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尼康d4刷快門
是光圈桿不到位的原因,機身不能識別光圈有兩種可能 1是鏡頭沒裝好,拆下重新裝一次就行。
2是有光圈環(huán)的鏡頭沒有將光圈環(huán)置于最小光圈狀態(tài),將光圈環(huán)轉到最小光圈(數字最大的那一檔),然后用光圈環(huán)邊上一個小紅色或橙色撥桿卡住光圈就好了。 如果不是以上情況請寫明機身鏡頭型號再問。
2. 尼康d700刷快門
用于主動觸發(fā)自動對焦。 D700的個人設定庫 Custom 中可以設定你自己習慣的拍攝模式:
1)在a自動對焦中的第五項a5(觸發(fā)自動對焦)中,機器默認設置為“快門/AF-ON按鈕”。表示半按快門,或按AF-ON, 均會觸發(fā)自動對焦。
2)如設置修改為“僅AF-ON按鈕”,按下AF-ON 按鈕可以對拍攝對象對焦,一旦放開按鈕,AF會自動停止, 也即鎖焦了。 此時由于快門按鈕不再具備對焦功能,可以大大加快快門的反應速度,也不用擔心跑焦
3. 尼康d3400快門數
對焦不準,或者光圈太大。循序漸進,多花時間學習、練習,熟能生巧,任何人都能學會。
1。模式撥盤用全自動P。
2。ISO設成800或1600(保證快門速度,不會抖動模糊)。
3。白平衡用自動可以,不過最好先固定用日光。
4。鏡頭當然用自動對焦AF。
5。防抖功能別關了。這樣就能勉強使用了,再抽空把說明書通讀1-2遍,邊讀邊操作練習。
4. 尼康d4s快門次數
不是呀……只有對焦是才亮的呀……對焦點點亮,意味著對焦成功,就可以快門按到底拍片了。
5. 尼康d4換快門
現在卡爾蔡司相機根本就沒有任何銷量??柌趟驹缇捅蝗毡敬驍?,從1970年代起,蔡司自己就停產相機,把康泰克斯牌子賣給了日本京瓷。現在康泰克斯相機在和日本其他相機競爭中也敗下陣來,全部停產。
在相機鏡頭制造上,卡爾蔡司也敗給了日本富士和日東光學,丟掉了哈蘇相機的鏡頭生產權。
事實上,現在能完全靠自己技術,獨立造出一架完整數碼單反三大部件(自動對焦機身,鏡頭,感光原件)的國家只有一個,那就是日本!
現在萊卡等歐州相機牌子與曰本廠家實力差距太大,可以說是勉強維持生計。電子技術就不談,現在也只有部分光學和機械技術(注意是部分)值得驕傲了,某種意義是在吃老本。機械上,鋼片快門是曰本考派發(fā)明的,1/4000秒,1/8000秒,1/12000秒都是曰本最先實現,快門壽命,尼康F3八十年代初快門達到了十五萬次,現在D4達到40萬次,而萊卡80年代的R3,R4用的是美能達電子快門,壽命10萬次。高速連拍,尼康佳能很早就達到10張/秒以上,萊卡現在都沒有超過5張/秒,即使是光學上,多層鍍膜技術,CRC浮動鏡片技術,IF內對焦,RF后對焦,非球面鏡片技術,等等,恰恰是日本人首先發(fā)明的。80年代萊卡和哈蘇就用美能達的對焦屏。
哈蘇數碼單反H系列是和日本富士合作研發(fā)。最早h系列機身和鏡頭都是富士生產的,機身和鏡頭上都明確打著富士商標,機身上打著富士膠片fujifilm,鏡頭上打著富士龍fujinon。 哈蘇拋棄卡爾蔡司,轉投富士,哈蘇和蔡司都沒有自動對焦技術,哈蘇只能接受富士的自動對焦機身和鏡頭一攬子方案。
直到現在,蔡司只有配以前京瓷的康泰克斯和配索尼的鏡頭才有自動對焦,因為是日本京瓷和索尼的技術,其他蔡司鏡頭都是手動對焦。
現在哈蘇h系列據信機身改由瑞典哈蘇本部生產,hcd鏡頭仍由日本富士生產,后期機身鏡頭上不出現富士的商標。 哈蘇官網稱,hcd鏡頭超過了原來哈蘇的德國卡爾蔡司鏡頭。
哈蘇無反鏡頭日本日東光學nittoh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