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相機鏡頭焦距換算
焦距的單位通常用mm(毫米)來表示,一個鏡頭的焦距一般都標在鏡頭的前面,如f50mm(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標準鏡頭”,因為其視角于人眼視角相同故稱標準鏡頭),2870mm(我們最常用的鏡頭)這個焦距段是最適合拍人像的、70210mm(長焦鏡頭)等
2. 相機鏡頭焦距和距離怎么算的
以面積不好討論,我們就討論高度。
假設傳感器是全畫幅,它的畫幅面積是36X24mm,畫面高度就是h=24mm,這是一個定值。根據幾何光學成像原理,可以得出物體高度H、物距L、像距l(xiāng)和成像高度的關系是相似三角形的比例關系: H=Lh/l 由于h=24mm是個定值,物體成像的最大高度H與物距有關。當物距L足夠遠時,成像就非常接近焦平面,像距l(xiāng)就基本與焦距相等,l=f。上式變更為 H=Lh/f 當物距L一定的情況下,物體最大被攝高度(或者說面積)與鏡頭焦距成反比。鏡頭焦距越長,視角越小,被攝物體高度(面積)越小。廣角鏡拍攝的范圍大,遠攝鏡拍攝的范圍小。
3. 相機鏡頭焦距倍數換算
望遠鏡倍數的換算公式是:焦距÷目鏡=天文望遠鏡放大倍數。舉例:你望遠鏡的焦距是900mm,目鏡使用的是25mm那就等于36倍如果你添加3X增倍鏡就等于90倍;你使用的是9mm目鏡那望遠鏡放大倍數是100倍加上3X增倍鏡就等于300倍。4這個我不知道你說得啥!
4. 相機焦距計算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做焦距。用“f”表示。
△
透鏡焦度:透鏡焦距f的長短標志著折光本領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領越大,通常把透鏡焦距的倒數叫做透鏡焦度。用Φ表示,即:Φ=1/f
。
△
透鏡度數:眼鏡的度數
=
100×焦距的倒數。即:度數
=
Φ×100
=
(1/f)×100。遠視鏡片(凸透鏡)的度數用正數表示;近視鏡片(凹透鏡)的度數用負數表示。例如:+300度、—200度。
△
如果某透鏡的焦距是0.5m,它的焦度就是Φ=1/0.5m=2m^-1;平時說的眼鏡片的度數,就是鏡片的透鏡焦度乘100的值。例如,100度原始鏡片的透鏡焦度是1m^-1,它的焦距是1m。
舉例500度眼鏡的焦距
根據公式可知:500=100×1/f
所以,f=0.2m=20cm
若為凹透鏡,則為虛焦點,f=
-20cm;若為凸透鏡,則為是焦點,f=20cm。
5. 相機鏡頭焦距換算方法
一般是按全畫幅標準計算的,尼康的半畫幅焦距是鏡頭實際焦距值乘以1.5,得出的數值就是尼康半畫幅視角的焦距值。比如50mm焦距鏡頭用在半畫幅機器上,為50mmX1.5=75mm焦距。
6. 鏡頭焦距計算
凸透鏡確定焦距:
1、取出要測定焦距的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再把一張紙放在它的另一側,來回移動,觀察光斑(亮點)的變化。調整凸透鏡的位置,讓光斑變得最小、最亮。
2、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凸透鏡中心的距離,記錄下來。
3、再重復以上實驗2次,求3次測得距離的平均值,即為此凸透鏡的焦距。
凹透鏡確定焦距:
1、將凹透鏡正對著太陽光,白紙與凹透鏡平行;
2、用刻度尺量出白紙上亮環(huán)的直徑為D;
3、量出白紙到凹透鏡的距離為L;
4、量出凹透鏡的直徑為d。
5、利用公式進行計算:f=dL/(D-d)
短焦距的光學系統(tǒng)比長焦距的光學系統(tǒng)有更佳聚集光的能力。簡單的說焦距是焦點到面鏡的中心點之間的距離。照相機中 焦距f<像距<2f 才能成像。
擴展資料:
在空氣中的薄透鏡,焦距是由透鏡的中心至主焦點的距離。對一個匯聚透鏡(例如一個凸透鏡),焦距是正值,而一束平行光將會聚集在一個點上。對一個發(fā)散透鏡(例如一個凹透鏡),焦距是負值,而一束平行光在通過透鏡之后將會擴散開。
焦距以最常見的標示習慣,如果第一個表面的透鏡是凸透鏡,R1的數值是正值,如果是凹透鏡則是負值;如果第二個表面是凹透鏡,R2的數值是正值,如果是凸透鏡則是負值。要注意的是,即使如此,不同的作者仍可能會有不同的標示習慣。
對一個球形曲率的鏡子,焦距等于鏡子的曲率半徑的一半。凸面鏡的焦距是正值,凹面鏡的焦距是負值。
入射平行光線(或其延長線)與出射會聚光線(或其延長線)相交,就能確定折射主面,這個想象的平面與鏡頭光軸相交處就是主點。像方主點和無窮遠光線形成的焦平面(焦點)之間的距離稱為復合鏡頭的焦距(嚴格說是有效焦距)。用同樣的原理也可以確定物方主面和物方焦距。
7. 相機鏡頭焦距換算軟件
螢石攝像頭可以在手機APP上調節(jié),打開需要調的攝像頭畫面上有調焦距的按鈕。
8. 相機鏡頭焦距換算公式
全幅相機鏡頭的焦距乘以1.5就是半幅相機鏡頭的焦距
全副和半副單反鏡頭“等效焦距”的概念與區(qū)別
很多人說對半副單反來說,35mm鏡頭就是標頭,和全副用50mm鏡頭是一樣的。
對比情況如下:
全副,50mm鏡頭,光圈f2;
半副,35mm鏡頭,光圈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