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攝影線性構圖
低角度近拍:線性透視的延伸
在風景攝影中,接近地面的低角度拍攝往往能帶來不同的透視效果,常常也能使前景物看起來更加高大。為了能實現低角度的拍攝,在腳架的部分建議可使用無中柱或可拆分中柱款,或是趴在地上手持
高角度近拍:強調畫面視覺動態(tài)范圍
使用超廣角鏡頭拍景,可以捕捉到完整壯闊的景色,若還想強調畫面的視覺動態(tài)范圍,采取直式構圖并從高角度俯拍前景則是最好的呈現方式。利用腳架或手持的方式,讓相機高于前景景物的高度,以俯瞰的角度拍攝,同時也應注意前中后景的畫面占比。
以三分法來構圖
不管是在直式還是橫式構圖,嘗試將眼前的景物拆成前、中、后景三個視覺區(qū)塊,以三種不同的元素讓畫面有不同的視覺效果,增加作品的層次感
留白
這點對于用作雜志封面或是插頁的攝影作品來說,是還蠻重要的一點。不同于前面才提及的三分法構圖,以不同的視覺區(qū)塊給予畫面不同層次,
2. 攝影線條構圖
一、直線構圖
1、單一直線(水平橫線)
單一直線構圖,多用于風光攝影中,特別是場面宏大的風光片展示。
2、平行線(垂直線)
平行線構圖主要作用是為了突出強調拍攝的主體,給畫面更多的層次感,讓畫面更加生動形象。
3、相交線
相交線線條可以引導觀眾的視線,使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在畫面上。
3. 攝影構圖線條構圖
1.
S形構圖 這是一種基本的經典構圖方式。畫面上的景物成S形曲線的方式分布,...
2.
S形,在構圖中還具有一種穿針引線的作用,它可以把畫面中散亂無關聯的景物連接起來,...
3.
這是來自色友{楊有里}的攝影作品,想必大家都覺得黃昏下的海水更柔情了吧,...
4.
S形的特點: 引領了視線 構圖線條使攝影物體本身顯得漫長 增強照片的耐看性
4. 線構圖攝影作品
攝影構圖的十七種方式:
1、L形構圖,讓畫面有一種視覺張力與延伸感。
2、垂直線構圖,畫面中的景物形成垂直的線條。
3、對稱式構圖,畫面中無論是左右還是上下,景物都是相同的。
4、對角線構圖.左上角到右下角,左下角到右下角形成一條線。
5、輻射式構圖,像放射線一樣向外放射,擴展的效果。
6、黃金分割法構圖法,俗稱九宮格構圖,主體位于黃金分割點處,畫面的橫豎1/3等分的位置。
7、框式構圖,框式構圖就是利用各種框架來構圖
8、曲線構圖,曲線有S型曲線,C型曲線曲線構圖線條流暢生動。
9、三角形構圖,在畫面中可以是一個或者多個三角形。
10、散點式構圖.景物以分散點狀形式出現,也稱棋牌式構圖。
11、水平線構圖,水平線構圖要橫平豎要直線條有延伸感。
12、透視牽引線構圖,畫面具有空間透視感遠小近大,牽引人的目光。
13、斜線構圖,畫面景物呈斜線條。
14、圓形構圖,曲線構圖的一種,是一種封閉才式的曲線型。
15、中心式構圖,主體放在畫面正中心。
16、留白手法構圖,畫面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空白的畫面。
17、緊湊式構圖畫面中拍攝對象鋪滿整個畫面。
5. 攝影線性構圖的方式
(1)九宮格構圖
九宮格構圖有的也稱井字構圖,前面以講過,實際上屬于黃金分割式的一種形式。就是把畫面平均分成九塊,在中心塊上四個角的點,用任意一點的位置來安排主體位置。實際上這幾個點都符合“黃金分割定律”,是最佳的位置,當然還應考慮平衡、對比等因素。這種構圖能呈現變化與動感,畫面富有活力。這四個點也有不同的視覺感應,上方兩點動感就比下方的強,左面比右強。要注意的是視覺平衡問題。
(2)十字形構圖
十字形構圖就是把畫面分成四分,也就是通過畫面中心畫橫豎兩條線,中心交叉點是按放主體位置的,此種構圖,使畫面增加安全感、和平感和莊重及神秘感,也存在著呆板等不利因素。但適宜表現對稱式構圖,如表現古建筑題材,可產生中心透視效果。如神秘感的體現,主要是表現在十字架、教堂等攝影中。所以說不同的題材選用不同的表現方法。
(3)三角形構圖
三角形構圖,在畫面中所表達的主體放在三角形中或影像本身形成三角形的態(tài)勢,此構圖是視覺感應方式,如有形態(tài)形成的也有陰影形成的三角形態(tài),如果是自然形成的線形結構,這時可以把主體安排在三角形斜邊中心位置上,以圖有所突破。但只有在全景時使用,效果最好。三角形構圖,產生穩(wěn)定感,倒置則不穩(wěn)定。可用于不同景別如近景人物、特寫等攝影。
(4)三分法構圖
三分法構圖是指把畫面橫分三分,每一分中心都可放置主體形態(tài),這種構圖適宜多形態(tài)平行焦點的主體。也可表現大空間,小對象,也可反相選擇。這種畫面構圖,表現鮮明,構圖簡練??捎糜诮暗炔煌皠e。
(5)A字形構圖
A字形構圖是指在畫面中,以A字形的形式來安排畫面的結構。A字形構圖具有極強的穩(wěn)定感,具有向上的沖擊力和強勁的視覺引導力??杀憩F高大自然物體及自身所存在的這種形態(tài),如果把表現對象放在A字頂端匯合處,此時是強制式的視覺引導,不想注意這個點都不行。在A字形構圖中不同傾斜角度的變化,可產生畫面不同的動感效果,而且形式新穎、主體指向鮮明。但也是較難掌握的一種方法,需要經驗積累。
(6)S字形構圖
S字形構圖,在畫面中優(yōu)美感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這首先體現在曲線的美感。S字形構圖動感效果強,即動且穩(wěn)。可用于通用于各種幅面的畫面,這就根據題材的對象來選擇。表現題材,遠景府拍效果最佳,如山川、河流、地域等自然的起伏變化,也可表現眾多的人體、動物、物體的曲線排列變化以及各種自然、人工所形成的形態(tài)。S字形構圖一般的情況下,都是從畫面的左下角向右上角延伸。
(7)V字形構圖
V字形構圖是最富有變化的一種構圖方法,其主要變化是在方向上的安排或倒放,橫放,但不管怎么放其交合點必須是向心的。V字形的雙用,能使單用的性質發(fā)生了根本的改變。單用時畫面不穩(wěn)定的因素極大,雙用時不但具有了向心力,而穩(wěn)定感得到了滿足。正V形構圖一般用在前景中,作為前景的框式結構來突出主體。
(8)C形構圖
C形構圖具有曲線美的特點又能產生變異的視覺焦點,畫面簡捷明了。然而在安排主體對象時,必須安排在C形的缺口處,使人的視覺隨著弧線推移到主體對象。C形構圖可在方向上任意調整,一般的情況下,多在工業(yè)題材、建筑題材上使用。
(9)O形構圖
O形構圖也就是圓形構圖,是把主體安排在圓心中所形成的視覺中心。圓形構圖可分外圓與內圓構圖,外圓是自然形態(tài)的實體結構,內圓是空心結構如管道、鋼管等,外圓是在(一般都是比較大的、組的)實心圓物體形態(tài)上的構圖,主要是利用主體安排在圓形中的變異效果來體現表現形式的。內圓構圖,產生的視覺透視效果是震撼的,視點安排可在畫面的正中心形成的構圖結構,也可偏離在中心的方位,如左右上角,產生動感,下方產生的動感小但穩(wěn)定感增強了。
如果攝取內圓疊加形式的組合,可產生多圓連環(huán)的光影透視效果,是激動人心的。如再配合規(guī)律曲線,所產生的效果就更強烈,如炮管內的來復線,即優(yōu)美又配合了視覺指向。
(10)W形構圖
W形構圖,具有極好的穩(wěn)定性,非常適合人物的近景拍攝。其在背景及前景的處理中,能得到很好的發(fā)揮,運用此種構圖,要尋求細小的變化及視覺的感應。
(11)口形構圖
口形構圖也稱框式構圖,一般多應用在前景構圖中,如利用門、窗、山洞口、其它框架等作前景,來表達主體,闡明環(huán)境。這種構圖符合人的視覺經驗,使人感覺到透過門和窗,來觀看影像。產生現實的空間感和透視效果是強烈的。
6. 攝影構圖曲線
1、三分法構圖
三分法構圖也被稱為九宮格構圖,是一種比較常見和應用十分簡單的構圖方法。
一般有兩橫兩豎將畫面均分,使用時將主體放置在線條四個交點上,或者放置在線條上。操作簡單,表現鮮明,畫面簡練,很多相機上都直接配備有這個構圖輔助線,應用廣泛,多應用于風景、人像等。
2、對角線構圖法
對角線構圖是指將主體安排畫面的對角線位置上,讓主體在畫面上呈現出一種對角關系。
這種構圖方式可以使拍攝出的畫面得到很好的縱深效果與立體效果,畫面中的線條還可以吸引人的視線,讓畫面看起來更加動感有活力,達到突出主體的效果。
3、S形曲線構圖
所謂S形曲線構圖,就是指利用畫面中具有類似英文字母“S”形的曲線元素來構建畫面的構圖方法。它可以是一些并沒有完全形成S形的曲線,也可以是弧度很小的曲線,這些元素都可以進行S形曲線構圖。
一般S形曲線構圖多用在拍攝風光題材的照片中,比如森林中的林間小路、平原中的小溪河流等,都是比較常見的S形曲線元素。
7. 攝影的線性構圖
電影的構圖方式有很多,但根據常見的構圖規(guī)則可以分為:對比、均衡、結構、幾何等等。
1,對比式構圖
在同個畫面里,主體和其他形象有著反差,它就會格外的引人注意。在某一方面的“優(yōu)勢”形象能夠完成視覺引導,把我們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中的某一部分。
比如導演想讓觀眾先看到演員的手而不是他的臉時,手上的光要比臉上的光強,甚至完全把臉置于陰影中。
對比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這四種:
①光線對比
光線明暗可以影響人們的情緒,構成畫面空間的縱深感,增加視覺的沖擊力,還可幫助表達人物的內心狀態(tài)及處境。
在電影《我不是藥神》中,程勇去醫(yī)院探望呂受益,當呂受益清創(chuàng)時,程勇和呂受益的妻子坐在醫(yī)院走廊的長凳上聽著病房內呂受益的哀嚎。
此時,中間的一束光將程勇和呂受益的妻子分開,呂受益的妻子完全陷在陰影里,暗示了呂受益的妻子對生活、對她的丈夫都已經徹底失去了希望。
而程勇的那一邊則處于半明半暗的光線中,表達了程勇此刻內心的糾結,救和不救都是艱難的抉擇。
通過這一組明暗對比構圖強烈地表達出了程勇及呂受益妻子的心理狀態(tài),創(chuàng)造出一種沉悶陰郁的氣氛。
②動靜對比
黑澤明的電影《七武士》中經常用動靜對比的方法,把孤膽英雄的主人公和周圍的烏合之眾分開。靜止的主體能從運動中的人群突顯出來。
比如《甜蜜蜜》中的最后一場戲,當李翹和黎小軍在異國他鄉(xiāng)重新相遇的時候,通過動靜對比來突顯人物內心的情感波動。
③方向對比
主體和周圍人群是相反的運動方向,使主題顯得更加突出。比如《本命年》中的最后一場戲,李慧泉受傷在人群中逆向行走和掙扎,把人物的孤單和絕望表現的非常感人。
④位置對比
比如張猛導演的電影《鋼的琴》,當陳桂林去找好友借錢給女兒買鋼琴的片段,這時候通過人物位置高低的對比來突出人物關系,此時的陳桂林處于一種被動無助的狀態(tài)。
這部電影還有一處片段也將對比構圖的方式運用的極具風格,在電影的開頭陳桂林和前妻談女兒撫養(yǎng)權的片段,前景是夫妻兩人在談離婚,談孩子撫養(yǎng)權,后面破敗的廠房門口那幢建筑以及兩邊不同的風格的建筑作為背景呈現。
建筑物的一面還有蓬頂,另一邊蓬頂已經完全破敗,這種鮮明的反差象征著貧富的分化的現實,也象征著人物內心的不平衡。
他們在鏡頭前談論婚姻的問題,他們后面背景的兩個不同的頂棚,代表著兩種力量,陳桂林的愛人代表的是資本的力量,陳桂林代表著一個只剩筋骨的男人自身的力量。這種有點像舞臺劇一樣的電影構圖,增強了電影敘事感染力,留給觀眾極深刻的印象。
2,平衡式構圖
一般可分為平衡構圖與非平衡構圖。
一個畫面的構圖是否平衡,往往就意味著一場戲的情緒平穩(wěn)。
例如,主人公心情平和、情緒穩(wěn)定的時候,一般會選擇規(guī)則構圖或者靜態(tài)構圖;主人公清晰激動,或處于某種未知的危險狀態(tài)時,一般會用不規(guī)則構圖。
①平衡構圖
在母親追尋父親時,用了遠景的鏡頭來展現空曠的田野,有種清新自然的感覺;當母親奔跑時被放置在前景和背景之間,在整個明亮的金色世界中,母親那一身紅使整個畫面更加舒暢和自然。片中人物與環(huán)境的巧妙配置,使得銀幕被賦予了一種立體感和縱深感。
②非平衡構圖
在電影中的某個畫面如果打破平衡,則就暗示著有矛盾出現。
比如電影《黃土地》中,讓地平線或者處于畫面頂端,只給天空留下一條縫隙,畫面產生不均衡感或者讓地平線壓低到底部,使得天空占整個畫面的的大部分面積。
這種不符合常規(guī)的視覺習慣構圖,表達了天和土地是壓抑人民的創(chuàng)造性,禁錮生命力的力量。表達出作者對廣袤深沉土地的熱愛,也有對這片土地的貧瘠、蒙昧反思的復雜情感。
3,結構式構圖
根據畫面的結構可以分為:封閉式、開放式、對稱式。
①封閉式
封閉式構圖是把框架之內看成一個獨立的畫面;開放式構圖在安排畫面上的形象元素時,著重于向畫面外部的沖擊力,強調畫面內外的聯系。
比如《畢業(yè)生》中,當本和羅賓森太太那場戲,畫面中的本被前景中羅賓森太太遮擋、擠壓,這是利用拍攝角度來實現構圖隱喻的意圖。導演通過隱喻性的封閉式構圖來引導觀眾去看渺小和尷尬的本,表現了本被控制的處境。
②開放式
開放式構圖往往是不完整的,導演會故意設計出一個空白,讓觀眾產生聯想和期待。電影畫面中生動形象的溝通設計具有暗示作用,能使觀眾產生聯想。
比如在電影《釜山行》結尾的時候,導演用了一個開放式的構圖來做表達,當婦與小女孩在與至親至愛之人經歷生離死別后,終于乘著列車抵達釜山,兩人互相攙扶行至一條漆黑的隧道,漆黑的畫面和人物剪影擴大了觀眾的感知范圍,實現了畫面意義延伸的目的,通過有限的銀幕表現出無限的空間。
③對稱式
畫面結構上下左右視覺元素的分量形成相對稱的形式,給人一種穩(wěn)定、安定、莊嚴、和諧的感受,但也會形成壓抑、沒有生趣的氣氛。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導演運用對稱式構圖描寫陳家大院的壓抑氣氛。
4,幾何構圖
根據畫面布局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四種:
①圓形構圖
在《七武士》中,當村子里的人得知土匪要來打劫時,全村人在一片空地上,此時人群的形狀是圓形,圓象征著一種弱者表達自我保護的形式,同時還有一種抱團取暖含義。
《七武士》里面多次出現這種類似的構圖,圓象征著承諾與責任,后來武士的旗幟上也都是圓形符號。
②方形構圖
在《我不是潘金蓮》中,表現女主角李雪蓮家鄉(xiāng),中國南方農村的部分,全用了圓形畫幅,而李雪蓮兩次到北京,則用的是方形畫幅。
“圓”象征著中國幾千年的人情社會,同時圓還包含著偷窺的含義,一是監(jiān)視,一是距離。電影采用圓形畫面構圖為了體現距離感的意圖。
而北京是個大城市,是權力機關集中的地方,權力和城市都是很硬的,用“圓”就不合適了,于是他選擇了“方”,“方”代表法制,也代表了對稱、權威和開放。
③三角形構圖
④線性構圖
除了這四個分類還有一些常見的構圖形式,比如:
黃金分割構圖
黃金分割構圖作為最具美感的構圖,在《我的父親母親中》中,母親扶手站在門框前的鏡頭就是黃金分割構圖,母親所站的位置便是黃金分割點,在這種本身就極具美感的構圖上,張藝謀以他對攝影畫面的獨到理解,配以和暖的陽光,與母親粉紅色的棉襖相互映襯,將母親身上的少女情懷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給人一種溫情的感覺,讓每一位觀眾都被父母親這種純潔的愛戀而動容。
鏡像構圖
在電影《天才槍手》中,開頭女主模擬受審的片段,前景是人物,背景是鏡子,通過鏡子的反射來使得整個畫面有一種縱向無限延伸的感覺,同時通過鏡面反射來突出此時人物內心的復雜心理。
8. 攝影線性構圖有哪些
攝影十大基本功:
1、主體、陪體:
● 主體,或是“主題”,就是我們在拍攝時想要表達的主要東西,比如拍攝風光時,景物就是主體。拍攝人像時,人就是主體。
● 陪體,字面理解,你照片中的“配角”,就是用來陪襯主體,突出主題。而陪體有可能是指,背景,前景,環(huán)境等等,總之除了“主體”以外的景,人,物都可以說是陪體。
2、景深:
● 景深,其實就是我們在對主體對焦后,在這個焦點前后范圍內,形成的影像,而這一前一后的距離范圍,便叫做“景深”。
● 影響景深的關鍵:
鏡頭和被攝主體之間的距離,越近,景深越明顯。而我們的手機往往是“定焦鏡頭”(個別攝影手機可以變焦),所以想要手機達到景深效果,就只能將手機鏡頭盡量靠近你想拍攝的主體。
3、過曝,欠曝:
“過曝”就是照片太亮,“欠曝”就是照片整體過暗。
● 避免過曝、欠曝:關鍵是對焦準確。手機拍攝時,在光線過強過暗的環(huán)境,選擇對焦在手機屏幕中顯示灰度(不亮不暗)的位置,避免對焦在過亮或過暗的位置。
4、逆光,側逆光,順光:
● 逆光:
利用逆光,適合拍剪影,輪廓。
● 側逆光:
拍攝光影的最佳角度,初學攝影的伙伴,可以多嘗試側光,側逆光,會讓被拍主體產生自然的明暗變化,更有立體感,比較符合人們正常的視覺習慣。
● 順光:
光線來自景物,人物正前方,被拍主體受光面積最大,受光均勻。但因為幾乎看不到主體投影,所以缺乏立體感,畫面過于平面。
5、構圖:
攝影構圖,這點的確是最開始學攝影的伙伴應該“死記硬背”的,等你到了一定境界,構圖就在無形之中,以下是幾種常見的構圖方法:
● 線形構圖;● 三角構圖;
● 框式構圖;● 幾何構圖。
6、興趣中心:
拍攝時要盡量把主體放在“興趣中心”位置,這樣才能更突出主體。其實這個興趣中心,就是人眼在看圖片時最容易注意到的幾個點。
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用三分法(九宮格)構圖,線條交接處的四個點,就是“興趣中心”。
7、拍光軌、拉絲:
拍光軌,拉絲,其實就是慢門拍攝。一些手機(比如努比亞,華為P系列)已自帶專門的拍攝設置,而大多數手機包括iphone在內,還沒有調整快門速度的功能,可以單獨下載“攝影類APP”也可以有此功能。
● 拍拉絲:
“拉絲”效果一般用來拍流動的水居多,除此外還可以拍流動的云,大片的舞動的植物(比如蘆葦,綠草等),主要是讓一些流動、飄動的主體,變的“霧化”。
● 無論是拍光軌,還是拉絲效果,關鍵的一點,在曝光期間必須保持手機穩(wěn)定,所以需要用手機三角架來固定手機。
8、延時攝影:
又稱“縮時錄影”。是以一種將時間壓縮的拍攝技術,就是拍攝10分鐘的視頻最后可能壓縮成幾十秒?,F在很多手機會自帶專門的“延時攝影”,也可以下載專門的APP來拍攝。
一般延時攝影適合拍攝多云天氣下的風景,有行人走動的街道公園等等,總之就是畫面中有靜動結合的景致或人物,這樣才能體現出“延時”的效果。
● 拍攝延時的三個關鍵點:
1、準備手機三腳架。
2、手機充電寶。
3、拍攝中手機靜音或飛行模式,避免來電造成手機震動,影響效果。
9、極簡攝影:
極簡風格,起源20世紀,藝術家們用最少的色彩、線條、形狀等元素來表現作品。將這種風格,用在攝影上,就是將‘減法’運用到極致的“極簡”攝影風。
在攝影界“極簡風格”幾乎被掛上“大師”級標簽,但不代表初學者不可以嘗試,有興趣的伙伴可以嘗試下。
10、常用攝影術語:
光圈,快門速度,感光度iso、景深等,了解專業(yè)術語也是對攝影愛好者提高攝影技術的必備要求。
簡單歸納了十條,望能給予你攝影上的幫助!
9. 攝影構圖分析
電影構圖和攝影構圖最大區(qū)別是成像度不同。
電影構圖需要考慮角色是動態(tài)人物,所以構圖的靈活性會更高。攝影構圖因角色是固定不動,所以不用考慮行動性,這就是兩者的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