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刻度造型
精工ks是日本精工在1960年出品的一款主打手表,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取得過輝煌。精工手表在鐘表行業(yè)中屬于中高檔次,以其卓越的性能著稱,是日本四大名表之一。
1961年,精工發(fā)布了初代ks手表。主要為包金款、少量使用白金,僅有極少量鋼款,總共生產約一萬塊。
第一代ks手表圓殼寬耳造型,條釘刻度,劍形倒角指針,背刻雄獅標志,后蓋為撬蓋式。首批包金初代手表定價為25000日元,在當年相當于普通工薪職員年收入的兩倍。1975年上半年到1976年期間,名噪一時的兩代手表先后停產,短暫輝煌了16年的歷史到此結束。
精工手表的起源:
精工手表的演進和發(fā)展過程,是一部活生生的日本工業(yè)發(fā)展史。日本在 19世紀下半世紀明治維新后,變法圖強,吸取西方各國之長,將日本原本長期封閉的幕府鎖國形態(tài),變成經濟繁榮、文明昌盛的東方強國。
精工手表創(chuàng)始人服部金太郎,是學徒出身的表匠,他順應維新的時勢潮流,緊緊抓住日本大量吸取西洋科技這利,引進制表工藝,實現他的理想,造就了他的鐘表王國,也使他贏得東洋時計之王的美譽。
服部金太郎出生于 1860 年,小學畢業(yè)后就在東京日本橋及下谷區(qū)黑門町學習修表技術。1877 年,他在京橋采女町的住處,開設了服部時計修繕所,踏出創(chuàng)業(yè)的第一部。
2. 刻度的使用
第一步,看量程,第二部,看零刻度線,第三步,看分度值。
第四步,記錄數值,注意估讀值。
3. 刻度尺使用圖片
方法/步驟
1/4(1)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邊要緊靠被測物。
2/4(2)讀數時視線要和尺面垂直。
3/4(3)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記下數值和單位。
4/4(4)多次測量取平均值作為最后的測量結果。
4. 刻度尺制作的方法簡單
1、首先,我們需要一張彩色卡紙
2、之后折疊,將其折疊成尺子的樣子,可以折疊幾次都可以,最好折疊三次,三次的話可以保證尺子的厚度,也不會影響尺子的準確度。
3、折疊完成后,就可以得到一個尺子的雛形了,但是上面非常單調,什么都沒有,這時候,我們可以畫一道分割線,用來分割尺子刻度以及下面的區(qū)分線。
4、之后就是畫刻度了,這也是最難的,也是最重要的,畢竟尺子就是用來測量的。這時候我們可以使用一個尺子,將其對著準備繪畫刻度的那面,之后使用筆進行刻度的繪畫(刻度繪畫一定要慢,慢工出細活。)
5、刻畫完成后,就有尺子的樣子了,這時候我們將刻度填上,一個尺子就可以說制作完成了
5. 刻度線怎么做
醫(yī)用穿刺針針管外表面標注刻度線的加工方法:第一步,加工塑料套管,將塑料管放入切管工裝中,根據需要標注的刻度線尺寸,從而計算所需塑料管的尺寸,調整切管工裝,并加以切割,得到多個塑料套管;第二步,將套管分段套在針管上,只露出需標注刻度線的尺寸部分,使套管與被套的針管之間緊密結合,液體不能進入套管與針管的連接處;第三步,磷化液配制,三氧化鉻溶液濃度為4~6%,磷酸溶液濃度為8~12%,硫酸溶液濃度為30~40%,其余加水,至總液體量1500mL;第四步,針管磷化,將套有套管的針管浸在磷化液內,磷化時進行加溫,溫度為80?100℃,時間為2?4小時;第五步,沖洗,先用清水沖干凈,然后浸泡,用熱水浸泡2?3小時;第六步,將上述加工好的針管去掉套管。
6. 刻度怎么做
不考慮專業(yè)的測量工具,可以用A4紙疊成和刻度線等厚,點一下有幾張;然后量一下一百張A4紙的高度,求出平均厚度,大概可以大概知道刻度線的厚度,如果要提高精度可以使用硫酸紙、宣紙等等。
7. 刻度尺制作過程
沒有直接標注尺寸的,需要一個插件cadtools,里面帶有很多工具,包括各種標注工具
8. 刻度尺制作方法
答:方法:
首先,準備兩張不同顏色的卡紙,剪成寬3厘米,長15厘米的長條。
步驟/方式二
然后,在兩個卡紙上畫出尺子的刻度。注意一張卡紙在左邊預留一點空間,另一張卡紙要在右邊預留一點空間。
步驟/方式三
接著,在卡紙預留的地方畫上半圓,并用剪刀剪下來。
步驟/方式四
最后,將兩個卡紙圓形的那端用兩腳釘連在一起,這樣尺子就做好了。
9. 刻度設計
方法/步驟1、打開EXCEL表格,輸入源數據。
2、選擇A1:C7數據區(qū)域,點選插入-柱形圖-簇狀柱形圖。
3、圖表中點選中PROFITMARGIN數據系列(百分比數據),右擊,點選“設置數據系列格式”。
4、在“系列選項”下,“系列繪制在”選擇“次坐標軸”。
5、選中PROFITMARGIN數據系列,右擊,選擇“更改系列圖表類型”。
6、點擊“帶數據標記的折線圖”后,點擊確定。
7、excel圖表兩邊都有刻度實現完成。
10. 刻度尺如何制作
材料:橡皮筋一條,短鐵絲一根,硬紙板一個,鉛筆一個,彈簧稱一個 過程:
1,把橡皮筋的一端與紙板的一頂端某處固定,另一端用一輕質鐵絲勾相連,使其下垂,在掛鐵絲勾的一端的橡皮筋的末端所對應的紙板的位置用鉛筆畫上一平等的橫線標為刻度零;
2,用彈簧稱稱一重力為G的物體,然后把這個物體放在橡皮筋做的勾上也稱上一稱,等其靜止后橡皮筋的末端所對應的位置標上G。
3,把0-G這一段分成N段,則每段的刻度值就為G/N。(即單位刻度) 原理:利用橡皮筋的彈力系數一定,隨著X的增大,其值成比例增加。 驗證:這個你可以把同樣一個物體放在彈簧稱上稱后再放在自己自制的稱上稱一下,看兩者是否相同,若相同,則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