍攝效果哦,注意及時調整單反的各個參數。
05如果你覺得拍攝的照片不太理想,也可以選擇刪除。直接按相機右邊的回收桶的按鈕就可以將不理想的相片刪除了。
4. 單反使用攻略
如果你用單反相機想拍攝電視中畫面的話,你對單反操作比較熟練的話,盡量用M檔,自己設置快門和光圈值,那樣拍出來會比較滿意,如果不熟的話你用自動檔也可以,相機會根據你的對焦點自動測光,然后給你一個合適的快門和光圈值。單反相機拍出來的電視畫面還是比較細膩的,你可以多嘗試一下,因為攝影沒有固定的模式。
5. 單反使用方法及圖解小白入門
曾經和同事說,3句話就能講明白單反的使用。這句話確實吹牛皮,3句話要是能說明白,相機生產商就不必要寫厚厚的使用指南了。
不過,如果在技術上能夠快速上手單反相機,也就是幾句話的事兒,懂得相機成像的要素,使用任何單反都會易如反掌,最多不過試錯5分鐘。
單反為什么叫做單反相機,根本不需要理解,只需要知道單反相機是區(qū)別于傻瓜相機和手機相機的專業(yè)相機,不論是微單、單電,都可以換鏡頭,用不同的鏡頭帶來不同的攝影效果。這也就是意味著,鏡頭決定成像。
1,鏡頭結構特別復雜,是一個世紀以來的材料學、光學、化學的產物。不過,再厲害也是對人眼睛的模仿。人的瞳孔就是鏡頭的光圈,眼睛的焦點,就是鏡頭的焦點。我們的眼睛會自動對焦,相機的鏡頭在機身的控制下,輕輕一按也會自動對焦(也有手動對焦鏡頭,需要手動去擰),而焦距可以直接理解為視野,焦距越小,視野越寬,焦距越大,視野越窄。這很容易理解,下面重點要說光圈。
·光圈
光線強的時候,人的瞳孔會縮小,反之光線弱的時候瞳孔會放大。否則就會看不清楚。瞳孔縮小減弱進光量,瞳孔放大增加進光量。
另外,遠眺的時候,人的瞳孔會縮小,看近處物體的時候,瞳孔也會放大,這是因為瞳孔縮小可以更好的實現對遠處物體的對焦,瞳孔發(fā)放則更好的實現近處物體的對焦。
光圈和瞳孔作用是一樣的,光線強的情況下,我們要調小光圈(標示的數值大,一般為3.5以上),以防止光線過強造成的過曝,光線弱的情況下,我們要調大光圈(標示的數值小,一般為1.2~2.8),增加進光量,在弱光下看的更清晰。
也就是說:光圈越大,進光量也越多,適合呈現近處物體,光圈越小,進光量越少,適合呈現遠處物體。
記錄成像效果的介質,早期是膠片,需要沖洗印刷才能出來相片,而現在是感光元件,也叫CMOS或CCD,CCD因為技術落后,已被廠商棄用,目前主流單反都使用CMOS感光元件。感光元件的大小以及性能,決定了對鏡頭成像的還原精確度。感光元件面積越大,成像質量越好。感光元件最大單反相機,是中畫幅相機,賓得645Z和哈蘇生產過,全畫幅相機是如今的主流專業(yè)相機,感光元件面積基本是傳統標準膠卷大小,APS-C畫幅相機是中端單反和入門級單反配置,面積是全畫幅的一半多點。再小的就是早期的微單,3/4英寸,還有長焦相機和卡片機。
感光元件CMOS的ISO(感光度)很重要,一般來說感光元件的iSO越大,感光能力就越粗糙,對光的還原也就越不夠精細。所以拍照的時候,ISO的調整要根據光線情況判斷,同時還要根據感光元件的性能。
也就是說:如果四周光線強,則調低ISO,如果光線差,可考慮用閃光燈或高ISO(以相機最高ISO的一半為最高值,目前的單反相機可以調到12800左右,也就是說,最高調至6400,再高噪點就出現了)。
·快門
快門是時間維度,感光元件感受光線,是需要一定時間的,時間越長,相應從鏡頭進入感光元件的光量就越多,反之越少。但是這個世界是變動著的,相機也會因為人的抖動而變得不穩(wěn),于是曝光的時間段內,光線就可能發(fā)生變動,結果就是照片模糊了。
也就是說:光線弱的地方,適當增加快門時間,光線差的地方,適當減少快門時間。
鏡頭上都會寫著焦距、光圈,這個鏡頭上18-50mm代表焦距,1:3.5~5.8代表光圈范圍
2,那么上述三點,是不是都需要在拍照中進行調整呢?
答案當然是不需要。光圈、快門、ISO的調整可以根據你想要的結果而調整。當然,這一定是在單反的硬件限制范圍內進行調整,以下列舉常見的幾種情況。
近處人像或物體:使用光圈模式,調成大光圈,以虛化背景,讓背景干凈。
遠處風景:使用光圈模式,調成小光圈(6以上),讓遠景更為銳利。
夜拍:如果光線條件差,鏡頭的光圈又小,那就只能調高iso或調慢快門速度。除非你拿上三腳架,且追求長曝光效果,否則普通鏡頭或相機是難以在夜拍下拍出好照片的。
快門時間長,車燈就成了一條線
拍野生動物:一般來說野生動物距離人教遠,所以要用小光圈+長焦距,快門速度要快(可能需要高iso),這些長焦鏡頭需要另外購置。拍星空:拍星空和拍月亮是完全不同的,因為星空是全景,亮度低,但是月亮是局部,很明亮,所以拍星空的時候,需要廣角鏡頭,配合大光圈,在低ISO下用較慢的快門速度拍攝,這樣有浩瀚之感。
拍月亮:月亮本身很明亮,如果快門速度慢,就看不到月球表面的細節(jié),因此需要用小光圈加較快的快門速度。
回頭開頭的那句話——鏡頭決定成像,這樣可能就更容易理解。
超廣角成像
3,你用普通的狗頭(焦距為18mm-55mm,光圈最大3.5),毫不懷疑,弱光拍攝基本沒戲,光圈太小,調高ISO或降低快門速度,都會讓畫質不堪入目。
定焦鏡頭適合拍人像,因為光圈足夠大,對近處物體細節(jié)還原好,也不需要高ISO提升畫質。
長焦鏡頭適合拍遠處物體,因為焦距夠長,即便光圈不大,也有很強的虛化效果。
廣角鏡頭適合拍風景,因為焦距很短,可容納的視野寬,能看到人眼看不到的景象。
4,單反相機一般有這樣幾種模式:全自動模式、光圈優(yōu)先、快門優(yōu)先、全手動模式。
全自動模式:無需手動調整,直接上手。但不一定是你想要的結果。
光圈優(yōu)先模式:可調整光圈,快門根據光圈自動調整。
快門優(yōu)先模式:可調整快門,光圈根據快門數值自動調整。
全自動模式:可以調整快門、光圈兩個數值,完全的自定義。
至于ISO,在任何模式下都可以調,因為ISO的性能跟感光元件相關,將相片存成RAW格式,則可以事后調整。
5,玩相機要敢于實驗,光給了自然界無數的可能,同樣你也可以用相機為視覺提供多種可能,無所謂對錯。
需要注意的是:
·在沒有任何物理濾鏡防護的時候,切勿將單反對著刺眼的太陽拍照。
·一定要有整理圖片的習慣,否則你很快就會喪失對攝影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