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疆沙漠地底下有山嗎?
沒有高山
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地處亞歐大陸腹地原始地層巖石的裂解、風化作用非常明顯,而且流動性很強,遍布著數(shù)量眾多的流動沙丘,沙丘的高度一般在100到200米之間,有的甚至能突破300米,塔克拉瑪干沙漠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流動性沙漠。
塔克拉瑪干沙漠下面,近年來我國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眾多油氣田,為什么距離海洋這么遠,還會有油田呢?究其原因,就在于歷史上這里也是海洋。在4.4億年以前的古生代,塔克拉瑪干沙漠所在區(qū)域還屬于古特提斯海,緯度不高,氣候溫暖,海洋生物量大,具備優(yōu)異的沉積條件,在長達2億年的漫長歲月中,為石油的形成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
此外,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的下面,還擁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據(jù)科學家們初步測算,其水資源總量甚至比世界上水量最多的淡水湖-貝加爾湖還要多出好多倍。
二、庫布齊沙漠有什么好玩的?自駕怎么走?
60米,像一條黃龍橫臥在鄂爾多斯高原北部,橫跨內(nèi)蒙古三旗。我們所拜謁的是杭錦旗段的庫布齊。庫布齊沙漠是中國第六大沙漠,也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令京城人談之色變的沙塵暴的源頭之一就是庫布齊沙漠。
庫布齊沙漠位于鄂爾多斯高原脊線的北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伊克昭盟杭錦旗、達拉特旗和準格爾旗的部分地區(qū)。西、北、東三面均以黃河為界,這里景觀壯美,風光獨特。大漠浩瀚、長河如帶,沙海蒼茫、朝日渾圓,氣魄宏大。庫布齊沙漠旅游資源豐富,有沙漠、湖群(七星湖)、草原、黃河、丘陵、濕地、綠洲等一大批天然景觀,湖中還棲息著十幾種鳥類,其中有國家一給保護鳥類貴鷗幾千只,還有白天鵝等珍稀鳥類。
景點密集指數(sh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浩瀚的連綿沙丘
攝影指數(shù):★★★★無與倫比的自然和與之奮斗的人們、
駕駛挑戰(zhàn)指數(shù):★★★★★死亡之沙漠中的無人區(qū),巨大的晝夜溫差,面臨無數(shù)的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困難
美食指數(shù):★只有有自備食品和水
住宿指數(shù):★沙漠里自帶帳篷露營
駕駛后援指數(shù):★無后援,無加油站
路況說明:無路綿綿沙丘
三、塔克拉瑪干沙漠簡介攻略有么?
這里是世界上第二大沙漠,這里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流動沙丘,人們說它“進得去,出不來”的死亡之海;這是使斯文·赫定九死一生的生命禁區(qū);它是讓斯坦因望而怯步的黃沙翰海;此次將是人類首次嘗試駕駛輪式機動車,沿北緯39°線東西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地理概況:塔克拉瑪干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心,東西長約1000公里,南北寬約400公里,面積33.76平方公里,僅次于非洲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也是面積最大的流動性沙丘沙漠。著名詩人屈原的《招魂》中的“西方之害,流沙千里兮”就是對塔克拉瑪干沙漠最早的描寫。文字概述:“塔克拉瑪干”維吾爾語意為“被遺棄的故鄉(xiāng)”,又稱“死亡之?!保瑐髡f很久以前,人們渴望能引來天山和昆侖山上的雪水澆灌干旱的塔里木盆地,一位慈善的神仙有兩件寶貝,一件是金斧子,一件是金鑰匙,神仙被百姓的真誠所感動,把金斧子交給了哈薩克族人,用來劈開阿爾泰山,引來清清的山水,他想把金鑰匙交給維吾爾族人,讓他們打開塔里木盆地的寶庫,不幸金鑰匙被神仙小女兒瑪格薩丟失了。神仙一怒之下,將女兒囚禁在塔里木盆地,從此盆地中央就成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流動沙丘面積廣大,沙丘高度一般在100-200米,最高達300米左右,沙漠腹地,沙丘類型復雜多樣,復合型沙山和沙壟,宛若憩息在大地上的條條巨龍;塔型沙丘群,呈各種蜂窩狀、羽毛狀、魚鱗狀,變幻莫測。有固體海洋之稱。沙漠腹地有兩座紅白分明的高大沙丘,名為“麻扎塔格”,它是分別由紅沙巖和白石膏組成的沉積巖露出地面后形成的。“麻扎塔格”上的風蝕蘑菇,奇特壯觀,高約5米,巨大傘蓋下可容納10余人,白天,塔克拉瑪干赤日炎炎,銀沙刺眼,沙面溫度時高達70-80攝氏度。旺盛的蒸發(fā)使地表景物飄忽不定,游人常常會看到過遠方出現(xiàn)朦朦朧朧的“海市蜃樓”幻景。沿北緯三十九度線一千五百公里橫穿塔克拉瑪干沙漠這個近乎瘋狂的創(chuàng)意來自瑞典著名探險家斯文·赫定。一八九五年,雄心勃勃的赫定在塔克拉瑪干損兵折將:他的探險隊僅僅沿三十九度線行進了不到三百公里,就因干渴和迷路死光了所有隊員和駱駝,全隊只有兩人僥幸逃生。這次悲壯的潰敗使塔克拉瑪干沙漠威名遠揚。從19世紀開始,塔克拉瑪干地區(qū)探險尋寶一直沒有停止過。英國考古探險家斯坦因在1901年到1931年,曾四次到塔克拉瑪干進行地理和考古探險活動,足跡遍布尼雅、安迪爾、樓蘭和羅布泊。1905年,在斯坦因首次到達尼雅之后5年,美國學者享廷頓在美國地理學會的資助下進入新疆,曾在塔里木南緣地區(qū)進行考察。根據(jù)其收集的盧文木牘等物,可以推測他到過尼雅、安迪爾。1911年12月,日本僧侶橘瑞超也曾沿尼雅河北行,對尼雅和安迪爾遺址進行考古挖掘,但沒有留下可據(jù)考察的文字資料。而橫穿這一死亡禁區(qū)也成為無數(shù)探險家畢生追求的終極目標。遺憾的是,在此后的近一百年間,沒有人能夠比斯文·赫定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