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區(qū)別全畫幅和半畫幅鏡頭
首先全畫幅之所以叫全畫幅,是因為這個畫幅的尺寸是以前膠片時代傳統(tǒng)35mm膠卷的尺寸。而半畫幅,顧名思義就是畫幅比全畫幅小,大概一半大小,所以叫半畫幅(APS-C)
這兩者的區(qū)別從根本上來說就是現(xiàn)代數(shù)碼相機里面感光元件大小的區(qū)別。更大的感光元件導致了更高的成本,所以全畫幅貴。
再說實際的拍攝效果:
1、高感:一般來說更大的感光元件帶來的是更好的高感表現(xiàn),也就是說一般來說,夜間拍攝以及室內暗光情況下,全畫幅有天然優(yōu)勢。
2、鏡頭:目前大多數(shù)專業(yè)鏡頭還是以全畫幅為標準設計的,雖然全幅頭可以接在半幅上,可是效果肯定有影響。而同樣焦距的鏡頭在相同物距的位置拍攝的照片半幅就是全幅的中心裁剪。這就導致了半幅在廣角端處于劣勢。當然相反的長焦端還是有一定優(yōu)勢。
3、虛化:(不知道為什么這個經(jīng)常被提及)。全畫幅吊打半幅。
2. 如何區(qū)分全畫幅與半畫幅鏡頭
全畫幅相機和半畫幅相機拍證件照的區(qū)別主要在于拍攝的距離有差異,全畫幅距離近一些,半畫幅的遠一些。這是因為半畫幅相機相對于全畫幅相機存在等效焦距問題,一般等效系數(shù)為1.5(佳能的為1.6),如此,如果同一鏡頭同一拍攝距離,半畫幅的視角要窄一些,所以要后退一步才能拍的和全畫幅一樣的圖片。
3. 全畫幅和半畫幅的鏡頭區(qū)別
一、指代不同
1、全畫幅:指的是感光面積為36×24 mm尺寸大小的規(guī)格。這一規(guī)格被用于描述鏡頭的成像圈指標和感光元件的尺寸。
2、半畫幅:又稱APS畫幅,指的是基于“APS系統(tǒng)”的成像面積。
二、特點不同
1、全畫幅:柯達標準的KS-1870則確定了使用35mm膠片,且保持36×24mm規(guī)格為135格式;其后,徠卡公司的Leica I型照相機也使得讓這一標準成為應用慣例。
2、半畫幅:是數(shù)碼相機普及前的一種過渡產品。仍使用膠卷,但在膠卷和暗盒上通過磁性材料和數(shù)字計劃,記錄了很多相關數(shù)據(jù)。
對佳能來說,標記EF的是全幅鏡頭,標記EF-S的是半幅鏡頭
對尼康來說,只要鏡頭上標記DX字樣,就是半幅鏡頭。剩下的都是全幅的
4. 如何區(qū)分半畫幅鏡頭和全畫幅鏡頭
區(qū)分適馬鏡頭是全畫幅還是半畫幅,從其鏡身上的標識即可區(qū)分,適馬鏡頭上標識有DC字母的,表示是APS-C畫幅鏡頭,標識有DG的是全畫幅鏡頭。凡適馬鏡頭完全型號標識中,沒有DC字樣的,均可在全畫幅相機使用,當然也可以在非全幅中使用。
5. 怎么區(qū)分全畫幅和半畫幅鏡頭
一樣的。沒有全畫幅和半畫幅之分。
光圈是一個用來控制光線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感光面光量的裝置,它通常是在鏡頭內。對于已經(jīng)制造好的鏡頭,我們不可能隨意改變鏡頭的直徑,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在鏡頭內部加入多邊形或者圓形,并且面積可變的孔徑光闌來達到控制鏡頭通光量,這個裝置就叫做光圈。
畫幅是指相機使用感光元件的尺寸規(guī)格。全幅和半幅指的就是電子感光元件(CMOS / CCD)的尺寸。
全幅的電子感光元件的尺寸和傳統(tǒng)135膠片一樣大,也就是24×36mm。
半幅的尺寸約為23.7×15.6mm,或稱之為APS-C畫幅。
6. 全畫幅鏡頭與半畫幅鏡頭怎樣區(qū)分的區(qū)別
主要區(qū)別在于其中相機的核心傳感器尺寸,全畫幅指的是保持36×24mm規(guī)格為135格式的膠片大小,而半畫幅相機的感光元件尺寸為18mm*24mm。相對而言,傳感器尺寸越大,細節(jié)也就越豐富,畫質也更好,因此全畫幅相機在拍照時的畫面質量、細節(jié)與感光度范圍都比半畫幅要出色。
7. 怎么區(qū)別全畫幅和半畫幅鏡頭相比
分,全畫幅可以用在全畫幅和非全副相機上,但非全副鏡頭只能用在非全副相機,比如佳能的紅圈鏡頭,兩種相機都能用,但銀圈鏡頭只能用在非全畫幅相機
8. 怎么區(qū)分全畫幅鏡頭和半畫幅鏡頭
半畫幅單反相機或者索尼、佳能的微單,其傳感器尺寸就是APS-C大小的,大概是23.4mm×15.6mm大小。
而全畫幅也叫35mm或者135全畫幅相機,大概為36mm×24mm大小。全畫幅相機就很好的平衡了相機的體積與畫質,這也是全畫幅相機受歡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