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5—200鏡頭用處大嗎
正常來說18-150,, 這個好一些,因為有18mm超廣角度,拍各種大景無壓力,光圈就不說了,都是小光圈,可以用快門和感光平衡下。
55-200mm 適用范圍沒這么廣,沒廣角,多了50的焦段,其實200和150 沒差別多少,反正拍清晰了,你放大截圖也適用。可沒廣角就硬傷了,拍一些山河,建筑全景完全不夠看。
但拍特寫花朵蜜蜂蝴蝶這些優(yōu)勢就稍微大一些。
主特寫風光就55-200, 萬金油一點就 18-150mm 。 看自己需要咯
2. 55-250mm鏡頭
佳能EF-S 55-250mm的鏡頭可以拍到畫面高度上大約1/3到1/2大小的月亮。 長焦鏡頭拍月亮時能拍多大,與兩個方面的情況有關系: 鏡頭的焦距:焦距決定拍攝角度的大小,焦距越長,則選取的角度越小,拍到的月亮越大;而EF-S的鏡頭,在APS-C畫幅的相機上,其等效焦距還要乘以1.6因此,55~250的鏡頭在相機上的與全畫幅相機上使用的等效焦距的鏡頭是250X1.6=400mm,所以拍出的月亮不小。 月亮與地球的距離:月亮繞地球運行的軌道是橢圓形軌道,當其運行到近地點,剛好是農(nóng)歷15,天氣又好時,則可以拍到最大的月亮,否則就要小一些。 所以實際某只鏡頭能拍到多大的月亮不是很確定的。問題中畫面上的月亮不是滿月,還有這么大,不是250mm鏡頭可以拍到的,還要更長的焦距,且與月亮運行的位置有關系,并等侍好的天氣。
3. 55-200鏡頭
D5600套機中的18-55應該是n年前的D3000套機的18-55的升級換代版本,但性能上(畫質(zhì)、對焦等)沒本質(zhì)區(qū)別,可通用,即你可以只買D5600單機、搭配D3000上的18-55鏡頭。
但是D5600更建議搭配18-140mm鏡頭,焦段更廣,畫質(zhì)上會比18-55略好,雖然光圈不大但通過長焦端還是能獲得不錯的虛化效果。買套機的話,這個鏡頭折算下來大概1500元左右。
另外建議再入一個35mmF1.8定焦鏡頭,人像專用。
4. 55-200鏡頭是什么意思
適合題材呢,其實是與鏡頭焦段有關的,因此50-200在賓得數(shù)碼機身上相當于75-300mm的視角,就是一只中焦到長焦的鏡頭。 50-200這個焦段適合拍人像、小物品(不過50-200有近1.5米的最近對焦距離拍小物品恐怕要加個近攝鏡才好玩)、以及遠攝類(例如拍蓮花、望遠偷拍等)。另外還有必須用上遠攝的掃街也是可以的,例如拍2~3樓、拍貓狗等。其實對于初學者來說,大部分的常用焦段都集中在18-55這個焦段,而50-200長焦則是某些特定目的才裝上的。 關于18-55的景深問題。景深越淺背景越虛。而景深深淺是由下面幾點控制的: 1、光圈值。光圈值越大(F值越?。?,景深越淺。 2、焦距。焦距越大,景深越淺。 3、物距。也就是被攝物與相機的距離(精確來講是與傳感器的距離)。物距越小,景深越淺。 另外關于背景虛化,除了追求淺景深外,在構圖方法也有所講究,畫面主體與背景越遠,背景越虛,反之越清晰。值得一提,如果是拍平面上小物品的話,從上方或斜上方網(wǎng)下拍,平面就是背景,因此背景清晰;如果你用低角度拍攝,那么背景就會在遠處的墻上或者其他東西,往往背景會虛化。 如果你對所拍出來的畫面在焦距虛化程度不合你意,可以嘗試從上面這幾個方面控制景深與構圖。也就是說,如果你用小光圈、遠距離、小焦距,被攝物與背景也離不遠,那么景深會較深,背景也比較清晰。反之,用大光圈,近距離,大焦距,被攝物遠離背景,那么景深就會很淺,背景就會虛化。 如有不懂歡迎追問!
5. 55-220mm鏡頭
尾巴較長的鳥主要有以下幾種:
1、紅嘴藍鵲:是大型鴉類,體長54至65厘米。嘴、腳紅色,頭、頸、喉和胸黑色,頭頂至后頸有一塊白色至淡藍白色或紫灰色塊斑,其余上體紫藍灰色或淡藍灰褐色。尾長呈凸狀具黑色亞端斑和白色端斑。
2、褐翅鴉鵑:是鴉鵑科、鴉鵑屬的中型鳥類,體長40至52cm,嘴粗厚、黑色,尾長而寬,凸尾,通體除兩翅、肩和肩內(nèi)側為栗色外全為黑色。
3、壽帶鳥:又名綬帶鳥、練鵲﹑長尾鹟﹑一枝花等異名。雄鳥有兩種色形,體長連尾羽約30厘米,中央兩根尾羽長達身體的四﹑五倍,形似綬帶,故名。雌鳥較雄鳥短小。
4、雀鷹:屬小型猛禽,體長30至41厘米。雌較雄略大,翅闊而圓,尾較長。雄鳥上體暗灰色,雌鳥灰褐色,頭后雜有少許白色。
5、黃嘴藍鵲:為鴉科藍鵲屬的鳥類。主要生活于闊葉林區(qū)以及在林緣或林間空地的灌叢間活動。該物種的模式產(chǎn)地在印度大吉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