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廣播級攝像機教程
不知道你見沒見過以前電視臺的記者出去采訪時是一個人背個包,一個人扛個攝像機,其實那會的攝像機攝和錄是分開的,而不是在一臺機器上,也就是說,攝和錄是分開的,機器只能拍攝,而不能儲存,只能通過連接線分開儲存到包里的錄機,而攝機是記錄不了信號的,這樣就增加了使用難度,變得煩瑣,經(jīng)過發(fā)展,現(xiàn)在的攝像機都是攝機和錄機連體的了,也就是說,一臺攝像機既可以攝,又可以錄,不用再外接儲存設備了,其實傳統(tǒng)的廣播級攝像機是分為兩個部分的,而且機器可以拆分開來,前半部分也就是含攝像頭的部分就是攝機,而后半部分也就是裝母帶的就是錄機部分,以前是分體的,現(xiàn)在連在一塊了。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如今的攝像機不僅把攝和錄結(jié)合到一起,而且在攝像機上還可以進行簡單的視頻編輯,這就是攝像機的一體化。。。不知道這么說樓主明白了沒有。
2. 廣播級攝像機型號
這類老設備和現(xiàn)在的數(shù)碼設備完全沒有可比性,幾乎已經(jīng)沒有使用價值了。
首先松下M5是VHS格式的攝錄一體攝像機,應該不是廣播級的吧。
過去攝錄一體的廣播級設備,至少也是Beta機,后期是Digital Beta。
現(xiàn)在Digital Beta機也仍在使用,也就是行業(yè)中稱作標清機的。
其次,此類老機器和現(xiàn)在的數(shù)碼設備完全沒有可比性,和現(xiàn)在一般家用的磁帶式DV相比,成像質(zhì)量的差距也不是一般的大。
如果作為自己對電子設備的興趣愛好,修來玩玩,到是沒什么關系。
對M5不熟悉,不知低照度下的表現(xiàn)如何,但是應該和現(xiàn)在的DV設備沒法比。
因為畢竟是VHS格式的機器。網(wǎng)上搜到只賣500元,呵呵。。。
3. 廣播級攝像機按鍵圖解
(1) 廣播級攝像機:廣播級攝像機一般用于電視臺和節(jié)目制作中心,其質(zhì)量要求較高,如清晰度700-800線,信噪比60dB以上,從鏡頭到攝像器件,電路等都是優(yōu)等的,當然其價格相當驚人,一般在10萬元以上,如BVP-70P,DV-700P等。
(2) 業(yè)務級攝像機:業(yè)務級攝像機一般常用于教育部門的電化教育及工業(yè)監(jiān)視等系統(tǒng)中。其性能指標也比較優(yōu)良,開始采用單管(如DXC-1640),雙管(DXC-1800),現(xiàn)在多為三管(DXC-M3A)或三片CCD(如DXC-3000P,DXC-6000P,DXC-M7,DXC-537)價格相對較低,教育部門能承受,一般在10萬元以下。
(3) 家用級攝像機:這個檔級的攝像機種類繁多,主要特點是體積小,重量輕,功能多,使用操作簡便,價格低廉,一般在1萬元左右。其質(zhì)量等級比不上廣播級或業(yè)務級,多為單片CCD攝錄一體機。在教學中也常使用此檔級的攝象機制作節(jié)目或開展微格教學等。
4. 廣播級攝像機的分類及特點
優(yōu)點是能安裝在廣播級攝像機上。
另外一點:“廣播級鏡頭”這個提法不是很準確,攝像機分民用級、專業(yè)級和廣播級,鏡頭卻米有這種分法。“廣播級鏡頭”只是對安裝在專業(yè)和廣播級攝像機的鏡頭的籠統(tǒng)提法。這種鏡頭有標準的鏡頭和電纜接口,能夠?qū)崿F(xiàn)所連接機器的拍攝需要。
5. 廣播級高清攝像機推薦
大型機未必是古董,從攝像機的使用方式來分,可以分為肩扛、手持兩個類型。
肩扛主要是廣播級的(電視臺用),手持是專業(yè)級(新聞、會議)、民用級(小DV)。手機攝像屬于家用級的一種整合版。
所以并不是說攝像機越小越好。
廣播級、專業(yè)級、民用級、手機攝像頭的區(qū)別主要是感光器材CCD(CMOS),這將決定拍攝的畫面質(zhì)量。廣播級(大機器)至少要23片/3尺寸的器件,而民用級一般是1/4甚至1/6單片,手機攝像頭就是單片的。
電視臺節(jié)目有制作、播出等流程,對畫面質(zhì)量有要求,所以要用2/3片的CCD。另外還有就是需要精確的控制拍攝效果,這就需要手動調(diào)整。所以機器的尺寸就下不來了。
目前國內(nèi)攝像記者用的主要是 DVCPRO、DVW、HDW系列的攝像機,都是肩扛大機器。
6. 廣播級攝像機是什么意思
攝像機是一種把景物光像轉(zhuǎn)變?yōu)殡娦盘柕难b置。從能量的轉(zhuǎn)變來看,攝像機的工作原理是一個光--電--磁--電--光的轉(zhuǎn)換過程。
攝像機所以能攝影成像,主要是靠鏡頭將被攝體結(jié)成影像投在攝像管或固體攝像器件的成像面上。
景深原理在攝像上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正確理解和運用景深,有助于拍出滿意的畫面。光圈、焦距和物距是決定景深的主要因素。
變焦距鏡頭具有在一定范圍內(nèi)連續(xù)改變焦距而成像面位置不變的性能,已成為家用攝像機上運用最廣泛的鏡頭。
自動聚集裝置有四種工作方式,即紅外線方式、超聲波方式、海耐烏艾方式和佳能SST方式。它們都有較高的測量精度,分別被應用在不同類型的攝像機之中。
一、攝像機的工作原理
攝像機是一種把景物光像轉(zhuǎn)變?yōu)殡娦盘柕难b置。其結(jié)構(gòu)大致可分為三部分:光學系統(tǒng)(主要指鏡頭)、光電轉(zhuǎn)換系統(tǒng)(主要指攝像管或固體攝像器件)以及電路系統(tǒng)(主要指視頻處理電路)。
光學系統(tǒng)的主要部件是光學鏡頭,它由透鏡系統(tǒng)組合而成。這個透鏡系統(tǒng)包含著許多片凸凹不同的透鏡,其中凸透鏡的中比邊緣厚,因而經(jīng)透鏡邊緣部分的光線比中央部分的光線會發(fā)生更多的折射。當被攝對象經(jīng)過光學系統(tǒng)透鏡的折射,在光電轉(zhuǎn)換系統(tǒng)的攝像管或固體攝像器件的成像面上形成“焦點”。光電轉(zhuǎn)換系統(tǒng)中的光敏原件會把“焦點”外的光學圖像轉(zhuǎn)變成攜帶電荷的電信號。這些電信號的作用是微弱的,必須經(jīng)過電路系統(tǒng)進一步放大,形成符合特定技術要求的信號,并從攝像機中輸出。
光學系統(tǒng)相當于攝像機的眼睛,與操作技巧密切相關,在本章以后的小節(jié)里將詳細敘述。光電轉(zhuǎn)換系統(tǒng)是攝像機的核心,攝像管或固體攝像器件便是攝像機的“心臟”,有關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將在第三章里介紹。由于家用攝像機大多是將攝像部分和錄像部分合為一體,下面再概述一下錄像部分的工作原理。
當攝像機中的攝像系統(tǒng)把被攝對象的光學圖像轉(zhuǎn)變成相應的電信號后,便形成了被記錄的信號源。錄像系統(tǒng)把信號源送來的電信號通過電磁轉(zhuǎn)換系統(tǒng)變成磁信號,并將其記錄在錄像帶上。如果需要攝像機的放像系統(tǒng)將所記錄的信號重放出來,可操縱有關按鍵,把錄像帶上的磁信號變成電信號,再經(jīng)過放大處理后送到電視機的屏幕上成像。
從能量的轉(zhuǎn)變來看,攝像機的工作原理是一個光--電--磁--電--光的轉(zhuǎn)換過程。
二、鏡頭及其成像原理
是攝像機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并被喻為人的眼睛。人眼之所以能看到宇宙萬物,是由于憑眼球水晶體能在視網(wǎng)膜上結(jié)成影像的緣故;攝像機所以能攝影成像,也主要是靠鏡頭將被攝體結(jié)成影像投在攝像管或固體攝像器件的成像面上。因此說,鏡頭就是攝像機的眼睛。電視畫面的清晰程度和影像層次是否豐富等表現(xiàn)能力,受光學鏡頭的內(nèi)在質(zhì)量所制約。當今市場上常見的各種攝像機的鏡頭都是加膜鏡頭。加膜就是在鏡頭表面涂上一層帶色彩的薄膜,用以消減鏡片與鏡片之間所產(chǎn)生的色散現(xiàn)象,還能減少逆光拍攝時所產(chǎn)生的眩光,保護光線順利通過鏡頭,提高鏡頭透光的能力,使所攝的畫面更清晰。
攝像者在自學攝像的過程中,首先要熟知鏡頭的成像原理,它主要包括焦距、視角、視場和像場。
焦距是焦點距離的簡稱。例如,把放大鏡的一面對著太陽,另一面對著紙片,上下移動到一定的距離時,紙片上就會聚成一個很亮的光點,而且一會兒就能把紙片燒焦成小孔,故稱之為“焦點”。從透鏡中心到紙片的距離,就是透鏡的焦點距離。對攝像機來說,焦距相當于從鏡頭“中心”到攝像管或固體攝像器件成像面的距離。
焦距是標志著光學鏡頭性能的重要數(shù)據(jù)之一,因為鏡頭拍攝影像的大小是受焦距控制的。在電視攝像的過程中,攝像者經(jīng)常變換焦距來進行造型和構(gòu)圖,以形成多樣化的視覺效果。例如,在對同一距離的同一目標拍攝時,鏡頭的焦距越長,鏡頭的水平視角越窄,拍攝到景物的范圍也就越??;鏡頭的焦距越短,鏡頭的水平視角越寬,拍攝到的景物范圍也就越大。
一個攝像機鏡頭能涵蓋多大范圍的景物,通常以角度來表示,這個角度就叫鏡頭的視角。被攝對象透過鏡頭在焦點平面上結(jié)成可見影像所包括的面積,是鏡頭的視場。但是,視場上所呈現(xiàn)的影像,中心和邊緣的清晰度和亮度不一樣。中心部分及比較接近中心部分的影像清晰度較高,也較明亮;邊緣部分的影像清晰度差,也暗得多。這邊緣部分的影像,對攝像來說是不能用的。所以,在設計攝像機的鏡頭時,只采用視場。需要重點指出,攝像機最終拍攝畫面的尺寸并不完全取決于鏡頭的像場尺寸。也就是說,鏡頭成像尺寸必須與攝像管或固體攝像器件成像面的最佳尺寸一致。
當攝像機鏡頭的成像尺寸被確定之后,對一個固定焦距的鏡頭來說則相對具有一個固定的視野,常用視場來表示視野的大小。它的規(guī)律是,焦距越短,視角和視場就越大。所以短焦距鏡頭又被稱為廣角鏡頭。
三、鏡頭的景深原理
當鏡頭聚集于被攝影物的某一點時,這一點上的物體就能在電視畫面上清晰地結(jié)像。在這一點前后一定范圍內(nèi)的景物也能記錄得較為清晰。這就是說,鏡頭拍攝景物的清晰范圍是有一定限度的。這種在攝像管聚焦成像面前后能記錄得“較為清晰”的被攝影物縱深的范圍便為景深。當鏡頭對準被攝景物時,被攝景物前面的清晰范圍叫前景深,后面的清晰范圍叫后景深。前景深和后景深加在一起,也就是整個電視畫面從最近清晰點到最遠清晰點的深度,叫全景深。一般所說的景深就是指全景深。
有的畫面上被攝體是前面清晰而后面模糊,有的畫面上被攝體是后面清晰而前面模糊,還有的畫面上是只有被攝體清晰而前后者模糊,這些現(xiàn)象都是由鏡頭的景深特性造成的??梢哉f,景深原理在攝像上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正確地理解和運用景深,將有助于拍出滿意的畫面。決定景深的主要因素有如下三個方面:
光圈 在鏡頭焦距相同,拍攝距離相同時,光圈越小,景深的范圍越大;光圈越大,景深的范圍越小。這是因為光圈越小,進入鏡頭的光束越細,近軸效應越明顯,光線會聚的角度就越小。這樣在成像面前后.會聚的光線將在成像面上留下更小的光斑,使得原來離鏡頭較近和較遠的不清晰景物具備了可以接受的清晰度。
焦距 在光圈系數(shù)和拍攝距離都相同的情況下,鏡頭焦距越短,景深范圍越大;鏡頭焦越長,景深范圍越小。這是因為焦距短的鏡頭比起焦距長的鏡頭,對來自前后不同距離上的景物的光線所形成的聚焦帶(焦深)要狹窄得很多,因此會有更多光斑進入可接受的清晰度區(qū)域。
物距 在鏡頭焦距和光圈系數(shù)都相等的情況下,物距越遠,景深范圍越大;物距越近,景深范圍越小。這是因為遠離鏡頭的景物只需做很少的調(diào)節(jié)就能獲得清晰調(diào)焦,而且前后景物結(jié)焦點被聚集得很緊密。這樣會使更多的光斑進入可接受的清晰度區(qū)域,因此景深就增大。相反,對靠近鏡頭的景物調(diào)焦,由于擴大了前后結(jié)焦點的間隔,即焦深范圍擴大了,因而使進入可接受的清晰度區(qū)域的光斑減少,景深變小。由于這樣的原因,鏡頭的前景深總是小于后景深。
四、變焦距鏡頭及其原理 攝像機的鏡頭可劃分為標準鏡頭、長焦距鏡頭和廣角鏡頭。以16毫米的攝影機為例,其標準鏡頭的焦距是25毫米,之所以將此焦確定為標準鏡頭的焦距,其主要原因是這一焦距和人眼正常的水平視角(24度)相似。在使用標準鏡頭拍攝時,被攝對象的空間和透視關系與攝像者在尋像器中所見到的相同。焦距50毫米以上稱為長焦距鏡頭,16毫米以下的稱為廣角鏡頭。攝像機劃分鏡頭的標準基本與16毫米攝影機相同。但是,目前我國的電視攝像機大多只采用一個變焦距鏡頭,即一個透鏡系統(tǒng)能實現(xiàn)從“廣角鏡頭”到“標準鏡頭”以至“長焦距鏡頭”的連續(xù)轉(zhuǎn)換,從而給攝像的操作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距鏡頭的主要特點之一是具有在一定范圍內(nèi)邊疆改變焦距而成像面位置不變的性能,已成為家用攝像機上運用最廣泛的鏡頭。
變集中鏡頭由許多單透鏡組成。最簡單的是由兩個凸透鏡組成的組合鏡?,F(xiàn)設定兩個透鏡之間的距離為X,通過實踐可以得知,只要改變兩個凸透鏡之間的距離X的長短,就能使組合透鏡的焦距發(fā)生變化。這是變焦距鏡頭的最基本原理。但是,上述組合透鏡的缺點是,當改變了X的距離后,不僅使焦距發(fā)生了變化,而且成像面的位置也會有所改變。為了使成像面的位置不變,還必須再增加幾組透鏡,并有規(guī)律地共同移動。因此,攝像機中的變焦距鏡頭至少要有三組組合透鏡,即調(diào)焦組、變焦組和像面補償組。如果因為像距太長,成像面亮度不中,需要縮短像距時,還要再增加一組組合透鏡,這組透鏡叫物鏡組。圖五是變焦距鏡頭的結(jié)構(gòu)圖。
變焦距鏡頭在變焦時,視角也發(fā)生了改變,但焦點位置與光圈開度不變。通常所說的鏡頭的就焦倍數(shù),是指變焦距鏡頭的最長焦距與最短焦距之比。目前,在一些普及型的攝像機中,其變焦距鏡頭的變焦范圍大體上是從10-90(mm),故其倍數(shù)約為6-8倍。一些廣播級攝像機變焦距鏡頭的倍數(shù)約為14-15倍。另外,有些機器上還裝有一個變焦倍率器,使鏡頭焦距可以在最長焦距的基礎上增加一倍,從而延伸了鏡頭的長焦范圍。但是,這種變倍裝置會影響圖像的質(zhì)量,使用時要格外謹慎。
在實際拍攝時,當把變焦距鏡頭從廣角端漸漸地變?yōu)殚L焦端時,其畫面的視覺效果好像是攝像機離這一景物越來越近,這種效果便是所謂的“推鏡頭”。相反的變化效果便是“拉鏡頭”。攝像機鏡頭進行變焦距的變化有兩種控制方法,一是電動變焦,二是手動變焦。電動變焦靠電動推拉桿(T推-W拉)來控制,手在推拉桿上用力的大小可改變鏡頭運動的速度。電動變焦的特點是鏡頭在推拉的過程中變化均勻。手動變焦是通過直接用手撥動變焦環(huán)實現(xiàn)的,手動變焦一般是在鏡頭需要急速推拉時才能使用。
變焦距鏡頭的操作有一定的難度,初學者會更為明顯地感到困難,這是因為影響聚焦清晰的因素如鏡頭焦距、光圈、景深以及主體離攝像機的距離等可能同時都在變化。為了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初學者可以在拍攝中把握這樣一點,即先用變焦距鏡頭最長的焦距對準被攝對象聚焦,然后再恢復到拍攝時所需要的焦距上,這樣就能保證被攝對象的清晰。
7. 廣播級攝像機鏡頭
拍電影電視劇的時候并不會用到自動對焦。電影級、廣播級的攝像機就不具備自動對焦的功能,拍攝中的變焦要么是攝像自己手動跟焦,要么是跟焦員來手動跟焦,反正就必須動手,不存在自動。
入門機的電影機,索尼FS100。注意那坨跟焦器。
廣播級的看機器,索尼HDW-800P,靠前面那圈特別粗的就是跟焦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