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口徑最大的鏡頭
在鏡頭的正前方有,以開頭?的數(shù)字就是。鏡頭蓋的后面也有。
一般就52mm58mm77mm口徑的比較多。
鏡頭口徑有兩種說法,一是最大光圈數(shù),如50mm1:2,表示焦距50mm最大光圈2.0口徑自然是25mm。
另一種說法是濾鏡口徑,不過,濾鏡的口徑取得是常數(shù)。如67mm72mm等。
2. 鏡頭的最大相對孔徑表明該鏡頭的最大?
不是光線值,應該叫做光圈值,是鏡頭的焦距/鏡頭通光直徑得出的相對值(相對孔徑的倒數(shù))。
例如針對50mm的標準鏡頭而言,最大的通光直徑為29.5mm,其最大光圈的計算值為50mm÷29.5mm=F1.7,這樣就能夠理解同一變焦鏡頭在不同的焦距下,雖然最大的通光直徑相同,但是換算之后其最大光圈是不同的。
3. 最大相機鏡頭
1、在家用照相機領域,目前最高像素的照相機是哈蘇H4D60,6000萬像素;在專業(yè)照相機領域,目前最高像素的照相機是瑞士的seitz公司的巨無霸6x17數(shù)碼相機,像素為1.6億;在軍工、航天等國防科技領域的照相機像素更高,地球上最高像素的相機是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Pan-STARRS天文相機系統(tǒng),像素達到了14億之多;
2、在便攜照相機(類卡片機)中,目前最高像素的是適馬DP1-3M,4600萬像素,即柯達技術適馬專利的X3傳感器,像素為1500余萬X3;
3、像素與分辨率(或者說清晰度)存在正比關系,但不是絕對正比關系;
4、通常來說,像素與分辨率成正比,像素越大分辨率越高圖片越清晰可以放大的面積也就越大。但是,由于成像分辨率是傳感器分辨率和鏡頭分辨率共同的結果,而且分辨率與畫質(zhì)之間還有個信噪比等指標,如果信噪比指標差,像素再高(分辨率再高)也沒用。比如有的1/2.3卡片機傳感器有1800萬像素,傳感器分辨率足夠高,但信噪比很差,鏡頭也不行,圖片一旦放大,畫質(zhì)一塌糊涂,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不是像素越高照片越清楚;
5、照相機拍照是不是足夠清楚,像素是其中一個選項,但不是絕對選項。高像素成像必須與單個像素點面積、像素密度、傳感器面積、信噪比指標等相契合,如果僅僅像素高,而其他指標差,不僅照片不會清楚,反而會比低像素的更差。
4. 口徑最大的鏡頭是哪款
首先,大口徑帶來的是通光量的提升。光圈的數(shù)值是一個相對數(shù)值,而鏡頭口徑是一個絕對數(shù)值,所以大口徑的鏡頭,一定會帶來更大的通光量。直接作用是你在取景器里看見的物體會更明亮清晰。而口徑大的鏡頭在成像時暗角的影響會減?。ㄟ@個是我推測的)。其次,鏡頭口徑越來越大我覺得也跟工藝提升或技術發(fā)展相關。現(xiàn)在的數(shù)碼單反鏡頭和以前相比,以佳能的24-105來說,共有13組18片,再加上自動對焦系統(tǒng),防抖系統(tǒng)等等,本身的體積就已經(jīng)比以前的鏡頭大很多了,那么鏡頭口徑應該也會相應增加來匹配設計吧?以前的鏡頭沒有這么多東西,只是單純的手動對焦,那么應該也沒必要把鏡頭口徑做得很大,畢竟會直接帶來成本的提升。M系統(tǒng)的鏡頭直到現(xiàn)在也是小巧玲瓏,一方面因為純手動鏡頭本來也做不大,不過我想最重要的應該是鏡頭離CCD/CMOS比單反要近得多吧。是叫法蘭距嗎?最后就是別的對比了,大口徑鏡頭在光路上應該會給設計留下更大的發(fā)揮余地來強化鏡頭性能,電影鏡頭好像都是超大口徑吧,比如蔡司的CP.2。另外就是天文望遠鏡,口徑也是大的嚇人,在同等焦距下,大口徑在觀測上一定會有更好的優(yōu)勢。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439783/answer/18233534
5. 口徑最大的鏡頭是多少
佳能EF 135/2.0L ,是82.5 佳能EF 70-300/4.5-5.6,小綠是82.4 佳能EF 180/3.5L, 是82.5 我只知道這三只,其余的,都不是
6. 最大的單反鏡頭
鏡頭光圈定死的,拍照時感覺光圈不夠的話,可在感光度上調(diào)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