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息照相實驗總結
這個實驗報告主要是字跡工整,多寫一點就行了,因為實在是沒啥數(shù)據(jù)好處理的。
激光全息照相實驗對實驗時的環(huán)境要求十分嚴格,不僅需要黑暗無光的條件,而且對聲音,振動等因素要求也十分高,實驗時不僅需要準確的進行儀器的組裝,而且需要在曝光操作時成員之間的相互默契的合作,否則都會影響最后的成像效果。
實驗最后的結果不是很理想,雖然透過全息相片可以看到物體的一部分像,但是不是十分的明顯,這是實驗時的偶然誤差造成的,比如光程差的測量和判斷,光強比的設定,以及曝光時對實驗的影響等,影響了最終的實驗效果。
2. 全息照相實驗結論
1、全息照片和普通的科普照片是不一樣的,在適當?shù)墓庹障?全息照片上顯示出來的景象是立體的,可看到景物的各個側面。
2、全息照相和常規(guī)照相之不同還在于,常規(guī)照相只是記錄了被攝物體表面光線強弱的變化,即只記錄了光的振幅;而全息照相則記錄了光波的全部信息,除振幅外,還記錄了光波的相位.這樣就把空間物體光波場的全部信息都貯存記錄了下來.然后利用全息照片對特定波長單色照明光的衍射,把原空間景象顯現(xiàn)出來.它可將一個“凍結”了的景物重新“復活”后顯現(xiàn)在人們眼前。
3、普通照相只能存貯被攝物體光強度的空間分布,不能滿足人們希望在特定環(huán)境下能夠感知真實3D場景的要求;而全息照相是通過記錄照射物體的物光波與相應的參考光波的干涉條紋,從而記錄下包括物體振幅(光強)和相位在內的全部光場信息,故稱“全息”。
3. 全息照相實驗總結與反思
所謂全息,初指全息照相術,是一種光學照像的新方法。
在顯示形象方面有獨特優(yōu)點。
它和照相術不同,全息照的“像”不是物體的“形象”,而是物體的光波,即使物體已經(jīng)不存在了,但只要照明這個記錄,就能使原始物體“再現(xiàn)”。
全息圖貯備子大量的信息,可以一一顯現(xiàn)。
故有“一張全息價值圖等于一千張照片”之說。
1980年,張穎清在內蒙古工作時,發(fā)現(xiàn)了第二掌骨的全息穴位分布,明確提出生物全息律,認為生物的任何一個小的局部都包含了整體的縮影。
繼之,又提出“全息胚”“泛胚論”等概念。
所謂全息胚,昌生物體上處于向著新整體發(fā)育的某個階段的
4. 全息照相實驗結果分析與討論
相同點是同樣有底片,同樣要曝光,同樣有曝光時間,同樣要取景,要顯影和定影。
全息攝影是一種不用透鏡而能記錄和再現(xiàn)物體的三維(立體)圖象的照相方法。它是能夠把來自物體的光波波陣面的振幅和相位的信息記錄下來,又能在需要時再現(xiàn)出這種光波的一種技術。
普通照相所記錄的只是來自物體的光波的強度分布圖象,即振幅的信息,而不包括相位的信息。因此普通照相只能攝取二維(平面)圖象。為全息攝影要同時記錄光波的振幅和相位的信息,借助于一束相干的參考光,利用物光和參考光的光程差,確定兩束光波之間的相位差。
典型的全息照相的光路布局中,由激光器發(fā)出的光束被分光鏡分成兩束光,一束經(jīng)反射鏡反射后直接投射于全息底片(―種高分辨率的感光材料),稱為參考光;另一束則照射物體,從物體反射(或透射)的光,稱為物光。物光和參考光在全息底片上相互干涉的結果,構成一幅非常復雜而又精細的干涉條紋圖,這些干涉條紋以其反差和位置的變化,記錄了物光的振幅和相位的信息。全息底片經(jīng)過常規(guī)的顯影和定影處理之后,就成為全息圖。全息圖的外觀和原物體的外形似乎毫無聯(lián)系,但它卻以光學編碼的形式記錄下物光的全部信息。
5. 全息照相實驗總結報告
全息照片是指用全息照相技術拍攝的照片。全息照相,就是將激光技術用于照相,在底片上記錄下物體的全部光信息,而不像普通照相僅僅是記錄物體的某一面投影。因此當?shù)灼系奈矬w重現(xiàn)時,在觀看者的眼里顯得異常逼真,它產(chǎn)生的視覺效應,完全與觀看實物時一模一樣。
6. 全息照相實驗現(xiàn)象觀察與思考
全息成像根據(jù)光的衍射原理,配合人眼的視覺誤差,進行集成制作出多角度、全方位的3 6 0°立體懸浮影像??蓪⒊上癃毩⒄故?,也可與實物相結合應用。真正的全息成像目前還沒有真正進入應用階段。其實,目前我們所能看到的關于全息3D的應用,大多運用的是一種偽裝的全息技術——即全息投影。真正的全息影像可以不通過過任何介質,從地平線上的空氣中就能顯示出來影像,而且觀看角度可以隨意變換,體驗者能夠從三維立體的畫面之中穿梭自如。但是,目前世界上還沒有直接通過空氣不通過其他介質呈現(xiàn)的技術并沒有出現(xiàn)。絕大多數(shù)我們看到的舞臺表演中運用的全息技術,都是“佩珀爾幻象”或是全息投影技術。
全息技術的原理其實就是通過物理中常見的干涉和衍射,從而實現(xiàn)對物體三維圖像的采集和顯示。使用過程中需要先采用干涉原理,完成對圖像光波信息的采集。被拍攝物體在激光的照射下形成散漫式物光束,其中有一部分光束會照射到全息底片上,跟其物光束產(chǎn)生一定的干涉現(xiàn)象,從而實現(xiàn)被照射物體相位和振幅的轉換。然后利用干涉反差和間隔將物體的所有信息進行記錄,就可以得到一張全息圖。接下來就是圖像的再現(xiàn),其采用的是光衍射原理。全息圖在激光照射下,通過衍射得到兩個不同類型的圖像,其中一個是原始圖像信息,另一個是其共軛圖像信息,經(jīng)過再現(xiàn)處理后會得到具有很強的立體感圖像,就是我們所說的全息圖像了
7. 全息照相實驗目的與要求
1.參考光束和物光束必須 Fig. 2 全息圖虛像的觀察 是相干光(因此需用激光來作為照相光源, 且一般使物光程 與參考光程相當)。
2.記錄介質(底片的感光乳膠)要有 足夠的分辨率和對所使用的激光波長有足夠的感光靈敏 度。記錄介質的分辨率通常以每毫米能分辨明暗相間的條 紋數(shù)來表示。如果全息底片對于物光和參考光的照射方向 是對稱放置,則干涉條紋的間距公式為: λ d= 2 sin θ 2 (8) 式中θ為物光和參考光之間的夾角,可見夾角θ越大,干涉條紋的間距越小,條紋越密, 這就要求底片具有較高的分辨率(通常全息記錄介質的分辨率>1000cy/mm)。
8. 全息照相實驗總結怎么寫
全息照相記錄過程:
1、全息記錄過程是:把激光束分成兩束;一束激光直接投射在感光底片上,稱為參考光束;另一束激光投射在物體上,經(jīng)物體反射或者透射,就攜帶有物體的有關信息,稱為物光束.物光束經(jīng)過處理也投射在感光底片的同一區(qū)域上.在感光底片上,物光束與參考光束發(fā)生相干疊加,形成干涉條紋,這就完成了一張全息圖。
2、全息再現(xiàn)的方法是:用一束激光照射全息圖,這束激光的頻率和傳輸方向應該與參考光束完全一樣,于是就可以再現(xiàn)物體的立體圖象。人從不同角度看,可看到物體不同的側面,就好像看到真實的物體一樣,只是摸不到真實的物體。
全息成像是尖端科技,全息照相和常規(guī)照相不同,在底片上記錄的不是三維物體的平面圖象,而是光場本身。常規(guī)照相只記錄了反映被拍物體表面光強的變化,即只記錄光的振幅,全息照相則記錄光波的全部信息,除振幅外還記錄了光波的圖相。即把三維物體光波場的全部信息都貯存在記錄介質中。
9. 全息照相實驗感悟
參觀科技館的心得體會1
回憶起那天參觀科技館的情景,我又攥緊了拳頭,暗下決心:做為祖國的花朵,我必須要好好學習,為祖國做出巨大的貢獻,更就應從小保護環(huán)境,創(chuàng)造一個綠色的祖國,創(chuàng)造一個綠色的地球……
明媚的陽光和喜慶伴著我來到了北京科技館。站在科技館門口,放眼望去,上方是高大莊重的建筑物,下方是慢慢流動的人流結成了天然的一幅彩圖。走進科技館的大門,最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空中掛著白球,形態(tài)不一,各種不一樣的圖案,有些天真可愛的女生蹦起來去夠,但是怎樣在各個展廳里,我還看到了“自行風扇”“磁圓盤”“體操機器人”“全息音響”“排簫”“虛擬排球”“虛擬翻書”等搞笑的項目。
穿過走廊,走進機器人的世界,那里有各式各樣的機器人:會彈鋼琴的機器人,會說話的機器人,還有會走路的機器恐龍……真有意思!
最有意思的是斜樓房,你一進去,就覺得頭昏,失去重心,有的小孩一進去,就摔了一個大屁頓;再往前面走,就是一件黑色的房子,你一進去,你面一片漆黑,右面墻上有一種特殊的燈,務必用手有力拍才能亮,可好玩了!
這時,要集合了,這次參觀不但讓我度過了愉快的一天,而且讓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懂得了我們身邊存在著各種科學奧秘,我們都就應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我明白還有許許多多的科學知識需要我去學習,等我去挖掘的科學寶藏還有很多,很多……所以我要專心致志地讀書,多讀多問,為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10. 全息照相實驗拓展與設計
干涉原理。全息照相是根據(jù)光的干涉原理,所以要求光源必須具有很好的相干性。激光的出現(xiàn),為全息照相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光源。這是因為激光具有很好的空間相干性和時間相干性,實驗中采用He-Ne激光器,用其拍攝較小的漫散物體,可獲得良好的全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