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廣角鏡頭人物畸變
倒過來拍的原因:
首先,手機的一般攝像頭是廣角鏡頭。廣角鏡頭成像會有一定的畸變,具體表現(xiàn)為邊緣畫面會有一定的拉伸。像是我們用手機拍照時,有個講究是“腳貼畫面底部能拉腿”,便是運用了廣角畸變的原理。具體有關于廣角畸變的細節(jié)及用法,你可以去查下相關資料。 而現(xiàn)在廣為流行的手機倒過來拍照的方式,一方面是上面說的廣角畸變,二則是取景角度問題——剛剛說的廣角畸變可以拉長腿部,其實是有一定限制的:你的機位必須是仰拍,才能拉長腿;你的機位必須要稍低,腿才能拉得更長。 先說機位吧,手機倒過來拍照,這是直接將機位降低的表現(xiàn)。哪怕它只隔了十幾二十厘米的距離,但它依舊不可忽視;其次是角度問題,這個你可以做個測試,因為人眼需要觀察屏幕等原因,當你正常拍攝時,手機會不經(jīng)意的成俯拍狀態(tài),這個時候非但不會拉長腿,反之因畸變原因還會顯得腿短;但當你將手機倒過來拍攝,手機會自然而然的成為仰拍狀態(tài),這個你可以自行嘗試。 結論就是,非但機位降低了(在使用廣角鏡頭拍攝時,這同樣會拉長腿),而且你很自然的得到了一個仰拍的機位,無論是給別人拍攝還是對著鏡子自拍,達到拉長腿的作用。
2. 廣角鏡頭人物畸變怎么辦
拍照人或物變樣,是攝影里的拍照畸變;即所謂的廣角變形,所有光學相機鏡頭都存在畸變的問題,畸變屬于成像的幾何失真,它是由于焦平面上不同區(qū)域對影像的放大率不同而形成的畫面扭曲變形現(xiàn)象,這種變形的程度從畫面中心至畫面邊緣依次遞增,主要在畫面邊緣反映得較明顯。對于變焦鏡頭畸變的問題尤其嚴重,一般在廣角端拍攝時,往往會使畫面邊緣向外凸起,稱之為桶形畸變;用遠攝端拍攝時,畫面邊緣經(jīng)常會向內(nèi)凹進,稱之為枕形畸變。
對于遠攝變形好處理些,盡量避免長焦最長端拍攝就是了,到最長端時,馬上縮回一段就可以了。
在實際拍攝時注意三點:
1.盡量不拍有直線、直角的地方;
2.盡量不讓照相機太接近被攝物體,與拍攝主體保持一段距離,盡量用稍長焦距,而且一定要站在中間,避免仰拍、俯拍。還是上面圖片所在地方;
3.拍攝,然后剪裁,按現(xiàn)在的數(shù)碼照像機像素來看,剪裁的照片依然很清晰的.
3. 廣角鏡頭畸形修正
零鏡行車記錄儀質(zhì)量不錯。安裝簡單,畫面清晰,夜視加強,夜視補光,循環(huán)錄像,微光夜視加強,畫面畸形修正,移動偵測WIFI停車監(jiān)控,固定測速,短視頻分享,碰撞感應,限速標志提醒,前后錄像,前后雙鏡頭,360度廣角,前后攝像頭無死角拍攝,記錄儀分辨率1080*2550,畫質(zhì)清晰流暢,自動覆蓋。誠信商家。
4. 廣角低畸變鏡頭
我喜歡用手機拍風景,隨時隨地,不受限制,遇上好景色絕對不會錯過。日月星辰,清晨黃昏,紅墻碧瓦,麗日藍天,一個都不能少。只要有心,一切皆風景。
5. 廣角鏡頭可能造成哪些畸變效果?
許多攝影師會在拍合影的時候立馬換算廣角鏡頭,其實這樣做并不一定正確。廣角鏡頭容易使邊緣的人物變形,拍攝合影的時候,最好用標準鏡頭,實在沒有可以選用中間的焦段以保證人物不變形,或者選擇合適的拍攝距離和拍攝角度。盡量避免變形的現(xiàn)象發(fā)生。
若一定要使用廣角鏡頭,那要注意千萬不要貼近了人物拍攝,除非你是刻意想要表現(xiàn)夸張的效果。
編者認為一張好的合影應該達到以下五點要求:
1)集體群像在畫面布局合理,充實。
2)前后排無遮擋現(xiàn)象。
3)最前一排與最后一排的人都清晰。
4)沒有前排頭大、后排頭小的透視變形。
5)沒有閉眼睛的情況。
當然,要做到以上五點,就必須掌握好以下拍攝要領。
1、應選用標準鏡頭 標準鏡頭的視角與人眼一致,用廣角鏡頭拍集體照時會出現(xiàn)透視變形現(xiàn)象,前排人物離鏡頭近而頭大,后排人物離鏡頭遠而頭小。因此,拍集體照不能使用廣角鏡頭。如果使用變焦鏡頭拍集體照也應選擇35-50毫米焦距段(全畫幅相機)。
2、光圈和快門速度的選擇 集體合影的特點是:人物是靜止的且縱深大。要獲得較大的景深,一般得使用小光圈和較慢的快門速度。20~30人的合影宜用f/5.6~f/8光圈;在60~70人合影時宜用f/8~f/11光圈,在100人以上合影時宜用f/11~f/16光圈??扉T速度最好不低于1/30秒,這樣可避免個別人在拍攝中突然的晃動。當然,在光線較差的情況下,為了保證有足夠的景深,只好犧牲快門速度,但一般不能低于1/8秒。
3、使用三腳架和快門線 因為拍攝集體合影需要較大的景深,所以常選用較小的光圈拍攝,這時快門速度較慢,為防止拍攝中出現(xiàn)“手震”,影響畫面清晰度,因此在拍照中必須使用三腳架穩(wěn)定照相機。
4、為避免前后排遮擋,前后排梯度要大 拍大型集體合影時,安排隊列最好用桌椅,能使前后排更緊湊一點,以便更有效地利用景深,拍出清晰照片。隊列的安排一般是第一排坐凳子,第二排站地面,第三排站凳子,第四排站桌子,如果人還多,前面可蹲一排。 如果利用大樓前的石階照集體合影,人群站隊排列應注意的是,無論人多人少都必須隔一級站隊(即前后兩排之間應空一級),這樣才能避免前排遮擋了后排。 拍集體合影構圖很重要,不能在前排擺上過多的凳子,造成隊形細長,人物頭像很小,構圖難看。 一般拍集體合影第一排擺凳子的數(shù)量可用以下公式計算:擺凳子數(shù)量=合影人數(shù)/5。例如:100人合影,擺凳子數(shù)量=100/5= 20即100人的合影,前排領導席擺20個凳子即足。 如果拍攝100人以上的合影,最好將桌椅以照相機為軸心擺成一個弧形,因為鏡頭最清晰的焦點平面是在以鏡頭焦點距離為半徑的圓弧上。因此,采用弧形站隊拍攝,就不會出現(xiàn)集體合影中常見的兩側人物不十分清晰的情況,從而保證了中間和兩側的人物都一樣清晰。
5、光線的選擇 拍集體合影以柔和的自然光為好,應盡量避免直射陽光和逆光。時間應選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這個時段,不要在樹蔭下拍照,以防產(chǎn)生花臉。
6、焦點選擇 根據(jù)景深原理,鏡頭應聚焦在整個隊列縱深的前1/3處。例如:若共五排人,應將焦點對在第二排的中間人物上,這樣可更有效地利用前景深和后景深,拍出前后均清晰的集體合影。
7、構圖方法 集體合影的構圖布局要求上寬下窄留出天地,左右略留有余地而盡量充滿畫面。
8、拍照時注意力應集中 拍攝前先看看隊列中有無前排遮擋后排的情況,如有則應調(diào)整一下位置。在按動快門前舉手示意,提醒大家注意力集中,以免出現(xiàn)閉眼或晃動。此外,初拍集體照要避免緊張情緒,把注意力集中在準確曝光,精確聚焦以及構圖上,否則,任何小小的差錯和失誤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因為大多數(shù)集體合影是無法補拍的。
6. 廣角鏡頭拍人臉的畸變
兩個原因: 1.大多數(shù)變焦鏡頭zoom在廣角端有桶形畸變,中間大邊緣小。 2.透視變形,就是近大遠小。廣角端拍人像,人臉是個立體的,靠近相機的鼻子、嘴巴部分顯得大,原理相機的耳朵顯得小、遠。
拍照時距離被拍攝者太近的話,往往會習慣性將相機焦距調(diào)小,以獲得更大廣角便于將臉完整拍到。正是這個原因會使拍出來的照片產(chǎn)生廣角變形。 人眼睛相當于50mm左右焦距的鏡頭,在人類演化過程中漸漸適應了用這種規(guī)格的“鏡頭”看物體,自然不會覺得別扭。 因此假如希望照片不發(fā)生變形,應當最少把焦距推到標準焦距50mm——即人眼的焦距以上,即可拍出較佳效果。
7. 廣角鏡頭容易產(chǎn)生什么畸變
廣角鏡頭容易畸變,變焦鏡頭可以拍遠,中,近
8. 廣角鏡頭人像畸變
無畸變鏡頭,是指超廣角鏡頭出現(xiàn)的畫面桶形畸變,及長焦望遠鏡頭出現(xiàn)的枕形畸變。定焦鏡頭很容易校正畸變,能夠準確還原景物原貌。一些變焦比率(倍數(shù))不大的變焦鏡頭,往往也能夠較好的校正光學鏡頭成像畸變。
這些鏡頭,便是無畸變鏡頭。
9. 廣角鏡頭人物畸變原理
70-200是中長焦變焦鏡頭,拍人像不會有嚴重的透視畸變。從光學成像原理來說,鏡頭透視畸變與焦距長短呈正反比關系,焦距越短透視畸變越大,如廣角鏡頭,焦段越大畸變越小,透視壓縮感越強,如長焦鏡頭。70-200這個焦段的鏡頭基本不存在透視畸變,但壓縮感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