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拍眼睛鏡頭用廣角還是微距鏡頭好
照相機拍人還是應該用標準焦段鏡頭,比如50毫米、85毫米等中焦鏡頭,不建議用微距和廣角鏡頭。微距鏡頭適合拍一些花草魚蟲等微小動植物的局部微觀特寫,而廣角鏡頭更適合于拍天空、山水、建筑物等大場景風光。當然,凡事無絕對,鏡頭的選擇也是同樣的道理,看具體的拍攝需要而定。
2. 拍照眼鏡
1.如果在室外必須使用閃光燈和正面光的情況下,可將眼鏡腿提高一點,使得眼鏡向下傾斜。
2.陽光下可采取順光或者是測光拍照。
3.模特稍微低一下頭,避免眼鏡正對光線。
4.室內(nèi)用閃光燈時,不能在正面打光,可以用反射光為主光源去調(diào)節(jié)光線。如果只能正面打光時,可使被攝者的面部左右轉(zhuǎn)動一點,調(diào)整臉部角度或是升高相機位置,可避免眼鏡上的反光。
3. 拍眼鏡用什么攝影棚
小攝影棚拍照技巧1、正面光
將燈光以水平角度直射人物,令五官陰影位不明顯,如果將燈光角度向上調(diào)整的話,下巴、鼻子等部分便會出現(xiàn)陰影。這兩種都是“正面光”打燈方法,大家可視需要決定燈光位置。
小攝影棚拍照技巧2、頂光
不少朋友對打燈的印象可能都是放在人物前面,稍側(cè)角度或者后面背光,其實還有另一種方法“頂光”。如采用這種打光,頭頂、鼻子及額頭部分都夠亮,但眼睛、臉頰等部分都更暗了,突顯出神秘感。
小攝影棚拍照技巧3、底光
試試從底下的角度為模特打燈,大家應該都能預計到效果了,這樣是臉部及五官都十分清楚,但頭頂位置就變暗了。這樣看就覺得有點猙獰了,不過大家萬圣節(jié)等要拍出恐怖感的話不妨試試。
小攝影棚拍照技巧4、45度角光
這方法下由于不是正面向人像打燈,所以在照亮臉部的同時,更多陰影能夠呈現(xiàn)出來,例如右邊臉的鼻子等,形成兩邊臉的輕微反差。在受光面部的另一端出現(xiàn)一個呈倒三角型的亮區(qū),即是倫勃朗式照明(也有人稱之為三角光、林布蘭光)。
小攝影棚拍照技巧5、側(cè)光
從水平角度不斷移動燈光,可以看到人像臉上光影細節(jié)的變化。試試從側(cè)邊為模特打燈,這樣就突顯出一邊臉亮位與另一邊臉暗位的強烈反差,呈現(xiàn)出與正面45度角時不一樣的效果。
4. 拍攝眼鏡用什么鏡頭好
廣角的比較好。
廣角款一般具備170度?180度之后方視角,而魚眼鏡頭更是能達到超過180度的超廣角,皆可照出廣大范圍并減少車后死角,進而提升行車安全性。而近來愈來愈多被視作標準鏡片的廣角款鏡頭,雖然正后方的視野與一般畫面看似相近,但假如要把握左右側(cè)的深度距離,仍需要花時間習慣。
另一方面,魚眼鏡頭的左右廣域部分呈彎曲狀,故剛開始使用也較難感受距離,再加上畫面看起來較不一樣,建議于安裝前事先了解其詳細特征。
5. 拍眼睛鏡頭用廣角還是微距鏡
廣角鏡更實用
其實所有使用增距鏡的朋友都知道,接駁了增距鏡以后,相機能把遠處的東西放得更大,同樣的,在進行微距拍攝的時候,由于使用增距鏡時,最近相機對焦距離不會改變,所以也能讓拍攝的物體比原來更大。不過這招的使用,有一個限制和兩個缺點。
限制:
就是只能用在微距能力不強的相機上,或者是用在相機的長焦端。因為微距能力過于強勁的DC,微距往往在廣角段,距離往往達到1~2cm,接駁了增距鏡以后,再拍微距,有可能無法對焦。對于單反相機來說,由于對焦距離原本就比較大,所以不需要在乎這個問題。
缺點:
1、增距鏡使用以后,鏡頭的光圈會變小,雖然相機上顯示的光圈數(shù)值不會改變,根據(jù)相機內(nèi)測光的結(jié)果拍照,也沒有問題。但實際上,光圈的真正數(shù)值,應該是顯示的光圈數(shù)值乘以增距鏡的倍數(shù):比如,一只鏡頭在接駁了2×增距鏡以后,當使用光圈為F2.8的時候,實際的光圈數(shù)值是2.8×2=5.6。這個時候,雖然按照測光結(jié)果,仍然能拍攝,但由于實際光圈變小,焦距變長,這個時候,快門速度會變慢到手持的時候,可能因為輕微的晃動而模糊的程度,所以,最好使用三腳架來保證圖片的清晰。
2、增距鏡往往不輕,有點重量的哦。所以接在相機上的時候,容易頭重腳輕,即使放在三腳架上也不能絕對保證平穩(wěn),按快門的時候,產(chǎn)生的震動,也會造成拍攝的失敗,最好是使用自拍,或者用快門線進行拍攝。把震動減到最低。
6. 拍眼睛用什么濾鏡好
兩個都很好??ㄉ湍嗡苟际菄a(chǎn)知名品牌,它們生產(chǎn)的光學相關(guān)設備尤其是濾鏡在業(yè)內(nèi)廣受贊譽,受到廣大攝影愛好者的充分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