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廣角鏡頭拍攝的特點和效果
攝影技術出現(xiàn)后,將其應用在新聞傳播事業(yè)當中是新聞傳播事業(yè)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借助于攝影器材和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新聞信息得到更加迅速、快捷地傳播,新聞攝影也在不斷向前發(fā)展。廣角焦距鏡頭(以下簡稱廣角鏡 )...?
攝影技術出現(xiàn)后,將其應用在新聞傳播事業(yè)當中是新聞傳播事業(yè)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借助于攝影器材和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新聞信息得到更加迅速、快捷地傳播,新聞攝影也在不斷向前發(fā)展。廣角焦距鏡頭(以下簡稱廣角鏡頭)是新聞攝影創(chuàng)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器材,越來越多的新聞攝影記者選擇廣角鏡頭作為日常的掛機鏡頭。然而,概念化、程式化的廣角鏡頭使用方式令很多作品千篇一律。因此,正確認識廣角鏡頭,深入理解新聞攝影的真諦,根據(jù)新聞攝影的特點靈活運用,揚長避短來充分發(fā)揮廣角鏡頭的特性,成為每一個新聞攝影記者的重要課題。
一、認識廣角鏡頭
(一)廣角鏡頭的定義
廣角鏡頭是焦距介于標準鏡頭和魚眼鏡頭之間的攝影鏡頭,也叫短焦距鏡頭。一般在135相機系統(tǒng)中,廣角鏡頭可以分為普通廣角鏡頭和超廣角鏡頭。普通廣角鏡頭焦距在24~40mm之間; 超廣角鏡頭焦距在17~24mm之間。
(二)廣角鏡頭的特點和用途
1.視角寬。多用于拍攝大場面。風景照用廣角鏡頭可以拍出視角寬廣、視野開闊的效果。拍攝大型的會議或集會,寬視角可以很好地表現(xiàn)現(xiàn)場的整體效果。
2.景深大。由于廣角鏡頭焦距短,在同等光圈下所拍出來的照片景深較大,這對于要求拍攝前后都清晰的照片特別有利,特別是新聞事件照片。
3.夸張的透視感。大形變產(chǎn)生的空間透視感,可以讓本來狹小的空間看起來比實際的要大。比如在室內(nèi),采用廣角鏡頭,房間里大部分的物體都可以拍入畫面中,并能夠使房間看起來更大一點。其中,焦距17~20mm的超廣角鏡頭所表現(xiàn)的空間感最為明顯,而焦距14~15mm的超廣角鏡頭所表現(xiàn)的空間感則更獨特。利用超廣角鏡頭的這種特性可以獲得肉眼無法看到的空間效果。
4.影像變形。廣角鏡頭構造會造成被攝物因邊角效應產(chǎn)生影像變形:若太靠近物體進行拍攝,被攝物的影像看起來會有變形失真,靠近鏡頭的物體看起來會不成比例地大,稍微遠一點點的物體看起來則不成比例地小。靠近鏡頭中心的物體則會更加突出,鏡頭邊緣的物體更變形嚴重。表面上看這是廣角鏡頭應用上的一個缺陷,但如果使用得當,這也是其他鏡頭無法比擬的特殊優(yōu)勢。
5.立體感。使用廣角鏡頭拍攝時不只可以達到圖像清晰的效果,而且反差也比較強,這種反差能給攝影作品帶來較強的空間立體感。另外,如果在鏡頭前加上偏振鏡,則效果會更加強烈。
新聞攝影概述
在《新聞攝影學概論》中新聞攝影的定義為:“新聞攝影是對正在發(fā)生的新聞事實進行瞬間形象攝取并輔以文字說明予以報道的傳播形式。”簡而言之,新聞攝影就是新聞記者用攝影器材拍攝客觀發(fā)生并具有新聞價值的新聞場景的過程。新聞攝影,是一種形象化的新聞傳播手段,其形象特質(zhì)為最核心內(nèi)容。有了它,才能體現(xiàn)出新聞攝影的視覺和瞬間,展現(xiàn)真實而又鮮明的個性與魅力。它通過某種攝影鏡頭所拍攝的具備新聞性與傳播價值的信息,通過某個視角達到最大化的傳播效果,這種視角的表現(xiàn)力就是新聞攝影的藝術性。因此,想要提高新聞攝影圖片的新聞價值和審美價值,就要提高攝影視角的表現(xiàn)力。而作為一個擁有比較特殊焦段的攝影鏡頭——廣角鏡頭,充分掌握和合理運用其特性可以為新聞攝影記者的攝影創(chuàng)作帶來更加強烈的藝術表現(xiàn)力,增強新聞攝影作品的傳播效果。
二、廣角鏡頭在新聞攝影中的應用特性
(一)形象性
形象性是新聞攝影圖片的獨特優(yōu)勢,能夠帶來視覺上直接的、生動的沖擊,比文字更有吸引力。所以,新聞攝影更要用形象說話,充分利用不同視角的特點,在視覺上傳遞出所拍攝新聞事件的相關內(nèi)容、形式、意義等用文字無法表達或表達不準確的形象信息。但并非所有的新聞攝影題材都適宜用同一種視角或鏡頭去表達,它需要契合相應的形象表現(xiàn)。
美國聯(lián)系圖片社總裁羅伯特·普雷基強調(diào)要藝術地拍攝新聞照片,要用主觀的方式去進行客觀的報道,他說:“血淋淋不是重要的,災難本身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悲劇中人的眼睛里射出的光。”新聞攝影記者采用廣角鏡頭去拍攝新聞照片,可以充分利用廣角視角的藝術表現(xiàn)特點,達到較好的拍攝效果。一是可以近距離地接近被攝主體,這樣既可以使新聞工作者占到有利位置,又能避免畫面被其他閑雜物體阻擋。其次,廣角鏡頭的變形特點可以讓被攝主體更突出,同時又能交代周圍的環(huán)境。這正是新聞攝影照片所需要的。充分有效地用好廣角鏡頭語言去表達并不容易,這甚至是判斷一位攝影記者是否出色的標準之一。在新聞攝影中,時常要在非常狹小的環(huán)境內(nèi)進行近距離拍攝,廣角鏡頭可以在“貼身肉搏”的情況下,在較近的距離內(nèi)拍攝到形象突出的事件主體并交代出豐富的背景,這是標準鏡頭或長焦鏡頭所沒有的重要優(yōu)勢。
而對于人物訪談類攝影,使用廣角鏡頭除刻畫人物肖像外,還可以傳達出人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使人物更加豐滿。亦可以通過適當構圖制造出人物與所在環(huán)境的呼應、對比、增強等效果,引導觀者對新聞圖
2. 廣角與標準鏡頭的特點
個人認為拍攝視頻主要還是應該符合人眼視覺效果,如此就應該選擇標準鏡頭比較好。用標準鏡頭拍攝人像,比例勻稱,沒有畸變,拍攝建筑墻壁不會出現(xiàn)弧度彎曲,拍攝大場面如田園風光也是標準鏡頭的強項。當然拍視頻有時候也是需要廣角鏡頭的,例如在室內(nèi),不用廣角鏡頭就拍不出房間整體效果。
3. 使用廣角鏡頭的特點
開廣角可以把大場面拍清楚而清楚,不開同一個大場面取不到全景,景也小。廣角用來拍攝大場面的畫面,比如廣場的全景、風景拍攝……有時要拍攝一個高的建筑,如塔的全景,而你又不可能跑到遠處去拍攝,這時就要用廣角鏡頭,在較近處也能將塔的全景拍攝下來。
人眼能看到100度的視野,蒼蠅能看到180度的視野。魚眼能看得更廣,因此在專業(yè)鏡頭當中超廣角鏡頭一般都叫魚眼鏡頭。 相機一般的視野傳統(tǒng)的都在80度這樣,如果還能達到再大的角度就稱為廣角了。 在拍一張全家福照片的時候,普通相機可能不能把所有人容納在內(nèi),而需要拍攝者手持相機往后退,再往后退這樣來滿足效果。就是比不帶廣角的相機 拍攝出來的照片范圍要大, 廣角鏡頭的好處就是再拍攝風景的時候比較好,帶有廣角鏡頭的相機 變焦都要超過3倍。
廣角和非廣角都是指相機的鏡頭焦距長短,焦距短視角就寬(可推遠景物),焦距長視角就窄(可拉近景物)。視角比人眼寬的鏡頭我們就可以叫做廣角鏡頭,那其它的(標準鏡頭、中長焦鏡頭)都是非廣角了。
4. 廣角鏡頭的成像效果
1、焦距不同
廣角鏡頭是焦距在40mm以下(17mm——35mm)的攝影鏡頭;
長焦鏡頭是焦距在60mm以上(60mm——400mm)的攝影鏡頭。
2、取景范圍不同
在同一個地點取景,廣角鏡頭的取景范圍要比標準鏡頭多得多,而這就是廣角鏡頭的特點,即其取景的范圍可以比我們?nèi)庋鬯暗姆秶€要再廣;
長焦鏡頭有種類似于望遠鏡的功能,可以協(xié)助我們拍攝到遠方的物體。但是其取景范圍遠遠比肉眼所及范圍小(視點小),方便遠距離抓拍。
3、拍攝對象不同
廣角鏡頭焦距很短,視角較寬,而景深卻很深,比較適合拍攝較大場景的照片,如建筑、風景等題材。
長焦鏡頭的焦距長,視角小,在底片上成像大。所以在同一距離上能拍出比標準鏡頭更大的影象。適合于拍攝遠處的對象。
由于它的景深范圍比標準鏡頭小,因此可以更有效地虛化背景突出對焦主體,而且被攝主體與照相機一般相距比較遠,在人像的透視方面出現(xiàn)的變形較小,拍出的人像更生動,因此人們常把長焦鏡頭稱為人像鏡頭。
5. 廣角鏡頭的特點和用途
廣角鏡頭的話,一般來說都是焦距比較小的鏡頭,。相比標準鏡頭和長焦鏡頭,廣角鏡頭的視角很大,對焦距離短,能夠?qū)⒊^人眼正常范圍之外的景物納入畫面,包括魚眼鏡頭。廣角鏡較其他鏡頭要短,包含的鏡片相對較少,一般邊緣成像都很銳利,更容易取得大光圈。
一般廣角鏡頭的使用范圍也非常廣泛,建筑攝影,風光攝影,人像,微距都有用到。拍出來的效果較長焦鏡頭一般立體感好,縱深感強。廣角鏡頭定焦的居多,就算是變焦,焦段范圍也較?。ㄈf能頭除外)。
鏡頭的分類很多,出發(fā)點不一樣可能相互交叉,很容易搞混淆,很難說什麼什麼樣的鏡頭好用和不好用。產(chǎn)品嘛,都是按照使用者的需求來制造的,只有實踐才能發(fā)現(xiàn)需求的不足。
6. 廣角鏡頭拍攝的特點和效果怎么寫
廣角鏡頭是一種焦距短于標準鏡頭、視角大于標準鏡頭、焦距長于魚眼鏡頭、視角小于魚眼鏡頭的攝影鏡頭。廣角鏡頭又分為普通廣角鏡頭和超廣角鏡頭兩種。
普通廣角鏡頭的焦距一般為38-24毫米,視角為60-84度;超廣角鏡頭的焦距為20-13毫米,視角為94-118度。由于廣角鏡頭的焦距短,視角大,在較短的拍攝距離范圍內(nèi),能拍攝到較大面積的景物。廣角數(shù)碼相機的鏡頭焦距很短,視角較寬,而景深卻很深,比較適合拍攝較大場景的照片,如建筑、風景等題材。
7. 廣角鏡頭拍攝畫面的特點
不會影響
第一、廣角鏡頭特點第一是焦距很短,視角較寬、范圍大,在同等距離內(nèi)比其它焦段的鏡頭涵蓋更的場景。
第二,景深長,有效地表現(xiàn)出大場面開闊的氣勢或建筑物高聳入云的雄偉。如城市高大建筑物、開闊的風景等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