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蔡司自動對焦鏡頭有哪些
關于最近拿到的蔡司50 1.4 planar ze
這顆鏡頭是一顆手動對焦自動光圈鏡頭
第一次見到這顆鏡頭是在某魚上
拿到的鏡頭的第一感覺就是這顆鏡頭很有分量感,深深地吸引了我。
現(xiàn)在我來說說最近使用這顆鏡頭的體驗。
我感覺這個鏡頭有兩個缺點兩個優(yōu)點
手動對焦很麻煩是其一,尤其是我用的佳能單反沒有峰值對焦。其二是鏡頭對紫邊抑制不是特別好。但是站在優(yōu)點的角度,銳度高,畫質(zhì)好就已經(jīng)把這些缺點通通打敗了。三百多克的重量完全可以當作日常掛機頭,配合佳能的殘幅機器等效85mm焦段拍人像會獲得很大的驚喜。
后面的圖片是今天晚上用這個鏡頭配合佳能80d拍攝的,真的給了我很大的驚喜
如果用的習慣手動頭的小伙伴可以考慮入這顆鏡頭,二手不到兩千很超值,planar系列如此經(jīng)典,會給你打開一個全新的德味世界。
2. 蔡司2.8/15鏡頭對焦技巧
旁軸相機的一個特點是有測距和對焦兩個系統(tǒng)。從取景框看到的“合焦”其實是測距儀的輸出,真正的對焦在鏡頭上。對于 聯(lián)動測距的旁軸相機,有聯(lián)動機構(gòu)將二者對應起來。而沒有聯(lián)動測距的旁軸相機則往往有兩個距離標尺,一個在測距儀上,一個在鏡頭上。先用黃斑對焦的辦法讀出 一個距離值,然后按照讀數(shù)調(diào)節(jié)鏡頭的對焦環(huán)。 理想情況下,通過測距窗口看到無窮遠“合焦”的時候,鏡頭本身也聯(lián)動對焦在無窮遠,或者說鏡頭 的對焦環(huán)刻度對在無窮遠位置。所以,一個準確的旁軸相機對焦系統(tǒng)應該有以下三個要素:一個精確的測距儀,鏡頭的無窮遠位置正確,測距和鏡頭的聯(lián)動準確。但 現(xiàn)實往往不象想象的那么完美?! ∈紫仁菧y距儀的精確程度,這由“有效基線”決定。測距儀的基本思想其實和人眼有點類似。同一個物體,我們分別 用左右眼鏡看到的位置會稍有不同。這種差異給了我們立體的效果,而立體的感覺其實就是距離的感覺。換句話說,我們?nèi)搜勰芘袛辔矬w的遠近,也就產(chǎn)生了立體視 覺。測距儀也類似,通過兩個窗口的視差來估計對象的距離。在一些過去的戰(zhàn)爭題材照片、電影中,有時能看到士兵舉著一根水平的柱狀桿子,一頭有一個小窗口, 通過這個設備來觀察戰(zhàn)場。這其實就是一個光學測距儀,多用在火炮、機槍的觀瞄上。再看舊時戰(zhàn)列艦的主炮炮塔,兩邊往往有一對“耳朵”,這也是光學測距儀。 在沒有雷達、激光的時代,這是精確測定距離,遠程打擊敵人的唯一辦法。測距儀兩個窗口離得越遠,能夠達到的精度越高,能測的距離越遠。 常見 的135/120旁軸相機,正面往往有多個窗口,其中兩個就是測距用的。窗口的距離叫做基線,基線長度乘以取景器放大倍率就是“有效基線”。之所以提出有 效基線,是由于觀測的還是人眼。在取景器放大倍率很小的時候,人眼難以辨別是否測距準確。通常來說,基線長度決定測距的絕對精度,有效基線決定人眼觀測時 能達到的有效精度。當有效基線小于基線長度時,可以達到的測距精度是要打折扣的。反過來,如果有效基線大于物理基線長度(比如取景器上添加了放大器),實 際的測距精度還是以物理基線長度為準。如果在對焦上有較高要求的話,特別是使用大光圈鏡頭全開拍攝時,要選擇有效基線長的相機。Leica M3之所以成為經(jīng)典,而且到今天都有無數(shù)擁躉的一個原因,就在于其最長的有效基線(注:絕對基線最長的是Contax II/III)。 我 們再說說另外兩個影響對焦的因素:鏡頭的本身的對焦精度,以及測距儀和鏡頭的聯(lián)動。先說鏡頭的無窮遠位置。有些被業(yè)余人士拆卸過的鏡頭可能會出現(xiàn)無窮遠位 置不準的情況。也就是說,刻度在無窮遠,但實際的對焦位置可能在前,或者超過無窮遠(極端表現(xiàn)是畫面全糊)。一旦這種情況出現(xiàn),對于旁軸相機,想達到準確 的對焦就很難了。這樣的鏡頭需要送去做collimation?! τ跍y距和鏡頭的聯(lián)動,要保證準確比較麻煩。對于一個特定卡口來說,鏡頭和 機身有一個標準的“接口”來轉(zhuǎn)遞距離信息。如果鏡頭或者機身的這個接口有偏差,傳遞的信息和對焦環(huán)上的不一致,就很難對焦準確。早期的旁軸折疊相機,比如 Zeiss Super Ikonta,機身上有測距撥盤,鏡頭上有對焦環(huán),然后通過一系列機械傳動,使二者達到統(tǒng)一。經(jīng)典的Leica相機,鏡頭的對焦環(huán)帶動卡口上的一個套筒前 后運動,推動機身上的一個金屬臂來達到和測距儀的通訊。所有信息都是機械傳遞的,如果任何一方(鏡頭、機身)有絲毫問題,都會影響二者的聯(lián)動,導致對焦的 誤差。如果有轉(zhuǎn)接環(huán),轉(zhuǎn)接環(huán)的加工精度(一般是厚度)也會直接影響最后的結(jié)果?! 】梢哉f,旁軸所見非所得的設計,使準確對焦成為一個難題,因 為太多容易出問題的地方。人們常常用月亮作為無窮遠對焦的參照物,因為月亮具有良好的反差,可以很清晰的看出黃斑是否重合。在旁軸相機上,可能對焦月亮 (無窮遠)發(fā)現(xiàn)黃斑是重合的,但出來的片子卻很模糊,因為鏡頭需要 collimation。反之,也可能發(fā)生另一種情況,同樣對月亮對焦,把對焦環(huán)打到無窮遠,黃斑卻沒有重合,但片子上能看出是對上焦的,這說明聯(lián)動或測 距部分需要調(diào)整。這種調(diào)整往往在機身上。還可能存在一種情況,對焦環(huán)不在無窮遠,黃斑不重合,但片子卻是對上焦的。這說明鏡頭和機身都需要調(diào)整??傊?,由 于對焦不是TTL的,旁軸相機需要較復雜的設計,很高的加工精度和零部件優(yōu)秀的可靠度,才能達到同單反類似的效果?! ∮捎谀z片旁軸機身的年代 多半久遠,一般建議入手以后都去CLA一次,然后以此作為基準來檢驗手里鏡頭的對焦是否準確。否則,可能辛辛苦苦把相機的黃斑調(diào)節(jié)得和鏡頭一致了,換上另 一個鏡頭,發(fā)現(xiàn)又不能無窮遠“合焦”了。當然,不差錢的話,直接把相機和鏡頭都送去CLA就好了。
3. 蔡司鏡頭自動對焦的有哪些
不是的,X50Pro攝像頭介紹:
前置攝像頭:3200萬像素
前置攝像頭拍攝模式:夜景、人像、拍照、錄像、全景、動態(tài)照片、慢鏡頭、短視頻、AR萌拍
后置攝像頭及位置(從上往下):4800萬微云臺主攝+800萬廣角微距鏡頭+1300萬人像鏡頭+800萬潛望式長焦鏡頭
攝像頭光圈:f/2.45(前置)、f/1.6(后置主攝),f/2.46(后置人像),f/2.2(后置廣角),f/3.4(后置長焦)
傳感器:CMOS(后置)
后置攝像頭數(shù)量:四攝
馬達:閉環(huán)馬達(后置主攝)
鏡頭組件:前置5P鏡頭、后置主攝7P鏡頭
對焦方式:前置:自動對焦,后置:相位對焦+激光對焦+自動對焦
變焦:前置:2倍數(shù)字變焦,后置:5倍光學變焦、60倍超級變焦
焦段:前置:24.65mm,后置:主攝:25.69mm、廣角:15.7mm、人像:50mm、潛望長焦:122.8mm
后置攝像頭拍攝模式:夜景、人像、拍照、錄像、全景、動態(tài)照片、慢鏡頭、短視頻、4800萬、專業(yè)模式、延時攝影、超級月亮、AR萌拍、文檔矯正、延時攝影
4. 蔡司zm鏡頭逐個點評
用在轉(zhuǎn)接例如大法的A7系列上的話,顯然是蔡司ZM35/1.4,不說別的,M35/1.4轉(zhuǎn)接在A7系列上邊緣成像仍有遺憾,這是硬傷,但蔡司ZM35/1.4則幾乎趨于完美。
5. 蔡司自動對焦鏡頭有哪些品牌
跑焦是針對自動對焦鏡頭而言的,85蔡司頭是手動對焦的,就這一點來說跑焦問題就不存在了,因為對焦準不準全憑你自己的。但有一點,85蔡司頭具有合焦提示功能,根據(jù)我的使用經(jīng)驗,在近距離拍攝時會有一點概率的偏差,但幅度不大。所以,如果經(jīng)常使用該頭的話,最好還是把你的相機對焦屏更換為裂像對焦屏。
另外,它當然是支持全畫幅的,不然怎么在5D2上使用呢。
6. 蔡司自動對焦鏡頭有哪些牌子
D700是有機身馬達的,除了很老的頭以外,都可以實現(xiàn)自動對焦。尼康的入門級機型(D40、D40X、D60、D3000、D5000等)都沒有機身馬達,所以得使用標了AF-S(尼康)、HSM(適馬)或USD(騰龍)的鏡頭。
7. 蔡司鏡頭如何手動對焦
A7II+24-70f4,拍視頻的時候偶爾需要前后景切換對焦(前景照片,后景人物),以前用無敵3的時候憑感覺擰對焦環(huán),基本能準確的對上焦。但是索尼這個24-70頭是電子對焦環(huán),擰慢了不走,擰快了過量,而且非常不線性,環(huán)手感很好,但是MF對起焦咋這么費勁?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我還有個NEX5R套機的18-55人家那個電子對焦環(huán)擰起來就很線性的,也很流暢。難道蔡司頭還比不過一個900塊錢不到的套機頭?現(xiàn)在基本放棄了拍前后對焦鏡頭了,更別說上軌道滑動變換虛實了。