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照片是很多年輕人都非常喜歡的拍照風格,拍攝也相對簡單一些。
日系照片大多偏向藍、青、白的色調,色彩飽和度都較低,在拍攝時也可以加上一些具有膠片感的濾鏡。光影是日系照片中很常見的元素,可以選擇光影感強的地方進行拍攝。
在主題的選擇上,可以選擇日常生活中的細節(jié),觀察日系作品可以發(fā)現,大多都是偏向日常風的,攝影師通過對日常生活的觀察、理解,來進行創(chuàng)作。
個人覺得,日系風格的照片多于少女寫真為主,前期拍攝多抓拍,以故事性引導為主,后期調色較暖有些做舊的顏色。
之所以日系風格,可以自成一派,影響著很多喜歡攝影的人,是因為故事性和個人表達性貫徹了日系拍攝風格是一身,你看很多日系風格照片,片中的女主角,要么玩耍時開心的笑,要么奔跑時的回首,即使坐著發(fā)呆,也會(以眼神表達情感),拍攝主體不會那么木訥,包括表情。
拍攝日系風格照片的時候,一定要提前準備服裝和情景故事,服裝可以用休閑的格子襯衣或者吊帶比基尼之類,情景要求合理,比如拍攝自己女朋友的一天生活這樣的情景,就從情景出發(fā)(早晨起床,洗漱,吃早餐,出門或者在家里休息等),把自己的拍攝對象當成女朋友視角來拍,一定會有好的作品。
以故事情景為基礎,準備好足夠的道具,用來擴展更多的動作,和自己的拍攝主題玩起來,得到最真實的表情,這樣以來才可以拍出最日系風格的照片。
很多人錯認為,糖水片就是日系風格,其實這是種錯誤的看法,糖水片過于膩看過一遍就會覺得沒有興趣了,而日系風格照片更加具有留存價值。
上文圖片來自網絡,多數都是很老的日系風格照片,感覺香港80-90年代的照片風格和純正的日系風格照片非常相像!
你最喜歡哪位攝影師,為什么?
Jeanloup Sieff,聽我的,一定要去看他(拍的)的照片。
Jeanloup Sieff,想象中是個高瘦沉默的人,有著憂郁的眼睛。
首先是他的憂郁、溫柔、藝術氣質和帥。對了,他是法國攝影師,抽煙,年級輕輕肺癌致死,可惜了,沒法成為大師。
我記得第一次看到他的照片,是20年多前深圳的一家酒吧。時間是90年代末。
酒吧還沒有營業(yè),那是一個下午的雨后,透視度突然提亮了起來 。原來陽光又鉆出來了,我透過一些窗口,看到了里面的一堵紅磚墻,墻上掛著一溜的照片,它們吸引了我。
雨中的男子,那一刻,可能是你,是我。
我走了進去。一束陽光,照在墻上的一排黑白照片上?;秀钡南﹃栂拢掌锬切┩A粼跉v史深處的眼神、女人身體上優(yōu)雅的皺褶和汗毛,男女之間刻意的表演有點荒誕,而廣角中顯得粗糲延伸的路,被風梳理過聽話的風景,這種溫柔、細膩和優(yōu)雅的感覺,長久地留在記憶里成為永遠。就像18歲時,抬眼看見一束逆光,被照射地睜不開眼睛。
他的照片看似總是漫不經心的,卻令人心旌蕩漾。
酒吧的老板,是一個姑娘,不漂亮,文藝青年。在柜臺后一堆書后面抬起了頭。見我問照片的攝影師,驚訝起來。也許很難得有人對墻上的一些照片感興趣吧。她興致勃勃地給我介紹了這個攝影師的故事。原來,這些墻上的照片,都是她從一本攝影畫冊里拆下來,一張一張裝裱起來掛在墻上。
我們在下午的陽光下,聊了一下午,因為對攝影的相同愛好,無限美好。她沒有給我做咖啡,我也沒有坐下來。
對,每當我講這個故事的時候,人們總是問我有沒有加她的微信,有沒有故事。沒有!沒有QQ(那時候沒有微信),沒有電話留下。純粹就是對攝影的愛好,沒有建立于攝影之外的欲望。
應該是一轉身,我們就忘記了彼此的面容吧。但是我記得了 那個下午,我遇見了Jeanloup Sieff,從此他和他的畫冊,以及他的照片會陪伴我一生。
這是他最有名的一張照片,做了一本畫冊的封面,我因為這張過目不忘的背,買了它。
我喜歡他,因為和這個記憶有關。一個街角,一家咖啡店,一堵紅墻,一束陽光,一個姑娘……也許不是那樣一個時候,他也無法如此深刻打動我。
這是攝影以外的東西。
在90年代的時候,我到處找這本畫冊,Jeanloup Sieff 50年。終于,托了一個香港的朋友買到了。到我手的時候,封面的包皮已經撕裂了。這是一本二手書,當時給我的價格是600元,那時候我一個月的工資是800。
30年過去了,這本畫冊的紙張有點泛黃,但卻越來越耐看。不知是否隨著時光流逝,油墨滲透紙張后,越來顯得內斂和沉穩(wěn),還是我自己的心越來越安靜。畫冊的編排令人愛不釋手,粗糲的風景和婀娜的美女穿插著的排版設計,就像是兩面鏡子,相互映射成彼此的風景。印象最深的每一個章節(jié)的開頭,都放了他自己的一張小小照片。從最早張牙舞爪的嬉皮青年,到別再汽車擋風玻璃上的一張小照片,再到一個地上影子。
——他開始逐漸把自己藏了起來。是因為從英俊少年到一個糟老頭子的形象,自己也不忍目睹么?
徠卡相機+21廣角拍攝的照片。沒有人可以用得比他如更優(yōu)雅,無人可超越。
與他最近的一次,是和布魯諾·巴貝——瑪格南另一個紀實攝影師,拍攝過很多中國的照片——聊天。問他認不認識這些攝影師?他遲疑了下,說:當然認得。有一次想給我太太拍裸體,被我制止了。巴貝年輕時候也很帥,兩個帥哥之間,為了同一個女人,當然要警惕。對了,差點忘記了。Jeanloup Sieff也曾經是瑪格南的攝影師。
很多年以后,我在PHOTO SHANGHAI一家畫廊,突然看到了有他的照片出售,心里一陣狂跳。湊上去一看,一共十張左右吧,好像是四萬歐元。
我雖然買不起,不舍得買,不過我好高興。
再一次遇到他了。心里又非常俗氣地用價格評估了下他,我沒看錯人哦!
Jeanloup Sieff的暗房一流,看原作的話,肌膚里質感細膩油潤。
有時候,他如此不看重技術,卻令人長久地凝視。
他的簽名,仿佛看到他的隨意灑脫和不假思索。
最喜歡的攝影師有幾位,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薇薇安·邁爾(Vivian Maier),她的作品,身世和傳奇故事使我們每一位都會大聲感嘆:她才是一位真正的攝影人,一位與眾不同的攝影師。
薇薇安·邁爾生于紐約,沒有人知道更多她的身世,她的口音一直被認為是來自法國,她大部分時間生活在芝加哥和底特律,2009年去世。
在2007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人們發(fā)現了一批未沖洗的膠卷,照片數量多達15萬張。這些照片是屬于一位叫薇薇安·邁爾的婦女,她一生沒有自己的家庭,沒有兒女。她生前的職業(yè)為家庭服務員或叫作保姆。
薇薇安·邁爾的照片主要場景是城市里的普通人群,大部分采用“偷拍”,所以記時性極強。她的照片生動,題材多樣,從孩子到流浪漢,從產業(yè)工人到企業(yè)財閥。她記錄了本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底層人群的生活和喜怒哀樂。歷史上這樣大數據量的拍攝和記載某個時期的作品是很少見的。后來,當這些照片在紐約被部分展出時,受到了大眾狂熱的喜歡,同時也震驚了整個攝影界。
人們通過Google 開始搜索薇薇安·邁爾,但是他們很失望,好像世界上不曾有過她的存在。薇薇安·邁爾沒有歷史記載,生前沒有被認可的作品,只有去世后才被發(fā)現的15萬張“大師級”的攝影作品。
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們喜歡薇薇安·邁爾的攝影作品,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關注薇薇安·邁爾的現象,幾乎每天都可以發(fā)現在世界的某個城市有薇薇安·邁爾的攝影展覽。
有關薇薇安·邁爾更多的故事,請看我前期的文章 - 拍攝照片超過15萬張的當代攝影大師薇薇安·邁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