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點光源成像光路圖
先通過平面鏡作出發(fā)光點S的對稱點S′,連接S′P交平面鏡于點O,OP為反射光線,SO為入射光線,如圖所示:
2. 成像的光路圖
光學(xué)顯微鏡成像原理和光路圖: 光學(xué)顯微鏡是根據(jù)凸透鏡的成像原理,要經(jīng)過凸透鏡的兩次成像
3. 點光源小孔成像光路圖怎么畫
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實像越大。物體放在焦點之內(nèi),在凸透鏡同一側(cè)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物距越大,像距越大,虛像越大。在焦點上時不會成像。 在2倍焦距上時會成等大倒立的實像。
在光學(xué)中,由實際光線匯聚成的像,稱為實像,能用光屏承接;反之,則稱為虛像,只能由眼睛感覺。有經(jīng)驗的物理老師,在講述實像和虛像的區(qū)別時,往往會提到這樣一種區(qū)分方法:“實像都是倒立的,而虛像都是正立的。”所謂“正立”和“倒立”,當然是相對于原物體而言。
平面鏡、凸面鏡和凹透鏡所成的三種虛像,都是正立的;而凹面鏡和凸透鏡所成的實像,以及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實像,無一例外都是倒立的。當然,凹面鏡和凸透鏡也可以成虛像,而它們所成的兩種虛像,同樣是正立的狀態(tài)。
4. 點光源成像光路圖解
光刻機最大噱頭是光源為13.5納米的ASML光刻機,臺積電用這型號光刻機,實現(xiàn)了5納米制程,而英特公司和三星公司沒有做到,特別要注意這里不是五納米線寬,而是制程。線寬是光刻機的性能指標,是長度單位,極限值是衍射極限值,一般接近波長值,大于波長值,所以很容易有這樣的錯誤想法:
注意臺積電實現(xiàn)了5納米制程,而不是ASML光刻機實現(xiàn)的,三星也用了,它至今沒有達到5納米制程,特別要注意不是達到了5納米線寬。但是,很多人在混淆這個概念,直接就說ASML光刻機是5納米光刻機,國產(chǎn)只能實現(xiàn)90納米。如果理解成線寬,都接近或微微超過半寬度,如果這樣理解,國內(nèi)又無法開發(fā)出13.5納米光源,趕上和超越ASML光刻機,只能是水中撈月的空幻。
所以,一定要注意線寬和制程的區(qū)別!ASML的光刻機只能接近衍射極限,臺積電的制程是臺積電的說法,只說明用的比三星英特好,制程不是長度概念。第二,衍射極限接近波長不準確,應(yīng)該是衍射極限值=波長/Na,Na值在0.05到0.75之間。13.5納米光源由于只能采用離軸光路,這是致命的,又只能采用反射式光路,球差和平場兩個要求難保證,所以一般Na值0.05。而193納米光源水浸潤后相當于132納米光源,Na值一般0.5。所以兩種光源幾乎無差異。而193納米光源特殊設(shè)計鏡頭, 使Na值達0.75,就有可能達到比13.5納米更好的效果。
第三,那么臺積電的制程比三星和英特更好又是什么回事?使用光刻機還有幾個因素:一,光刻膠,布膠是有講究的,它也決定最后刻線寬度。二,電路的掩膜制造,也決定最終線寬。三,五納米制程的真實的線寬是,每平方毫米5000萬只晶體管,每平方微米50只,單個晶體管占20000平方納米,也就是平均140納米的見方。比起13.5納米波長,相差十倍多,所以對193納米浸潤后的光源相當于132納米,都在衍射極限以內(nèi)。
我最近關(guān)于麥氏方程組的研究,發(fā)現(xiàn)這個衍射極限值是否是它,我已經(jīng)懷疑,這是以后的事。第四,刻線寬度是否可以突破上述這個值,不完全取決于這個值,還和光刻機的使用有關(guān)系,這個可以用衍射理論說清楚的,這里我不講。第五,本來光刻機和它的應(yīng)用,已經(jīng)觸及衍射極限,本該有一個基礎(chǔ)理論的重大突破,它的意義遠遠大于光刻機的極限線寬。
5. 點光源成像效果圖
一、平行光:
1、用來做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實驗
做法:讓平行光分別斜射平面鏡和毛玻璃,觀察反射光。實驗結(jié)果:只能在一定方向才能看到反射光;毛玻璃的反射光射向四面八方。
2、用來照射凸面鏡和凹面鏡
做法:讓平行光分別照射凸面鏡和凹面鏡,觀察反射光。實驗結(jié)果:凹面鏡能會聚平行光;凸面鏡使平行光發(fā)散。
二、點光源
用來做光路是可逆的實驗
做法:將點光源置于凸透鏡的焦點處,讓光通過凸透鏡,在透鏡的另一側(cè)用光屏承接光斑。實驗結(jié)果:無論光屏處于什么位置,得到的光斑大小一樣。
6. 找像點畫出成像光路圖
凹透鏡成像光路圖如下:
凹透鏡亦稱為負球透鏡,鏡片的中間薄,邊緣厚,呈凹形,所以又叫凹透鏡。凹透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近視眼鏡是凹透鏡。凹透鏡分為雙凹、平凹、凸凹等形式。
凹透鏡成像的幾何作圖與凸透鏡者原則相同。從物體的頂端亦作為兩條直線:一條平行于主光軸,經(jīng)過凹透鏡后偏折為發(fā)散光線,將此折射光線相反方向返回至主焦點;另一條通過透鏡的光學(xué)中心點,這兩條直線相交于一點,此為物體的像。
7. 點光源平面鏡成像光路圖
平面鏡成像光路圖,是有一定技巧的。
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從物體的一個點上任意的畫出兩條入射光線,先作出法線,再作出對應(yīng)的的反射光線,找到這兩條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就是該點的像。
說是這樣說,實際作的話,幾乎不能成功使像與物體對稱。道理很簡單,別說尺規(guī)作圖,用在精密的工具也不能保證不存在誤差。所以,這個作圖存在一定的熔點弄虛作假的成分,就是先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確定像的位置,然后,再安置正確的步驟作圖,只是作反射光線時,不是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而是過入射點和像點畫射線(或直線)。這樣作圖的結(jié)果,像與物體不對稱都不行!
8. 點光源成像光路圖怎么看
畫個光路圖,通常成像的時候只畫兩條光線確定一個像點,但事實上有無數(shù)條光線通過光源經(jīng)過透鏡到達成像平面,而一般情況下認為光源上的同一點發(fā)出的光線通過透鏡之后會聚焦在同一個像點上(其實大多數(shù)透鏡不能滿足這個要求,只有平面鏡和某一周特殊凸透鏡滿足,具體哪種上大一的時候?qū)W的早忘了),這樣才成的像。
當你擋住一半(其實這里也有條件,不能在離火苗太近的地方擋,那樣就真的只有半個火苗的像了,得在火苗跟透鏡中間檔)的時候通過光路圖能發(fā)現(xiàn)還有光能從你擋住的火苗到達透鏡,這樣也能成像,但是亮度跟光線多少是有關(guān)的,因為光線少了所以暗了
9. 點光源成像光路圖怎么畫
1.
從光源出發(fā),若是平行光線則“無限延長”這些 平行線,直至遇面則反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遇介質(zhì) 則折射;若是“點光源”則以“球面射線”延長之,也 直至反射面和折射介質(zhì),再作反射線和折射線。
2.
從光源出發(fā),至介質(zhì)折射,出介質(zhì)再折射,如 光線穿透過某一厚度的“玻璃”,“透鏡”等。
3.
從光源出發(fā),遇(不透過)大平面反射,遇曲面 則“分解”為“細微平面反射”得“漫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