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幅在膠片時代是指膠片上有效地成像面積。在我們現(xiàn)在數(shù)碼時代,畫幅一般指的是感光元件(圖像傳感器)的尺寸大小。
畫幅的分類及尺寸:
不同的畫幅有不同的作用,一般將畫幅分為四個大類:APS-C畫幅、全畫幅、中畫幅、大畫幅。此處不討論M4/3、1英寸、1/2.3英寸、1/3英寸等。
1、APS-C畫幅
也被稱為半畫幅,它是由APS膠卷尺寸產(chǎn)生的,APS膠卷有三種尺寸(H、C、P):
H型是滿畫幅(30.3×16.6mm),長寬比為16:9;
C型是在滿畫幅的左右兩頭各擋去一端,長寬比為3:2(24.9×16.6mm),就是我們常說的APS-C畫幅;
P型是滿幅的上下兩邊各擋去一條,使畫面長寬比例為3:1(30.3×10.1mm),被稱為全景模式。
APS-C畫幅目前主要應(yīng)用于入門級單反中,在文末會與全畫幅進(jìn)行詳細(xì)對比。
2、全畫幅
也被稱為小畫幅、135畫幅等等。是目前高級單反中常用的畫幅尺寸。
35mm膠卷的感光面積為36 x 24mm;
35mm照相機的畫幅尺寸為24x36mm,對角線長43.2mm;
3、中畫幅
中畫幅是指介于36×24mm全畫幅及4×5英寸的大畫幅之間的成像尺寸。
目前常應(yīng)用于商業(yè)攝影等更注重畫質(zhì)、表現(xiàn)力的專業(yè)領(lǐng)域,像素超5000w的價格基本要到六位數(shù)。
4、大畫幅
感光元件尺寸在4X5英寸或以上的都稱為大畫幅,拍攝大畫幅作品主要是底片昂貴,目前逐漸被中畫幅替代,很多領(lǐng)域使用大畫幅相機拍攝成本過高,加上現(xiàn)在膠片時代逐漸被數(shù)碼時代取代,大畫幅相機的應(yīng)用越來越少。
畫幅大小差異作用:
1、相機的體積
感光元件尺寸越大,體積也必然增大。這是由感光元件決定的,但現(xiàn)在無反(微單)相機正在打破這一局限。
2、畫質(zhì)
我們的感光元件實際上是由一個個像素點構(gòu)成的,在我們的像素點面積相同時,感光元件尺寸越大,可以容納的像素點也越多、所以畫質(zhì)必然更好,可以帶來更豐富的畫面細(xì)節(jié)。
3、景深表現(xiàn)
相比手機或卡片機等感光元件小的來說,采用更大感光元件的單反相機,可以使用更大光圈、更長焦段,所以拍出淺景深更容易,更容易得到背景虛化效果。這邊不談畫幅大小與景深是否有必然關(guān)系。
全畫幅與非全畫幅區(qū)別:
1、感光元件尺寸大小
全畫幅的感光元件尺寸為24mm×36mm,半畫幅尺寸為24.9×16.6mm。
2、成像大小與視角大小
因為感光元件尺寸的差距,所以在使用同一焦距、同一地點、同一拍攝對象、同一拍攝距離時。使用50mm的鏡頭:
全畫幅的實際等效焦距是50mm;
半畫幅的實際等效焦距是80mm(50mm×1.6)。
所以同樣的距離參數(shù),半畫幅相當(dāng)于放大了焦距,視角變小。
3、暗角
半畫幅相機的視角較小,不易出現(xiàn)暗角;
而全畫幅視角更大,我們的鏡頭視角越大時,里面的透鏡容易發(fā)生聚光作用,所以周邊光量減少,形成暗角。但暗角處理好時也是很不錯的一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