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尼康F卡口已經(jīng)歷經(jīng)40多年的風風雨雨,從MF時代一直跨入AF時代,貫穿了從單反相機“刀耕火種”到“數(shù)字化”的時代。F卡口的內(nèi)徑是44mm,近似于35mm膠卷對角線的長度(43.27mm),其意義是可以將從鏡頭射入的光線完全投射到35mm膠片上。 自1959年Nikon F單反相機問世以來,F(xiàn)卡口以其穩(wěn)固的姿態(tài)被繼承下來。到目前為止,它以其獨特的方式穩(wěn)步地完成了TTL開放測光、開放光圈值的自動補正、程序模式的對應以及AF的實現(xiàn)等等進化。不過,尼康也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價。譬如F卡口的內(nèi)徑只有44mm,差不多是135單反相機里最小的,相比佳能EF卡口的54mm內(nèi)徑整整小了10mm,這一方面使得尼康機身很難轉(zhuǎn)接其他品牌的鏡頭,另一方面也加大了生超大光圈鏡頭的難度。否則,以尼康的造鏡工藝,我們今天可能就會看到F1.0光圈的尼康單反鏡頭了。 Nikkor鏡頭的驚人之處在于它不但保持了卡口形式的不變,而且通過增設機械性的信號傳遞機構不斷豐富功能。為此,包含在設計上的變更和鍍膜方式的改良,版本的升級在不斷進行,即使是同一焦距的鏡頭也有數(shù)種版本同時存在。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尼康主要有哪些類型的135鏡頭吧。Nikon F采用插刀式鏡頭卡口,這種結構也一直保持不變沿用至今。隨Nikon F機身一同發(fā)布的那些鏡頭,只是簡單地稱為Nikkor鏡頭,一般鏡頭上都帶有“Auto” (指的是光圈葉片自動收縮)、焦距(早期的鏡頭以cm顯示,后來才改成mm)和系列號。 發(fā)布于1977年的AI(開放光圈值自動補正方式,Automatic Maximum Aperture Indexing)鏡頭是NikonF卡口的第一次大變動。它采用了一種新的測光聯(lián)動技術。過去是當鏡頭接到機身時,必須手動將光圈設到最大,或者先將光圈擰到最小,然后開到最大,才能實現(xiàn)自動光圈收縮。而新系統(tǒng)則能自動指示機身,使得鏡頭更換更加快捷。 1981年,為了用機械方式實現(xiàn)光圈優(yōu)先(以至程序模式)的功能,AIS鏡頭取代了AI鏡頭。AIS和AI鏡頭的光學結構、甚至外觀都沒有太大變化,區(qū)分兩者最簡單的方法是看刻度上最小光圈值的顏色,AIS鏡頭呈橙色,在AI鏡頭上則是藍色。 1978年,伴隨尼康EM機身的上市,尼康還發(fā)布了低價位的E系列鏡頭(Series-E)。這些鏡頭性能都很高,但整體不能和對應的Nikkor鏡頭相比,不過有些E系列鏡頭卻受到高度評價,如75-150/3.5E,在停產(chǎn)很長時間以后的今天仍然非常搶手,50/1.8也被證明極其優(yōu)秀,后來更是以AI-S和AF形式出現(xiàn)。 1983年,Nikon第一臺自動聚焦相機F3AF上市,這臺相機其實是在F3的基礎上加上一個自動聚焦組件,保留了F卡口。伴隨這款相機發(fā)布的還有兩支鏡頭:AF80mm F2.8和AF200mm F3.5 IF ED。某種程度上,F(xiàn)3AF是個實驗系統(tǒng),無論是機身還是鏡頭。 AF卡口首發(fā)于1986年,大多數(shù)早期鏡頭都是基于AIS和E系列鏡頭設計,但后來的鏡頭則在光學系統(tǒng)上為自動聚焦進行了優(yōu)化,逐漸演變出D型和G型鏡頭。D型鏡頭是在1992年隨F90上市的,這些鏡頭采用新的電子設計,可為機身的高級測光功能提供焦點距離(distance,D)數(shù)據(jù),使得機身可以計算閃光指數(shù),從而改善閃光攝影。這類鏡頭很容易識別,從鏡頭名稱和鏡身上的標識“D”就可以區(qū)分。第一只G型鏡頭是2000年發(fā)布的,它最明顯的特征是取消了光圈調(diào)節(jié)環(huán),光圈只能通過機身進行調(diào)節(jié),所以與早期的機身是不兼容的。早期的G型鏡頭都是塑料鏡頭,也因此被稱為“狗頭”。不過目前尼康有將G型鏡頭推廣的趨勢,生產(chǎn)了一批高素質(zhì)的G型鏡頭,如“小竹炮”AF-S VR 70~200mm F2.8G。 針對APS-C畫幅數(shù)碼單反相機,尼康還于2002年發(fā)布了專用于這類數(shù)碼單反相機的DX鏡頭,這類鏡頭是無法接駁到尼康傳統(tǒng)相機上的,否則在廣角端會出現(xiàn)非常明顯的暗角。 另外,尼康在1998年還發(fā)布了P型鏡頭。P型鏡頭看起來和AI-S鏡頭是一樣的,但這些鏡頭卻擁有AF功能,代表產(chǎn)品有500mm F4.0 IF ED、1200-1700mm F5.6-8.0 IF ED和45mm F2.8。
1、電子觸點:AF卡口是自動對焦系統(tǒng)的聯(lián)接,有電子觸點;F卡口是手動對焦系統(tǒng)的聯(lián)接,沒有電子觸點。
2、對焦:AF卡口鏡頭和AF卡口機身對接,可以實現(xiàn)自動對焦;而AF卡口鏡頭和F卡口機身,或者F卡口鏡頭和AF卡口機身對接,只能手動對焦。
3、尺寸:尼康FA的尺寸并不大,尺寸為142.5mm * 90.0mm * 64.5mm。F卡口的內(nèi)徑是44mm,近似于35mm膠卷對角線的長度(43.27mm),其意義是可以將從鏡頭射入的光線完全投射到35mm膠片上。
擴展資料
尼康F卡口和FA卡口機械結構一樣,AF卡口鏡頭和F卡口鏡頭可以在尼康AF卡口機身和F卡口機身上互換互接,并可以正常拍照。
尼康F卡口最早隨著尼康F出現(xiàn)于1959年,其前身是尼康的高級旁軸相機SP,F(xiàn)與SP機身部分幾乎完全相同,不同僅在于將RF取景器換成了棱鏡并增加反光鏡箱。
尼康F卡口鏡頭安裝方向,就來自于對SP的繼承。尼康SP采用的是contax RF卡口,逆時針安裝順時針卸下,與leica M卡口相反。
FA卡口可以使用包括卷片馬達、電子后背等齊全的相機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