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苦瑪最值得買的鏡頭
1.蔡司T*鍍膜:蔡司公司在1972年9月的西德科隆覽會上,推出有多層鍍膜的T* Distagon、T* planar、T* sonnar等合計16種鏡頭,這也是T*鍍膜第一次亮相。不過早在1939年,也就是T鍍膜剛剛被發(fā)明不久,蔡司公司就實現(xiàn)了兩到三層鍍膜技術。
2.富士EBC鍍膜:富士龍55mm f/3.5 Macro,第一枚使用EBC鍍膜的鏡頭。1971年,當佳能和徠卡公司止步于7層鍍膜而無法取得突破時,富士就已經使用EBC(電子束鍍膜)技術制造出可達11層鍍膜的鏡頭,并且在第二年就將這種技術應用在富士龍55mm f/3.5 Macro鏡頭上,之后的富士鏡頭無一例外地使用了EBC鍍膜技術。當然,從EBC到Super-EBC,再到現(xiàn)在的HT-EBC,加上全新的Nano GI納米涂層,富士的鍍膜技術也在不斷地改進之中,而且除了135系統(tǒng)之外,富士的EBC鍍膜也廣泛地應用在他的中畫幅和大畫幅鏡頭上。
3.賓得SMC鍍膜:使用賓得SMC鍍膜的太苦瑪鏡頭實際上在世界三大鍍膜技術中,賓得是最早實現(xiàn)七層鍍膜的技術的廠家。1969年,賓得的前身日本旭光學公司與OCLI公司(Optical Coatings Laboratories Inc)合作完成了世界相機史上最早的7層防反射膜。在1970年的德國科隆博覽會上賓得公司正式發(fā)表了SMC超級鍍膜技術,次年賓得把這個鍍膜技術實現(xiàn)商品化。SMC鍍膜的反射率極低,僅有0.2%,透光率能達到99.8%,搭配優(yōu)質的太苦瑪鏡頭很快引起了攝影師們的關注。當然到了21世紀之后賓得又開發(fā)了新的、針對數(shù)碼進行優(yōu)化的HD鍍膜,但是仍然有攝影師對于使用賓得SMC鍍膜的鏡頭情有獨鐘。
2. 賓得太苦瑪鏡頭推薦
攝影濾鏡一般為了改善透光率,一般常用多層鍍膜,通常在型號中用MC(Multi Coated)表示。攝影鏡頭的玻片也會采用鍍膜增透技術,但一般并不用特殊字符表示,有些廠商首創(chuàng)的鍍膜技術會特別注明,如富士鏡頭的EBC鍍膜技術,賓得鏡頭的SMC Takumar(超級太苦瑪多層鍍膜技術)等。
現(xiàn)代鏡頭采用的防眩光新型鍍膜技術還包括尼康的納米涂層技術用N標表示,佳能的ASC空氣球形鍍膜技術等。
3. 太苦瑪鏡頭哪個最好
如果限定是數(shù)碼頭,也就是DA頭的話,最早的一批是DA16-45、DA18-55等第一代套頭……還有不帶防水的da50-200這些…………如果是賓得鏡頭的話,那就得上溯到上世紀60年代的太苦瑪鏡頭咯……
4. 太苦瑪推薦
比較少見的鏡頭,常見的是太苦瑪 35 F3.5.你說的這只35 f2在當時的光學技術下絕對算是大光圈牛頭了,而且從比較大的對焦環(huán)和較長的對焦行程來看,應該是面向專業(yè)用途設計的。
而且超級太苦馬大部分鏡頭都使用了光學性能很好的鑭系玻璃,這種玻璃由于有環(huán)保原因現(xiàn)在已經被停止使用了,但是單從光學成像上講確實比一般的光學玻璃好很多。不過我個人以為太苦瑪系列一直一來有些被過譽的嫌疑:
5. 太苦瑪哪個鏡頭最值得買
攝影濾鏡一般為了改善透光率,一般常用多層鍍膜,通常在型號中用MC(Multi Coated)表示。攝影鏡頭的玻片也會采用鍍膜增透技術,但一般并不用特殊字符表示,有些廠商首創(chuàng)的鍍膜技術會特別注明,如富士鏡頭的EBC鍍膜技術,賓得鏡頭的SMC Takumar(超級太苦瑪多層鍍膜技術)等。
現(xiàn)代鏡頭采用的防眩光新型鍍膜技術還包括尼康的納米涂層技術用N標表示,佳能的ASC空氣球形鍍膜技術等。
6. 太苦瑪廣角鏡頭
定焦里,佳能轉接老頭,我推薦兩個標頭,奧林巴斯 50 1.8和賓得超級太苦瑪 50 1.4。我玩轉接鏡頭不多,但這倆絕對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