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單反相機入門使用方法
35毫米照相機系使用35mm膠片的照相機之總稱。感光成像畫面大小為24*36毫米。
35毫米照相機無疑是目前最普及的機種。它體積小,重量輕,操作簡直,而且往往能產(chǎn)生良好的技術效果。
35毫米照相機主要有:
袖珍照相機
除了單鏡頭反光照相機,其他普級型的35毫米照相機指的是袖珍或瞄準了就拍的照相機。。這類照相機比單反機更加輕巧,但其固定式鏡頭是不可更換的。袖珍照相機的主要設計缺陷是,其透過取景窗所看到的場景與鏡頭所看到的并不完全相同。在近距離拍攝時,這會造成構圖錯誤,比如在畫面中砍掉了被攝體的頭的上部。為了有利于對被攝體的進行準確的構圖,大部分袖珍照相機在取景器中設有視差校正標記。
手動單反機
把膠卷裝入手動單反機后,就可使用卷片桿將膠片卷至直起點位置,畫幅與畫幅之間也必須靠手動卷片,調整好光圈和快門速度后,內測曝光會發(fā)出正確曝光信號,手動單反機的調焦是轉動調節(jié)器,把影象控制在聚焦屏上。
自動單反機
雖然諸如自動輸片之類的功能簡化了操作,但先進的自動單反機仍然有許多不同功能的調節(jié)器,以至于使用起來變得非常復雜。在選擇這類照相機時,請檢查一下照相機是否具有機械快門(以防電池失效),以及必要時能否不用自動聚焦和自動曝光功能。
2. 單反相機使用方法 初學者
法是:找到相機上面的旋轉開機按鈕,從OFF旋轉到ON,就可以了。 單鏡頭反光相機(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又稱作單反相機,是指用單鏡頭,并且光線通過此鏡頭照射到反光鏡上,通過反光取景的相機。所謂“單鏡頭”是指攝影曝光光路和取景光路共用一個鏡頭,不像旁軸相機或者雙反相機那樣取景光路有獨立鏡頭?!胺垂狻笔侵赶鄼C內一塊平面反光鏡將兩個光路分開。第一臺單反相機于1909年被研制出來,自從1970年代起,這項技術開始得到廣泛應用,單鏡反光相機成為了高級攝影愛好者和專業(yè)攝影師的新寵。
3. 單反相機入門使用教程
方法/步驟分步閱讀
1
第一步,打開手機上的【照相機】,使用【普通拍照模式】,初學者只需要對好焦距,對準拍攝的人或物,系統(tǒng)會自動識別你是在拍景色還是人像,按下【快門】即可
2
第二步,使用【人像模式】,這是手機相機專門為初學者拍攝人像時準備的,同樣是簡單操作,將相機對好需要拍攝的人,對好焦距,按下【快門】
3
第三步,使用【夜景模式】,這是手機相機專門為初學者夜間拍攝時使用的,同樣是簡單操作,將相機對好需要拍攝的人或物,對好焦距,按下【快門】
4. 單反相機使用技巧入門篇
1、在對曝光參考數(shù)值進行選擇的時候,不要一直都固定使用同一個曝光參考數(shù)值,具體選擇情況需要根據(jù)當前場景來進行判斷,合適的數(shù)值效果才好。
2、如果要想鎖定測光的話,就需要按住相機上的AE-L或者是AF-L按鈕,當然是輕按,不是直接按下去了,這樣就能夠鎖定測光。
3、如果需要進行轉移拍攝操作的話,就需要按照從對焦開始,然后構圖,最后進行拍攝這樣一個步驟,并且過程中按住鎖測光不放開,調整好位置之后再松開。
5. 相機單反使用教程
1、首先我們來看單反相機正面的按鍵,作為專業(yè)單反,在按鍵功能上要比入門單反豐富很多,比如景深預覽鍵就在入門機型中是沒有的,可見主要還是針對專業(yè)用戶的操作使用。
2、在鏡頭卡口左邊上下分別有2個按鍵,它們別分為:景深預覽按鍵、Fn自定義功能按鍵。
3、景深預覽:按動此鍵,鏡頭光圈會收縮到你設定的光圈值大小,在取景器里會發(fā)現(xiàn)瞬間變暗。這是因為正常取景時,相機會自動把鏡頭光圈擴展到最大,以獲得更多的通光量,使取景器里很明亮便于對焦。這個功能在日常拍攝中用處不大,只有在使用微距鏡頭時,通按動景深預覽來觀察被攝物體是否完全清晰在景深范圍內,比便于相應調整光圈值。
4、Fn自定義功能鍵:這是尼康特有的功能鍵之一,主要是讓用戶在菜單里為Fn該鍵設置一個指定功能,方便在拍攝中快速調整。
5、在鏡頭卡口的右邊也有兩個按鍵,分別是:鏡頭卡口鎖、對焦驅動模式切換鍵。
6. 單反相機入門操作
1、照相機正確的使用方法:拿單反的姿勢。右手握住相機,左手托住鏡頭,拇指和食指用于變焦和對焦。取景時臉部要貼近相機背部,夾緊雙臂于身體兩側,保持均勻呼吸,輕按快門。
2、照相機正確的使用方法:設置模式。選擇模式:Tv檔:快門優(yōu)先曝光自動曝光,一般用于長時間曝光,比如夜景、星空拍攝等;Av:檔光圈優(yōu)先自動曝光,可以自己設定光圈大小;微距模式:拍花草魚蟲可用;運動模式:拍運動中的物體或人可用;人像模式:拍靜止的人物。
7. 單反相機入門指南
單反數(shù)碼相機指的是單鏡頭反光數(shù)碼相機。
單反數(shù)碼相機的工作系統(tǒng)中,光線透過鏡頭到達反光鏡后,折射到上面的對焦屏并結成影像,透過接目鏡和五棱鏡,我們可以在觀景窗中看到外面的景物。當按下快門鈕,反光鏡便會往上彈起,感光元件(CCD或CMOS)前面的快門幕簾便同時打開,通過鏡頭的光線便投影到感光原件上感光,然后后反光鏡便立即恢復原狀,觀景窗中再次可以看到影像。單鏡頭反光相機的這種構造,確定了它是完全透過鏡頭對焦拍攝的,它能使觀景窗中所看到 的影像和膠片上永遠一樣,它的取景范圍和實際拍攝范圍基本上一致,十分有利于直觀地取景構圖。
單反數(shù)碼相機的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可以交換不同規(guī)格的鏡頭,這是單反相機天生的優(yōu)點,是普通數(shù)碼相機不能比擬的。
另外,現(xiàn)在單反數(shù)碼相機都定位于數(shù)碼相機中的高端產(chǎn)品,因此在關系數(shù)碼相機攝影質量的感光元件(CCD或CMOS)的面積上,單反數(shù)碼的面積遠 遠大于普通數(shù)碼相機,這使得單反數(shù)碼相機的每個像素點的感光面積也遠遠大于普通數(shù)碼相機,因此每個像素點也就能表現(xiàn)出更加細致的亮度和色彩范圍,使單反數(shù)碼相機的攝影質量明顯高于普通數(shù)碼相機。
單反入門教程使用
拍好一張照片首先要了解的就是曝光。
我們如果想要得到一張色彩漂亮、明暗分明的影像,就要讓感光體得到適當?shù)钠毓?。而所謂的曝光,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讓感光體受到一定光量的投射。
曝光的計算方式為:
曝光 = 光量(光圈容許進入的光線強度)X 時間(快門允許進入的時間長短)
也就是說,一個完整的曝光程序,是由光圈的大小以及快門的時間搭配組合而成的,還有感光度的大小和格外的曝光補償。
簡單來說,曝光由4部分組成。
光圈,快門,曝光補償,感光度(ISO值)
光圈控制進光量。
快門控制進光時間。
曝光補償控制曝光模式。
感光度(ISO值)則是在控制感光元件對光的靈敏度。
了解了這4樣東西,單反就算正式入門。
1.光圈
光圈通常位于鏡頭的中央,它是一個環(huán)形,可以控制圓孔的開口大小,控制曝光時光線的亮度。當需要大量的光線來進行曝光時,就將光圈的圓孔開大;若只需要少量光線曝光時,就將圓孔縮小、讓少量的光線進入。
光圈的功能就如同我們人類眼睛的虹蟆,是用來控制拍攝時,單位時間的進光量,一般以f/5、F5或1:5來標示。以實際而言,較小的f值表示較大的光圈。
f/1是進光量最大的光圈號數(shù),光圈值的分母越大,進光量就越小。通常一般鏡頭會用到的光圈號數(shù)為f/2.8~f/22,光圈值越大的鏡頭,鏡片的口徑就越大,相對提高其制作成本跟難度。
光圈與進光量的關系 除了考慮進光量之外,光圈的大小還跟景深有關。
景深是物體成像后,在相片(圖檔)中清晰的程度。光圈越大景深會越淺(清晰的范圍較?。⒐馊υ叫【吧罹蜁介L(清晰的范圍較大)。
簡單來說,光圈就是單反鏡頭中控制進光量的。
光圈值越小,光圈越大,鏡頭進光量越多,景深越淺,虛化越強。
光圈值越大,則反之。
但是如果我們需要拍風景風光,就需要小光圈,因為希望得到大景深,也就是整個風景縱深都是清晰的,而不是單單的在一個小的景深內清晰。光圈大,小景深的照片,只有焦點部分才會清晰顯示,景深外的地方顯得十分模糊;
光圈小,大景深的照片,所有景物都顯得十分清晰,兩者體現(xiàn)在畫面中效果完全不一樣。
一般會影響到景深長短的原因,一共有3種方式:
一、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光圈越小、景深越長
在拍攝距離不變的拍攝情況下,使用大光圈來拍攝時,因為景深變淺,被攝體的前后景物會變得比較模糊。而使用小光圈時,被攝體前后景物清晰的距離就會變長。
二、鏡頭的焦距越長、景深越淺,鏡頭的焦距越短、景深越長
在光圈、快門都不變時,拍攝同一個場景,使用長鏡頭會讓景深變淺(虛化效果大)。而使用廣角鏡時,景深就會變長。
三、距離拍攝體越近時、景深越淺,距離拍攝體越遠時、景深越長
在光圈、快門、鏡頭焦距都不變的情況下,拍攝同一場景,離被攝體越近時,景深就會越淺(虛化效果大)。離被攝體越遠時,景深就會越長。
2.快門
快門是相機中的一個機械裝置,借由控制快門的開關速度,來決定底片接受光線的時間長短。也就是說,在每一次拍攝時,光圈的大小控制了光線的進入量、快門的速度決定光線進入的時間長短,這樣一次的動作便完成了我們所謂的「曝光」。
快門以「秒」作為單位,它有一定的數(shù)字格式,一般在像機上我們可以見到的快門單位有:
B、1、2、4、8、15、30、60、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
上面每一個數(shù)字單位都是分母,也就是說每一段快門分別是:1秒、1/2秒、1/4秒、1/8秒、1/15秒、1/30秒、1/60秒、1/125秒、1/250秒(以下依此列推)等等。
B指的是慢快門Bulb,B快門的開關時間由操作者自行控制,我們可以藉由快門按鈕或是快門線,來決定整個曝光的時間。
前面我們提到光圈決定了景深,快門則是決定了被攝物的「時間」。當我們拍攝一個快速移動的物體時,通常需要比較高速的快門,才可以抓到凝結的畫面,所以我們在拍動態(tài)的畫面時,通常都要考慮可以使用的快門速度。
有時我們要抓取的畫面可能需要連續(xù)性的感覺,像是拍攝像是絲緞般的瀑布或是小河時,就必須要用到速度比較慢的快門,延長曝光的時間來抓取畫面的連續(xù)動作。
我們看到的長曝光下的星空也是這個原理。
快門曝光就是就是在這個時間內進入鏡頭的畫面。如果是運動的物體就會變成流線型,靜止的物體不變。比如下面畫面,曝光時間設置在2s,2s中四周的人都在走動就是運動物體,被拍攝的主體不動,就是靜止物體。
除了「時間」之外,快門也決定了我們拍攝的穩(wěn)定度,一般以手持相機拍攝來說,快門必須要高到一個值,拍出來的畫面才不會晃動,這個能拍出穩(wěn)定畫面的快門速度,通常稱之為「安全快門」。
安全快門有一個簡單的計算方式:
1 / 使用的鏡頭焦距 = 安全快門
如果我們現(xiàn)在使用50mm的鏡頭拍攝,那么能讓我們拍出清晰相片的安全快門就是 1/50 ,大約是 60 的快門。如果使用了200mm的鏡頭,那么安全快門就要提高到1/200大約是250的快門。由此可知,焦距越廣的鏡頭安全快門就比較低,但是長焦距的鏡頭所需要的安全快門就高許多。
在半畫幅APS-C中,安全快門的轉換。
3.曝光補償
曝光補償,指的是當我們完成測光,設定光圈快門之后,因應環(huán)境光線的變化,對曝光作加減的額外設定。
曝光補償也是一種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見在±2-3EV左右。在前面,我們討論過相機的測光系統(tǒng)。在一般環(huán)境下,光線比較單純,以相機內建的程序測光,就可以拍出不錯的照片了;可是在光線變化比較大的場合,相機在測光時會發(fā)生誤判,這時拍出來的照片不是太亮、就是太暗。為了讓拍攝者可以快速的對曝光量作調整,而不需要重新去設定光圈快門,于是就設計了「曝光補償」這樣的機能,只要簡單的選擇要「增加」或是「減少」曝光量就可以了。
正確調整EV值:在過曝場景(物體亮部的區(qū)域較多,如逆光、強光下的水面、雪景、日出日落等)調低曝光值,即使用EV—(負補償);在曝光不足的場景(物體暗部的區(qū)域較多,如密林、陰影中物體、黑色物體的特寫等),調高曝光值,即使用EV+(正補償)。但是如果拍攝白色物體時:比如雪地,白墻等。被拍攝的白色物體在照片里看起來是灰色或不夠白的時候,要增加曝光量,簡單的說就是“越白越加”,這似乎與曝光的基本原則和習慣是背道而馳的,其實不然,這是因為相機的測光往往以中心的主體為偏重,白色的主體會讓相機誤以曝光太強,則會自動調低曝光。即在特殊情況下,是“白加黑減”。理論只是做參考知識,最重要的是實踐的時候,根據(jù)實際情況來調曝光。
4.感光度
感光度,簡稱ISO,它的意思就是對光線的敏感程度,也就是膠片上化學元素對光線的反應速度。感光度,也叫做感光速度。
在傳統(tǒng)攝影時代,感光體就是底片,而在數(shù)碼攝影的時代,相機則采用CCD或是CMOS作為感光原件。感光度越高(也就是ISO值越高)時,拍攝時所需要的光線就越少,感光度越低時,對拍攝時所需要的光線就越多。
一般我們常見的ISO數(shù)值有: ISO50、ISO100、ISO200、ISO400、ISO800、ISO1600
當ISO的數(shù)值越高時,感光度就越強。感光度越高,意味著曝光最終畫面所需要的光線越少,所以,ISO1600的膠片,比ISO100所需要的光線少,快門速度就可以設置更高,特別是在抓拍動態(tài)物體時候,很有用。
但是,并不是感光度越高越好,由于物理特性,感光度高的膠片,拍下畫面后,沖洗后畫面顆粒非常的粗,在人們看來,顯得很臟,很粗糙,而低感光度的膠片,則畫面細膩程度高的多,給人一種精致的感覺。這種顆粒,在數(shù)碼相機里,稱作噪點。
所以,我們來用感光度調節(jié)曝光時間的時候,要控制好度。
同時較大的光圈,也能得到較快的快門值,從而提高手持拍攝的穩(wěn)定。在拍攝風景這一類的照片時,我往往采用較小的光圈,這樣景深的范圍比較廣,可以使遠處和近處的景物都清晰,同樣這一點在拍攝夜景時也適用。
快門優(yōu)先多用于拍攝運動的物體上,例如體育運動、行使中的車輛、瀑布、飛行中的物體、煙花、水滴等等。與光圈優(yōu)先相反,快門優(yōu)先是在手動定義快門的情況下通過相機測光而獲取光圈值??扉T優(yōu)先多用于拍攝運動的物體上,特別是在體育運動拍攝中最常用。很多朋友在拍攝運動物體時發(fā)現(xiàn),往往拍攝出來的主體是模糊的,這多半就是因為快門的速度不夠快。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使用快門優(yōu)先模式,大概確定一個快門值,然后進行拍攝。并且物體的運行一般都是有規(guī)律的,那么快門的數(shù)值也可以大概估計,例如拍攝行人,快門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攝下落的水滴則需要1/1000秒
本上單反都有自動對焦功能。但有些時候,會發(fā)現(xiàn)自動對焦不準了。
以上,希望對你有幫助!
8. 單反相機的使用方法新手簡易教程
初學者學習使用d60的方法流程如下:
1、尼康相機從包裝里拆出來,鏡頭是獨立的,先把鏡頭裝上去,輕輕轉一圈。
2、打開電池卡槽,把鋰電池按照正確的安裝方法。
3、打開記憶存儲卡槽,把sd卡裝進去。
4、旋轉開機按鈕,從OFF旋轉到ON。
5、拿下鏡頭蓋,將尼康相機的鏡頭伸出來。
6、打開相機,旋轉功能轉盤至自動模式,然后按快門即可。 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曝光參考數(shù)值,切忌固定使用同一個曝光參考數(shù)值,具體選擇情況需要根據(jù)當前場景來進行判斷,合適的數(shù)值拍出照片效果最好。單反相機里面專業(yè)性的術語較多,要想進一步加強個人技能的話,通過理論學習加實踐驗證來進行提升是最好的方式。
9. 單反相機基本使用技巧
單反相機中三種測光模式如何使用,下面是簡單介紹。
矩陣測光1矩陣測光,一般尼康相機如此稱呼,佳能相機中一般稱為評價測光。這種測光模式是將畫面縱橫等分為多個區(qū)域,一般為64或128個區(qū)域,按平均為18%的灰度認為是正確的曝光,然后相機自動給出光圈和快門速度。
2在這種測光模式下,相機會將取景畫面分割為若干個測光區(qū)域,每個區(qū)域經(jīng)過各自獨立測光后,所得的曝光值在相機內進行平均處理,得出一個總的平均值,這樣既可達到整個畫面正確曝光的目的
3可見矩陣測光是對畫面整體光影效果的一種測量,對各種環(huán)境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因此用這種方式在一般環(huán)境中均能夠得到曝光比較準確的照片。
4矩陣測光適用場景:多用于風光拍攝。
END
中央重點測光1中央重點測光是以中央?yún)^(qū)域為主要測光依據(jù),然后平均到其余區(qū)域中去。
2一般來說,當使用這種模式測光時,相機會對整個畫面進行測光,但將最大比重分配給畫面的中央?yún)^(qū)域,準確地說,即負責測光的感光元器件會將相機的整體測光值有機的分開,中央部分的測光數(shù)據(jù)占據(jù)絕大部分比例,而畫面中央以外的測光數(shù)據(jù)作為小部分比例起到測光的輔助作用。
3使用中央重點測光模式的好處:當畫面出現(xiàn)高反差或色彩迥異的情況時,相機會對多個區(qū)域進行測光,并根據(jù)拍攝者的需要對某個區(qū)域進行重點測光,然后進行加權平均,這樣,所獲得的圖像會很少有某個區(qū)域欠曝或過曝的問題出現(xiàn),但對于一些重點主體部位,圖像卻能很清晰地進行反映
4中央重點測光適用場景:適合拍攝主體位于畫面中間的照片,所以在拍攝人像照片時使用最多,另外在風光、微距等題材中也較為常用。
END
點測光1點測光是指針對拍攝畫面中心極小甚至為點的區(qū)域進行測光,區(qū)域面積約占畫面幅面的2.5%,在這一區(qū)域內的測光和曝光數(shù)值是非常準確的。
2點測光是指針對拍攝畫面中心極小甚至為點的區(qū)域進行測光,區(qū)域面積約占畫面幅面的2.5%,在這一區(qū)域內的測光和曝光數(shù)值是非常準確的。
3一條比較簡單的規(guī)律就是對畫面中要表達的重點或是主體進行測光,例如在光線均勻的室內拍攝人物,許多攝影師就會使用點測光模式對人物的重點部位如眼睛、面部或具有特點的衣服、肢體進行測光,以達到形成欣賞者的視覺中心并突出主題的效果。
4點測光適用場景:點測光方式在新聞、人像、微距以及風景等題材中都有很好的使用效果。
10. 單反相機入門怎么用
ca1101照相機使用方法介紹如下: ?。?)拍攝前注意設定好相機的參數(shù) (2)盡量使用最高分辨率進行拍攝 ?。?)正確運用光照條件 ?。?)慎用閃光燈 ?。?)色溫的調節(jié) (6)把拍好的照片下載到電腦硬盤上進行觀察取舍并保存。 ?。?)修飾原始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